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观察不同类型肝硬化合并粗结节的情况.方法 将237 例肝硬化患者分为3 组:乙型肝炎肝硬化(A 组,85 例);丙型肝炎肝硬化(B 组,80 例);酒精性肝硬化(C 组,72 例).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各组肝硬化合并粗结节的情况,比较各组间粗结节的发生率.结果 丙型肝炎肝硬化粗结节发生率组明显高于乙型和酒精性肝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粗结节发生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丙型肝炎性肝硬化合并粗结节的比率高于乙型肝炎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超声技术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显示粗结节,为粗结节与肝癌关系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伟  赫军  陈泛野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562-564,568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996 至2005年间肝硬化患者72例,对其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66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A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B组),酒精性肝硬化2例(C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D组).[结果]随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A~D组分别为(3 460±835) U/L (ALB≥35 g/L)、(2 730±920) U/L(ALB 30~35 g/L)、(2 190±866) U/L(ALB 25~30 g/L)、(2 134±672) U/L(ALB<25 g/L),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血清胆碱酯酶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 Child C 级组与 Child B 级组、Child B级组与 Child A 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 Child A 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 B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B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肝功能分级为 Child C 级患者无论手术前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还是Child C 级,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并发症的患者术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统计学差别呈显著性(P<0.05).接受手术的66名患者中,有5人术后出现肝昏迷,一例严重者死亡,术前血清胆碱酯酶均低于1 900 U/L.[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 分级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在不同程度肝硬化(HC)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90例不同原因引起HC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A级25例(A组),B级30例(B组),C级35例(C组);20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在Coulter-Gens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肝硬化进程IRF、RDW、RET%显著地升高,而MRV、MCV也升高,但变化不大,RBC、Hgb则较明显地下降;和对照组相比较,A组中其他指标无变化,IRF则显著性升高(P<0.05);与A组相比较,B组和C组中1RF比其他指标(P<0.05和P<0.01)更有显著性变化(P<0.01和P<0.001).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有助于早期判断红细胞的活动度,作为反映肝硬化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新型指标,而IR F为更灵敏、更早的指标,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对贫血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方式对于临床中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肝硬化患者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12月收治的7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并采用分层随机法分别将三组病人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一年后生命质量评估得分结果.结果 在肝硬化A组中,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肝硬化B、C组中,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方式对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延续护理对于轻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生活质量提升作用不如对中重度肝硬化患者效果明显(Child-pugh B-C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B)的变化,以判定肝脏的合成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11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标准分为三组:①A组(A级):17例;②B组(B级):42例;③C组(C级):52例;对照组:50例.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RBP、PAB、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了解其变化趋势及其灵敏度.结果 A组与对照组比较ALB、PAB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RBP下降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5).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增加,B、C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三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RBP、PAB在B组即具有差异高度显著性意义(F=14.68,F=7.68,均P<0.01).血清RBP与PAB呈正相关(r=0.769,P<0.01),RBP、PAB与ALB之间亦呈正相关(r=0.608,r=0.534,均P<0.05).结论 随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增加,血清RBP及PAB水平均进行性下降,且比ALB更为敏感,两者联合分析能更好的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因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的影响。方法肝硬化患者106例为肝硬化组,其中酒精性肝硬化31例,病毒性肝硬化7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51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检测SIBO,比较SIBO发生率。结果肝硬化组SIBO发生率(34.9%)高于对照组(3.9%)(P0.05);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者SIBO发生率(8.1%、35.5%、62.9%)依次升高(P0.05);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者SIBO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B、C级者SIBO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38.7%)与病毒性肝硬化(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者SIBO发生率(10.0%、40.0%、63.6%)与病毒性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者(7.4%、33.3%、62.5%)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SIBO发生率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增高,肝硬化病因对SIBO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级别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标准分为A、B、C级)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及其他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肝硬化患者TBA阳性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逐渐递增且C级与A、B级之间TB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硬化Child-pughC级TBA阳性率与A、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硬化C级TBA与TBil、ALB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血清TBA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对监测肝硬化病情的发展、严重程度、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常规肝功能项目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肝源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符合标准的200例行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67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溃疡发病率(32.0%,64/200)高于慢性肝炎组(22.4%,15/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溃疡发病率在肝功能A、B、C级分别为19.5%(15/77)、36.5%(31/85)和47.4%(18/38),A级与B级、A级与C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溃疡者的HP阳性率40.6%(25/64)明显高于无溃疡者的16.9%(24/136),P<0.05.元、轻、中、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者溃疡发病率分别为23.4%(25/107)、30.0%(18/60)、60.0%(12/20)和69.2%(9/13);有、无门脉高压性胃病者溃疡的发病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病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分级越差,溃疡发病率越高.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16项出凝血、纤溶指标的检测,了解肝硬化患者出凝血及纤溶的功能,并分析这些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B、C各2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PLT、PCT、MPV、PDW)及12项凝血与纤溶功能的指标(PT、APTT、TT、FIB、D-二聚体及Ⅱ、Ⅴ、Ⅶ、Ⅷ、Ⅸ、Ⅹ、Ⅺ凝血因子的活性).结果 (1)血小板4项参数中,肝硬化各级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均下降,MPV、PDW均升高,且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2)PT、APTT、TT、D-二聚体中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升高,而FIB均明显下降,其中PT、FIB、D-二聚体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PTT、TT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Ⅱ、Ⅴ、Ⅶ、Ⅸ、Ⅹ、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下降,其中Ⅱ、Ⅶ、Ⅸ、Ⅹ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Ⅴ、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Ⅷ因子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出凝血、纤溶机制异常,且与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异常,还要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10.
林懋惺  薛建波  袁聪  杨丽 《临床荟萃》2010,25(3):218-221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四川地区中国人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1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38例正常人群CTGF启动子-484G/C和-650G/C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检测.结果 CTGF启动子-484T/C位点在被检测者中只发现TT型.在-650G/C位点发现GG型和GC型.在肝硬化组中GC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组(10.7%vs 4.3%,P<0.05);ALT水平异常组GC型频率远高于其正常组(16.4%vs3.7%,P<0.05).GC型频率在不同肝功能水平(Child-Pugh分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级最高(30.4%),C级其次(9.5%),A级最低(3.6%)(均P<0.05).结论 人群中CTGF启动子-484位点未发现基因多态性存在.CTGF启动子-650G/C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其GC型频率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及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功能和肝脏储备功能之间的关系,以阐释其内涵。方法:收集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120例,根据肝硬化中医临床辨证分为六型,测定入院3 d内的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与Child-pugh评分及分级情况。结果:水湿内停、湿热蕴结、脾肾阳虚三证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湿热蕴结型与各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就血清总胆红素(TBIL)而言,湿热蕴结型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肝肾阴虚型白蛋白(ALB)含量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各组的球蛋白(GLB)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肝气郁结证型PT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其时间最短,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从Child-pugh评分和分级来看,各证型肝脏储备功能均下降;肝气郁结证型肝脏储备功能最好,瘀血阻络型肝脏储备功能最差。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主要分布在B级和C级;肝气郁结、水湿内停型主要分布在A级和B级;脾肾阳虚型以B级为主,显著高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型(P<0.05)。结论:ALT、TBIL、ALB、PT与Child-pugh分级可能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胱抑素 C 与 Child-pugh 分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 Child-pugh 肝功能分级法进行分级,4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血清钠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胱抑素 C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肝硬化分级(A、B、C 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及胱抑素 C 水平可作为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对判断肝硬化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HC)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及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关系.方法确诊的9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为A级22例(A组)、B级47例(B组)、C级23例(C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X活性(FⅡ:C、FⅤ:C、FⅦ:C、FⅩ:C)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FⅡ:C、FⅤ:C、FⅦ:C、FⅩ:C、FIB含量和PTA均明显下降,PT、APTT明显延长;肝硬化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研究的参数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31.99、3.49、21.08、6.75、5.69、18.76、9.63、10.26(P均<0.05).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Ⅱ:C和FⅦ:C水平与PTA有中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38和0.4373(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活性越低,其中FⅡ:C和FⅦ:C与PT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TA可间接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F-Ⅰ在慢性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表达,同时应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结果 不同程度肝病患者血清中IGF-Ⅰ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慢性乙肝(轻、中、重度)组血清游离IGF-Ⅰ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患者IGF-Ⅰ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在肝硬化组按Child-Pugh分级,IGF-Ⅰ从A级组到B级组、到C级组逐渐下降(A级组与B级组,B级组与C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IGF-Ⅰ水平随着HBV-DNA定量的升高而升高,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论 IGF-Ⅰ是在肝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判断肝细胞功能不良的重要指标.检测IGF-Ⅰ对肝病患者尤其是判断肝硬化进展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在慢性肝炎及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慢性肝炎60例及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22例,C级17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的PLT进行检测,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的PLT均显著减少(P<0.01),随着肝硬化进程PLT减少更显著,与A级相比,B、C级的PLT更有显著变化(P<0.01和P<0.001).结论 外周PLT对评估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测定肝静脉通过时间(HVTT)、肝渡越时间(HTT)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两组.研究组60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各20例;对照组15例.为无任何肝脏病史或肝病临床表现的健康人。所有入选对象均经左肘静脉团注SonoVue 1.6ml后.记录HVTT、HTT。【结果】HVTT、HTT的变化随Child—pugh分级的严重性加重而明显提前。HTT与Child-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比HVTT意义更大。【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测定HVTT、HTT能反映肝硬化肝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两者均对Child-pugh分级超声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HTT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过程中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技术,测定12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40例、B级45例、C级37例)及109例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白细胞(WBC)总数和MOV、MOC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WBC和MOC明显降低(P<0.01),MOV、MOV-SD及MOC-SD明显增大(P<0.01).与Child-Pugh A级比较,Child-Pugh B 级和C级的MOV、MOV-SD、MOC-SD均明显增大,MOC明显降低(P<0.05或P<0.01).Child-Pugh B级和C级间各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肝硬化过程中MOV及MOC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的幅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MOV及MOC的相关参数,对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肝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5例,不明原因肝硬化5例。Child-pugh A级10例,B级34例,C级11例。胸腔积液位于右侧50例,左侧3例,双侧2例。胸腔积液伴腹腔积液者54例,发热者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45例,胆红素升高者55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55例。经综合治疗,55例中46例胸腔积液消退或明显减少,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肝肾综合征,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肝性脑病。结论:肝性胸腔积液合并胸腔积液多为右侧,往往伴有大量腹腔积液,发热者少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分别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本院接受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的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观察组中TGF-β1及PD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FN-γ的含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hild B级和Child C级患者的TGF-β1及PDGF的含量明显高于Child A级的患者,Child B级和Child C级患者的IFN-γ明显小于Child A级的患者。结论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肝功能分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伴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附87例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芳 《新医学》2002,33(12):727-728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低钙血症患者的血清钙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7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分级分为A、B、C级3个亚组)的血清钙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钙水平(1.96±0.19)mmol/L与对照组(2.40±0.19)mmo1/L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肝功能A级、B级、C级的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98±0.24)mmol/L、(1.95±0.17)mmol/L、(1.88±0.20)mmol/L,但3个亚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比10%,P<0.001),而不同年龄段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钙血症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血清钙水平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但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应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的监测,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病人伴发的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