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肺脑(CPCR)复苏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 CPCR复苏的成功率。本文就我们抢救的一例心脏骤停65分钟夏苏成功患者、现将复苏抢救体会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李宗权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63-163
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中最紧急的危险情况,自1960年代现代心肺复苏术创立以来,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急诊医学的关键问题,一直吸引着急诊医学的参与者进行着广泛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CPCR的成功率是急诊医师不断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梁婷  朱敏 《贵州医药》2023,(10):1646-1647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的作用。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优化组和常规组,优化组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方案,常规组采用常规抢救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复苏状态以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结果 优化组病情评估耗时、急诊等待时间以及复苏抢救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优化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优化组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 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期间,急诊科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抢救时间有积极意义,改善患者复苏状态,获得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1%2%,及时的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唯一可靠的办法。但持续性心脏按压(CCR)效果不够理想。临床观察13例改良式心肺脑复苏术,即开放气道,持续胸外按压,均心跳恢复,10例呼吸恢复,8例完全康复,无后遗症,2例轻度偏瘫和失语。本组13例,抢救成功10例,抢救成功率77%,改良式心肺复苏操作性强,效果理想。理论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超长复苏抢救成功病例不断报道[1],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进行超长复苏的必要性。超长心肺复苏明显增多,心肺复苏终点时间有逐渐延长趋势[2]。现将我院急诊抢救室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抢救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分别采用AutoPulse(ZOLL)100型自动心肺复苏仪和徒手标准心肺复苏术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我院急诊抢救室抢救的12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组织方案,使心肺脑复苏的各项抢救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同步实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2例在心内科住院中确诊的心脏骤停患者,组织分工抢救的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提出不足并加以改进。结果:仅Ⅰ期复苏成功2例,Ⅱ期复苏成功18例,Ⅲ期复苏成功10例,抢救成功率为93.75%,死亡2例,死亡率为6.25%。结论:心源性猝死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只要注重护士业务基本能力培养、加强专科知识规范化培训,严格科学的管理、注重团队意识培养才能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减少人为浪费时间,能按生存链概念即4R序列进行心肺脑复苏,记录及时,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士对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发生的预见性和快速处理的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提提高护士的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瑞丰 《河北医药》1991,13(1):46-47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跳骤停病人的基本措施,能否正确掌握这项技术,是关系列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复习有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谈谈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心前区拳击在复苏术中按一般要求,我们对心脏骤停患者都进行心前区拳击,因拳击能产生5~15瓦秒电能,终止产生异位心律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术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也较复杂 ,抢救措施也较成熟 ;但颌面外科的病人需行心肺复苏术并不多见 ,我们自 1986年以来共收治 17例需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及早给予心肺复苏术 ,同时注意脑复苏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选择性早期的综合治疗措施 ,降低了并发症的出现 ,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口腔颌面外科病人需行心肺复苏术者 17例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3~ 72岁 ,颌面部感染中毒性心跳骤停 4例 ,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引起呼吸停止 5例 ,冠心病患者术后引起心脏骤停 2例 ,全麻术中气管插管误插食道引起的心脏骤停 2例 ,各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呼吸骤停或心脏骤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推断出提高儿童心肺复苏治疗成功率以及存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整理分析80例儿科进行心肺复苏急诊患儿的患病原因、临床表现、是否进行过院前急救以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为68.42%,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为47.62%,患儿经过院前抢救存活率为88.89%,高于未经过院前抢救的53.52%。结论儿童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后经过心肺复苏急诊的死亡率高,但是经过院前急救的儿童存活率高于未经过院外急救的儿童,因此提高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除了医生治疗手段的高超,还在于第一时间对患儿进行抢救,这就要求监护人或者目击者具备儿科急救方法和相关常识。  相似文献   

10.
唐芙蓉  杨韬  黄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228-229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对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65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骤停(CA)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6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复苏成功12例,失败53例,抢救成功率为18.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三年间38例心肺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抢救成功与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失败病例。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措施明显优于失败病例。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及早开展并正确应用心肺复苏术仍然是心肺脑复苏的关键。建立有效的EMS系统并与医院急诊科有效的链接和提高急诊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是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院前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存活率.方法 146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发生地点分为院前组(n=87)和院内组(n=59).2组均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畅通呼吸道、电除颤等,比较2组复苏总有效率、自助循环恢复情况、血压、心肺复苏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院前组、院内组复苏总有效率分别为11.49%、74.58%,院内组复苏总有效率较院前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院内组自助循环恢复概率分别为13.79%、79.66%,自助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8.60±1.03)min、(4.26±0.58)min,院内组自助循环恢复概率较院前组显著提高,自助循环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院前组比较,院内组SBP、DBP、存活率显著升高,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除颤时间显著缩短,乳酸浓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与第一旁观者的救治尤其相关,心肺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心肺复苏术必须向普通群众普及,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72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甲组38例为心肺复苏成功,乙组34例为心肺复苏效果不佳。结果两组比较甲组复苏成功占76.3%(29/38),明显高于乙组的26.5%(9/34)。甲组胸外心脏按压开始时间(2.3±0.5)分,早于乙组(7.8±3.0)分,电除颤开始时间甲组(3.6±1.5)分,早于乙组(7.2±3.8)分,甲组心脏复苏成功78.9%(30/38)明显高于乙组32.4%(11/34)。结论(1)及早开展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在确保心肺复苏成功上赢得时间。(2)持续有效胸外心脏按压和有效的使用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措施。(3)急救小组分工协作更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心肺脑复苏成功六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越来越多,但由于心肺脑复苏(CPCR)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致使此种病例抢救成功率很低(院外4%,院内12%~24%).我们结合我院急诊科6例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病例,分析相关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心肺复苏的目的在于脑复苏,脑复苏成功与否决定整个抢救的成败。因此目前心肺脑复苏的研究比较集中在以脑复苏为重点的后期复苏和高级生命支持。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循环停止4~6min脑组织即可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脑损害是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因而,对这些患者的救治就显得异常重要,包括早期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及后期综合性的脑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肺复苏(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在猝死患者的心肺脑复苏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及院前急救中需实施CPR的猝死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个体化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组(简称个体化CPR组)92例及常规CPR合并外周静脉抢救组(简称常规CPR组)94例,对两组的即刻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收入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个体化CPR组在即刻复苏成功率15/92(16.3%)及存活收入院率6/92(6.5%)均高于常规CPR组7/94(7.4%)及2/94(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同病因、不同时期的猝死患者选择个体化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能提高猝死的即刻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收入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某院治疗的68例患者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增加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GC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后1d、急救后3d、急救后7d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中应用心肺脑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玉明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51-51,54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心肺复苏成功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心脏骤停患者均复苏成功,但出现再猝死4例。结论心肺脑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有效措施,要高度警惕再猝死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急诊中的心肺复苏术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复苏成功率、总结急救经验。方法选取于急诊实施心肺复苏术者共计54例且对心肺复苏术、复苏效果等进行回顾性观察,同时对所得的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和有效分析。结果心脏骤停至复苏时间不超过4 min者,其电除颤时间较超过4 min者明显延长、肾上腺素使用量较超过4 min者明显减少,且时间不超过4 min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有效率和复苏成功率均较复苏时间超过4 min者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早期、规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院前急救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78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急救反应时间、电击除颤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对心肺复苏(CPR)和心肺脑复苏(CPCR)的影响.结果 急救反应时间<5 min的患者CPR和CPCR分别成功34.1%和13.2%,5~10 min的患者CPR和CPCR分别成功9.4%和3.5%,>10 min的患者有3.5%CPR成功,无一例CPCR成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击除颤时间<5 min患者的CPR和CPCR分别成功38.5%和16.9%,5~10 min的患者CPR和CPCR分别成功8.0%和3.6%,>10min的患者有1.3%CPR成功,无一例CPCR成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现场气管插管患者的CPR和CPCR分别成功33.8%和13.5%,返回途中插管患者分别成功21.7%和8.7%,急诊科插管患者分别成功7.5%和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提高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