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了解食管癌围手术期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名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于围手术期输血,B组不输血,于术前术后测T细胞亚群活性,行样本间t检验。结果:围手术期输血组其免疫功能降低,与未输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食管癌围手术期输血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应尽可能减少术中失血,以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取超前镇痛,B组患者采取多模式镇痛,C组患者采取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观察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评分、镇痛剂用量、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后12、24 h的睡眠评分更低,C组术后12、24、48 h的睡眠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12、24、48 h的睡眠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12、24 h睡眠评分低于A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镇痛次数、镇痛剂量以及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VAS评分、吗啡使用量、IL-6、IL-1β 和TNF-α 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的镇痛次数、镇痛剂量以及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吗啡使用量、IL-6、IL-1β 和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12、24、48 h的CD+4、CD+8和CD+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12、24、48 h的CD+4、CD+8和CD+4/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采取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可提供更有效的镇痛效果,减少麻醉性止痛剂用量,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食管癌围手术期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名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A组于围手术期输血 ,B组不输血 ,于术前术后测T细胞亚群活性 ,行样本间t检验。结果 :围手术期输血组其免疫功能降低 ,与未输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食管癌围手术期输血可降低机体免疫力 ,应尽可能减少术中失血 ,以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用于骨科老年围术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骨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多模式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术前予常规麻醉及术后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术后疼痛剧烈时可予盐酸吗啡注射液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多模式组患者加用多模式镇痛,包括术前2d给予塞来昔...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化疗期免疫功能与TM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毅  董坚 《云南医药》1999,20(5):337-339
结直肠癌(CRC)近10年来国内外远期疗效不甚满意,5年生存率仍停留于50%左右,而其疗效及预后又与患者的免疫状态紧密相关。为提高疗效,动态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变化有利于对其合理施治。肿瘤标志物(TM)的检测对术后监测随访判断预后,指导术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我科于1998年1月~1999年1月对48例CRC患者进行了上述研究与观察,现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CRC患者48例(直肠癌29例,结肠癌19例),无化疗病史或免疫疾病史,全部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诊断。其中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81…  相似文献   

6.
输血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输血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前1周之内、术后2d、术后7d和术后14d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术后14d时输血患者的CD3^ 、CD4^ 、CD4^ /CD8^ 都显著低于未输血且(P<0.05),而CD8^ 显著高于未输血组(P<0.05)。输血组患者的NK细胞也低于未输血组。结论:输血能抑制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因而围手术期应尽可能避免输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与传统单一的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患者行择期开腹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将病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A组于术前24h内行心理干预,麻醉诱导前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并于手术前切口内注射0.375%左布比卡因30mL;两组患者术毕开始PCIA(舒芬太尼2ug/kg)。分别观察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BCS舒适状态评分。并与于麻醉诱导前、术毕两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皮质醇(Cor)、胰岛素(Ins)和血糖(BG)。结果 A组患者于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BCS舒适状态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毕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B组术毕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增高较A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可以降低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优于传统单一的静脉自控镇痛(PCI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各类腹腔镜手术200例,其中妇科手术50例,胆囊切除术100例,阑尾切除术50例。分别将各类手术按奇偶数排列分为2组,A组采用多模式镇痛,B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后1、4、8、12、24、48h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取得满意镇痛效果,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4h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其他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均有发生,但A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具有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较少、费用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柱、关节、下肢四大组,各组按照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上肢、脊柱、下肢组分为A组:超前镇痛+术后硬膜外阻滞;B组:超前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关节组分为A:超前镇痛+术后关节局部镇痛;B组:超前镇痛+术后外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至术后2d,B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5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d内,B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A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关节手术后持续外周神经阻滞较关节腔及周围局部给药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沈建明 《安徽医药》2014,(9):1694-1696
目的:评价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于该院就诊治疗的88例乳腺癌患者,简单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3例,B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A组患者则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血皮质醇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B淋巴细胞计数在各个时期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细胞免疫方面,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不同时期有明显差异(P<0.05),且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计数也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NK细胞计数在术后1 d之前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麻醉方式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相对全身麻醉来说,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小影响,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改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疗效.方法 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治疗;B组44例,加用谷氨酰胺20 g加入500ml氨基酸注射液静脉输注,每天1次,从入院开始用至术后7 d.观察术后7 d感染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免疫功能.结果 A组患者术后7 d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27.3%vs.0.1%)(P<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长于B组[(4.2±2.2)d vs.(3.6±2.7)d](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第7天A组患者血白蛋白、IgM降低(P<0.05),B组IgG、CD4+细胞和CD8+细胞比例升高(P<0.05).结论 谷氨酰胺可促进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并探讨塞来昔布联合氟比洛芬酯和塞来昔布联合地佐辛对肺癌围术期患者疼痛、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前10 min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联合氟比洛芬酯,研究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联合地佐辛。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治疗前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麻醉前(t_0)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插管成功后即刻(t_1)的MAP和HR较t_0显著升高,手术开始30 min(t_2)和手术结束时(t_3)均较t_1有所降低,拔管时(t_4)再次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t_1~t_4时的MAP和HR较为平稳,无明显变化,且研究组t_1~t_4时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随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术后2,4,6和12 h研究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麻醉前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毕TNF-α、IL-6和IL-10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之后则开始下降,研究组术毕、术后12,24和48 h的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术前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3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和48 h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术后上述3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术后,2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塞来昔布与地佐辛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降低其应激反应,预防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还可降低术后肺组织炎症反应,有效减轻肺损伤,减少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年 7月—2019年 7月拟行肺切除术的 120例肺癌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和复合 组,每组60例。术前麻醉诱导行肺切除术,术后单一组患者静脉输注舒芬太尼进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 组患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 PCIA。术后 1、6、12、24、48 h对 2组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和舒适度评分(BCS)以评估镇痛效果;另在术前、术后 12、24、48 h、1周测定 2组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 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以及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结 果 (1)与单一组相比,复合组患者术后 1、6、12、24、48 h的 VAS评分下降,BCS评分升高(P<0.01)。(2)复合组患者 术后12、24、48 h和1周时NK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及CD4+/CD8+均高于单一组,术后12、24、48 h时CD8+ T细 胞的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术后 12、24、48 h和 1周时 IFN-γ含量显著低于单一组,而同期 IL-10水平均显 著高于单一组(P<0.05或P<0.01)。2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 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PCIA对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更佳,患者术后舒适度和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帕他莫超前镇痛联合芬太尼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多模式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丙帕他莫联合芬太尼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予丙帕他莫2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芬太尼组仅予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毕均即接上PCIA泵,芬太尼15μg·kg-1+托烷司琼5 mg进行术后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两组的镇痛效果,并记录芬太尼追加量和按压PCIA泵次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术后6、12、24和48 h,丙帕他莫联合芬太尼组患者VAS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PCIA泵按压次数及芬太尼追加用量也低于芬太尼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2、3日两组MMSE评分均下降(P<0.05),术后第5日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第1、2、3日丙帕他莫联合芬太尼组MMSE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第5日MMSE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丙帕他莫联合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2%和1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帕他莫超前镇痛联合芬太尼PCIA镇痛可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但不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曲马多联合吗啡术后镇痛对胃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27例和观察组(曲马多联合吗啡)27例,将两组患者术后12h、24h及48h的VAS评分及术前、术后1、5、10d的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及48h的VAS评分及术后1、5、10d的细胞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马多联合吗啡术后镇痛在胃癌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较好.且对患者免疫功能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后观察组给予0.032%氯诺昔康静注,负荷量为0.15 mg·kg~(-1),背景输注为2 mL·h~(-1),单次追加剂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在疼痛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予曲马多1.5mg·kg~(-1),im,并分别于诱导前及术后即刻、24 h、72 h测定血浆IL-2、IL-6、IL-10含量。结果对照组VAS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术后IL-6、IL-10含量均升高,IL-2均下降,但观察组恢复较对照组早,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可控制炎性应激反应,减轻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有利于机体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围手术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同期良性肺病变开胸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5d及术后9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合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087,P<0.05),TNM分期Ⅰ期者低于Ⅱ期、Ⅲ期(P<0.05),小细胞癌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2组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存在随时间变化趋势(P<0.001),肺癌组自术后第1 天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显著下降,至术后第9天时低于术前水平(各时段两两比较均P<0.05),对照组自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术后5天与术后第1天持平(P=0.174),术后第9天时下降至术前水平(P=0.631)。肺癌及对照组数据总体存在显著差异(P=0.005),除术后第5天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69),肺癌组术后各时段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P=0.009、术后第9天P=0.017)。结论肺癌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与TNM分期及细胞类型相关;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术后1d时明显升高,随后显著下降,至术后9d时低于术前水平,但仍高于同期良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围术期输血对肺癌病人CD3、CD4、CD8、CD4/CD8的影响,对输血与机体免疫抑制的关系作一前瞻性的研究。方法 对40例肺部肿瘤的病人随机分组,输血组病人在术中输血600ml,测定、比较输血组与非输血组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肺癌病人在术前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P<0.05,P<0.001,P<0.001),输血组在术后表现为CD3、CD4/CD8的降低和CDR的明显升高(P<0.05,P<0.001,P<0.005),与非输血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01,P<0.001)。结论 肺癌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细胞亚群的测定能够反映这一状态的存在;围术期输血对肺癌病人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