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分析3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2例,男1例.发病年龄24-34岁.位于头部2例,肩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单一结节状肿块.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梭型,含有均质状嗜酸性胞质,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见肉芽肿样改变及出血囊性变.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AE1/AE3)、CD34阳性表达,上皮膜抗原(EMA)部分阳性表达.阴性表达的是 CD31、FⅧ因子、Mac387、CD68、S-100蛋白、SMA、HMB-45、desmin、CD240.1例死于发病后14个月,1例于发病6个月后出现复发,另1例随访个5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有上皮样结构,肿瘤细胞有弥漫性嗜酸性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瘤细胞共同表达Vimentin、AE1/AE3、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需与上皮样血管肉瘤、滑膜肉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鉴别诊断.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相似文献   

2.
1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梅娟  倪型灏 《中国肿瘤》2008,17(5):434-436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995~2007年我院收治的1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或聚集成巢,伴有出血和多灶性坏死。瘤组织内常见互相吻合、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腔隙,其内衬覆异型瘤细胞,可见单个或多个瘤细胞形成空腔包绕红细胞。瘤细胞9例CD34阳性、10例CD34阳性。术后存活期5周~55个月。[结论]上皮样血管肉瘤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内皮分化。  相似文献   

3.
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例上皮样血管肉瘤。结合文献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0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0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和波形蛋白(Vim)阳性,上皮膜抗原(EMA)9例阳性,6例CD34阳性,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各在1例肿瘤中见局灶阳性,不表达结蛋白(Des)、肌红蛋白(MG)、FRAg、CD31、HMB45。结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分化未定免疫表型复杂的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好发于肢体远端。  相似文献   

5.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是一种分类未明的肉瘤,好发于青年人肢端.临床表现多样,ES易沿组织间隙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高,预后不佳.本文报道3例上皮样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其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7例上皮样肉瘤患者资料,观察和分析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其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S-100蛋白、CD34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男性多见。平均年龄35.6岁。远端型6例,近心型11例。两型病理形态不同,但免疫组化表达一致,均表达CK、EMA、Vimentin和CD34。初次手术后1年、3年复发及转移率分别为50.0%(8/16)和87.5%(14/16)。结论 ES是一种极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ES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上皮样血管肉瘤是软组织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亚型,主要成分或全部成分均为上皮样内皮细胞,细胞质丰富,嗜双染或嗜酸性,多数病例表达细胞角蛋白和内皮细胞标志物[1].本文报道1例双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肉瘤,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上皮样肉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13例上皮样肉瘤,男9例,女4例,年龄10~45岁。病变主要位于前臂、手掌和手指。行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由恶性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呈结节样排列并伴有中心坏死。所有瘤组织CK、EMA和Vimentin均为阳性表达。结论上皮样肉瘤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Xu LB  Yu SJ  Shao YF  Zhang HT  Zhao ZG 《癌症》2007,26(7):782-784
背景与目的: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组织起源尚不清楚的罕见软组织肉瘤.其生物学行为独特,容易发生局部复发、淋巴结扩散和/或远处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4例上皮样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全组1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首次手术均在外院进行.再次手术11例在我院进行(9例行扩大切除术,2例行截肢术;4例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3例仍在外院行局部切除术或扩大切除术.术后9例接受辅助性治疗,其中单纯放疗6例,放疗 化疗3例.结果:全组在本院病理科复检确诊为上皮样肉瘤.12例(85.7%)出现肿瘤局部复发.4例(28.6%)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9例术后3年内死亡.全组总的1、2、5、10年生存率为71.43%、55.56%、27.78%和13.89%.结论:上皮样肉瘤恶性程度并不很高,但局部复发率高,容易发生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预后不佳.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合并预防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上皮样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上皮样肉瘤三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四肢的软组织肿瘤 ,属低度恶性 ,但易被误诊。自 1980年以来 ,我国仅报道 4 8例 ,近年来我科收治 3例上皮样肉瘤患者 ,现报道如下。例 1 患儿女 ,2岁半。约 1岁时发现枕部有一个绿豆大小的结节 ,无自觉不适。于 1994年 10月 17日就诊前 2个月 ,结节增大 ,并由原来的 1个增至 3个。检查 :枕后部有 3个 1cm× 1.5cm的结节 ,且相互连接成条索状 ,表面色泽发白 ,质地中等 ,结节边界清楚 ,与皮下骨膜黏连。例 2 患者男 ,36岁。发现双侧坐骨结节处肿块半年 ,坐时有疼痛 ,出现大便形状改变 1个月 ,于 1997年 7…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年龄52岁。主因右腕部溃疡伴环、小指麻木,活动受限3年余,于2001年12月9日入我院治疗。患者曾于1997年6月因右腕部长一黄豆大肿物,经手术切除后切口未见愈合,切口溃疡逐渐增大。临床表现:右手大小鱼际肌萎缩及第一骨间肌萎缩,右腕背侧见一2cm×3cm大小溃疡,周围轻度红肿。X线示:右关节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行腕部病灶切除,腹部半埋藏皮瓣断蒂术。术后给予天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病理检查:皮肤组织2块,皮肤表面见一溃疡,溃疡大小为2.5cm×2.4cm×0.4…  相似文献   

14.
上皮样肉瘤3 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皮样肉瘤罕见,1970年由Enzinger首先报告并命名。现将天津市肿瘤医院1991年9月~1998年12月间收治的3例上皮样肉瘤分析报告如下。 例1 男,39岁。因左足内踝肿胀破溃3年于1991年9月4日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破溃区合并绿脓杆菌感染。因感染长期未能控制,全身化疗禁忌,病情继续发展,保留肢体困难,于1991年10月28日行左股骨中下1/3截肢术。大体检查:左腿中下1/3截肢标本长60cm,在内踝处见一9cm×9cm×2cm的溃疡。镜下检查:瘤细胞呈上皮样(短梭形、圆形),呈结节状排列; 瘤细胞大多分布在结节周围,结节中间有变性、坏死,部分可…  相似文献   

15.
上皮样肉瘤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常易与其它软组织肿瘤混淆。自1970年正式命名以来,已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组织学和临床研究。其结果表明,该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点均独具特色,有别于其他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对该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案是尽早施行广泛或根治性切除术。是否辅以化疗或放疗,迄今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6.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末端,也可发生于头颈部及躯干部.发生在外阴部上皮样肉瘤极为罕见,易误诊,现就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1例外阴上皮样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末端,也可发生于头颈部及躯干部。发生在外阴部上皮样肉瘤极为罕见,易误诊,现就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1例外阴上皮样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子汉  陈冬格  罗雍猷  苏勤军 《癌症进展》2021,19(15):1618-1619
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EAS)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1],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生存期短,且其形态学变异,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左大腿EAS并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EA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会阴上皮样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丽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8):1080-1080
患者,男性。39岁。2006年11月发现会阴部肿物,压痛(+)。会阴部B超:于皮下0.3cm处探及一大小约2.2cm×1.1cm的低回声团,边界清,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低回声团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20.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肉瘤,发生在头部的上皮样肉瘤更为少见,且易误诊。现就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例头部上皮样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