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45岁,因"肛内肿物脱出3 h"于2006年11月25日收住院.入院检查:肿块脱出肛外,其大小约6 cm×5 cm×5 cm,紫红色、质软、压痛,挤压后返纳肛内,直肠指诊:直肠内空虚,未及肿块.给予肠道准备行电子肠镜检查示:肿块距肛门约25 cm,肠镜诊断:乙状结肠息肉,取活检病理回报示:黏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精囊囊腺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且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其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足30例[1]。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例误诊为直肠胃肠间质瘤的原发性精囊囊腺瘤。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性,71岁,主诉“体检发现盆腔肿块6个月”于2013-09-25就诊。入院查体:直肠指检,距离肛门约4 cm前壁可触及一约5.0×6.0 cm大小的肿块,质地硬,边界欠清晰,直肠黏膜光滑,指套无血迹。肠镜检查示直肠隆起灶。骨盆增强CT(图1)及磁共振(图2)检查示,膀胱直肠窝占位性病变,大小为5.5 cm×6.0 cm×5.3 cm,软组织密度影。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5岁,因“肛内肿物脱出3h”于2006年11月25日收住院。入院检查:肿块脱出肛外约6cm×5cm×5cm,紫红色、质软、压痛,挤压后返纳肛内,直肠指诊:直肠内空虚,未及肿块。给予肠道准备行电子肠镜检查示:肿块距肛门约25cm,肠镜诊断:乙状结肠息肉,取活检病理回报示:黏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4.
例1男性,58岁。因间歇性大便表面带鲜血3个月于1999年12月21日收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发现大便表面带鲜血,无便后出血,不伴其他症状。在外院以“内痔”给于痔疮栓治疗,症状未明显好转。入院前1周行肠镜检查,发现截石位肛周6点距肛缘6cm有一2cm×2cm的肿块,位于黏膜下,肿块表面有约0.5cm×0.5cm大小的溃疡形成,取病理检查示慢性炎症改变。查体: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全腹未及肿物,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截石位6点处距肛缘6cm有一2cm×2cm大小肿块,质软,指套不带血迹。下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82岁.因"便中带鲜血1个月"于2008年5月30日入院,直肠指检可及距肛缘5 cm直肠前壁黏膜下直径1 cm的结节,质地偏硬,结节表面直肠黏膜光滑,指套无染血.肠镜示:距肛缘5 cm可见一直径约1 cm的肠壁黏膜隆起,黏膜光滑完整.盆腔MR增强扫描示:距肛缘约5 cm直肠前壁见一乳头状结节影突入肠腔内,呈稍短T1,长T2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直肠前壁与前列腺之间脂肪间隙清晰.肿瘤指标:CEA 2.38 ng/ml,游离PSA0.8 ng/ml,总PSA 2.38 ng/ml.并行腰麻下经肛直肠肿物切除术,将结节及其周围旁开1 cm的直肠黏膜、黏膜下组织以及部分肌层整块切除,剖视标本发现结节位于直肠黏膜下层.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66岁。因发现大便带血3个月于2007年3月1日入院。否认家族肿瘤史。检查:直肠指诊(胸膝位)发现距肛门7cm处可触及菜花状肿物下缘.上缘未及.推之活动可,指套染血。肠镜检查示:距肛门7cm处可见直肠壁菜花样肿物,2.5cm×2.5cm。直肠黏膜活检提示:直肠腺癌并肠血吸虫病。拟行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在普通人群直肠癌和大肠癌筛查中的效果,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免疫法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为初筛,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为复筛,作为大肠癌筛查方案,以海宁市普通人群7831例初筛人群中1015例高危人群的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结果为样本,定义距肛门≤10cm且直径≥1.0cm的肿块为直肠指检能够发现,距肛门〉10cm的肿块和肿块虽距肛门≤10cm但直径〈1.0cm,为直肠指检所不能发现。分析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对直肠肿瘤和大肠肿瘤的检出效果。结果显示,距肛门≤10cm肿瘤占筛查发现的大肠肿瘤总例数的31.3%(56/179);经直肠指检筛查,直肠肿瘤和大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2.6%(3/115)和1.7%(3/179),直肠癌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0.0%(2/4)和25.0%(114),进展性直肠肿瘤和大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40.0%(4/10)和14.8%(4/27)。结果表明,直肠指检在普通人群的直肠癌检查中至关重要,对大肠癌的筛查需进行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8岁,因肛周胀痛不适伴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6个月入院。既往有剖宫产史及流产史。直肠肛门指诊示:距肛门约5cm处有4cm×2cm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有触痛,活动度差,退指指套无染血。盆腔B超示盆腔左侧混合性包块,考虑肠道病变;盆腔CT示直肠左侧壁稍厚,性质待定;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直肠肿块,性质待查;肠镜取活检病理报告为粘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5岁,自幼生活在北京,无疫区生活史.长期生食瓜果蔬菜.入院前数日直肠指诊发现"直肠肿物".腹部查体及肛门外观无异常,直肠指诊触及1个直径约1 cm质硬肿物,表面光滑,无触痛,固定于黏膜下,无出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10×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1.5%,嗜酸粒细胞绝对值:0.06×109/L[正常范围:(0.05~0.5)×109/L],超敏感C反应蛋白:14.38 mg/L(正常范围:0~5mg/L).便常规无异常,潜血试验阴性.肠镜检查:直肠近齿状线黏膜皱襞隆起(图1).超声检查示:肿物位于固有肌层,低回声,回声均匀,黏膜层完整.取截石位,用三叶钳撑开肛门,见5点钟方向,齿状线近心端约0.5cm处直肠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质硬,触之不出血,周围肠壁弹性好,黏膜无紊乱.于肿物周围切至肌层,将肿物及周围直肠组织切除,肿物大小约1.2 cm ×0.8 cm.病理报告:肠壁肌层肉芽组织及嗜酸细胞脓肿形成,中央可见穿凿样腔隙,小灶内可见虫卵样结构(图2).于北京市热带病研究所进行便检、镜检及碘染色镜检,可见阿米巴包囊,直径约6~8μm,考虑微小内蜒阿米巴.患者无腹痛、腹泻等症状,未予进一步治疗.3个月后复查肠镜,未见肿物,便检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1 女,33岁。因“排粪困难、里急后重和腰痛2个月,外院检查发现直肠肿物”于2011年4月15日入院,直肠指诊:截石位于直肠的壁距肛缘6cm扪及-4 cm×4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指套无血染。肠镜检查:进镜5cm处黏膜下肿物隆起于肠腔;直肠肿物穿刺活检病理:低分化腺癌,肿瘤组织免疫绀化染色:CK阳性,CK20、CEA、CD117、C1)34、CMA和Desmin均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