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心肌缺血的大鼠病症结合模型,为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奠定基础.方法:结合异丙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刺激,观察模型大鼠的体征和心肌病理变化.结果 使模型大鼠出现皮毛蓬松、竖立无光泽、小便色清、大便湿烂、耳廓唇周暗红、耳廓肿大、爪尾部紫暗等体征,心肌病理明显表现出缺血样坏死.结论:该方法可制备出基本符合的大鼠心肌缺血的病症结合模型.  相似文献   

2.
近十余年来,在外科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折、急腹症、肛门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取得一定的效果,并有所进展。下面介绍若干其他病症的证例,也可以提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外科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中医学和西医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研究并探索了人类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其中,中医学着重强调宏观和整体,西医学则注重微观和局部,二者存在着优势互补的可能[1]。尽管先进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不同的高血压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候变化,但是在重视辨病,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体质特点,以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处理好血压升高和症候群之间关系,把降低、稳定血压,消除症状,长期巩固,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为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即病症结合,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结合病案浅谈病症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吴修昌 《光明中医》2015,30(2):281-282
文章论述了采用病症结合方式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面瘫的路径和方法。以证态为疾病分期,以现代医学病理生理结合中医症候辨识,以局部穴位注射结合中医整体辨证施治,中西合璧,内外兼施,标本同治。本法起效迅速,面神经功能恢复快,避免病程绵长造成面神经损害所致后遗症,有简、廉、效、验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药对是中医药治疗肿瘤重要特色之一,以其组成精巧、加减灵活为著,同时可作为独立方药的运用,突显了中医专病专方的应用思维。“先辨病、再辨证、佐以辨症,三位一体”是李杰教授的诊治特点,在病症结合的基础上,依据个体化病症的不同,善用药对治疗常见肿瘤,临床疗效显著。现对李杰教授治疗肿瘤的常用药对进行总结概述,以期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及指导临床应用,且药对的经验性应用与凝练,对中药新药研发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谈目前临床中的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的应用性研究及其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18-220
目的:对近年中医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检索式为"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纳入与中医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密切相关的研究,并排除重复的研究。结果: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论文287篇,剔除113篇,初读后选取56篇进行精读。结论:病证结合是现代中医诊疗发展的新思路,是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将使中医以其更加独特的优势指导临床治疗,为中风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芋屹  韩燕  关鼎鲲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09-1011
肺癌咳喘多由肺癌及其并发症或治疗不良反应引起,具有病因复杂、程度严重、顽固难愈等特点。杨国旺教授提出运用"病证结合"的诊疗思路治疗肺癌咳喘。肺部肿瘤进展重在短期内缓解症状,宜攻补兼施。肺癌术后状态重在顾护正气,宜补肺健脾。放射性肺炎分期论治,急性期宜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慢性纤维化形成期宜活血通络,纤维化期宜滋阴扶阳,重在处理热毒、阴伤与血瘀的矛盾关系。合并阻塞性肺炎宜清消痰热,急则治其标。恶性胸腔积液重在温化,悬饮早期宜泻肺逐饮,悬饮中期宜攻逐痰饮,悬饮晚期宜益气养阴、温阳利水,注意合用化瘀通络法。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名老中医金洪元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对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治和临证思维积累了丰富经验。金老主张从病症结合来辨治肾小球肾炎,以水肿、蛋白尿为病症的核心,治疗以此两点做为切入,验之临床,获效颇丰,兹撰文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病、症、证结合是中医药临床辨治的重要依据,而病、症、证在临床中又有不同的内涵,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与中医病、症、证联系密切。通过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应用的理论基础探讨及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实践分析,显示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团队应加以系统研究,以期提升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14.
病症论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学是与中医学、西医学相比肩的一级学科。2008年1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讲话中指出:中西医结合代表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作者从中西医结合学的概念和内涵、发展与演变、成绩与问题、层次与途径进行阐述,并强调发展中西医结合学应重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太冲穴从古至今都是治疗临床常见病症的要穴。整理发现,太冲穴擅长主治膝踝痛、疝气、咽喉肿痛,以及肝郁气滞引起的腹满痛、呕吐;在肝火上炎时,可平肝火,并有良好的调血功能。太冲穴对于相关的临床病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主治穴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便秘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便秘实证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虚证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的基本病机,其治疗当分虚实而治,原则是实证以祛邪为主,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标本兼治,邪去便通;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本兼治,正盛便通。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但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不得一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属。便秘实施通病为大法。结论中医治疗内科脾胃肠方法简单,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法,从病症结合探寻中风后半身不遂古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建成"中风后半身不遂古方用药"数据库,并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古方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常用药物有防风、当归、川芎、肉桂、附子、麻黄、人参、羌活、天麻、独活等。最常见的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温里药。最常用的药对为川芎-防风、麻黄-防风、羌活-防风、人参-防风、独活-防风。最常用的药组为防风-麻黄-川芎、川芎-麻黄-防风、当归-肉桂-防风。结论:数据挖掘法能够较全面地阐释古代医家组方用药经验,对现代遣方用药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药对是中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由2味或3味中药组成,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形成的经验性用药组合,对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病、证、症结合,三位一体”是接传红教授诊治眼病的特点,在病证结合的前提下,结合眼部的局部症状,随症加减,善用药对治疗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疗效显著。例如黄芪-白术-淫羊藿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桃仁-红花-川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桑叶-火麻仁治疗糖尿病相关眼病;浙贝母-夏枯草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生山楂-鸡内金治疗视网膜增殖膜;桂枝-鸡血藤治疗视网膜微血管瘤;黄连-肉桂可消退视网膜新生血管;仙鹤草-三七可治疗眼底出血等。  相似文献   

20.
广州中医药大学张家维教授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师古不泥,发展创新,中西汇通;精研进针手法,善用“飞针”,临床中主张针药并举。张教授在对脏腑经络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经长年的临床诊疗探索,形成了对面部三病症的治疗特色。笔者随师临证,耳濡目染,受益良多,兹将张教授治疗面部三病症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