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并分析讨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发展性照顾。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的每天进奶量、每天睡眠时间等具有明显优势,住院时间、体重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缩短,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应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可显著增加早产儿的体重,提升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促进早产儿正常发育,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发展性照顾护理方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共12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依照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2组早产儿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新生早产儿的体质量、每天进奶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于观察组发展性照顾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方式能明显提高新生早产儿的生命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尽早恢复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3.
蒋海丽  张芹 《吉林医学》2014,(9):1973-1973
目的:探析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应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ICU早产儿70例为观察组,应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另选择同期新生早产儿7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每天进奶量、每天睡眠时间、住院时间、体重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每天进奶量、每天睡眠时间、住院时间、体重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应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早产儿的体重,提升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促进早产儿正常发育,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分为2组,研究组169例、对照组1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早产儿入住NICU至离开时,平均每天的体质量增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早产儿比较,研究组早产儿平均每天的体质量增加更快、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睡眠时间延长,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早产儿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李瑞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64-2565
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在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比较2组患儿胃泌素分泌情况、观察护理前后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改善情况。结果2组护理前胃泌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胃泌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体重、头围、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体重、身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可显著改善其胃功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87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给予发展性照顾和常规传统护理,比较2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入院后第7天和第14天的摄奶量和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对早产儿给予发展性照顾可提高早产儿摄奶量、增加体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磊 《当代医学》2011,17(12):126-127
目的 对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重症监护室住院的200例新生早产儿.将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研究组实施发展性照顾,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出生后7、14d体重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发生胃残留、呕吐、腹胀的比例减少;研究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61±7.23)d,对照组为(19.42±9.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展性照顾能减少早产儿的喂养并发症,增强早产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早产儿的茁壮成长.发展性照顾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任何不良反应,实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引入发展性照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扶沟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7例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早产儿每天睡眠时间、体质量恢复正常时间、进奶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每天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体质量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进奶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患儿生长发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及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00例早产儿,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未实施发展性照顾,观察组实施发展性照顾。结果观察组的每日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P0.05),其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组早产儿的身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喂养状况评分、口腔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喂养不耐受情况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5 d、10 d后,两组的胃泌素水平均较干预前增高(P0.05),观察组的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发展性照顾,可有效增加奶量摄入,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改善其胃肠功能,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0.
许婷婷 《大家健康》2016,(5):194-195
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作用于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镇江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接收的4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发展性照顾。结果:两组早产儿护理后在体重、奶量、睡眠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能够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意义.方法 将12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作为对象,依据处理方法差异分对照组、发展性照顾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发展性照顾组护理中实施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日均睡眠时间、日均喂奶量、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干预前后早产儿营养指标、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如胃残留、腹胀、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发展性照顾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展性照顾组日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日均喂奶量多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营养指标、血糖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发展性照顾组营养指标、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展性照顾组不良反应如胃残留、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意义确切,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营养状况,延长睡眠时间,加速体质量恢复,缩短出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家长对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胃泌素分泌量、生长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2、3个月时的胃泌素分泌量高于对照组,护理后换插足体重、身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进行护理,促进早产儿胃泌素的分泌,减少喂养不耐受现象,提高早产儿家长的满意度,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中的临床护理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匀分配,观察组39例患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护理,对照组39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变化以及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的睡眠质量、摄入奶量,住院时间和喂养耐受时间均比对照组的数值优,观察组患儿在不同时间段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的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措施能提高早产儿的睡眠质量,增加患儿摄奶量,保证患儿快速成长发育,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早产儿护理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每日的睡眠时间、体重恢复正常时间、喂奶量以及住院天数,同时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腹胀、呕吐、胃残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为(21.35±2.14)h,每日喂奶量为(472.85±47.14)ml,均显著多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儿体重恢复正常时间为(14.42±3.06)d,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腹胀的比例为21.79%,发生呕吐的比例为16.67%,发生胃残留的比例为20.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为(33.82±8.41)天,对照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为(42.48±8.17)天,观察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的进食量和睡眠时间,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加和病情的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在中性温度环境下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观察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之前加用1~3 ml奶液吸吮,对照组直接按医嘱鼻饲奶,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和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增长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体重增长和喂养耐受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促进体重增长,对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我科NICU 100例早产儿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住院后提供常规护理方法和发展性照顾护理,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每日进奶量、平均体重增长速度以及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胃肠耐受性也比对照组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4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护理,研究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的研究组,其护理后的日睡眠时间、体重恢复时间、日常喂奶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6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给予惠儿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即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分有23例患者.干预组患儿的护理方法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而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61%,对比干预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较低,组间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运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何珊 《大家健康》2016,(12):193-193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应用发展性照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间入住该院的早产新生儿14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研究组给予发展性照顾,常规组给予日常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的恢复情况、住院天数、睡眠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胃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给予发展性照顾之后,发现患儿住院天数以及康复时间缩短,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极低体重新生儿实施发展性照顾,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提升,促进患儿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