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在野战救护中利用信息技术平台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进行高速有效的战地救护,是世界各军事医疗机构近十年来热衷研究和开发的新课题。我院是全军中使用“军卫2号”工程建设医药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较早的单位之一:2000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和我院利用远程医疗系统直接进行了野战救护演练的远程会诊。2002年6月,拥有10个手术问,每天可进行30多台手术,配有摄像系统, 相似文献
4.
野战医疗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的:探讨我军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系统的急救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地震灾害46例急危重伤病员的救治,分析抢救成功率与急救方舱设备、人力资源配置及心理干预的关系。结果:野战医疗急救方舱共收治急危重伤病员46例,抢救成功率100%。结论:现代化的急救设备,合理的人员配置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是野战医疗急救方舱伤病员抢救成功率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6.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通过信息和通讯系统,从事距离健康活动和服务的系统,目的为了促进全球健康、疾病控制、病人保健、医学教育等等。远程医疗的发展改善了大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生活质量,它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方便。本文就远程医疗目前主要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程医学从广义上讲是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医学科学,从狭义上讲是指研究怎样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进行医疗活动的一门学科。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可以把大医院同中小医院乃至患者家庭联系起来,形成医学专家与患者之间的一种全新的诊疗模式。目前,国内开展的以电话线为主的双向可视远程医疗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9.
多功能背式野战医疗担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野战医疗分队在训练中发现,目前试用的“97”全携式可折叠医疗担架,在运送输液病员时需要3人协同配合,且没有配备三角巾急救包、夹板和止血带,在训练中使用仍显不便。于是我们研制成功多功能肩背式野战医疗担架。1方案采用拆分式设计方案,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铝合金管,防水尼龙布,功能附件。(1)材料与结构(见图1):用直径3.5cm和2cm2种铝合金管。每根担架主杆分别由三节直径3.5cm、长65cm的铝合金管,通过搭扣式接头相连,每节铝合金管中部安装一个与中间横杆相连的接头,并在第一节和第三节主杆上各做一个固定绑带。横杆由直径2cm、长55cm铝…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给军事医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注入了新血液[1].近年来,部队相继推出了远程会诊车、单兵视频系统等高科技的用于医学领域的新设备.在野战条件下,这些设备充分应用网络技术、远程医学网和卫星通讯技术,通过与后方医院的连接,对音视频信号进行传输,解决了野战条件下医疗技术的匮乏问题,实现了医疗技术资源的共享,有效地提高了野战条件下的医疗救护能力和卫勤保障能力.2远程会诊车应用及工作原理2.1 远程会诊车应用作为目前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野战卫生装备,远程医疗会诊车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功实现了矿井救援、抗震救灾、高原患者救治等野外救治[2].现列举如下:(1)远程会诊医疗车曾对被困井下196 h、严重颅脑外商的矿工实施突破,被301医院陈香梅院士誉为"生命史上的奇迹";(2)在"5.12"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中,我院医疗队应用远程医疗会诊车开展了多例远程会诊,使部分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后期又针对官兵高原缺氧导致的疑虑、焦躁情绪,远程组织心理疏导和应急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灾后的通讯设施受到严重干扰,远程医疗会诊车通过远程医学信息网络,与后方指挥中心建立点对点连接,实现了后指任务的及时下达,解决了灾后通讯差的难题;(4)灾区条件艰苦、生活环境恶劣,一线官兵生活单调,远程医疗会诊车利用自身的优势缓解了官兵思乡之苦、生活之苦.通过网管中心的控制,将电视节目发到车内,并通过车外接口传到电视上,为战友们获取新闻、娱乐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区域特点 发展我院急救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我院根据区域的特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科学管理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大力发展创伤急救学科。在强化急救意识、购置先进设备、更新急救设施,建设学科梯队、实施抢救规范、健全急救流程、缩短重危创伤病人在急诊抢救室的逗留时间、及早实施手术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后“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无线组(55例);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前“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传统组(50例).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及救治生存率.结果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为(1.646±0.499)h,短于传统组的(2.085±0.5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生存率为78.2%(43/55),高于传统组的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7,P<0.05).结论 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可使院内治疗提前,缩短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使院内与院前急救无缝隙衔接成为可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急诊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1年6月于某院治疗的非典型AMI患者46例,对患者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初诊误诊为急性心功能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急性胃炎2例,急性肠炎1例,急性胆囊炎2例,休克1例;经治疗,46例患者痊愈出院17例(36.96%),好转出院26例(56.52%),死亡3例(6.52%),临床治疗有效43例(93.48%)。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急诊处理可以有效实现对梗死部位心肌细胞的再灌注,缩小心肌缺血面积,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率,对非典型AMI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迅速分诊与急救处理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救治的昏迷患者160例,对其体征、症状及病史进行分析,同时迅速给予分诊急救。结果本组160例患者中,156例救治成功,死亡4例,救治成功率为97.5%,4例死亡病因为重度颅脑损伤2例,脑干出血1例,尿毒症昏迷1例。结论在进行分诊时,应在各类检查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充分把握病情的轻重缓急,并积极的采取处理措施,以此提升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后CRP特征改变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急诊手术后患者分别手术前、手术后,2d,1、2周以及4周进行CRP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出观不同程度的CRP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期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P是早期诊断急诊手术后患者感染的一种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术后常筛选检查指标,且动态监测时间越长,升高越快,诊断价值越大。 相似文献
18.
We develop and evaluate time-series models of call volume to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of a major Canadian city. Our objective
is to offer simple and effective models that could be used for realistic simulation of the system and for forecasting daily
and hourly call volumes. Notable features of the analyzed time series are: a positive trend, daily, weekly, and yearly seasonal
cycles, special-day effects, and positive autocorrelation. We estimate models of daily volumes via two approaches: (1) autoregressive
models of data obtained after eliminating trend, seasonality, and special-day effects; and (2) doubly-seasonal ARIMA models
with special-day effects. We compare the estimated models in terms of goodness-of-fit and forecasting accuracy. We also consider
two possibilities for the hourly model: (3) a multinomial distribution for the vector of number of calls in each hour conditional
on the total volume of calls during the day and (4) fitting a time series to the data at the hourly level. For our data, (1)
and (3) are superio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优化的急诊诊疗流程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1年起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中,比较2011年与2010年两阶段急诊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对我院急诊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011年我院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高,与2010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011年患者对我院急诊科室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2010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急诊诊疗流程可以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门急诊管理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介绍的门急诊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应用软件使用FOXPRO2.5FORDOS语言,在两台网络服务器之间应用镜像技术,门诊号的录入使用光笔和条形码技术,实行划价、收费一体化,采用星型拓扑网络结构,保证了网络的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充性。网络系统实现挂号、划价收费、调剂、药品使用管理、工作量统计及经济核算的全程闭环管理格局,有效地堵塞了管理和经济上的漏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该系统已正常运行了12个月,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