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介绍一种新的颈椎后路内固定装置--APOFIX系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近年来有关颈椎内固定器械的研制及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创伤小、可提供稳固固定的内植入物的出现使脊柱外科有了很大进展,如新型的颈椎后路内固定装置--APOFIX内固定系统,为颈椎复杂疾患的后路内固定治疗提供了良好的选择.作者在临床上应用后,认为该内固定装置操作方便,内固定确实,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以来,我们使用自行设计的(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ZL01112864.X)颈椎前路双环锯施行扩大减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6例,取得满意疗效。该双环锯系统使用方便,较之传统环锯减压术能增加减压宽度,又不会扩大椎体切骨范围,可达到预定的减压目的。1结构原理颈前路双环锯系统包括环锯定位套筒、套筒击入器、环锯锯芯及环锯(图1)。套筒为两个大小相同、半径适度、套叠贯通的中空圆柱体,中空圆柱体的内径与环锯的外径匹配,以便将环锯套合定位。套筒外部与上下位椎体边缘相接触的两侧呈平面状,套筒的另两侧(左右侧),延伸出两个上大下小的尖刺,… 相似文献
4.
5.
6.
王国才认为,颈椎结构复杂,除了关节突关节,还有寰枕关节、寰枢关节、钩椎关节等。当发病时,出现椎间隙变窄、滑膜嵌顿、关节错位等颈椎失稳征,直接或间接压迫刺激颈部神经、血管、脊髓等,引起头痛、头晕、颈肩部疼痛、走路不稳等一系列的症状。1颈椎扳法1·1传统瞬间暴发力扳法多用于身体较好、病情较轻、较年轻患者。患者应取仰卧位或正坐位,头前屈15°左右,不能超过30°。扳动时,在扳机点处扩大5°15°,掌握“到位有效”的原则,不要盲目地大力、大幅度扳动,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关节弹响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变处可出现关节弹响声。1·2抻展缓力扳法用于年老体弱、患有血压高或严重糖尿病等的患者。一手拇指抵住病变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叙述三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CSCP、Orion和国产颈椎前路自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病、颈椎肿瘤等共33例,随访3.5~14个月。结果 33例患者均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钢板螺钉无松动,植骨块无移位。手术总有效率95%。结论 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病变情况和手术减压是否彻底有关,与采用何种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无关。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一种简易腹壁缝合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腹腔镜手术中使用较大型 Trocar(1 0~ 1 5毫米直径 )时 ,需要将腹壁创孔作严密缝合以防止出血或腹壁疝。但常因口小洞深 ,特别是在肥胖病人 ,缝合困难 ,颇费时力。笔者设计一种腹壁缝合针 ,简单易作 ,缝合准确 ,现作一介绍。 制作 :取直径 2毫米左右克氏针一枚 ,长约 2 5厘米 ,头端磨锐成针状 ,尾端弯成圆手柄状。距针头1厘米处磨成双向钩线槽 ,注意要磨成斜面状 (以便钩线牢固 ) ,深度约占克氏针直径的一半 (如图 )。收稿日期 :1999-10 -2 2作者简介 :邵初晓 (196 5 -) ,男 ,浙江永嘉人 ,副主任医师 ,硕士。 缝合法 :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叙述三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CSCP、Orion和国产颈椎前路自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病、颈椎肿瘤等共33例,随访3.5~14个月。结果 33例患者均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钢板螺钉无松动,植骨块无移位。手术总有效率95%。结论 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病变情况和手术减压是否彻底有关,与采用何种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无关。 相似文献
12.
邹荣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9,(3)
用纤维板一块约7×9 cm,其大小视肠造瘘口而定。于纤维板中央挖一椭圆形孔,使其内径稍大于肠造瘘口外径,周围钻圆孔,用于挂钩固定(如附图-1)。 相似文献
13.
14.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活动度)、各椎体间活动度。结果:术后3年颈椎总活动度、总屈曲及总仰伸角度均减小(P≤0.001),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5%,其中42例伴有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颈椎总活动度的改变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无相关性。各椎体间的屈伸运动范围从C2至C6均明显减小,而C6/7却稍有增加;椎体间滑移在C3/4、C4/5两个节段明显减少(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使颈椎总活动度和各椎体间活动度均减少并伴有颈部僵硬和疼痛。术后短期围领制动并早期主动伸、屈颈部的锻炼可能有助于减少颈部僵硬和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n=38)和观察组(实施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n=40),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颈椎活动度、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较,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比值、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JOA评分明显升高,NDI评分明显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其颈椎活动度和颈椎运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下颈椎屈伸运动节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测量下颈椎节段屈伸运动节律。方法:采用5具新鲜成人男性尸体的颈椎标本,动态X线摄片,测量各屈伸状态各节段的屈伸角度。结果:C4~5,C5~6活动范围最大,屈伸运动节律也最大,而且在半屈—中立—半伸范围内的活动度较半屈—全屈和半伸—全伸的活动度大。结论:颈椎病变动态X线摄片中,可根据各节段尤其是C4~5、C5~6节段的屈伸运动节律是否正常作为一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颈椎射频消融术后颈椎感染的翻修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6年7月在我科接受翻修手术的9例颈椎射频消融术后颈椎感染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51.8±4.3岁(34~61岁),均在接受颈椎射频消融术后1周内(3~7d)神经症状再次出现或加重,其中5例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程度超过射频消融术前,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颈椎感染,9例均存在椎间隙感染,3例伴有硬膜外脓肿,1例伴有椎体感染。入院后行翻修手术治疗,均行颈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3例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6例行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测量评估射频消融术前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的高度和椎间盘退变情况,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翻修手术前后的颈部及上肢疼痛情况,用JOA评分评估翻修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前,接受射频消融的11个节段椎间隙相对高度为0.19±0.07(0.14~0.25),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为Ⅲ级4个节段、Ⅳ级7个节段。翻修术后所有患者颈部及上肢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JOA评分较翻修术前明显改善(P0.05)。平均随访2.8年(1~3.6年)。末次随访时,患者颈部及上肢VA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6.3±1.2分和5.8±2.1分改善到1.6±1.0分和1.5±0.9分(P0.05);JOA评分从翻修术前的9.5±3.8分改善到13.5±3.6分(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植骨不融合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颈椎翻修手术是处理颈椎射频消融术后严重颈椎感染的有效方法。严格控制颈椎射频消融术适应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四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融合手术中应用和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和比较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10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固定。与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和融合情况。结果:患者症状特征术后明显改善;未发现手术并发症,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组融合率明显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4类钢板均能提供充分的颈椎稳定性,使用安全,Zephire钢板较其余钢板系统使用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9.
20.
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的孕妇,到妊娠晚期由于子宫过度扩张,大部分会形成悬垂腹,这些孕妇多有下腹部坠痛及(或)腰背部疼痛症状,严重者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甚至造成胎膜早破、早产.鉴此,笔者自制简单孕妇兜腹带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