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手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2.9%,其中T1、,12、13和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60.0%、76.9%和71.4%;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4.5%(35/47),特异度为66.7%(8/12),准确率为72.9%(43/59),Youden指数为0.41.双重超声造影T分期的准确率为88.1%,其中T1、T2、T3和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80.0%、89.7%和100%;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75.0%,准确率为86.4%,Youden指数为0.76.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但两者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重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对溃疡型胃癌T分期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术后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做过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的82例溃疡型胃癌患者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对溃疡型胃癌T分期的影响.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对胃小弯病变、胃窦病变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1.3 %(21/23) 、85.7 %(24/28),两者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63、0.68,P< 0.05),对贲门位置病变的T分期准确率为68.0%(17/25),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446,P<0.05);因胃大弯病变资料较少,对T分期准确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癌灶最大径≤5.0 cm病灶组T分期的准确率为92.3%(36/39),对>5.0 cm病灶组T分期的准确率为72.1%(3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1,P< 0.05).结论 胃窗超声造影对胃小弯和胃窦溃疡性胃癌以及对≤5.0 cm的溃疡型病灶T分期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胃窗超声造影与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方法 143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行胃窗超声造影及超声双重造影检查,根据胃窗超声造影病灶二维图像质量分为病灶显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并进行T分期,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3例胃癌患者胃窗超声造影后均表现为局部胃壁不均匀增厚,其中病灶显示满意117例,病灶显示满意率为81.8%(117/143);26例病灶二维图像显示轮廓模糊,病灶溃疡面充满高回声,后方伴声影,病灶浆膜面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清.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4.1%(106/143),其中病灶显示满意组的准确率为78.6%(92/117),病灶显示不满意组的准确率为53.8%(14/26).143例患者超声双重造影表现为病灶动脉期高增强,静脉期造影剂廓清早于周围正常组织,呈低增强.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6.7%(124/143),其中病灶显示满意组的准确率为88.9%(104/117),病灶显示不满意组的准确率为76.9%(20/26).胃窗超声造影与超声双重造影的T分期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1,P<0.01).结论 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显著高于胃窗超声造影.  相似文献   

4.
胃超声造影术前评估胃癌TNM分期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建强  吴金荣 《肿瘤学杂志》2008,14(11):916-917
[目的]探讨胃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超声造影检查及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胃超声造影诊断胃癌检出率为95.7%,T、N分期总符合率分别为70.0%和64.0%。对T1、T2、T3、T4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0%、53.3%、77.8%、80.1%;对N分期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N085.0%、N1 50.0%、N2 55.6%、N3 50.0%,对M1诊断符合率达80%。[结论]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胃癌临床分期符合率,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前常规筛查手段,但对于早期胃癌、胃大弯和胃底部病灶的TN分期符合率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86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超声造影检查及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超声造影诊断胃癌检出率为97.67%,T、N、M分期总符合率分别为65.12%、66.28%、94.12%。对T_1、T_2、T_3、T4_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2.86%、60.00%、66.67%、80.00%;对N分期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N_0为85.71%、N_1为51.72%、N_2为73.33%、N_3为57.14%。结论超声造影对胃癌诊断、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及分期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内镜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运用的胃癌术前分期的检查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广泛开展,因此提高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本文旨在探讨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high frequency endoscopic ultrasound mini probe,UMP)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4月,对63例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UMP与MSCT对T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26%(51/62)和88.71%(5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P与MSCT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8.89%;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则是79.25%和88.68%。结论:UMP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内镜下查找浅表病灶应首选UMP。  相似文献   

7.
胃癌术前超声内镜评估TNM分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作用,83例胃癌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并将其内镜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比较.超声内镜分期结果与病理学分期结果比较显示,各期准确率分别为T1期88.9%(8/9),T2期91.2%(21/23),T3期81.5%(31/38),T4期92.3%(12/13);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8.9%.超声内镜检查可有效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75例患者术前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两期增强扫描,对其常规5mm层厚横断面图像及薄层MPR图像中的肿瘤进行定位及T、N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常规5mm层厚横断面与MPR图像对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3.3%和97.3%,其中MPR图像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常规5mm层厚横断面与MPR图像的术前T分期总体准确率分别为55%和73%(P=0.017),两种方法的术前N分期总体准确率分别为62.7%和77.3%(P=0.037)。[结论] 与常规横断面相比,采用MPR后处理技术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病变的T、N分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加直肠腔内超声(TRUS)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NM分期和术后病理pTNM分期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的156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MRI组、TRUS组、MRI加TRUS组、MRI加TRUS联合血清CEA组各39例,回顾性分析4组术前T、N分期与术后病理T、N分期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4组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与病理T分期诊断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期:Kappa=0.685,P=0.000;N分期:Kappa=0.544,P=0.000),MRI组、TRU组、MRI加TRUS组术前N分期和病理N分期诊断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0.142,P=0.329;Kappa=0.154,P=0.645 ;Kappa=0.154,P=0.229);而MRI加TRUS联合血清CEA组术前N分期和病理N分期诊断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544,P=0.000)。MRI加TRUS联合CEA组与MRI加TRUS组、MRI组和TRUS组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6,P=0.574;χ2=0.562,P=0.719;χ2=0.287,P=0.986),N分期准确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3,P=0.026;χ2=6.643,P=0.026;χ2=5.243,P=0.019)。结论 MRI加TRUS联合CEA检查可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为手术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提高手术方案预测的符合率,同时也为直肠癌术前精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直肠腔内超声单独及联合癌胚抗原对直肠癌术前浸润深度(T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年201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1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癌胚抗原阳性标准为>5 μg/L,对比超声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计算直肠腔内超声单独及联合癌胚抗原对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各病理分期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1%(219/310),联合血清癌胚抗原可使T分期诊断准确率达82%(254/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2,P< 0.01).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9 %(211/308),联合血清癌胚抗原可使N分期诊断准确率达77%(23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P< 0.05).结论 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高.直肠腔内超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有助于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低张力动态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MDCT低张力动态增强扫描,判断肿瘤诊断及分期,预测手术可切除性,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4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手术切除,7例行肠胃吻合术.MDCT术前T分期总体符合率为76.7%(33/43),术前N分期总体符合率为74.4%(32/43).胃壁厚度与浆膜浸润密切相关(x 2=20.1709,P< 0.001).结论 MDCT低张力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全面、准确地反应进展期胃癌T、N分期,能够为胃癌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66例患者中,T分期为T1期6例,T2期14期,T3期30例,T4期16例;N分期为N0期16例,N1期14期,N2期36例;M分期为M0期46例,M1期20期。内镜超声对TNM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2.4%、92.4%和93.9%,CT对TNM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3.9%、97.0%和98.5%,CT都好于内镜超声,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在胃癌TNM分期的术前评估都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上可结合两者方法共同使用,以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R-MRI联合DWI序列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将88例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直肠常规MRI检查进行术前分期,而试验组患者接受直肠HR-MRI联合DWI序列检查进行术前分期.收集整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常规MRI诊断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以及HR-MRI与DWI序列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 对照组T1~4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8.63%、79.54%、81.81%、100.00%,N分期的准确度为70.45%,灵敏度为61.04%;试验组T1~4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7.72%、90.90%、93.18%、100.00%,N分期的准确度为83.96%,灵敏度为88.78%.试验组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I与DWI序列可以作为一种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可行性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Hu Y  Fu JH  Rong TH  Xu GL  Li XD  Zhang PY  Yang H  Zhu ZH  Zhang SY 《癌症》2005,24(11):1358-1362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对食管癌T、N分期诊断准确率高,目前已成为国外食管癌治疗前的常规诊断方法。本研究对食管癌超声内镜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其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食管癌患者行术前EUS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按UICC(1997)TNM分期标准分期,将EUS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食管癌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6%(58/72)、88.9%(64/72)。T0期诊断准确率为50.0%(2/4),T1期为75.0%(3/4),T2期为70.6%(12/17),T3期为90.0%(36/40),T4期为71.4%(5/7);N0期诊断准确率为92.3%(36/39),N1期为84.8%(28/33),其中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和64.5%。EUST分期、N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有显著相关性(r=0.687,P<0.001;r=0.776,P<0.001)。EUS检查判断分期不准确的22例中,T分期14例,其中8例难以鉴别T2、T3;N分期8例,其中5例为难以鉴别炎性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结论: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其中对T3期食管癌和纵隔淋巴结诊断价值尤其高;准确鉴别T2和T3分期、转移淋巴结和炎性淋巴结及正确诊断腹部淋巴结转移是提高EUS诊断率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65例患者,术前均通过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浸润的深度,与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5例胃癌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通过与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对比,对胃癌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4.62%(55/65),T1期为83.33%(5/6),T2-3期为89.47%(34/38),T4a期为75%(12/16),T4b期为80%(4/5)。 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高,为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三维重建后进行术前分期,评价其准确性及对胃癌治疗方式选择的价值。方法:2010年8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肠、营养外科住院,并经术前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64例。全部患者在术前一周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扫描影像数据以1.0 mm薄层重建后传至后期工作站。由2名从事腹部CT工作5年以上的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应用工作站软件对图像作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s,MpR)。再由1名从事腹部CT工作5年以上的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和1名高年资胃肠外科医生在不明了胃镜结果的情况下在PACS上通过协商读片,分别分析MSCT横断位及MpR图像。对照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计算MSCT横断位和MpR图像对胃癌的检出率和T、N分期的准确性;比较MSCT横断位和MpR图像对胃癌T、N分期准确性。结果:对原发胃癌病灶的检出率,MSCT横断图像和MpR图像分别是90.63%(58/64)和95.31%(61/64)。与组织病理学分期比较,依据MpR图像的T分期准确率为85.25%(52/61),高于依据MSCT横断位图像的65.57%(40/61)(P=0.012);而MpR图像的N分期准确率为73.77%(45/61),与MSCT横断位图像的67.21%(41/61)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结论:MSCT横断位结合MpR图像能更清晰显示肿瘤形态、大小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能较为全面和准确地观察胃癌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及数量,更好地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胃癌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与铁代谢相关的铁调素(Hepcidin)、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和铁调素调节蛋白(HJV)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患者Hepcidin、BMP6和HJV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Hepcidin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13.3%∶56.5%,x2=8.99,P<0.01),而BMP6和HJV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40.3%,x2=1.89,P>0.05;93.3%∶83.9%,x2 =0.88,P>0.05).Hepcidin的表达与T分期相关(x2=6.98,P=0.02),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贫血均无关.BMP6和HJV的表达则与T分期、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贫血均无关.Hepcidin与BMP6、HJV的表达均无关(r=0.13,P>0.05;r =0.15,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Hepcidin高表达,且与患者的T分期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BMP6和HJV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