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现已了解到,在大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抗体分泌增加受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调控。为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不同病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b(IL-6)的表达情况,我们检测了61例SLE患者sIL-2R、IL-6及其相关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检测对象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方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61例,男7例、女54例,年龄14~70岁。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参考Jiang等[1]判定标准,分为活动期39例和非活动期22例。对照组30例,均来自正常体检者,年龄20~65岁。男女各半。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747-2749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33(IL-33)及IL-33受体(IL-33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组对照人群血清IL-33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IL-33受体(IL-33R)表达水平。共检测140例SLE患者和140例正常对照者。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标准判定SLE。结果 SLE患者血清IL-33表达水平明显高与正常对照者,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各细胞亚群表面的IL-33R(ST2)表达水平在SLE和正常对照组中相似,在CD4+、CD14+和CD19+等细胞亚群内IL-33R表达没有显著差异,但SLE患者CD8+细胞亚群内IL-33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L-3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L-选择素、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致病意义。方法采自24例SLE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ICAM-1和L-选择素;用放射免疫检测法(RIA)检测IL-2、IL-6、IL-8和IL-10;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L-选择素、IL-6及IL-2/IL-10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无明显变化,IL-8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sICAM-1、L-选择素和IL-6表达增加,而IL-10表达减少,提示免疫紊乱、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失平衡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细胞免疫调节异常、多克隆B细胞活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解本病T细胞亚群的偏移情况,我们检测了SLE患者活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IL-10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等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与SLE疾病活动度、临床症状的关联,评估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HMGB1及IFNα水平;采用免疫磁珠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和意义.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6例SLE患者IL-6、IL-10、TNF-α进行检测,并与20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SLE患者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SLE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的变化对SL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临床观察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SLE患儿138例为SLE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138...  相似文献   

8.
狼疮性肾炎(LN)是继发性肾损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产生各种自身抗体,从而导致肾脏损害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B细胞的高度活化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密切相关,IL-6是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所必需的因子。我们通过检测LN患者血清和尿中IL-6的变化,观察LN患者IL-6水平与IL活动性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74例LN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诊断标准,44例为活动性LN,男3例,女41例,年龄(30.8±5.1)岁;非活动性LN30例,男2例,女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及其受体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SLE患儿(SLE组)和50名体检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33、sST2水平,并分析二者与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2000(SLEDAI-2000)、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的关系。结果 SLE组血清IL-33、sST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患儿血清IL-33、sST2水平与SLEDAI-2000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9、0.502,P值分别为0.024、0.003),与抗dsDNA抗体滴度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5、0.529,P值分别为0.025、0.002)。结论 IL-33、s ST2可能在儿童SL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俊山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2):915-916
白细胞介素 - 2 (IL- 2 )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广泛免疫调节活性的糖蛋白 [1 ] ,它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检测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的白细胞介素 - 2及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水平 ,以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理。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病例组 :30例系 1996~ 1999年初次发病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45~ 78岁 ,平均 6 0 .1岁 ,按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 [2 ] ,全部病例均有眼底动脉硬化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L-选择素、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致病意义。方法采自24例SLE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ICAM-1和L-选择素;用放射免疫检测法(RIA)检测IL-2、IL-6、IL-8和IL-10;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L-选择素、IL-6及IL-2/IL-10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无明显变化,IL-8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sICAM-1、L-选择素和IL-6表达增加,而IL-10表达减少,提示免疫紊乱、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失平衡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2例SLE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维生素D、红细胞沉降率(ESR)、双链DNA(ds-DNA)、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ESR、ds-DNA、IL-6、CRP、WBC间的相关性。结果经两样本t检验分析,维生素D在SLE活动组、稳定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维生素D与SLEDAI评分、ESR、ds-DNA、IL-6、CRP呈负相关(r=-0.492、P0.05,r=-0.345、P0.05,r=-0.368、P0.05,r=-0.352、P0.05,r=-0.336、P0.05)。结论维生素D的降低与SLE疾病本身及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0在SLE患者外周血的过度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0含量测定采用ELISA,IL-10mRNA测定采用RT-PCR.结果(1)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和PBMC内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均P<0.05);(2)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PBMCIL-10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均P<0.05);(3)IL-10mRNA表达与血清IL-10水平、PBMCIL-10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24和0.637,P值分别为0.031和0.018);(4)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PBMCIL-10含量及IL-10mRNA表达与累积分数SLEDAI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52,0.736,0.514;P值分别为0.022,0.001,0.047),亦均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13,0.621,0.508;P值分别为0.034,0.025,0.039).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IL-10呈高表达状态,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湿病患者血清急性期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与其产生的主要诱导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olublereceptor,sIL-6R)的相关性以及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分别对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25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和28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的血清CRP、IL-6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水平进行了检测,比较上述指标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估价值。结果:SLE患者血清sIL-6R水平最高犤(47.28±27.61)×103g/L犦,RA患者次之犤(28.19±14.98)×103g/L犦,AS最低犤(17.47±9.91)×103g/L犦,SLE与AS、RA比较,RA与A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血清sIL-6R/IL-6比值SLE患者最高(175.14±125.75),RA次之(124.12±74.78),AS最低(51.33±39.71),SLE与RA、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血清CRP水平与sIL-6R/IL-6比值呈负相关(r=-0.68)。结论:CRP可作为判断AS和RA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而SLE患者弱急性期蛋白反应可能与高水平血清sIL-6R、高sIL-6R/IL6比值、以Th2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炎症反应类型以及大剂量、持续的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甲氨喋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对外周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及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治疗的74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氨喋啶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全血中T淋巴细胞(Th)22细胞的含量,其关键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量及其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2的水平,探讨Th22细胞在SLE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SLE患者46例,健康对照组3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h22细胞的比值,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22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组和非活动期SLE患者组Th22细胞比值、AhR mRNA及IL-2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组Th22细胞的比值显著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AhR mRNA、IL-2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Th22细胞比例与AhR mRNA及IL-22的水平均呈正相关,Th22细胞比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但IL-22水平和AhR mRNA水平均与SLEDAI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Th22细胞表达降低,提示改变或促进Th22细胞分化的上游或下游通路可能减轻SLE的免疫炎性反应,Th22水平可以作为SLE疗效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cR3)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IFN-γ/IL-4)分泌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紊乱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6例SLE患者和32例健康者血清中DcR3、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DcR3、IFN-γ和IL-4水平显著升高(P<0.01);DcR3与IL-4呈正相关(r=0.340,P<0.05),与IFN-γ无明显相关关系(r=-0.105,P>0.05),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DcR3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SLE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复杂,不同患者可能分别表现为Th1细胞或Th2细胞优势;SLE中DcR3具有一定的促Th2偏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多克隆B细胞高度增殖活化,多种自身抗体生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致病机制尚未明确[1]。目前有关白细胞介素(IL)-12在SLE中的致病意义的报道尚存在分歧。本研究通过检测SLE患者血清中IL-12P70和P40的浓度,旨在探讨其在SLE发病过程中的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2002年10月~2003年3月本院住院及门诊SLE患者67例,其中男10例,女57例,平均年龄31·3岁,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修订的SLE诊断标准[2]。27名正常对照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0名,女17名,平均年龄43·6岁。2.材料和仪器P70(批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变化及其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评分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根据是否有肾脏损害分为肾炎组及非肾炎组;根据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与阴性分组。另选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以上各组中血清IL-23水平以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SLE活动组及非活动组IL-2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活动组相比,SLE活动组IL-2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LE患者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患者血浆IL-23水平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SLE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Hs-CRP、球蛋白、Ig G及Ig M水平呈正相关,与C3、C4、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体内IL-23异常表达与疾病活跃程度相关,其水平高低与肾脏受损、抗ds-DNA、抗Sm抗体阳性与否并无关联,而与hsCRP、球蛋白、Ig G及Ig M水平呈正关联。  相似文献   

20.
近期 ,国外学者进行的白细胞介素 - 6 (interleukin- 6 ,IL- 6 )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6受体 (soluble interleukin- 6receptor,s IL - 6 R)的研究已引起关注。随着人们对这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的逐步深入 ,初步证实 IL- 6与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VM)的发病的相关性十分密切。作为介导 IL - 6生物学活性的 IL - 6 R与 VM之间的相关性未见报告。本文仅就 IL- 6、s IL- 6 R及其在 VM中的作用 ,综述如下。1  IL - 6的概况IL- 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 ,又名肝细胞刺激因子、B细胞刺激因子 2、B细胞分化因子等 ,由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