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雄黄对HL—60/ADR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中药雄黄对HL-60/ADR耐药细胞在抑制生长、逆转耐药、诱导凋亡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方法:(1)MTT比色法观察对细胞的换制;(2)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Pgp的变化;(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雄黄抑制HL-60/ADR耐药细胞的生长,药物浓度与HL-60/ADR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呈指数关系;(2)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HL-60/ADR细胞中MDR基因的表达产物Pgp阳性率逐步降低;(3)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HL-60/ADR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雄黄可抑制HL-60/ADR 细胞生长,逆转其耐药,促进细胞凋亡,与剂量呈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Pgp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键反应(RT-PCR)检测卵巢癌12例,大肠癌15例,肝癌2例肿瘤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以长春新碱(VCR)敏感细胞株KB和耐药株KBr分别作阴性及阳性对照,卵巢癌患者MDR1表达增高者为50%(6/12),大肠癌增高者75%(10/15)卵巢癌MDR1表达低者化疗效果较好;大肠癌患者MDR1表达高者似与术前局部用化疗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白血病HL60/VCR耐药细胞株移植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耐药细胞株HL60/VCR1.0×107/0.2ml接种到BALB/c-nu/nu裸小鼠皮下,定期观察裸鼠生长状况,测量移植瘤大小,留取标本检测不同脏器肿瘤负荷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情况。结果 2.0×106HL60/VCR细胞皮下接种BALB/c-nu/nu裸小鼠,成瘤率为67.7%,免疫组化检测荷瘤裸鼠肝脏和脾脏均可见巢状分布白血病细胞,PCR检测成瘤组织表达MDR1基因。结论皮下移植可成功建立耐药细胞株荷瘤鼠模型,为研究多药耐药细胞株动物体内生物学行为及逆转多药耐药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乙素对MR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对表达MRP1的肿瘤耐药细胞株的逆转耐药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SchB对柔红霉素(DNR)抑制HL60/ADR生长及同一浓度SchB对不同化疗药物抑制HL60/ADR和HLJ60/MRP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SchB作用前后,HL60/ADR和HLJ60/MRP细胞内化疗药物DNR和MRP1特异性底物CFDA积聚的变化。结果4~25μM Sch B作用范围内浓度依赖性下降,逆转倍数显著上升;SchB可有效降低HL60/ADR、HL60/MRP对DNR、长春新碱(VCR)和VP16的IC50,逆转倍数2倍到20倍不等;SchB能够增加DNR和MRP1特异性底物CFDA在细胞内的积聚。结论SchB对同一细胞MDR的逆转与浓度相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依浓度增加而增加;SchB可以逆转不同化疗药物对MRP1介导的耐药,其逆转机制与增加化疗药物的积聚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多药耐药细胞系HL-60/Mx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多药耐药(MDR)白血病细胞系的简便方法。方法 HL-60细胞反复暴露于浓度递增的米托蒽醌(Mx)培养液中,暴露间期维持低浓度培养;MTT法检测耐药性改变,并对其P糖蛋白(P-170)、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①HL-60/Mx细胞系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②MRP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 本方法为建立耐药HL-60细胞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维拉帕米和α-干扰素对 MCF-7/VCR癌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和α-干扰素(α-IFN)对于恶性肿瘤细胞的耐药逆转效果,为实体瘤供血动脉内序贯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6种化疗药物顺铂(DDP)、长春花碱酰胺(VDS)、5-氟尿嘧啶(5-FU)、羟基喜树碱(HCP)、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M)分别对A549肺腺癌细胞及MCF-7/VCR乳腺癌耐药细胞作药敏实验。细胞株接种前加生理盐水稀释的高浓度维拉帕米0.2mg/mL或低浓度α-IFN5U/mL,观察维拉帕米对A549细胞及MCF-7/VCR耐药细胞的细胞毒性;然后单独作MCF-7/VCR耐药细胞的维拉帕米或α-IFN逆转实验,同时加化疗药物,MTT法观察疗效。结果(1)A549细胞对DDP耐药,对其他5种药物敏感。MCF-7/VCR耐药细胞对DDP、VDS耐药.对MMC、5-FU、HCP较敏感,对ADM敏感性较低。(2)维拉帕米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很强(抑制率98%),对MCF-7/VCR耐药细胞的抑制率80%;MCF-7/VCR耐药细胞加维拉帕米后再分别加其他化疗药物,使较敏感的药物变成敏感,使耐药的DDP增加50%敏感性.对耐药的VDS无逆转作用。(3)α-IFN和化疗药物共同作用MCF-7/VCR耐药细胞,使耐药细胞对DDP、VDS由不敏感变为较敏感.对较敏感者也有逆转作用。结论 0.2mg/mL的维拉帕米或5U/mL的α-IFN对于MCF-7/VCR耐药细胞均有逆转作用,其中维拉帕米的细胞毒作用较强;维拉帕米和化疗药物共同作用MCF-7/VCR耐药细胞,对耐药的长春新碱类药物VDS无逆转作用,而α-IFN使VDS由不敏感变为较敏感,从而为实体瘤供血动脉内序贯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耐药逆转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及长春新碱诱导的耐药细胞株HL60/VCR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方法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选择白血病敏感细胞株HL60细胞以及长春新碱诱导的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VCR细胞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5%、10%、15%、20%、25%)扶正祛邪含药兔血清对其的生长抑制率。结果扶正祛邪含药兔血清对HL60/VCR及HL60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对HL60/VCR的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扶正祛邪复方中药具有一定的抑制白血病细胞及耐药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TopoⅡ与膀胱癌多药耐药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与膀胱癌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对人膀胱癌耐药细胞株(BIU-87/ADM)及敏感细胞株(BIU-87)中TopoⅡ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BIU-87/ADM细胞中TopoⅡ基因表达呈弱阳性,BIU-87细胞中呈强阳性。结论 TopoⅡ基因在人膀光癌耐药细胞中表达的降低。与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对人肝癌细胞耐长春新碱(VCR)耐药株(SMMC7721/VCR)逆转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Que对人肝癌细胞敏感株(SMMC7721/S)、耐药株(SMMC7721/VCR)的抑制作用;Que与VCR联合作用时,SMMC7721/S对VCR的增敏作用及对SMMC7721/VC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结果SMMC7721/S、SMMC7721/VCR对VCR的IC50值分别为(1.16±0.06)mg/L和(13.28±0.35)mg/L。SMMC7721/VCR对VCR耐药倍数为11.45倍。Que对两细胞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0~50.0μmol/L终浓度的Que在体外能够明显提高SMMC7721/VCR对VCR的敏感性。结论Que能够部分逆转SMMC7721/VCR细胞的耐药性。它可作为有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S29( RPS29)与人肝癌细胞Bel-7402耐5-氟尿嘧啶(5-FU )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剂量冲击法和逐渐增加剂量法构建人肝癌Bel-7402/5-FU耐药细胞系;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PS29基因和蛋白在敏感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用siRNA干涉耐药细胞的RPS29,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用肝癌HepG2/5-FU耐药细胞株验证阻断RPS29表达与5-FU耐药的关系。结果 Bel-7402/5-FU耐药细胞对5-FU的IC50为62μmol/L,耐药指数为22.7。 RPS29基因和蛋白在耐药细胞中高表达,分别为敏感细胞的(2.21±0.19)倍和(1.79±0.28)倍(P<0.01)。干涉RPS29后,耐药细胞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5-FU作用下存活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15.1±6.5)%、(24.3±4.2)%、(19.2±5.1)%、(16.3±6.8)%( P <0.05)。干涉RPS29表达后,肝癌HepG2/5-FU耐药细胞株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5-FU作用下存活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8.4±1.2)%、(13.0±2.3)%、(17.1±3.1)%和(12.2±1.5)%(P<0.05)。结论 RPS29基因和蛋白均在Bel-7402/5-FU耐药细胞高表达;低表达RPS29可提高Bel-7402/5-FU耐药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低表达RPS29可提高Hep G2/5-FU耐药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RPS29与肝癌细胞对5-FU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柔红霉素(DNR)作用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敏感细胞中miRNA‐21、miR‐NA‐181d、miRNA‐125b、let‐7f和miRNA‐27a5种miRNA的表达变化,探讨他们与HL‐60细胞耐药性形成的相关性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培养HL‐60和HL‐60/A细胞。设置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实验组使用小剂量DNR持续作用于HL‐60敏感细胞。对照组1和2分别是HL‐60/ADNR耐药细胞和不接受DNR持续作用的HL‐60敏感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DNR对HL‐60细胞增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iRNA‐21等5种miRNA的表达量。结果MTT实验结果:随着小剂量DNR持续作用时间的延长,DNR对HL‐60敏感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并于加药后第10天左右,抑制率逐渐进入平台期。RT‐PC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2比较,对照组1耐药细胞中的miRNA‐181d、miRNA‐27a和let‐7f的表达下调(P<0.05),而实验组敏感细胞中这些miRNA的表达于加药后的第7天开始下调(P<0.05)。相反,对照组1中的miRNA‐21和miRNA‐125b表达上调(P<0.05),而实验组敏感细胞中这2种miRNA的表达则于加药后的第7天开始上调(P<0.05)。结论miRNA‐21、miRNA‐125b、miRNA‐181d、miRNA‐27a和let‐7f5种miRNA表达的改变可能与HL‐60细胞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微波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MDR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K562/MDR细胞内罗丹明(Rh123)含量及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使用DPH标记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K562/MDR细胞膜流动性。结果 微波处理后,K562/MDR细胞内罗丹明含量增加,P-gp糖蛋白表达下降,细胞膜流动性增加。结论 微波能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MDR的耐药性起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类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ADM对8种常用化疗药的耐药性及环孢菌素A(CsA)对其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耐药性及CsA对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浓度。结果:HL60/ADM对DNR、ADM、VCR、Har、VP16、MIT交叉耐药,对DNR耐药性最强,对Acla和Ara-c基本不耐药。CsA使HL60/ADM细胞内药物浓度增加,而对HL60的胞内药物浓度基本无影响。结论:HL60/ADM对Acla基本不产生耐药性,阿克拉霉素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和克服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的重要药物。CsA对HL60/ADM的耐药性有部分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4.
P15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微  陈伟庆 《医学争鸣》2009,(15):1383-1386
目的:探讨P15逆转肝癌多药耐药(MDR)的可能机制.方法:①采用顺铂(CCDP)诱导法,建立肝癌HepG2细胞动态MDRHepG2/CDDP细胞模型;②在动态MDRHepG2/CDDP细胞模型中,RT—PCR检测P15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P15蛋白的表达;③建立稳定转染P15正义表达载体的HepG2/CDDP—P15细胞系及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HepG:/CDDP—PC对照细胞系;④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HepG2/CDDP—P15,HepG2/CDDP—PC和亲本HepG2/CDDP的细胞周期及阿霉素(ADR)的蓄积和潴留;⑤WesternBlot检测耐药经典分子MRP-1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HepG2/CDDP动态耐药细胞模型建立成功;P15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HepG2/CDDP耐药细胞株耐药表型的增强逐渐下降;上调p15基因的表达可显著提高HepG2/CDDP耐药细胞株细胞内ADR的蓄积和潴留,促进G1期细胞阻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下调MRP-1,P-gP蛋白的表达.结论:P15与肝癌细胞MDR关系密切,其表达水平随着肝癌耐药细胞株耐药表型的增强而逐渐下降;上调P15的表达,可有效逆转肝癌HepG2/CDDP耐药细胞株的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15.
反义bcl-2基因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反义bcl-2基因抗白血病作用及其特点,探讨反义基因或联合药物体外净化和治疗白血病可行性。方法 (1)RT-PCR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HL-60、U937、K562、CEM白血病细胞株以及常见白血病类型的bcl-2 mRNA和P26蛋白表达情况。(2)选择高表达bcl-2基因的HL-60细胞株作为靶细胞,用人工合成bcl-2正反义硫代寡聚脱氧核苷酸(PS-ODN)体外培养处理。检测bcl-2 mRNA和P26蛋白的变化;DNA梯形分析细胞凋亡,锥虫蓝拒染法和克隆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同时将HL-60细胞与PS-ODN培养孵育7天后的活细胞腹腔接种Scid鼠,半巢式RT-PCR和病理分析该HL-60细胞在体内生物学行为改变。(3)建立三种白血病细胞株CEM、K562、HL-60 Scid鼠白血病模型和有效监测与追踪白血病细胞株的方法,掌握体内白血病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用bcl-2正反义PS-ODN腹腔给药治疗HL-60 Scid鼠白血病模型,观察治疗后体内白血病进展变化。(4)用RT-PCR方法克隆bcl-2基因和构建其两种不同的反义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5)转染高表达bcl-2的HL-60细胞,比较两种反义RNA在对抗bcl-2的作用与降低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上的异同性。观察两种反义RNA介导的靶基因抑制对烷化溶血磷脂(ALP)和四种化疗药物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6)RT-PCR检测基因转染HL-60在化疗药物作用下FGFβ1表达。结果 (1)白血病细胞株表达bcl-2有差异,bcl-2 mRNA和它的P26蛋白不平行。(2)三种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CEM可在Scid鼠增殖,产生典型白血病浸润模型特征,白血病增殖和浸润程度与白血病细胞生物特性有关,其顺序为CEM>K562>HL-60。(3)人工合成的bcl-2反义硫化寡脱氧核苷酸(ASPO)能够下调HL-60细胞bcl-2表达,诱导凋亡,抑制增殖和克隆形成;同时使其失去在体内的致白血病能力。(4)bcl-2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腹腔给药能够抑制肿块增长,白血病扩张,延长Scid鼠生存期,呈剂量依赖性。(5)部分编码区的反义RNA能够降低HL-60细胞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提高ALP和四种化疗药物对HL-60杀伤率,促进它们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6)反义基因转染的HL-60细胞在化疗药物作用下负调控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加。结论 bcl-2反义基因可有效对抗bcl-2原癌基因表达,发挥明显的抗白血病作用,为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和体内治疗白血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BCI-X。是迄今发现的BCI--2家族成员中唯一具有与BCI-2相似功能,即抗凋亡作用的基因产物[Boisel。Hetal.Cell,1993;74:597].一些诱导耐药及自发耐药的白血病细胞株Bd-X。表达明显增高[H。nZeL。L.C。ncerRes,1996;56:1621.KuhlJSetal.BriJCancer,1997;75(2);268].我们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探讨BCI-XL对HL-60细胞凋亡易感性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证实BCI-XI。参与耐药的形成提供依据.l材料和方法l.互重组逆转录表达载体的构建pllluescriPtSK”质粒由0,8kb人bCI--XICDNA克隆至该质粒E…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DR1、GST-π、p53、HER-2/neu基因过度表达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SABC法检测了49例卵巢癌标本MDR1、GST-π、p53、HER-2/neu基因的表达。结果卵巢癌MDR1、GST-π、p53、HER-2/neu表达阳性者近期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4.30%、27.3%、41.67%、24.63%,而表达阴性者近期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3.60%(P<0.05)、56.30%(P<0.05)、48.20%(P>0.05)、75.00%(P<0.05),MDR1、、HER-2/neu基因表达密切相关。结论卵巢癌MDR1、GST-π、HER-2/neu基因表达明显影响卵巢癌的近期化疗效果,MDR1与HER-2/neu表达的相关性提示晚期卵巢癌MDRI表达可能与疾病的进展有关而非仅由化疗所诱发,HER-2/neu似有可能作为卵巢癌耐药评价标志的一个补充,但p53基因突变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产生耐药的机制,以及VEGF在白血病细胞产生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复暴露并逐渐提高诱导药物浓度的方法建立HL60/VCR多药耐药细胞系,MTT法检测细胞的耐药性及交叉耐药性;RT-PCR检测诱导前后mdr1、MRP、TopoⅡα、GSTπ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后的HL60/VCR耐药细胞不仅对VCR高度耐药,对其他类化疗药物亦具有交叉耐药性;与HL60相比,HL60/VCR的mdr1、TopoⅡα和VEGF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GSTπ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HL60和HL60/VCR均不表达MRP mRNA。结论耐药基因mdr1和TopoⅡα以及VEGF共同参与HL60/VCR多药耐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不同剂量X射线对HL-60细胞的影响,建立X射线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生物研究模型,探索细胞周期检测点对放射剂量的耐受性,采用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经2,5,10,15,20Gy的X射线照射后培养4h,用硫式细胞仪分析HL-60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发现,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均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凋亡率有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增高的趋势,经2,5Cy剂量照射的HL-60细胞主要表现为S期细胞的比例减少,G2/M期细胞的比例增多,经15,20Gy剂量照射的HL-60细胞主要表现为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的比例均减少,结果显示,以X射线照射HL-60细胞可建立理想的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小剂量照射和大剂量照射可能引起不同时相的细胞发生凋亡,提示细胞对放射剂量的反应性与细胞周期检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姜黄素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HL-60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细胞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中效浓度(IC50)为24.8μmol/L时,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HL-60细胞聚积在S期、G2/M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使HL-60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结论:姜黄素可干扰HL-60细胞的周期分布,具有抗细菌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