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TGF-β1基因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从而促进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方法 用单价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DOTAP转染pMAMneo TGF-β1于原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经G418筛选.检测转染pMAMneo TGF-β1和转染pMAMneo的平滑肌细胞黏附内皮细胞的情况.结果 经G418筛选,转染pMAMneo TGF-β1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在平滑肌细胞得到有效表达,内皮黏附实验表明转染pMAMneo TGF-β1组平滑肌细胞表面有大量内皮细胞黏附[(32±2)/高倍视野],而对照组平滑肌细胞仅有少量内皮细胞黏附[(11±1)/高倍视野],其与转染pMAMneo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TGF-β1基因能有效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促进内皮细胞黏附,在血管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构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的人转化生长因子(hTGF)β3基因稳定表达系统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探讨创面治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组织贴壁法原代培养huMSCs,流式细胞术(FCM)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34、44、45和80,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人pcDNA3.1(-)/TGF-β3重组质粒转染进入huMSCs,并用G418进行筛选得到单克隆细胞,扩增后得到稳定表达人TGF-β3细胞株,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及筛选前、后细胞内TGF-β3基因表达,再次采用FCM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变化,最后Western blot检测稳定表达组及未转染huMSCs的TGF-β3蛋白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HuMSCs中约70%的细胞表达表面抗原CD29、44,而绝大部分不表达CD34、45和80,原代培养的细胞符合huMSCs特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瞬时转染率为(10.0±0.2)%,稳定转染率(85.0±0.7)%(P〈0.05),RT-PCR、Western blot显示转染并通过G418筛选的huMSCs高表达hTGF-β3,转染hTGF-β3基因的huMSCs其表面抗原与未转染前保持一致。结论:HuMSCs的hTGF-β3基因稳定表达系统构建成功,转染hTGF-β3基因的huMSCs体外培养条件下仍保持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大鼠Jagged1真核表达质粒,分析Jagged1过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s,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从带Jagged1全长基因质粒pBOS-SN3T中酶切获得目的基因,用载体pCMV-IRES-GFP构建重组质粒,转染至VSMCs。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蛋白表达变化,[3 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大鼠Jagged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VSMCs,经G418筛选后转染率可达90%以上,转染上调了VSMCs的Jagged1蛋白水平约6倍。转染p-rJagged1后VSM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10 265±1 004)cpm/孔vs(17 584±1 587)cpm/孔,P<0.01],而凋亡明显增高[总凋亡率:(32.35±2.86)%vs(15.24±1.27)%;早期凋亡率:(22.47±2.54)%vs(10.22±0.98)%;P<0.01]。结论成功构建大鼠Jagged1真核表达质粒,过表达Jagged1可抑制VSMC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磁性壳聚糖纳米介导eNOS基因转染受损平滑肌细胞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磁性壳聚糖(后简称磁聚糖)纳米载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毒性及介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对受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转染效率、表达及对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原位共沉淀法制备磁聚糖并耦合eNOS质粒;MTT法检测磁聚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毒性;分别以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CMV-eNOS)、磁聚糖-eNOS和磁聚糖空载体在外加磁场下转染受损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测定eNOS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在浓度低于20 mg.ml-1时,磁聚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毒副作用;磁聚糖-eNOS组转染效率[(58.7±3.6)%]较AdCMV-eNOS组[(78.1±2.5)%]低,但两组均检测到e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且两组受损血管平滑肌细胞G0/G1期细胞较磁聚糖空载体组明显增多(P<0.01),S/G2-M期细胞减少(P<0.01),3组的细胞凋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常浓度的磁聚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该载体能成功介导eNOS基因的转染,延缓受损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siRNA技术对哮喘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作用和对内皮素(ET-1)的影响,探讨使用该技术阻断TGF-β表达治疗哮喘的方法。方法采用卵白蛋白致敏的方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原代培养大鼠的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然后使用TGF-β干扰RNA作用于哮喘平滑肌细胞,用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组平滑肌细胞(A组)、哮喘组平滑肌细胞(B组)以及TGF-β小干扰RNA作用后的哮喘组平滑肌细胞(C组)中TGF-β和ET-1的表达情况,并用MTT方法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哮喘组与正常组相比,肺部组织具有炎症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明显,褶皱增多,具有明显的哮喘症状。三组细胞中TGF-β和ET-1表达情况的PCR和Western blot结果,C组TGF-β和ET-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B组。MTT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C组和B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1±1.1)%和(55.6±1.5)%;转染72 h后,分别为(42.0±1.3)%和(21.4±1.7)%,C组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siRNA技术阻断TGF-β的表达可降低哮喘组细胞ET-1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VZ)及海马齿状回颗粒层(SGZ)区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选取因脑梗死而死亡的尸检脑标本22例,并按缺血时间(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分为5组,选取因其他疾病死亡(无脑缺血)的尸检脑标本5例为对照组.(2)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梗死侧侧脑室SVZ区和SGZ区nestin、bFGF、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梗死侧SVZ区nestin阳性细胞在24~70 h组开始增加[(144±6)个/高倍视野],SGZ区在4.5~10 h组开始增加[(11±5)个/高倍视野],120-144 h组达到高峰,SVZ区[(38±7)个/高倍视野],SGZ区[(54±17)个/高倍视野].216~336 h组逐渐减弱,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梗死侧bFGF阳性细胞在4.5-10 h组开始增加,SVZ区[(8.1±2.9)个/高倍视野],SGZ区[(19.0±8.2)个/高倍视野],24~70 h组达到高峰SVZ区[(15.6±3.5)个/高倍视野],SGZ区[(32.0±5.7)个/高倍视野],72~96 h组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3)梗死侧EGF阳性细胞在4.5~10 h组开始增加,SVZ区[(4.3±1.6)/高倍视野],SGZ区[(7.0±3.7)个/高倍视野],120~144 h组达到高峰SVZ区[(27.0±1.4)个/高倍视野],SGZ区[(51.5±4.9)个/高倍视野],216~336 h组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脑缺血后bFGF、EGF表达上调,这可能是脑组织神经元损伤后的一种内源性修复反应.(2)bFGF、EGF可以激活来自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神经元前体细胞潜在的再生能力,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锌指蛋白基因A20对缺氧诱导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5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细胞分组建立缺氧模型;采用DOTAP脂质体介导pcDNA3.1EHA20质粒转染培养的内皮细胞,筛选抗G418的阳性克隆,经免疫荧光鉴定A20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内皮细胞CD54的表达。【结果】A20基因在经G418筛选后的内皮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缺氧能诱导人内皮细胞CD54高表达。外源性A20基因能抑制75%以上由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CD54表达,两者间相差明显(P〈0.01)。【结论】外源性A20基因能够显著抑制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化,有效抑制CD54的表达,可能在内皮细胞缺氧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研究转基因细胞表达TGF—β1的情况。方法 通过Lipofectamine介导将TGF—β1基因导人大鼠成骨细胞,转染24h后通过SABC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瞬时表达的情况。采用G418筛选转染细胞2周,获得阳性细胞克隆,用SABC法检测转染细胞稳定表达TGF—β1的情况。结果 转染24h后,成骨细胞就有明显的TGF—β1蛋白和mRNA高表达。G418筛选2周后的转染细胞仍然有较高的TGF—β1表达。结论 TGF—β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可获得稳定的高表达,采用细胞因子基因转染成骨细胞进行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canstatin基因在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anstatin基因通过电穿孔法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生长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canstatin基因通过电穿孔法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行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克隆.用RT-PCR检测canstatin在转基因细胞mRNA中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比较转基因和未转基因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 检测到canstatin在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canstatin基因转染内皮细胞组的凋亡率(16.90%)高于空载体组(1.47%)和亲代细胞组(2.85%)(P<0.01),转染细胞生长明显受抑.结论 canstatin能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转化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病毒转染得到沉默Smad4基因(Smad4 RNAi)的HSCs-T6细胞株(Smad4 RNAi HSCs-T6)。HSCs-T6细胞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模型组、TGF-β1+含药血清组;Smad4 RNAi HSCs-T6细胞株随机分为Smad4 RNAi组、Smad4RNAi+TGF-β1模型组、Smad4 RNAi+TGF-β1+含药血清组。各组干预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SC-T6细胞Smad2、Smad3、Smad4、Smad7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TGF-β1促进HSC的I型胶原表达[(40.88±5.49)pg/mL比(26.42±3.33)pg/mL,P0.05]及Smad2、Smad3、Smad7表达[TGF-β1模型组:(1.51±0.10)、(1.27±0.21)、(3.76±0.59);空白对照组:(1.07±0.10)、(1.00±0.09)、(1.00±0.09),P0.05],含药血清干预下HSC的I型胶原表达下调[(26.40±3.30)pg/mL比(40.88±5.49)pg/mL,P0.05]及Smad2、Smad3、Smad4、Smad7表达下调[TGF-β1+含药血清组:(0.31±0.02)、(0.16±0.09)、(0.31±0.30)、(0.38±0.30);TGF-β1模型组:(1.51±0.10)、(1.27±0.21)、(1.28±0.26)、(3.76±0.59),P0.05],沉默Smads4基因后得到相同结果(P0.05)。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在离体条件下可以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其机制可能与阻断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相关蛋白(Tipα)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影响.方法 从Hp 26695菌株获取位于Hp 0596的Tipα基因,并将其开放读码框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将重组质粒pcDNA3.1-Tipα和空质粒脂质体转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Tipα基因的表达.以空质粒转染的GES-1细胞和正常的GES-1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MTY,流式细胞术,ELISA和Western印迹的方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8的变化,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Tipα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Tipα基因和空载体分别转染GES-1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了稳定转染株.MTY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Tipα的GES-1 (GpcDNA3.1-Tipα)生长曲线上升,提示GpcDNA3.1-Tipα细胞比转染空质粒组(GpcDNA3.1)和正常对照组(GES-1)增值更快.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pcDNA3.1-Tipα细胞进入S期的比例多于GES-1细胞组和GpcDNA3.1细胞组[(45.33±1.03)%vs(38.24±1.25)%、(33.94±1.67)%],G1期比例低[(41.39±0.08)%vs(49.74±0.12)%、(49.27±0.15)%],细胞凋亡率明显低(0.76±0.04 vs 16.84±2.16、8.36±1.07).ELISA结果显示:GpcDNA3.1-Tipα,GpcDNA3.1和GES-13组细胞胞内TNF-α的浓度,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胞外TNF-α浓度,GpcDNA3.1-Tipα组高于两个对照组(均P<0.05);GpcDNA3.1-Tipα胞内和胞外IL-1β、IL-8的浓度均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与两个对照组比较,GpcDNA3.1-Tipα细胞Bcl-2表达增加,而P53基因表达则受到抑制.结论 GpcDNA3.1-Tipα细胞能稳定高表达Tipα蛋白,诱导致炎细胞因子TNF-β,IL-1β,IL-8的高表达,促进细胞的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上调Bcl-2基因,下调P53基因.Tipα作为一种新的Hp毒素蛋白在Hp致胃癌发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锌指蛋白基因A20对缺氧诱导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54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细胞分组建立缺氧模型;②采用DOTAP脂质体介导pcDNA3.1EHA20质粒转染培养的内皮细胞,筛选抗G418的阳性克隆,经免疫荧光鉴定A20基因的表达;③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内皮细胞CD54的表达。[结果]A20基因在经G418筛选后的内皮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缺氧能诱导人内皮细胞CD54高表达,外源性A20基因能抑制75%以上由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CD54表达,两者间相差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A20基因能够显著抑制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化,有效抑制CD54的表达,可能在内皮细胞缺氧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tpA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LNSX重组构成LNS-ipA,转染病毒包装细胞,形成的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再用来感染牛血管内皮细胞。经G418筛选后的单克隆细胞培液,分别经纤维蛋白板法和发包底物法测取活性。结果:经基因转染的PA317细胞和牛血管内皮细胞,在含人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的纤维蛋白板上出现溶圈;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增加,tpA分泌活性也增加。结论:含人tpAcDNA转录单位的牛血管内皮细胞,其纤溶活性明显增高。该研究为将来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定向趋化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分离和培养hMSC,分别加入不同条件培养基进行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抗原表达.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趋化hMSC的细胞模型:在Transwell培养板下腔接种5×105 ECV-304细胞并用3%H2O2(终浓度为0.01 ml/ml)处理1 h后,上腔内接种1×105 hMSC,为损伤细胞+hMSC组;同时设未损伤细胞+hMSC组(Transwell板下腔接种未经H2O2处理的ECV-304细胞,上腔内接种hMSC)和单纯hMSC组(Transwell板下腔不接种ECV-304细胞)作为对照.培养12 h后苏木精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细胞Transwell上腔迁移的hMSC数.另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2O2处理1 h的ECV-304细胞(H2O2处理组)和未予H2O2处理ECV-304细胞(对照组)培养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浓度.结果 hMSC经加入不同条件培养基诱导后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MSC CD29、CD44、CD90和CD106抗原呈阳性表达,CD31、CD34、CD45和CD49b抗原呈阴性表达.损伤细胞+hMSC组发生迁移的hMSC数为(8.00±0.22)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未损伤细胞+hMSC组[(0.20±0.05)个/高倍视野,P<0.01]和单纯hMSC组[(0.00±0.00)个/高倍视野,P<0.01].H2O2处理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VCAM-1浓度分别为(69.2±3.5)、(114.0±7.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3.6)ng/ml,P<0.05;(97.2±5.0)ng/ml,P<0.01].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可趋化hMSC定向迁移到损伤血管,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的趋化因子MCP-1和VCAM-1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cDNA3.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重组质粒对单核细胞的黏附作用.方法 将pcDNA3.1-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质粒用脂质体的方法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 细胞中,G418 筛选细胞克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在转录水平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转基因ECV304 细胞中的表达.在6孔板上种植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的ECV304 细胞,加THP-1细胞37℃孵育30 min,磷酸缓冲液轻洗3次,去除未黏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上、下、左、右、中5个视野,取其平均值得到每个视野黏附单核细胞数.结果 获得了稳定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的ECV304 细胞克隆,pcDNA3.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重组质粒对单核细胞具有黏附作用.结论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单核细胞具有明显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及鉴定稳定高表达TGF-β1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株.方法 利用RNA干扰技术提取pEGFP-TGF-β1质粒后采用ABI3130基因测序仪进行测序鉴定,将鉴定后的质粒转染到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株,利用G418筛选转染的H9c2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转染后的H9c2细胞进行鉴定,本实验将转染了pEGFP-TGF-β1质粒和pEGFP对照质粒的细胞株分为pEGFP-TGF-β1质粒组和pEGFP对照质粒组.结果 pEGFP-TGF-β1质粒测序结果包含TGF-β1序列,筛选后的pEGFP-TGF-β1质粒组和pEGFP对照质粒组细胞转染效率分别为85%和93%.RT-PCR结果显示,pEGFP-TGF-β1质粒转染组的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为(2.563±0.198),与对照组(1.037±0.02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6,P=0.02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GFP-TGF-β1质粒转染组的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3.275±0.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11±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2,P=0.015).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株能稳定高表达TGF-β1,可用于后续TGF-β1在大鼠心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T-29肠癌细胞与ECV-304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力学特性及其黏附分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分别测量了HT-29肠癌细胞、正常肠上皮细胞与ECV-304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特性,利用抗体阻断实验验证HT-29肠癌细胞与ECV-304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行为中E-selectin、Integrin β1及ICAM-1的作用.结果:HT-29肠癌细胞与ECV-304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力值为[(265.38±64.72)×10-10N],较之正常肠上皮细胞黏附力明显升高[(144.51±71.65)×10-10 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抗体阻断前后细胞对之间的粘附力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HT-29肠癌细胞比正常肠上皮细胞黏附力显著增高,且受黏附分子E-selectin、Integrin β 1及ICAM-1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基因小分子RNA干扰(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人鼻咽癌辐射致耐药CNE1/R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干扰RNA编码DNA特异性序列,合成siRNA片段,转染CNE1/R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ECAM-1 siRNA干扰后,细胞中PECAM-1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株,实验组PECAM-1蛋白表达较阴性组下调3.4倍,证实干扰有效。与阴性组及空白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率升高。结论:PECAM-1基因siRNA可抑制CNE1/R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PECAM-1可能在鼻咽癌细胞辐射后生长凋亡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转染Smad3基因,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介导肾小球硬化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3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RT-PCR,West-ern blot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uPA及PAI-1表达改变。结果:成功建立高表达Smad3的阳性MsC克隆(Th-8,Th-15),并证实其uPA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PAI-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TGF-β可能通过上调Smad3而减少组织内uPA的生成和增加PAI-1的合成,从而促进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营养剥夺促进肝癌细胞侵袭的机制.方法 以Hank's平衡盐缓冲液对肝癌细胞系HepG2和BEL7402细胞进行营养剥夺培养,同时构建转染针对自噬基因Atg3的siRNA(siRNA-Atg3),观察营养剥夺在Atg3基因沉默前后对肝癌细胞自噬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分析自噬活性与侵袭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平衡盐缓冲液较对照完全培养液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内自噬体形成[(93±5)vs.(40±6)/高倍视野,P<0.05;(83±4)vs.(36±4)/高倍视野,P<0.05]及LC3蛋白的表型转换,抑制P62蛋白表达,同时显著增加HepG2和BEL7402细胞的侵袭数[(60 875±1 051)vs.(15 812士515),P<0.05;(59 750±1 571)vs.(15 500+645),P<0.05].转染siRNA-Atg3可沉默细胞Atg3表达并显著对抗营养剥夺诱导的LC3蛋白表型转换和P62蛋白表达下调,HepG2和BEL7402肝癌细胞的侵袭数较未转染细胞也明显减少[(17 438±427)vs.(59 875±520),P<0.05;(17 250±408)vs.(59 500±540),P<0.05].结论 自噬可能是营养剥夺条件下促进肝癌细胞侵袭性增加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