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髋臼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997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30例髋臼骨折患者(31髋)行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0例(31髋),男22例,女8例,年龄23~60岁。右髋18例,左髋11例,双髋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2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根据Matta等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从X线片复位质量、疼痛、行走和活动等方面来评价,放射学结果:优12例;临床结果: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7例手术病人的创伤情况,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结果:全组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年零3个月。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结果优8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81.5%。结论:术前应准确了解骨折全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用器械复位,术后注意预防心、脑、肺梗塞和下肢深静脉栓塞及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复杂髋臼骨折常因粉碎严重、关节面不齐或缺损、并发症多,而具有治疗难度大、致残率高的特点.笔者随访并总结本院2000年1月-2007年6月治疗的58例复杂髋臼骨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对15例髋臼骨折按不同类型、不同手术入路分别用螺丝钉、重建钢板予以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13个月,按Matta标准,优8例,良4例,可3例。结论: 对移位的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较为可靠的方法。应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及内固定材料,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23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入路为经腹直肌外缘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采用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23例无感染,切口均期愈合。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和复位满意19例,复位不满意3例,差1例。23例患者中21例获随访,根据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1例(52.4%),良6例(26.8%),一般2例(9.5%),差2例(9.5%),优良率达81.0%。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正确的骨折分型、及时手术、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经腹直肌外缘入路适合于髋臼前壁、前柱骨折以及部分双柱、T形和横形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20例。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4年的随访。对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制定的远期X线表现、髋关节功能、异位骨化等放射学评估标准:解剖复位16例(80.0%),满意复位4例(20.0%)。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良18例(90.00%),可2例(10.00%)。K-L入路发生BrookerIII度异位骨化1例,Ⅱ度1例。结论:联合入路可以改善复杂性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4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手术入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24例均获得平均4.5年随访,移位的髋臼骨折复位后与股骨头对应关系满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12周。优良率达81%。结论:复杂的髋臼损伤具有分类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治疗上应积极开放复位内固定,以获得一个稳定,无痛,活动和负重良好的髋关节。  相似文献   

9.
任中全  吴刚  张磊  马海 《西部医学》2008,20(6):1172-1173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移位髋白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患者,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对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和(或)拉力螺钉内固定19例,骨盆后环损伤应用支架外固定10例,骶骨棒固定2例,骶髂螺钉固定1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3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联合支架固定1例。结果经过1~5年随访,19例患者中疗效达优者13例(68.4%),良1例(5.3%),可2例(10.5%),差3例(15.8%)。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2例,BrokerⅡ异位骨化1例,迟发性神经损伤3例。结论对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患者,在对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同期处理骨盆后环损伤,方可达到较满意治疗效果;其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复位质量则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不同手术入路及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方法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8例,全麻下行闭合复位,复位后予股骨髁上牵引。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约5~24个月。按照Matta标准:本组优1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入路的选择、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早期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临床资料,通过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0月,平均22月。疗效:优7例;良好3例;可2例。结论:(1)三维CT有助于诊断及选择适宜治疗方法。(2)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1998年1月~2003年5月共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82例,其中应用 135°DHS治疗148例,95°动力髁螺钉(DCS)治疗8例,髓内钉治疗2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68 岁(21~87 岁)。结果 平均随访2.5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2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 5.8 个月。1 例急性感染者最终死亡,1 例慢性感染,这2例感染患者均使用DHS护翼钢板(TSP);1例髓内钉治疗患者骨折延迟愈合。仅30%年龄>70岁的患者恢复至术前的活动水平。结论 135°DHS是治疗复位后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的较好选择(31 A1,A2.1,A2.2),95°DCS和股骨Ⅱ型髓内钉是治疗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的较好选择(31 A2.3,A3)。对粗隆间骨折同时合并股骨骨折的患者应选用Ⅱ型髓内钉。年龄是影响术后活动水平恢复程度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例粉碎性跟骨骨折均予以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16例术后随访10~2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髋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 对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收治的13例合并同侧髋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髋部损伤类型、早期诊断情况、治疗方法选择等。结果 7例股骨干骨折发生在中1/3,所有股骨颈骨折均发生在基底部,而粗隆部骨折类型无明显规律。11例股骨干骨折和9例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0~25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发现有股骨头缺血坏死表现。结论 高能量所致股骨干骨折患者应常规拍摄高质量骨盆前后位X线片。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损伤是一种较理想方法,能同时稳定股骨干和髋部骨折,且较少破坏骨折部位血运,有利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133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63例和第三代Gamma钉组70例,手术后随访一年观察疗效.结果 第三代Gamma钉组手术时间短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80.4±11.1)min vs.(89.3±17.2)min,P<0.05];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疗效及股外侧疼痛发生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第三代Gamma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均可安全、有效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第三代Gamma钉操作相对简单,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贺德行  李园珍  江振华 《吉林医学》2010,31(22):3619-3620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新鲜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DF)和股骨逆行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骨折120例的病例资料。结果:所用病例随访6~20个月。A组70例,骨折均愈合,总有效率91.43%,并发症发生率5.71%。B组50例,优良率84.0%,并发症发生率28.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手术治疗远端骨折均能恢复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肢体功能;LISS-DF比股骨逆行锁髓内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岁(22~78岁)。骨折原因:摔伤 21 例、车祸伤 11 例;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2例。复位骨折后,以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开始严格地被动练习肩关节功能。每月复查,待骨折愈合后开始持重练习。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3~3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物失效及钢板断裂,无伤口感染病例,肩关节Constant Murley功能评分平均86分(69~100分)。结论: 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可以完成对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但是对患者特点和骨折类型以及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临床实践中要注意适应征的选择,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谭晚明  张斌  沈决心 《海南医学》2002,13(10):15-17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治疗肱骨上端移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结果。方法:对1986-200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肱骨上端移位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男36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岁,平均随访时间24.5个月;采用钢板固定5例,单纯螺钉固定7例,克氏针固定35例,克氏针加镙钉固定5例,采用Neer分类法划分骨折类型:Ⅱ型36例,Ⅲ型11例,Ⅳ期5例,结果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Ⅱ型骨折中优良率为73%,无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在Ⅲ型和Ⅳ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满意率较低,其肱骨头坏死率为37.5%,结论:Ⅱ型用Ⅲ型骨折中尽可能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尽量避免使用钢板;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掌侧入路“T”形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双喜  何相臣 《海南医学》2011,22(17):75-77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采用经掌侧入路关节外复位、“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72例,对获得随访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4例患者获6~14个月随访,平均9.6个月。x线显示,3个月内骨折全部愈合,复位无丢失。根据Aro关于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优45例、良i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0.6%。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经掌侧人路复位,较易恢复桡骨远端正常解剖结构;“T”形锁定钢板固定简单可靠,具有固定后复位不易丢失的特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练,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顾华  付建  张波涛  宋小勇  易难  许利兵 《西部医学》2012,24(8):1484-1486,1489
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切开入路及肱骨远端解剖形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肘关节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肱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型,A22例,A31例,B12例,B23例,C13例,C24例,C31例。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6.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照Cassebaum评分系统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0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87.5%。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和桡神经牵拉伤,亦无尺神经炎表现。结论经肘肱三头肌切开入路采用两侧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既有充分的显露,又对软组织损伤较小,既能达到精确的关节面复位,坚强的固定,又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