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细胞周期。前期体内实验证实肺岩宁具有干预细胞周期G,/S检测点信号通路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肺岩宁对S期核小体构象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顺铂组和肺岩宁组,每组15只。右腋部皮下注射Lewis细胞构建C57BI./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瘤质量和抑瘤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和增殖指数,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癌移植瘤细胞的核小体构象调控因子H3-K56、Tyl转座基因调节因子109(regulatorofTyltransposition109,Rttl09)、细胞反沉默功能因子1(antisilencingfunction1,Asfl)、腺病毒E2启动子结合转录因子1(E2F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肺岩宁组和顺铂组的瘤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27.92%和42.50%。肺岩宁组癌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顺铂组,S期分布比例最少(P〈0.01)。肺岩宁组H3-K56、Rttl09、Asfl、E2F1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肺岩宁可能是通过影响核小体构象调控因子的表达干预异常细胞周期来发挥抗肺癌细胞生长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岩宁颗粒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周期G1/S检测点信号通路中MDM2-P53生物轴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小鼠,造模并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顺铂组、肺岩宁煎剂组、肺岩宁颗粒低剂量组、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肺岩宁颗粒高剂量组,进行相应药物干预。观察各组抑瘤率、瘤重、体质量、去瘤体质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RT-PCR测定肿瘤组织MDM2、P53的mRNA表达。结果: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瘤重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铂组比较,体质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去瘤后体质量显著高于煎剂组、模型组、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流式细胞术发现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的G0/G1比例较模型组和顺铂组显著增多,癌细胞增殖指数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显示肺岩宁颗粒中剂组MDM2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顺铂组、煎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岩宁颗粒中剂组P5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顺铂组和煎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岩宁颗粒高剂量组无小鼠存活,考虑与颗粒剂溶解度有关。结论:在Lewis肺癌模型中,调节细胞周期G1/S检测点信号通路MDM2-P53生物轴可能是肺岩宁颗粒抗肺癌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岩宁颗粒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及肿瘤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取Lewis肺癌细胞接种在C57BL/6小鼠右腋皮下,制备Lewis肺癌荷瘤鼠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顺铂组、肺岩宁方组、肺岩宁颗粒组、肺岩宁颗粒联合顺铂组,除正常组外均造模。予相应干预(中药或生理盐水灌胃,顺铂腹腔注射),14 d后观察小鼠生存质量、肺转移灶及计算肺转移抑制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顺铂组小鼠生存质量最差,肺岩宁方组、肺岩宁颗粒组、肺岩宁颗粒联合顺铂组小鼠生存质量较好。肺岩宁方组、肺岩宁颗粒组、肺岩宁颗粒联合顺铂组3组的肺转移抑制率均明显高于顺铂组。模型组IL-1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各治疗组IL-10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顺铂组比较,肺岩宁方组、肺岩宁颗粒组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肺岩宁方组、肺岩宁颗粒组、肺岩宁颗粒联合顺铂组IL-12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及顺铂组(P0.05)。与顺铂组比较,肺岩宁方组、肺岩宁颗粒组、肺岩宁颗粒联合顺铂组TGF-β1均显著降低(P0.05)。肺岩宁方组、肺岩宁颗粒组、肺岩宁颗粒联合顺铂组均可抑制CD206的表达(M2型),但顺铂组和肺岩宁颗粒联合顺铂组抑制更为明显。肺岩宁方组、肺岩宁颗粒组、肺岩宁颗粒联合顺铂组肿瘤组织中MMP-2、MMP-9、NF-κBp65的表达明显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肺岩宁颗粒能明显改善小鼠生存质量及抑制肿瘤转移,其机制可能是干预NF-κB信号通路并进一步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岩宁方对Lewis肺癌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比例及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后,将32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4d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饲料消耗量、体质量、去瘤体质量、移植瘤质量、肺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并检测各组小鼠胸腺、脾脏和移植瘤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及Foxp3mRNA的表达。结果:肺岩宁方可降低肺癌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增加去瘤体质量,减少移植瘤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岩宁方可显著降低Lewis肺癌小鼠胸腺、脾脏和移植瘤中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并抑制Foxp3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岩宁方通过降低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下调Foxp3 mRNA表达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①以不同剂量的槲皮素作用于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用噻唑蓝(MTT)试验观察槲皮素对人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②将移植有Lewis肺癌的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槲皮素组及顺铂组,均采取腹腔内注射方式给药。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的瘤重,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结果:①槲皮素对3.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呈剂量效应关系。②槲皮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显著下调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PCNA表达水平。结论:槲皮素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VEGF及其受体Flt-1、KD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肺岩宁组和综合组,在接种后5天肿瘤直径约为5min时,开始给予0.9%NaCl溶液、DDP、肺岩宁、DDP+肺岩宁治疗。用药21d,第22天处死小鼠。观察各组肺转移灶抑制率,免疫组化测定肿瘤VEGF及其受体Flt-1、KDR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岩宁组及综合组能显著降低肺转移灶发生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肺岩宁方能够显著降低肿瘤VEGF及其受体KDR水平。肺岩宁方能够减少肿瘤Flt-1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精、解毒散结的肺岩宁方具有明显的抗肺癌侵袭转移作用。肺岩宁方可以干扰VEGF与其受体(主要是KDR)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VEGF的生物活性,这可能是肺岩宁方抗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参瓜萎莪术汤对lewis肺癌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和人参瓜萎莪术汤高、低剂量组.在计算抑瘤率的基础上,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瘤组织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人参瓜萎莪术汤对小鼠Lewis肺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抑瘤率可达47.88%;人参瓜萎莪术汤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瘤组织细胞PCNA的表达(P<0.01),中、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低剂量组(P<0.01);同时,人参瓜萎莪术汤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瘤组织细胞CyclinD1的表达(P<0.05),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并明显强于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 人参瓜萎莪术汤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组织Cyclin D1的表达,抑制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岩宁(Feiyanning,FYN)方对C57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C57小鼠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肺岩宁组和综合组(肺岩宁加化疗组)。给予相应干预21d后观察肺转移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57小鼠Lewis肺癌中CXCL12和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肺岩宁组与综合组小鼠的肺转移率低于模型组。C57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表达CXCL12和CXCR4,肺岩宁组与综合组小鼠肺癌中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化疗组(P〈0.05),而4组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CXCL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岩宁抑制C57小鼠Lewis肿瘤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影响CXCL12-CXCR4生物轴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Lewis肺癌C57BL/6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恩度与顺铂及联和用药对Lewis肺癌C57BL/6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使用C57BL/6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培养小鼠Lewis肺癌细胞,收集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1×107/ml.于小鼠右侧腋部皮下注射细胞悬液0.2 ml(细胞总数为2×104).建立Lewis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待接种后第8天,能扣及肿瘤时(约8 mm)开始实验.将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顺铂组;C组:恩度组;D组:恩度与顺铂联用组.C组、D组每日给予恩度3 mg/kg,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B组、D组腹腔注射顺铂0.2 ml(按照1 mg/kg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A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只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二周后处死.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质量情况,每3天称取体重一次并测量肿瘤长短径,描绘肿瘤生长曲线;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各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生长较生理盐水组相对缓慢.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顺铂组和恩度组;顺铂组、恩度组和联合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32.19%、21.96%、55.08%.顺铂与恩度联用对小鼠移植瘤具有协同抑制作用(Q>1.15).结论:在实验条件下,恩度与化疗药物顺铂均对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恩度与顺铂对Lewis肺癌移植瘤具有较好的协同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改善小鼠的生存质量,在肺癌治疗中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IncRNA)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  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肺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利用TRI z o l提取总 RNA,再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每种基因的RNA相对表达量。  结果  APTR在淋巴组织中表达升高(P < 0.05),HEIH在淋巴组织中表达下降(P < 0.05),FAM83H-AS1和、PR-lncRNA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 < 0.05)。  结论  APTR在淋巴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有促进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FAM83H-AS1及PR-lncRNA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会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BioID-质谱联用建立一种新的蛋白相互作用的筛选系统;通过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验证YAP1相互作用的蛋白。 方法 构建BirA*-YAP1融合表达质粒;将质粒转染进293T细胞后,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生物素,继续培养24小时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利用YAP1特异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irA*-YAP1融合蛋白的表达;通过HRP-亲和素,检测细胞内蛋白被生物素标记的水平;通过亲和素磁珠,对细胞内生物素化的蛋白进行亲和纯化,并多次洗涤亲和素磁珠上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后,对亲和素磁珠纯化的蛋白进行溶解。取40 μg总蛋白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通过蛋白银染试剂盒对PAGE凝胶中的蛋白进行染色,确定亲和素磁珠对生物素化蛋白的纯化效果。通过Label-free质谱法对生物素化的蛋白进行鉴定。针对鉴定得到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对生物素化的SMAD3进行验证。通过YAP1的免疫共沉淀,确定SMAD3能与YAP1相互作用。 结果 成功构建BirA*-YAP1融合表达质粒,该质粒在293T细胞中能够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在生物素存在的情况下,BirA*-YAP1融合蛋白能够利用生物素标记细胞内与BirA*-YAP1融合蛋白相互靠近的蛋白。在细胞裂解后,这些在细胞内被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能够被偶联亲和素的磁珠纯化,经过多次洗涤,能够富集生物素标记的蛋白。通过质谱鉴定,我们能够获得在细胞内与YAP1在空间上相互靠近的蛋白类型。通过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技术,我们证明SMAD3能够与YAP1相互作用。 结论 Bio-ID-质谱联用的方法是一种用于蛋白互作筛选的简单、高效的技术,与后续的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联合使用,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蛋白互作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和预测独活-羌活-细辛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独活、羌活、细辛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与CTD、NCBI等数据库获取的膝骨关节炎疾病基因靶点映射,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进行MCODE聚类分析,通过Omicshare云平台和DAVID数据库GO、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从3味药中共筛选出了36个活性成分及205个靶点,主要有山柰酚、 β-谷甾醇、芝麻脂素、异紫花前胡苷等关键成分,AKT1、ESR1、JUN、CASP3等为关键靶点,核心基因有NOS3、ESR1、COX1、NR1I2,关键的生物进程和通路有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活性氧代谢过程、AGE-RAGE通路和TNF通路。结论 独活-羌活-细辛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来治疗膝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信号通路分子(SHH)、乳头状甲状腺癌基因(PTC1)、锌指转录因子(GLI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中的表达,探讨SHH、PTC1、GLI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150例患有宫颈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宫颈上皮组、CIN1组、CIN2组、CIN3组及宫颈癌组,每组各30例。对以上5组进行PTC1、GLI1、SHH检测。结果:SHH主要表达于腺体细胞的胞浆内,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上皮组13.3%、CIN1组40.0%、CIN2组63.3%、CIN3组83.3%及宫颈癌组93.3%,且强阳性率随阳性率增高而明显增高。PTC1、GLI1在胞质及胞膜上阳性染色多呈弥漫状分布。PTC1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上皮组23.3%、CIN1组40.0%、CIN2组43.3%、CIN3组63.3%及宫颈癌组73.3%。GLI1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上皮组10.0%、CIN1组16.7%、CIN2组26.7%、CIN3组50.0%及宫颈癌组56.7%。结论:SHH、PTC1、GLI1介导着多种死亡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昭通小草坝通过比较贵州织金和福建古田红托竹荪菌种,使用同菌种,不同的种植方法和原料对红托竹荪的产量数值进行比较。方法 将荫棚分为22块试验地,其中1~10号及21号试验地为福建古田红托竹荪菌种,11~20号及22号试验地为贵州织金红托竹荪菌种,分别对不同的试验地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和原料。结果 贵州织金竹荪菌种产量占比为63%,福建古田竹荪菌种产量占比为37%。相同气候和菌种条件下,贵州织金种植方法产量占比为25.83%,菌棒覆土产量占比7.77%。贵州织金红托竹荪菌种在贵州织金种植方法下产量占比为29.20%,菌棒覆土产量占比为7.96%。结论 基于小草坝气候条件下,采用贵州织金红托竹荪菌种,使用贵州织金种植方法下产量最佳,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人鼻咽癌细胞CNE1、CNE2、Hone-1及C666-1的放射牛物学特征参数.方法:采用平板集落形成法测定CNE1、CNE2、Hone-1及C666-14种鼻咽癌细胞在0、1、2、3、 4、 6、8、10 Gy照射后的存活分数;通过单击-多靶模型和线性-二次模型分别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Do、Dq、N、α、β、α/β值及2 Gy照射时的存活分数(SF2)等放射生物学参数值.结果:4种细胞在2种数学模型拟合的细胞存活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参数Do、Dq、N、α、β、α/β和SF2分别在1.818~2.379、0.192~0.880、1.276~2.388、0.085~0.392、0.026~0.036、2.36~15.08和0.416~0.733.结论:较大的放射敏感性差异可能存在于不同甚至相同分化程度的鼻咽癌细胞之间,提示临床鼻咽癌放疗剂量的个体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库欣综合征(CS)中15%~20%是由肾上腺原因引起的,其中约10%的患者具有双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性CS中皮质醇分泌有时可受肾上腺异常膜受体(包括抑胃肽受体、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儿茶酚胺类受体、LH/hCG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等)的调节。该文报道了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非依赖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引起的CS患者,并通过体内试验证实了肾上腺异常膜受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重PCR技术同时分析GSTM 1,GSTT 1,GSTP 1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时分析GSTM1,GSTT1,GSTP1基因分型的简捷、快速且准确的方法,[方法]利用GSTM1,GSTT1基因扩增产物无BsmA Ⅰ酶切位点,GSTP1基因具有BsmA Ⅰ酶切位点的特点,采用多重PCR方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同时对GSTM1,GSTT1,GSTP1基因进行分型,并分别与普通PCR技术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重PCR技术基因分型结果与普通PCR方法完全一致,300名韩国大学生的血样分型结果示GSTM1基因缺失型占53.3%,GSTT1基因缺失型占54.7%,GSTP1基因型为lie/Ile型占62.0%,Iie/Val型占34.3%,Val/Val型占3.7%,I1e基因出现频率为79.2%,Val为20.8%。[结论]多重PCR技术可用于N时分析GSTM1,GSTT1,GSTP1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9.
HLA-DRB1、DQA1、DQB1基因与上海地区类天疱疮的易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讨HLA-Ⅱ类基因与类天疱疮(BP)的相关性,了解BP的免疫遗传发病背景。方法:采用PCR-SSOP方法对上海地区汉族56例BP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DQA1、DQB1位点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发现HLA-DRB1*1001与DQB1*0501紧密连锁,其基因频率BP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DRB1*04与DQB1*0302紧密连锁,其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增DRB1*12基因频率BP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7,RR=0.358)。结论:DRB1*1001、DRB1*04可能为上海地区BP患者的易感基因,而DRB1*12(*1201,*1202)可能为上海地区汉族BP患者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