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Renn和Rhoton是较早开展蝶鞍区解剖学研究的学者,他们首先对蝶鞍容积进行了测量。后来Lang等人观察蝶鞍发现,其存在着前、中、后床突,其间有骨桥和韧带相连。1764年,Klinkosch发现了颅咽管并命名之。1907年Schloffer首次经蝶窦切除了垂体腺瘤,自此引起了人们对蝶窦的研究热情。随着现代神经解剖学、显微技术、手术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鞍区解剖的认识逐渐深入,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多。但鞍区解剖仍然是神经外科中的难点之一,现就鞍区显微解剖结构的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学概念及其相关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8例16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海锦窦外侧壁及其邻近的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及侧量.结果 (1)海绵窦外侧壁可明确分为3层,中间层向前延续到眶上裂但并不进入,向后覆盖于Meckel腔并融入后床岩韧带,向下融合于硬膜骨膜层;(2)观察海绵窦附近各个三角并测量各三角的边长;(3)海绵窦下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中间外侧,在展神经上方发出前后2支供应海绵窦外侧壁和三叉神经的分支,后支与脑膜中动脉在棘孔处相汇合.结论 (1)海绵窦外侧壁是颅内硬膜外腔的一部分.(2)海绵窦外侧壁各三角是按神经间隙划分的区域,是手术中能够利用的安全通道,具体手术途径要根据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等情况决定,必要时可联合2个或多个间隙;(3)海绵窦下动脉大部分走形于神经内侧,在旁内侧三角前部和前外侧三角后部,分别有海绵窦下动脉的前支和后支经过,手术中要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显微镜下经额硬膜外入路视神经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外伤性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后经额硬膜外入路显微镜下视神经减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36例中显效15例(41.67%),有效15例(41.67%),无效6例(16.67%)。全部患者无继发性脑出血、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额硬膜外入路显微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创伤小,减压充分,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相关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相关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10%甲醛固定并灌注乳胶的中国人成人头颅湿性标本8例,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桥小脑角区解剖和主要血管神经,重点研究上、中、下神经血管复合体的解剖和毗邻关系。结果 三叉神经入脑干区与乙状窦横窦移行处的距离为(4.4±0.2) cm,面神经出脑干区与乙状窦横窦移行处距离为(4.1±0.2) cm,桥小脑池的宽度为(0.2±0.1) cm,小脑绒球高度为(0.3±0.1) cm。结论 通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解剖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研究骨窗、岩静脉,上、中、下神经血管复合体,充分认识各个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毗邻关系,对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个外观无异常的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依经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手术路径相同的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观察视神经管及其相关解剖结构。结果:视神经管内侧壁最长、最薄,视神经管内侧壁全部与同侧筛窦毗邻占43.3%,与同侧筛、蝶窦毗邻占26.7%,与同侧蝶窦毗邻占23.3%,其它毗邻关系占6.7%。在视神经管颅口处,大多数眼动脉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到了眶口,多数眼动脉绕行至视神经的外下方。结论:视神经管减压术应打开其内壁,术中应注意该壁复杂的毗邻关系。确定视神经管隆突和颈内动脉隆突,并了解眼动脉在管内的走形特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床突间隙的显微解剖及其在眼动脉段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上磨除前床突形成床突间隙提供显微解剖学数据,研究磨除前床突在眼动脉瘤夹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的前床突及床突间隙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并在临床上采用磨除前床突法,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12例。结果:床突间隙为磨除前床突后形成的椎形空间,可以提供0.8-1.0cm3的显露空间,12例眼动脉段动脉瘤均利用该间隙成功夹闭。结论:床突间隙增加了手术空间,通过该间隙可处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及床突段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显微解剖学、传统解剖学及组织学方法对205个颅骨和70个尸头进行了观察,研究了视神经管的应用解剖及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手术入路解剖学,同时选用50个颅骨做CT扫描,对照实物研究了蝶窦、筛窦和视神经管的影像。对鼻旁窦内视神经管的识别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视神经管减压术时视神经管壁切除的改进意见,探讨了眼动脉与视神经管下壁切除的关系等。并对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解剖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供手术磨除前床突(ACP)的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ACP的位置及毗邻。结果:①ACP的全长(9.90±1.27)mm;半长(5.29±1.24)mm;基底宽(12.19±3.44)mm;中宽(6.74±1.71)mm;基底厚(5.36±1.27)mm;中厚(4.75±1.07)mm。ACP有4侧气化。②视柱在断面上呈三角形或椭圆形,其长(5.94±1.70)mm;厚(2.29±0.80)mm。③ACP自身骨膜、海绵窦上壁脑膜、前岩床皱襞、床突间韧带、颈动脉床突韧带、镰状韧带在ACP尖处形成复杂的膜复合体。④ACP在内侧隔颈动脉领与颈内动脉床突段相贴,下与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相贴,前内侧有视神经及眼动脉。结论:ACP的毗邻结构重要而复杂,在ACP的磨除时需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局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15个尸颅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果:镰状皱壁沿视神经的长度为0.4~4.6mm,厚度为0.1~0.8mm。1/3的视神经因眼动脉或颈内动脉的上凸而隆突,鞍结节均较平坦,多数视交叉后缘位于鞍背后方。视神经主要由垂体上前动脉供血,半数有分支沿视神经前行。视交叉的上面多由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供血,下面的内侧部多为垂体上动脉供血,外侧部多为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分支供血。视神经上面覆有一层视神经上膜,再上面为直回下面软膜,二膜问多数分开。结论:眼动脉和颈内动脉可凸入视神经,致视力、视野改变。由于国人鞍结节边界不易确定,按传统方法将视交叉分型有困难,所以宜接蝶棱与视交叉前缘问距判断前置或后置。手术中若损伤沿视神经行走的小动脉,电凝须特别小心。贴视神经上抬直回时,实际上是沿视神经与视神经上膜间或沿上膜与直回下面软膜间粘着较少的界面分离,有半数需切断界面间的纤维小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神经导航量化观察前、后床突磨除后解剖显露的变化,探讨床突磨除的适应证。方法彩色乳胶灌注4个尸头标本(8侧),模拟翼点开颅,在显微镜下磨除前、后床突,以无框架的立体定向导航设备测量前、后床突磨除前、后视神经、颈内动脉显露长度,颈内动脉视神经间隙,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的宽度,以及基底动脉的长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床突磨除后,视神经及颈内动脉显露长度,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宽度,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的宽度(前方、后方)均较磨除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后床突磨除前基底动脉显露长度为(4.0±1.3)mm,磨除后为(6.8±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床突磨除可以增加视神经、颈内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视神经间隙及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的显露,可以应用于床突旁、鞍旁、海绵窦区域和基底动脉上段的手术。  相似文献   

12.
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力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管骨折所导致视力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例视神经管骨折导致视力减退或丧失者。采用鼻侧切开经筛窦视神经减压术。结果:术后0视力恢复至0.01以上6例;恢复至有光感或手动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结论:采取减压手术越早,视神经恢复越好。即使术前无光感或伤后不超过15d,也不应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Traumaticopticneuropathyisavision threateningdisorder Autopsiesafterheadtraumahaveshownthattheopticnervesareoftendamagedmostseverelywithintheopticcanal 1 Althoughvariouskindsofmicrosurgicaldecompressionoftheopticcanalhavebeenadvocatedastheeffectivemeth…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视神经管与特定标志点的距离和特定标志面的夹角的测量,为视神经管的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对120名志愿者的双侧视神经管进行CT扫描,以正中矢状面上骨性鼻尖(P1)和前床突中点(P2)连线(L1)为基线,以过该线且与正中矢状面垂直的平面作为测量平面,分别测量视神经管内侧壁长度(D1),骨性鼻尖到视神经管眶口(P3)和颅口(P4)的距离(D2,D3),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D4,D5),P1P3和P1P4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A1,A2)。结果:120例国人的D1左侧为(10.51±1.07) mm,右侧为(10.64±1.10)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2左侧为(66.68±5.99) mm,右侧为(66.81±5.97)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左侧为(72.82±6.33) mm,右侧为(73.04±6.33)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4左侧为(13.96±1.43) mm,右侧为(14.16±1.53)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5左侧为(6.65±1.25) mm,右侧为(6.58±1.41)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和A2分别为(12.26±1.63)°和(5.28±1.13)°。结论:以上参数的测定可以在测量平面上对视神经管进行准确定位,为实施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参考,使经鼻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与气化程度不同的蝶窦的相关性,为经鼻蝶入路和扩大经蝶视神经管区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处理的成人湿性尸头标本20例(40侧)。矢状位中线切开并观察蝶窦、蝶窦外侧壁和视神经管等相邻结构。结果本组标本中有5.0%的蝶窦为未发育型,15.0%为甲介型,10.0%为鞍前型,20.0%为半鞍型,35.0%为全鞍型,15.0%为枕鞍型。蝶窦只有1例为单房,其余均有中隔,占95.0%。多数偏于一侧,居中线者占10.0%;有蝶筛气房7侧,占17.5%。22.5%为视神经管型隆起,30.0%为半管型,47.5%为压迹型。测量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到蝶窦前壁的距离为(11.62±4.50) mm。视神经-颈动脉隐窝出现率为82.5%。结论视神经管区手术前对蝶窦发育及相邻结构的分析,能有效地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咽侧壁颈动脉体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 :鼻咽侧壁颈动脉体瘤 2例 ,男女各 1例 ,2 2~ 6 2岁 ,平均 4 2岁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1例随访 5年后失访。另 1例随访 5年 ,情况良好。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鼻咽侧壁颈动脉体瘤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有效方法。方法沿囊肿前下缘做弧形切口,长达囊肿周边的一半,切开皮肤软骨膜,沿软骨面剥离,暴露整个囊肿前壁之后切除前壁,搔刮囊肿周边及后壁,至表面略粗糙不平,最后缝合切口,轻压包扎。结果术后5天刀口愈合好,囊肿消失,随访半年至一年,耳廓局部无增厚变形。结论去除前囊搔刮后壁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方法简单,效果可靠,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性评价开颅与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对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和Meta 分析方法。收集1980 ~ 2017 年国内外相关研究,共纳入文献40 篇、患者3 199 例。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2.0 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开颅视神经减压术有效率为59.1%[O^R=0.591(95%CI :0.548,0.633),P =0.000],内镜手术有效率为54.1%[O^R=0.541(95%CI :0.520,0.563),P =0.000]。两种手术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3,P =0.040);开颅手术预后优于内镜下减压术。亚组分析中视神经管骨折与手术效果无关,手术时机<7 d 及术前视力> 无光感(NLS)组效果较好。结论 开颅视神经减压术手术效果优于内镜手术,手术时机应尽早,术前有光感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颅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真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05,27(9):537-539
目的总结颅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以便更好地诊治本病.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39例颅骨纤维结构不良者的临床资料.将获得的数据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39例中发病高峰年龄为8~18岁,平均21.26岁;病变位于额前颅底者26例,此部位病变常出现视力下降.视力下降与病变部位、病变生长方式、病程长短有关.手术效果与病变切除程度、术前视力有关.结论本病应早期诊断;视神经管减压可阻止视力的进行性下降;手术可以改善外形并消除头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经鼻内镜蝶窦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影象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40例(80侧)鼻、鼻窦正常的受试者行蝶窦、视神经管有关解剖数据的影象学测量。结果:两侧视神经管各壁长度均值为:内侧壁12.08±0.62 mm,外侧壁10.16±1.73 mm,上壁9.16±1.17 mm,下壁10.24±1.35 mm。两侧视神经管及蝶窦有关径线均值为:视神经管颅口处:左右径5.57±0.95 mm,上下径4.53±0.78 mm;中部:左右径4.40±0.67 mm,上下径4.36±0.67 mm;眶口处:左右径5.09±0.85 mm,上下径5.90±0.98 mm;鼻小柱前缘中点到蝶窦前壁中点的距离:7.08±0.54 cm;蝶窦最大左右径:17.83±4.38 mm,最大上下径:18.40±3.76 mm,最大前后径:23.19±6.73 mm。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地测量蝶窦、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对经鼻内镜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