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率振荡现象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率振荡现象(HRT)及临床意义。方法人选2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及24h心电(Holter)记录,计算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偈)。以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和(或)室间隔厚度(IVST)〉12mm作为左室肥厚(LVH)标准,分为LVH组及左室正常组。结果LVH组TO及TS分别为(1.19±0.84)%及(4.23±0.85)ms/RR,左室正常组分别为(-0.54±0.86)%及(6.81±1.22)ms/R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异常TO及偈比率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LVMI显著相关,P〈0.05。TS与LVEF、IVST显著相关,P〈0.05;与LVEDD及LVMI显著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LVH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者(EH+T2DM)和单纯高血压者(EH)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HRT新指标-一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的变化。方法30例EH+T2 DM(A组)、30例EH(B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c组)作为入选对象,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利用MGYHT分析系统自动回放扫描并计算其反映HRT的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TT。比较3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与C组比较,TO、TS和TT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TO和鸭有显著差异(P〈0.05),TT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TO、TS和TT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者较单纯高血压者的HRT现象明显减弱,提示前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4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左室正常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24h长程心电图记录,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左室肥厚组TO增大,TS减小(P〈0.01)。左室肥厚组异常TO及TS发生率较左室正常组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糖尿病、冠心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7例,计算其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明显升高,TS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冠心病组比较,TO、TS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率震荡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窦性心率震荡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室性期前收缩(PVS)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基础心率这些多因素的常规变量,对窦性心率震N(HRT)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有PVS者297例。分别计算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并将TO、TS与年龄、性别,基础心率,病史这些常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年龄对TO、TS均有影响(P值〈0.01)。病史对TO、TS均有影响(P值〈0.01及〈0.05)。两性之间TO、TS无差异(P值〉0.01及〉0.05)。无心脏病史者,性别和心率与TO、TS均有相关性(P值〈0.01)。有心脏病史者,性别和年龄与TO、TS无相关性(P值〉0.05)。结论年龄对TO、TS均有影响。器质性心脏病史者TO高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TS低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旨在评价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人选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组),同期体检者排除器质性心脏病60例(对照组),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人选者均接受BETHUNE十八导联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进行处理后测量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两项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观察组)HRT明显消失或减弱,TO明显升高,TO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s明显下降,偈大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TO、TS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观察组TO、TS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P〉O.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T明显消失或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早的患者187例,选择同期有室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100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TO)和窦性心率震荡的斜率(TS):将窦性心率震荡分类为HRT1(TO〈0且TS〉2.5ms/RR间期)、HRT2(TO≥0或TS≤2.5ms/RR间期)、HRT3(TO≥0且TS≤2.5ms/RR间期),分别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与对照组比较TO、T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在心功能Ⅲ级与Ⅳ级时HRT2,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不同分级心功能的窦性心率震荡分类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窦性心率震荡分类亦有显著性差异(HRT1p〈0.01,HRT2p〈0.05,HRT3p〈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窦性心率震荡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点。方法对冠心病9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61例(A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B组)]及健康对照者30例(c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以及TO及鸭异常的发生率。结果A组TO高、TS低,与B组及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TO及鸭异常发生率(34.43%、39.34%)较B组(13.33%、13.33%)和c组(10.00%、13.33%)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的TO及鸭异常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ACS者HRT现象明显减弱,且HRT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与59名健康体检者和161例确诊为ACS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测HRT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HRV时域指标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HRT、HRV指标和HRT异常的发生率在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ACS患者HRT和HRV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AP组及AMI组TO明显增高,TS显著降低(均P〈0.01);UAP组及AMI组间TO和TS无显著差异。UAP组及AMI组HRT异常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X^2=5.385,P〈0.05;r=9.227,P=0.01)。UAP组及AMI组HRV指标SDNN、rMSSD、PNN5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AMI组SDNN较UAP组降低(P〈0.05),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的TO与SDNN呈负相关(r=-0.26,P=0.031),与rMSSD、PNN50不相关,TS与SDNN、PNN50、RMSSD呈正相关,其中和SDNN的相关性最强(r=0.301,P=0.047)。结论HRT可作为ACS危险分层的一项新的心电学筛选指标。ACS患者HRT、HRV变化从不同方面反映心脏迷走神经的功能受损,二者互相联系又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冠心病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冠心病者60例(A组),有室性期前收缩(PVS)无器质性心脏病者160例(B组)。分别计算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TO阳性率大于B组(λ^2=10.703,P〈0.001),A组TS阳性率大于B组(X^2=21.716,P〈0.0001)。A组TO值大于B组(0.244与-2.086,P〈0.0001);TS值小于B组(7.337与15.514,P〈0.0001)。B组TO、TS与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均有相关性(P〈0.05、P〈0.01)。A组TO、TS与年龄、性剐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者HRT明显消失或减弱。  相似文献   

11.
周奋  胡申江  孙磊 《心脏杂志》2007,19(5):575-577
目的评价冠心病与心率震荡、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对20例经冠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经冠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与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心率变异指标和心率震荡参数比较。并对冠脉病变与各项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心率变异、心率震荡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组心率变异指标SDNN(100±7)ms、SDNNI(39±3)ms和心率震荡参数TS(3.0±2.3)均低于正常体检组的SDNN(131±6)ms、SDNNI(53±3)ms、TS(6.7±1.3)(P<0.01),而高血压患者组仅SDNN(109±6)ms、SDNNI(44±3)ms低于正常体检组(P<0.05);研究还发现冠心病组TS(3.0±2.3)低于高血压组TS(6.0±1.6)(P<0.01)。对冠脉病变与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TS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61,P<0.01),与冠脉病变评分呈负相关(r=-0.462,P<0.05)。将冠脉按照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50%的TS值显著变小(P<0.01),多支病变的TS明显变小(P<0.05),冠脉病变评分高于10分组TS值显著变小(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震荡参数TS显著减小,并且T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伴有室性早搏的老年DM合并CHD患者46例(DM+CHD组)、老年DM非CHD患者52例(DM组)和老年健康人56例(健康对照组),计算各组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M组和DM+CHD组TO值明显升高[(0.43±2.11)比(1.64±2.79)比(3.72±3.32)],TS值明显下降[(11.33±1.29)比(9.26±2.05)比(6.96±2.62)],P均〈0.05;多支病变较单支病变有TO上升,TS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窦性心率震荡可作为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震荡(HRT)现象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检测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并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心血管疾病组:包括冠心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瓣膜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组),各40例;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而排除心血管疾病的40例作正常对照组。根据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比较心血管疾病组与正常组HRT各指标的差异,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衰组按HRT不同分级归类分析。结果各疾病组TO和T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RT分类心功能Ⅱ级例数与Ⅲ、Ⅳ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HRT减弱或消失现象,HRT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病情预测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和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方法86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及室性早搏数目。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RT减弱,HRV降低,且TO与时域指标SDNN和SDANN及频域指标LF和LF/HF明显相关(p<0.05),TS与时域指标SDNN和RMSSD及频域指标HF和LF/HF及室性早搏数目明显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HRT现象减弱,且HRT与HRV及室性早搏数目明显相关。HRT应当是一种较HRV更好预测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137例为SAP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老年患者155例为对照组。分析其动态心电图,测量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各组TO与TS的差异。结果对照组TO较SAP组明显降低(0.78±1.60vs 1.25±1.87,P<0.05),TS明显升高(5.44±4.12vs 1.51±0.69,P<0.01)。与对照组比较,SAP组TO、TS及TO+TS异常率明显升高(P<0.05,P<0.01)。对照组TS与年龄呈正相关(r=0.35,P<0.01);SAP组TS与LVEF呈负相关(r=-0.29,P<0.01)。结论老年SAP患者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者应积极行完全血运重建,HRT可作为SAP患者的风险预测因素,为其治疗策略和预后提供有意义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冠脉狭窄及血流改变与窦性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的患者,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并对阳性组进行PCI治疗,对DCG所获得的HRT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CAG阳性组患者的HRT参数震荡斜率[TS,(3.32±1.83)ms/RR]显著低于CAG阴性组的[(10.41±5.38)ms/RR,P〈0.01],震荡起始[TO,(-0.81×10^-2±0.60×10^-2)%]显著高于CAG阴性组的[(-1.51×10^-2±0.75×10^-2)%.P〈0.01]。CAG阳性组接受PCI治疗TIMI血流2级者TS值增加不明显,TO值下降不明显(P均0.05)TIMI血流3级者TS值明显增加[由(13.5±6.5)ms/RR增至(19.3±9.1)ms/RR,P〈0.0001],TO值明显下降[由(0.76×10^-2±0.38×10^-2)%降至(-2.13×10^-2±0.37×10^-2)%,P〈0.0001],对冠脉病变与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TS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62,P〈0.01),与冠脉病变评分呈负相关(r=-0.527,P〈0.05)。将冠脉按照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50%的TS值显著变小(P〈0.01),多支病变的TS明显变小(P〈0.05),冠脉病变评分高于10分组TS显著变小(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HRT参数显著降低,并且T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PCI治疗TIMI血流3级者HRT参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住院的170例确诊为ACS患者(ACS组),同期5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在入院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和测量HRT的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同时记录临床信息、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对ACS患者平均随访(20.5±12.2)个月,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ACS患者分为MACE事件组和非MACE事件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的TO显著增高(P<0.01),而TS则显著降低(P<0.01);MACE事件组与非MACE事件组比较TO显著增高(P<0.01),TS显著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TS、LVEF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最好。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VEF与TO呈负相关(r=-0.165,P=0.016),与TS呈正相关(r=0.172,P=0.012);HDL-C与TO呈负相关(r=-0.171,P=0.012),与TS呈正相关(r=0.235,P=0.001)。结论ACS患者的HRT明显减弱,迷走神经调节功能下降;HRT在评价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HRT与HDL-C的相关性不仅表明HRT能够反映HDL-C的水平,同时进一步证实HRT在评价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109例确诊为ACS患者(ACS组)和69例心脏正常者(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计算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指标。同时检测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根据心肌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对所有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AMI亚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UAP亚组,58例)。比较各组HRT的差异,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HRT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TO明显升高(P0.05),TS明显降低(P0.01)。与UAP亚组比较,AMI亚组患者Gensini评分升高,TS明显降低(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TO呈正相关(r=0.23,P0.05),与TS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 ACS患者HRT现象明显受损,提示ACS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并且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与静息心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和静息心率(RHR)、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在冠心病(CHD)中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her)记录资料分组,A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B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动态心电图记录SDNN和6am的静息心率(RHR),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1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分析TO、TS与SDNN、RH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组TO值高于A组(0、80%±3.94%vs-1.45%±4.37%,p〈0.05),而TS值低于A组(11.03±11.01ms/RR间期vs19.77±19.00ms/RR间期,p〈0.05),RHR值明显高于A组(82.18±9.70bpmvs70.94±11.32bpm,p〈0.01),B组TO与SDNN呈负相关,与静息心率呈正相关;TS与静息心率呈负相关,而与SDNN无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心率震荡增加,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平衡的破坏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