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善于调肝者,乃善治百病。"肝能够调畅人体气机、促进血液运行、影响人情志变化,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影响,肝生理功能正常,其他脏腑功能才能协调有序进行。若肝失疏泄、藏血功能异常,则人体气血失调,五脏不安,发为诸病。同时,诸病亦可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失调,从而影响肝脏功能。故医者当究其病因,理其病机,从疏肝、养肝、清肝、平肝等方面进行调肝以论治,则百病皆可得治。  相似文献   

2.
肛肠病的发生与肺、大肠、肝脾等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脾胃位居中焦 ,上连肺金 ,下通脏腑 ,是开降运动的枢纽。且脾主运化升清 ,乃后天之本 ,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气血调和、阴阳和合 ,肛肠病则无从生起。若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则清阳之气不能撒布 ,后天之精不能归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 ,浊气不能排出 ,外邪乘虚而入 ,发为肠风、脏毒等痔瘘疾病。笔者多年来在治疗上立足治脾 ,使俾土健运 ,气血调和 ,升清有常 ,痔病得以消散 ,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补脾止血法脾胃为气血运化之源 ,对人体脏腑、四肢、…  相似文献   

3.
脾胃与气血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称之为“后天之本”。“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决气篇》)说明了脾生血,统血的功能。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胃为水谷之海,人一身之精神气血,皆此而生。因而调理脾胃,是气血充盈的独特大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医脾胃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5.
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腐熟,主受纳水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位置居中,为气体升降枢纽,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因而脾胃健运才能升清降浊,五脏六腑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在内五脏六腑、在外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证。故李杲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此李杲创制补中益气汤,其用法及方义正如其所云:“《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而立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重用之以补脾肺之气,益皮毛而固腠理,不使自汗以损元气,又可助人参以益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6.
中焦乃脾胃肝胆,脾胃者,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及气血津液的生化均赖于此纳化转输司布,故中焦乃“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健旺则已,虚衰疾生,因此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脾胃不可不健、不调。肝胆者,疏泄也,脏腑经络器官等均有赖于此而  相似文献   

7.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述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脾胃为五脏之根蒂,人身之本源。脾胃的强弱同疾病的发生与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气血津液化生于脾胃,其病也,又缘于脾胃,对其病变之治疗,亦自当究之于脾胃。脾胃功能正常是保证气血津液、脏腑组织功能正常的根本条件,脾胃功能健运,方能不断地运化水谷精微。  相似文献   

8.
靳锋 《西部中医药》2002,15(6):16-16
《脾胃论》云:“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虚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并且《伤寒论》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保胃气”。王自立主任医师自幼熟读经典,深受张仲景“顾护胃气”学术思想的影响。王老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治疗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①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及机体的营养都依靠脾胃的消化功能。脾胃机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充足,正气旺盛…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称之为"后天之本"."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决气篇>)说明了脾生血,统血的功能.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胃为水谷之海,人一身之精神气血,皆此而生.因而调理脾胃,是气血充盈的独特大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段东印 《河南中医》2003,23(12):52-5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气血生化之源 ,脏腑经络之根 ,乃人以维持生命的重要脏腑 ,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李东垣指出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强调了脾胃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及脾胃病治疗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脾胃病的研究对于防病却病、健身延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脾  相似文献   

11.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气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输至脏腑经络。病后调护脾胃,乃是东垣《脾胃论》的精华之一。  相似文献   

12.
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主消化吸收,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称之为"后天之本".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在整个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李东垣在他的代表作<脾胃论>中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明脾胃功能强则正气充足,脾胃功能弱则气血不足,正气受损.正气不足则不能抵抗外邪而致病.因此,在临床卜,调理脾胃、维护正气,成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卞连举 《养生月刊》2005,26(8):730-731
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是气血失调、气滞血瘀所致。《黄帝内经》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和,百病消,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上海著名老中医颜德馨先生经过五十多年潜心研究.揭示了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一个奥密:瘀血是百病之胎。他从研究中发现一个共性的现象.所有老龄动物的血液,无论患病与否,都浓稠粘滞,解剖动物则发现健康老龄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淤现象。  相似文献   

14.
脾胃病的辨证与护理王蕴珠(河北中医学院050091)脾胃同属中土,共主饮食水谷的受纳、腐熟及运化,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的盛衰与否,常常关系到疾病的预后。脾胃之气又称“胃气”、“中气”,所以古人常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15.
小儿泄泻为常见之病,由于小儿脾胃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乳食,均可影响脾胃功能而导致其运化之功能失常;水谷不分,并走大肠遂成泄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奉生身,脾胃得疾,则水谷精微不能化为气血津液而下注,不但不能摄入营养为身体所用,而且还耗伤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之气血津液,脾胃伤则泄泻愈甚,泄泻愈甚则脾胃更伤,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可转为慢惊,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云:“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充盈,百病不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后天的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全在于气血。  相似文献   

17.
韩雪  葛国岚 《光明中医》2012,27(3):564-565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而小儿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足,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寒温不能自调,易致积滞,伤及脾胃,正如《素问·痹论》讲“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乃中焦枢纽,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伤,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力,继而累及他脏,诸病丛生.清代沈金鳌强调:“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万全在《幼科发挥》中强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诸多儿科疾病的发病均与食积有关,从食积论治一些儿科疾病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8.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所以脾胃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主要环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本文就脾胃升降学说在临床的运用作一简介。1 脾胃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的升降纳化是脾胃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风发病必根于气虚中医学认为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者 ,人之根本也”(《难经 .八难》)。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均依赖于气的滋养和激发功能。正气充足 ,脏腑功能正常 ,阴平阳秘 ,在表可抵御六淫外邪侵袭 ,在内则无内生五邪之忧 ,疾病无以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如若正气不足 ,脏腑功能低下 ,则人体阴阳失调 ,气血不和 ,外易感受六淫之邪 ,内易滋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 ,导致疾病发生 ,亦即“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灵枢 .百病始生》篇亦谓 :“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而不病…  相似文献   

20.
郭立中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张“脾胃衰败,百病乃生”的观点,而脾胃功能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预后转归,同时深谙六经辨证及脏腑表里关系,临证擅于开表运中为先以复中气之升降出入,继而补火生土以壮后天之本来治疗疑难杂病,次第鲜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