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免疫重建不全(IIR)是部分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低病毒载量和低免疫力,发病机制不明,临床治疗进入瓶颈期。中医倡导“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扶助正气”之理囊括了“提高免疫力和免疫重建”的概念,免疫功能的恢复与否根本在于正气的强弱。近年来,研究者在中医药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IIR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方面均取得一些进展,治疗上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扶正祛邪、阴阳平衡的思想和理论。同时文章对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HAART后IIR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进行梳理思考,有利于克服难题,弥补不足,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吴欣芳  王阶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874-1876
免疫重建是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实现机体淋巴细胞在表型及功能上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干预艾滋病的免疫重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中医药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辨证治疗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方法及中医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药物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9月1日)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ce Library及EMbase有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研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研究结果采用治疗有效率、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以及95%可信区间(CI)、均值差(MD)、有效率(proportion)表示。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纳入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12项,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n RCT)7项,包含1691例患者。异质性分析检验显示,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I^(2)>50%,P<0.01);倒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偏倚。n 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CM)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有效率是非CM治疗的1.62[95%CI(1.37,1.91)]倍,CM治疗比非CM组可以更好的提升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MD=25.44;95%CI(19.31,31.57)]。结论中医药有助于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免疫功能的重建,但有效的方药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4.
<正>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难治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HIV感染人体后,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20世纪90  相似文献   

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医药对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研究启动会暨新闻发布会于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专项课题组主办,来自全国五个省市的联合单位的中医艾滋病临床及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各界媒体记者1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以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oviral Therapy,HAART)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老年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调查110例老年艾滋病...  相似文献   

7.
《灵枢·本神篇》:“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则疾病丛生。人体免疫系统受到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毒攻击时,脾脏是最先受到侵袭的脏腑,随之累及多脏,从而加速疾病的进程,根据补益脾气,充养后天之气为建立有效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治疗方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故文章试从《黄帝内经》脾气虚入手,针对近年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和脾为后天之本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作为一种目前尚未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的严重传染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目前国际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确切,覆盖人群不断扩大。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也有报道,尤其是艾滋病无症状期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早期干预能够延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的进程。但在后HAART时期中医药在减轻HAART治疗的毒副作用、提高HAART治疗的临床疗效、降低HAART治疗的耐药率及治疗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这4个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震  刘明  李勇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519-2522
目前艾滋病患者的免疫重建治疗已成为抗病毒治疗之外的重要策略,是当今全球艾滋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艾滋病免疫重建的干预方法,但因这些干预方法的临床疗效尚需考证和观察,毒副作用等亦需要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临床推广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研究》2010,(20):11-11
10月16~17日从在京举行的国际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大会上获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国内10余家单位承担的科技部重大项目——中医药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研究取得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推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免疫重建不良已成为HAART后时期HIV/AIDS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中医药在机体免疫调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研究现状探讨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防治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实践,提出开展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特点研究、中医药防治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方案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防治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综合策略三个方面的研究思路,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促进HIV/AIDS免疫重建,从而提升艾滋病临床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免疫2号方对艾滋病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艾滋病HAART治疗1年以上,免疫重建不全患者2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6例)和治疗组(127例),最终完成随访233例,其中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7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每次6.2g,每天2次)联合HAART治疗[齐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奈韦拉平(NVP)20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HAART治疗基础上+免疫2号方(每次6.2g,每日2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细胞绝对计数、免疫重建有效率、症状体征积分及症状体征改善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为34.48%,对照组为21.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CD4+细胞绝对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CD4+绝对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各项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甚至消失,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乏力、肌肉关节痛、皮肤瘙痒、气短等症状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2号方能够提高患者CD4+细胞绝对计数,提高免疫重建有效率,改善部分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对133例HIV/AIDS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与12个月的随访,使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对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并同时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中医证侯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患者入组时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肝胃不和;随访12个月后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脾肾阳虚.其中入组时肝胃不和证患者的CD4+、CD8+计数均高于脾气虚弱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0.05或P<0.01),肝郁气滞证患者CD8+计数高于脾气虚弱证患者(P<0.01);随访12个月后CD4+、CD8+计数在HIV/AIDS不同证型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12个月后HIV/AIDS不同基本证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CD8+计数分层与HAART治疗12个月后的免疫学应答情况的关联系数r=0.3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郭毅曼  张超  李顺英  杨梅  陈文慧  何梅光  樊延平  周青 《中医杂志》2012,53(10):864-866,885
目的 观察云南省99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舌象分布特点,探讨AIDS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取云南省9个州、市996例HIV/AIDS患者舌象资料,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地区、性别、HIV/AIDS分组及生活习惯的关系.结果 HIV/AIDS患者红舌、紫舌、瘀斑舌、裂纹舌、胖大舌、齿痕舌、腻苔、润苔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女性的淡红舌、薄苔、白苔、裂纹舌和瘀斑舌比例高于男性(P<0.05);吸烟者黄苔所占比例高(P<0.05),酗酒者绛舌、裂纹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HIV组的淡白舌、淡红舌、绛舌、润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 AIDS具有正虚、湿浊、瘀血、邪热、表里相兼为病的特点,由于性别、地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舌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药物干预后艾滋病(AIDS)患者中医虚证证型的分布. 方法 对243例接受HAART药物干预的AIDS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四诊信息,对中医虚证证候分布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筛选出频次出现较高的虚证证候,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结果 AIDS患者虚证出现最多有124例占51.0%,主要为脾肺气虚证(23例),肺气虚弱证(17例),脾气亏虚证(8例);肺气亏虚患者的CD3+、CD4+、CD8+细胞计数以及CD4+/CD8+比值均最高,CD3+、CD4+计数与脾气亏虚和脾肺气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亏虚患者的病程最短,脾气亏虚和脾肺气虚患者的病程较长,3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HAART治疗的AIDS患者虚证具有复杂的特点,涉及脏腑主要为脾肺两脏,脾肺气虚为最常见的虚证证型,肺气虚弱证患者疾病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6.
2237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艾滋病(AIDS)中医证候及其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我国AIDS流行的10个主要地区13家医疗单位2 237例患者,采用现场访谈的形式,根据艾滋病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总结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病期、不同干预手段,采用潜变量转移模型分析患者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 AIDS患者有偿供血者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主;性传播者以肝郁气滞、脾肾阳虚为主;静脉吸毒者以脾气虚弱、气阴两虚为主。不同病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气阴两虚证转移最多;AIDS患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脾肾阳虚证转移最多。不同干预手段:中药治疗的HIV感染者中,肝郁气滞、脾气虚弱、气阴两虚向湿热蕴结转移较少,湿热蕴结向肝郁气滞和气阴两虚转移较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AIDS患者各证型分类均以30%左右比例向气阴两虚证转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AIDS患者各证型分类均以30%~40%比例向气阴两虚证转移,10%左右比例向脾肾阳虚转移。结论 HIV感染者以脾气虚弱为主,AIDS患者以脾肾阳虚为主;证候演变呈气虚→气虚夹湿、阴虚火热→气阴两虚→阳虚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艾康胶囊对艾滋病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治疗的125例HIV/AIDS患者给予益艾康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治疗,连续服药3a,观察其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免疫学指标CD4^+T淋巴细胞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发热乏力纳呆腹泻等中医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免疫学指标总有效率达到50.4%。结论:益艾康胶囊对HIV/AIDS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患者进行HAART过程中,使用含有克立芝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或依非韦伦片的抗病毒药治疗方案时,这2种药物有导致血脂异常的不良反应,患者常血脂升高.基于艾滋病中医共同病机的研究结果,选用小四五汤干预,发现该方能明显降低血脂.提高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了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IV感染无症状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0月就诊的1156例HIV感染无症状期患者,从年龄段、可能感染时间、病程及不同感染途径四个方面,采用X^2检验比较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总证型中以气虚证和湿热内蕴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虚证比例呈增长趋势,而湿热内蕴证比例下降趋势明显,其他证型变化不明显,各年龄段中各证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5年内,随着感染时间的增长,气虚证比例呈增长趋势,而湿热内蕴证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他证型变化未见明显规律,各证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方面,随病程的增加,各证型例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气虚证、湿热内蕴证在各阶段仍占较高比率,各证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感染途径中,有偿献血、输血感染、静脉吸毒中气虚证所占比率最高,性传播中湿热内蕴证比率较高;其他证型变化未见明显规律,各证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V感染无症状期以气虚证、湿热内蕴证及无证可辨为主,“虚”和“湿”是HIV感染无症状期患者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