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在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8名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比较观察组不同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及心脏异常情况检出率,分析两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超声心动图的阳性检出率94.87%显著高于心电图的76.92%(P <0.01);观察组经心电图检查心脏异常情况检出率均低于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 <0.01)。结论:以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价值高,能够明显反映出患者心室舒张功能情况,优于心电图检查结果,且无创,操作便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并发心脏病变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两组患者(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组和非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组)进行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测定,从心脏各腔室内径、室壁厚度、心肌内回声、室壁运动幅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增厚率等指标方面观察,结合病史,做出超声诊断或超声提示。结果: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组(1)心脏左室内径增大者8例,占3.9%;(2)心肌肥厚14例,占6.9%;(3)心肌内出现异常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者35例,占17.2%;而非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组仅(1)心肌肥厚2例,占1%;(2)心肌内出现异常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者1例,占0.5%。两组经卡方检验P值0.01,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率明显高于非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提示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并发心脏病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将其作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并将2组人员经超声诊断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经超声诊断的左室后壁增厚16例,占比53.33%,中间室隔增厚11例,占比33.33%,均较健康人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经检测的IVRT(等容舒张时间)为(101.63±8.97)m/s、E/A(峰值速度比率)为(0.93±0.41)、VE(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为(0.67±0.13)m/s及VA(左室舒张晚期峰值流速)为(0.53±0.16)m/s,与健康人群组各项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于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确诊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更准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心电图检查发现,左室肥厚251例(83.67%),低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98.67%,χ2为40.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其他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均具有无创等优点,且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前者更为直观,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并以相同时间段内45例在我院行健康体检且各项身体指标正常的健康者为参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检查,以左房增大、左室肥厚阳性检出率及确诊率以及二尖瓣口舒张末期流速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EF)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左房增大、左室肥厚阳性检出率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确诊率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相比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EF水平以及E/A值与参照组健康志愿者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薛丹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191-2192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对风湿性心脏病双瓣置换术前后左心功能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间102例风湿性心脏病双瓣置换手术的患者,同时选择60例经各项检查为正常心脏的健康志愿者,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脏腔室大小以及左心收缩功能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三尖瓣最大反流束面积将TR程度分为四级:无反流(-)、轻度(+)、中度(++)、重度(+++),同时对比置换术后三尖瓣的反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后得出,治疗后患者心脏各个腔室均有所增大,其中增大最明显的为左心房,但是左心室短轴缩短百分率(LVEF)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比对照组低。术后左心房明显缩小。结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对于瓣膜置换前后超声心动图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收缩压≥ 14 0mmHg、舒张压≤ 90mmHg的老年患者 14 6例 (分为合并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两组 ) ,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推荐方法 ,取胸骨左缘心脏的胸骨旁长轴切面 ,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心室间隔厚度 ,连续取 3个心动周期 ,求各项指标平均值。结果 :合并左室肥厚组LⅢ级以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 67 4% ,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的 3 8 3 %。结论 :表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类型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心脏B超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我院接诊的86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检查的86例老年民众(对照组),行心脏B超和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B超诊断价值及两组受检者左心功能指标。结果:心脏B超左室肥厚、左室增大、主动脉扩张检出率41.9%、36.0%、54.7%均高于心电图检查,研究组左心房内径(58.6±4.8)mm、舒张末期容积(149.6±25.6)ml、心肌质量(147.2±30.4)g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B超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更具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技术在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6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将左室射血分数(LVEF》>55%分为甲组50例,LVEF≤55%分为乙组18例.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比较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功能、主动脉硬化及扩张情况;分析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动室壁分区运动分析(ASMA)与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FAM)技术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及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应用缬沙坦80 mg/d口服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分阶段应用ASMA-FAM技术观察心脏形态学及心脏整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缬沙坦2周后血压开始下降,5周后趋于平稳;心腔径、室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等在治疗3月后开始降低(P<0.05),6个月至1年后明显下降(P<0.01)并趋于稳定,左室壁运动状态及心脏整体功能均随之明显改善(P<0.01).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所导致的左室重构,明显改善心脏整体功能,ASMA-FAM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心脏结构、室壁运动状态及心脏整体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