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上方角巩膜缘作隧道切口,采用水分离游离小硬核,使用三角形1/4碎核器和移核镊碎核及移核,对18例(2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摘出白内障,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15眼(占69%),平均角膜散光屈光度数2.13D±0.98D;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0眼(占91%),平均角膜散光屈光度数1.03D±0.77D。结论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董丽华  力强  蔡淑莉 《眼科研究》2007,25(2):116-116
我院自2004年1月开展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白内障患者180例(180眼),先天性白内障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3例、并发性白内障5例、青光眼术后所致白内障6例。男性76例,女性104例;年龄13。92岁,平均67.5岁。术前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色觉和光定位正常。眼A/B型超声,角膜曲率检测做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  相似文献   

3.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70例83眼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mo视力>0.3者77眼。术中1眼出现后囊破裂,但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1眼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未能植入;糖尿病患者2眼出现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程短、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及减少术后散光,粘弹剂的选择应用.方法经颞上或鼻上象限反眉形6 mm巩膜隧道式切口,以晶状体圈匙托出晶状体核,再以注吸法除去晶状体皮质,,并经巩膜隧道切口植入PMMA后房型6mm的人工晶状体,切口自行闭合而无需缝线.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108眼(80.6%),<0.5者26眼(19.4%).术后2月矫正视力≥0.5者118眼(88.06%),<0.5者16眼(11.94%),角膜散光度0.50D±1.00 D.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可减少手术性散光,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适合基层医院和复明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白内障小切口非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眼轴 >2 6mm高度近视白内障 49例 (5 6眼 )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月裸眼视力≥ 0 .5者 3 0眼(5 3 .5 7% ) ;矫正视力≥ 0 .5者 3 5眼 (62 .5 % )。术中术后并发症有后囊破裂 2眼 (3 .5 7% ) ,角膜水肿 4眼 (7.14 % ) ,囊样黄斑水肿 1眼 (1.78% ) ,视网膜脱离 1眼 (1.78% )。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应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 ,术中须注意操作技巧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随着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不断成熟,手术时间也逐渐缩短,这使得表面麻醉成为可能。我院选择89例(100只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表面麻醉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分析表现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80例(101眼)老年性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月随访,裸眼和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70%和91.1%,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后囊破裂。结论 表面麻醉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表面麻醉在晶状体乳化吸出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398例486眼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乳化及人工晶状体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表面麻醉效果安全可靠,12%患者稍感疼痛,较疼痛患者仅占4.7%;术后1天和1周内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53.6%和78.5%,其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和后囊破裂。结论:表面麻醉可以在手术娴熟的情况下安全地应用于晶状体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9.
梁策  陈小梅  陈洁 《眼科》2003,12(1):8-10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90例(102只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麻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改用其它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20.04分钟。术后1天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7.65%和77.27%。结论: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并折叠工人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168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施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术中无疼痛感166眼占98.8%,有疼痛感2眼占1.2%,未追加麻醉完成手术。结论 表面麻醉简单易行,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最大限度的缩短手术时间,保证了手术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手术指征得以放宽。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1.
圈垫式劈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Li Y  Liu A  Chen H  Yao C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28-730
目的 探讨圈垫式劈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圈垫器 ,采用圈垫式劈核技术对 6 4例 (73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2只眼 ;全部术眼术后炎性反应轻微 ,瞳孔圆。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 5 8只眼 (79 5 % ) ;术后 3个月矫正视力≥ 0 5者 6 5只眼 (89 0 % ) ,≥ 1 0者 5 3只眼 (72 6 %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角膜上方为 14 1% ,角膜中央为 12 2 % ,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在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圈垫式劈核技术 ,不仅使手术步骤简化 ,操作安全、简便 ,而且具有小切口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目的探讨能够在术后早期迅速恢复视力的白内障术式。方法对三组131例老年性白内障分别采用3.5、6.5mm巩膜隧道和11mm角巩缘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摘除及一体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囊外摘除及一体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3天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1.04、0.51和0.46,达到正常视力的比例分别为62.75%、12.50%和8.93%,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检验,P<0.05)。结论采用3.5mm无缝线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使术后视力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证。方法:对150例15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24min。术后第2d视力≥0.2者147眼(97%);视力≥0.5者103眼(68%);视力≥0.8者20眼(13%)。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经济、实用、效果好、相对来说易掌握,特别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成熟、过熟、大核、硬核白内障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对65例(72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硅胶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94.4%;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1.0者分别占70.8%,75.8%和76.5%。术后1周和1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89±0.83D和0.73±0.76D,分别小于6.5mm切口对照组(P<0.001),但3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示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早期恢复和稳定眼屈光状态和视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黄瑶  陆晓丹  张平 《实用防盲技术》2013,(4):170-171,184
目的 观察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方法 抽选107例(107眼)行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2例(11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1周视力.结果 术后1周视力大于0.3者分别为88.78%及66.96%.结论 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视力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近期(1周)效果与超声乳化近期(1周)效果相近,在缺少设备、缺少投入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107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角膜上方膜缘后0.5mm做长约4mm角巩膜隧道切口的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丙烯酸酯类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62.6%、76.6%、92.5%和88.8%。结论 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兼有巩膜隧道小切口和透明角膜小切口手术的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自闭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手术方法、过程及效果。方法:对1016例1016眼行表面麻醉下自闭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术中实行表面麻醉,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手法挽核,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1016例实行表面麻醉患者均能耐受,其中有891眼(87.7%)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25眼(12.3%)因各种原因改为开罐式截囊,术中12眼在抽吸皮质时后囊撕裂。自闭性小切口923眼(90.8%)。19眼术后次日发生轻度角膜水肿。1016眼术后3d视力≥0.5者713例,占70.2%。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自闭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获得与超声乳化术相近的效果,而且对Ⅳ和Ⅴ级核白内障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Yao K  Xu W  Chen P  Wu R 《中华眼科杂志》1999,(2):94-97
评价经角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上方角巩缘做3.2mm梯形隧道切口,地103例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HEMA折叠式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时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及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同时患有白内障及角膜病患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的PKP联合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同时患有白内障及角膜病的患者6例(6只眼),观察其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植片、人工晶状体情况及前房反应。随访9个月。结果治疗后6例术后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9个月裸眼视力≥0.3者4例,0.2者2例;5例最佳矫正视力≥0.5,1例最佳矫正视力为0.4。术后7~14 d,5例角膜植片全透明,1例角膜植片轻度水肿。至术后9个月,6例角膜植片全透明;6例术后眼压均正常,人工晶状体位置正,位于囊袋内。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PKP联合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球损伤更小、手术效果更确切、治疗病程更短,可以一次性解决眼前段的屈光间质混浊。与传统分期手术相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快速恢复术后视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