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生脉散出自金代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是治疗气阴两虚的经典方。方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益肺生津止渴;麦冬为臣药,甘寒养阴,益胃生津,润肺止咳;五味子酸温,敛阴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在实际运用中,经常用党参、太子参、西洋参来替代人参。党参甘平,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太子参甘平,补气健脾,  相似文献   

2.
<正>党参、人参均为补气要药,具有补气健脾、益肺生津之效,常用于各种气血不足或津气两伤之证,并能安神定智。然人参大补元气,挽救虚脱,功效卓著;党参不及。党参同具人参功效,但效力弱,为平补和缓之品,为补益脾胃之要药,男女老幼皆宜。当党参作为人参之  相似文献   

3.
四、配麦、味治气津两伤人参,补气且能生津。然对气津两伤之证,人参之补阴不足以生津,故配用养阴生津之麦冬,参冬味伍用,尤有润养益气之能。五、配兹补阴血药治气血虚弱脾气虚则化源不足。本品味甘归脾,能补脾益气,故人参用之宗旨有二:一为补气则能生血,是气血同源,阳生阴长之意。正是《本草发挥》所述:“仲景以人参为补气者,羌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阴长,血乃旺实。若阴虚单补血,血无由而生,无阳故也。”二为人参味甘归脾能补血,恰是《景岳全书》之文理:”唯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气味俱厚,阳中微阴,气虚血虚俱能补。”治气血虚弱而致苍  相似文献   

4.
补气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我们分别选用了党参、黄芪、太子参和白术这四味药进行了实验。党参为桔梗科植物,黄芪为豆科植物,太子参和白术分别为豆科和石竹科植物,以上四味药虽在功用上各有偏重,但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生津之功效,本实验拟对补气药的抗缺氧作用进行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5.
生脉饮中人参与党参的薄层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脉饮最早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具有益气生脉、养阴敛汗、生津保肺之功效。方中君药为人参或党参,以人参为君,则大补元气,健脾养胃;若以党参为君,则侧重于生津养血,补中益气。二者主治功效不同,且在价格上人参远比党参高得多,因此许多厂家受利益所驱,常以党参代替人参,造成患者服用后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对人参方生脉饮、党参方生脉饮进行薄层鉴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参四君子汤与党参四君子汤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赞红  金鑫 《中草药》2002,33(3):235-235
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方中君药若用人参,则取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之效,若以党参为君药,则侧重于生津养血、补中益气.从价格上分析,人参价格比党参高,因此许多药厂为了牟利均以党参代替人参,因而患者服用后效果欠佳.为此,我们以人参、党参混用的四君子汤冲剂为例,对二者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7.
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子参始载于《本草从新》。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或米参,为常用补气中药。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福建等省。具有益气生津、补肺健脾之功效,功用与人参相仿,但以“清补”见长,特点为益气但不升提,生津但不助湿,扶正却不恋邪,补虚又不峻猛。主治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相似文献   

8.
通过临床上常用的黄芪药对来论述黄芪的补气健脾、升阳,补气生血、生津,补气活血、止血,益气止汗、助汗,补气利水,补气托疮、生肌,安胎等作用,期冀对同道临证用药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参(含党参)为补气要药.茯苓乃常用健脾药,两药常配对出现在许多方剂中。本文将这种配伍关系称人参茯苓“药对”(以下简称药对),现浅析如下。1补益脾胃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四君子汤是临床使用频度较高的补益剂,功能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佐茯苓以渗湿健脾,四君合而益气健脾。就方剂组成则言,由四君子汤衍化的方剂有: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等。上述方剂的共同点是均含有四君子汤,对应的证候都有脾胃虚弱证。然而,各…  相似文献   

10.
正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唐容川遵先贤之旨,"伸古人所欲言,补前贤所未备",其《血证论》为人参辨析:"世以人参补气,便认为阳药,不知人参柔润甘寒,乃滋养中宫津液之药……世人不知气为水之所化,而以气属阳,妄指参为阳药。"笔者现结合《血证论》所阐述水与气之间的关系,将人参补气生津、益元启源功  相似文献   

11.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 Na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是一味常用的补气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的功效。现全国各地大多以生品,米炒党参或蜜炙党参入药。根据“蒸煮取其补益之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有些老年病人用行气药后会出现口干、乏力等症。故笔者临床体会用行气药时须配伍滋阴、补气、补血、健脾药 ,才能使用药更加合理。1 行气兼补气 气虚能导致机体活动能力的不足 ,补气药能增强机体活动能力 ,特别是脾、肺二脏的功能。如老年慢性病引起脘腹胀满、大便秘结等 ,在用行气药时 ,应适当配伍补中益气药 ,如党参、白术、山药等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秘结等症。而对痰湿壅肺从而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失调。除使用行气药起理肺气的作用外 ,同时还应增加些补肺气药如人参、党参 ,以增加肺功能。《济生方》中治肝气郁…  相似文献   

13.
益气升阳法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光明中医》2000,15(6):20-21
益气升阳法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疗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为主证的一种治法。是金·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的治法。其方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身、炙甘草八味药组成 ,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 ,且具温中而不伤阴 ,甘补而不呆滞之妙。方中黄芪为主补中益气 ,升阳固表 ,辅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 ,共同补中益气 ,当归以养血和血 ,柯韵伯曰 :“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 ,引胃气以上腾 ,复其本位 ,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 ,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 ,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 ,此用药有…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太子参为常用中药,也是药食两用药材之一,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或米参,系石竹科太子参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性植物异叶假繁缕Ps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i)Pax ex Pax et Hoffm的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养精益气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于咳等症,民间常作为强壮滋补品,可作为人参乃至西洋参的代用品,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用于成方制剂。  相似文献   

15.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素花党参C.pilosula var.modesta或川党参C.tangshen的干燥根,为常用补气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养血等功效。本研究统计1992-2006年间有关中药材党参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童永超 《陕西中医》2011,32(9):1249-1249
<正>理中汤功能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中人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补气,干姜温中祛寒,甘草和中补脾。药仅四味,配伍周到,疗效显著。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经脉未盛,适应能力不足,寒热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乳食所伤,容易引起一系列脾胃  相似文献   

17.
略谈“三参”在临床的辨证应用吉林省镇赉县医院(137300)刘芹,丁积仁主题词人参/治疗应用,党参/治疗应用,太子参/治疗应用人参、党参、太子参都是常用的补益中药,它们是三种不同科属的药物。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则性温。功能...  相似文献   

18.
1 参莪防变汤 组 成:太子参或党参10?g,苍术10?g,莪术10?g,薏苡仁15?g,仙鹤草15?g,半枝莲15?g,炙甘草6?g. 功 效:益气活血,健脾祛邪. 主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虚湿滞、瘀热互结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300?Ml,早、晚饭后1?h各温服150?Ml. 方 解:方中太子参或党参补中益气、生津扶正为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苍术燥湿健脾为臣;莪术破积聚、行瘀血、行气止痛、开胃消食为臣,配合参类益气活血,补气而不滞中,攻伐而不伤正;薏苡仁健脾利湿、清热排脓为佐,与苍术同用,增强健脾助运之力,并可制苍术温燥之弊;仙鹤草收敛止血、杀虫止痢为佐,并有健胃补虚之功,疗劳伤脱力;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为佐;炙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  相似文献   

19.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由人参、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健脾养心、补气生血之功能。方中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可补气生血,养心益脾;黄芪、白术、甘草、姜、枣益气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补益心脾;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原方主治心脾亏损、气血不足所致之心悸健忘和气不摄血的妇女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证。本人在临床应用中体会到对病因病机属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证,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0.
补气清利方     
组成:太子参30g,生黄芪30g,炒白术10g,薏苡仁20g,茯苓30g,川断15g,桑寄生15g,制僵蚕12g,蝉衣6g,黑玄参15g,玉桔梗6g,石韦20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30g,车前草30g,生甘草3g。功能:补气健脾,益肾清利。主治:慢性肾炎(脾肾气虚兼湿热证)。用法:每日1剂,二煎合并400mL,于饭后2~3次分服。方解:临床本证最常见。方中太子参补气健脾,兼能养阴生津,生黄芪补气、利水、健脾而达补益肾元之效,两药合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