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5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CT资料,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能清晰显示腺性膀胱炎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及膀胱周围组织情况。腺性膀胱炎病变范围比较局限,部分伴有囊变且病灶增强效果不明显。临床确诊必须依靠膀胱镜和病理活检。结论:腺性膀胱炎在CT图像上有某些特征性表现并能与膀胱癌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而就诊。无寒热.血象及大便常规正常.小便镜下红细胞 ,自细胞 。B超检查:双肾大小.形志正常,集合系统未见分离。膀胱充盈中等.整个膀胱形成腺体增生环绕膀胱内壁.呈绒毛状肿块或半圆形小丘.表面光滑.内部回声高.与膀胱壁外层分界清楚.无浸润(图1)。B超诊断:腺性膀胱炎(弥漫增厚型)。膀胱镜检查:考虑腺性膀胱炎.取材送病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3.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临床荟萃》1998,13(15):693-694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较少见的膀胱增生性病变.我院自1986年6月~1997年6月共治疗43例,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0例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腺性膀胱炎超声诊断为乳头型2例;结节型4例,漏诊1例;弥漫增厚型4例,漏诊1例。本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0.0%(8/10),漏诊率20.0%(2/10)。合并肾积水1例,膀胱结石2例,前列腺增生1例。累及部位:膀胱三角区4例,顶部2例,侧壁1例,整个膀胱受累3例。结论超声对腺性膀胱炎早期发现及动态观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腺性膀胱炎     
杜海鸣  杨宇如 《华西医学》1997,12(1):111-112
报道腺性膀胱炎30例,对其中25例患者行病变粘膜电切术,有效率为82.6%,本文对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经尿道电切术的治疗方法等进行了讨论;提出: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诊断主要依据膀胱镜检及病理活检的结果,经尿道电切术对该病是一有效,可取的治疗手段,电切范围应为所有病变粘膜及与之相邻的正常膀胱粘膜,切除深度达固有膜下。  相似文献   

6.
腺性膀胱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39岁 ,右腰部疼痛伴尿频、排尿中断半年。B超 :左肾积水 ,右肾结石 ,膀胱后壁可见 2 .2cm× 3.5cm占位。静脉肾盂造影 (IVP)显示左肾积水 ,右肾结石 ,膀胱下壁不规则充盈缺损。CT平扫 :膀胱三角区壁增厚 ,可见宽基底不规则形结节突向腔内 ,CT值 35Hu ,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腺性膀胱炎的综合影像表现,探讨各种影像检查的价值意义。方法对30例经膀胱镜及病理确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静脉尿路造影(IVP)检查、膀胱镜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0例全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囊状结节型8例,实体结节型12例,局部增厚型4例,弥漫性增厚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符合25例,准确率达83.3%。30例全部行膀胱镜检查,表现为菜花样改变20例,滤泡样与水肿改变6例,黏膜粗糙、不光滑、小丘样隆起4例。行IVP检查16例,其中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4例IVP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20例,表现为膀胱内菜花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膀胱壁广泛或局限性增厚,无壁外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肿大。30例中有2例患者术后3年内3次复发;并发膀胱癌者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CT检查时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肿大时,应高度怀疑本病。IVP对病变是否侵及输尿管口及有无肾脏、输尿管疾病有重要意义。本病与膀胱癌较难鉴别,膀胱镜检查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超声检查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对有泌尿系症状的173例患者进行检查,并根据声像图特征诊断腺性膀胱炎,同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超声检查共发现腺性膀胱炎36例,其中乳头型9例、弥漫增厚型17例、结节型10例。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与手术后病理检查吻合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检查方法,且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强CT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CG)与膀胱癌的价值。方法 对37例CG和41例膀胱癌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轴位最大径)、厚度、钙化、囊变坏死、边界、壁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测量病灶和正常膀胱壁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计算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相对强化CT值。比较CG与膀胱癌定量及定性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指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CG与膀胱癌病灶边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及相对强化CT值均低于膀胱癌(P均<0.01)。动脉期、静脉期相对强化CT值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的AUC均高于其他指标(P均<0.01),而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以动脉期相对强化CT值=25.85 HU、静脉期相对强化CT值=26.85 HU为阈值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的敏感度均为95.12%,特异度分别为91.89%、86.49%。结论 增强CT定量分析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及分型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有相应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详细记录膀胱病变部位的声像图表现,并仔细观察肾及输尿管的相应改变。结果:20例腺性膀胱炎超声图像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局部扁平增厚型,多灵敏表现在膀胱三角区。(2)弥漫增厚型,即全膀胱壁不均匀增厚。(3)类肿瘤结节型,可于膀胱壁任何一处见瘤样结节突向膀胱腔。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且范围较大者,可有肾及输尿管积水扩张等继发表现。与病理对照,本组病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误诊病例均为肿瘤结节型。结论:腺性膀胱炎在超声图像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镜加活检病理确诊,采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23个月,28例中23例治愈,5例好转后复发,3例再次电切/电灼治愈,1例一侧肾积水加重,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再植,1例发展为腺癌。结论膀胱镜加活检病理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电灼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腺性膀胱炎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活检意识的增强以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相关报道明显增多,提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处理,几年后有可能演变为膀胱癌。目前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生物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其定性诊断需依赖膀胱镜活检,CT检查对部分腺性膀胱炎可明确诊断,但相关报道不多。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现将我院1994年7月~2007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炎30例报告如下,并就其CT的影像特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周来院就诊,行B超检查。B超示:膀胱右侧后壁见1.8cm×1.6cm×1.0cm的略高回声光团,边界清晰,向腔内突起,不随体位移动,膀胱壁肌层连续(图1)。超声诊断:膀胱实性占位(腺性膀胱炎可能性大)。经抗炎治疗后复查,膀胱壁实性光团消失,确诊为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镜、超声、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8例,其中肉眼血尿10例;尿路刺激症状15例;排尿困难5例。膀胱镜检查23例,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12例,乳头状癌样型6例,慢性炎症型3例,黏膜无明显改变型2例。超声检查23例,表现为膀胱局限性增厚7例,结节状增生8例,2例合并膀胱占位。23例中2例术后复发。结论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呈局限性片状增厚或明显增厚,应高度怀疑该病。腺性膀胱炎的确诊要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6岁。于1994年9月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尿中带血丝症状,并时有膀胱痉挛性疼痛。膀胱镜检查诊断为:右肾积水,腺性膀胱炎。进行膀胱局部电烧并右输尿管移位术。但术后上述症状多次反复发作。行超声检查示:右肾重度积水,呈花瓣样,皮质厚0.5cm。左肾中度积水,膀胱三角区壁增厚,为0.4cm,三角区附近见1.7cm×1.1cm乳头样低回声隆起,其下方膀胱粘膜完整,未见明显肌层浸润。膀  相似文献   

16.
<正>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1],对二者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2]。本研究对照分析二者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对其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腺性膀胱炎组患者39例,男32例,女7例,年龄26~80岁,平均(52.5±10.5)岁;膀胱癌组患者192例,男165例,女27例,年龄26~79岁,平均(52.1±11.0)岁。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确诊。二、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lips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相似文献   

17.
超声显像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1899年Stoerk首先描述是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多发于成年男性。我院自1994-02-2003-02经超声显像检查后手术与病理证实16例,就超声显像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16例.包括涎腺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5例,涎腺外肿块4例(神经鞘瘤2例,淋巴结转移2例),另有慢性腮腺炎1例。结果 6例涎腺良性肿瘤中5例呈圆形或椭圆形,1例呈多结节分叶,增强后均匀强化。6例肿物较边缘清楚.密度较均匀。5例涎腺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结构受侵,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 涎腺区肿块的部位、边界、包膜、密度及茎突移位情况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认为CT对肿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及涎腺内外肿瘤的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特点、病理基础、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资料, 就其病理与超声显像的关系及超声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 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9% (11/14 例)。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手术后病理结果, 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四型: Ⅰ型: 乳头增生型2 例; Ⅱ型: 结节增生型 2 例; Ⅲ型: 弥漫增生肥厚型4 例; Ⅳ型: 混合增生型 6 例。结论: 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定位和定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催化亚基在腺性膀胱炎中表达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对53例腺性膀胱炎组织、28例膀胱癌组织、25例正常膀胱组织及移行膀胱癌T24细胞株进行hTERT检测。结果腺性膀胱炎组织hTERT表达呈阳性33例(62.3%);28例膀胱癌组织100%呈阳性表达;正常膀胱组织25例均无阳性表达。结论hTERT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高度表达说明腺性膀胱炎与癌前病变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