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陈某某,女,10岁11个月,因"牙不齐,牙齿‘地包天"'求治.患者乳牙(牙合)期前牙反(牙合),多颗牙龋坏,但未予治疗,家族中无类似错(牙合)表现.侧貌凹面型,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差,26、36、46残冠.左侧磨牙咬合关系完全近中,右侧磨牙咬合关系中性.上牙弓相对下牙弓狭窄,除16,46和唇向错位13,23外均为反(牙合).前牙反覆盖1 mm,反覆(牙合)0.5mm,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上牙弓拥挤7 mm,中线右偏1.5 mm,下牙弓拥挤2.5 mm.患者治疗前面(牙合)像和模型见图1~13.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0岁,前牙不能咬物而就诊. 1.临床检查:患者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下颌前突,息止(牙合)位时舌位于上下牙列之间.替牙牙台,磨牙关系为完全近中关系,左下第一磨牙残根,左上中切牙外翻,左侧切牙唇侧牙颈部黏膜隆起,右侧切牙内翻,第一前磨牙至前牙反骀,下颌不能退至对刃,前牙开牙(牙合)3mm,反覆盖4mm,上中线左偏I.5mm,下中线左偏2.5mm,上牙弓拥挤度Ⅱ度6mm,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异常,关节区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 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 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牙合)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牙合),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4.
患者江某,女,12.6岁,要求矫治牙齿前突。 一、临床检查:面部左右对称,侧貌为突面型。恒牙[牙合],双侧磨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Ⅱ°,覆盖4mm,下中线正,上中线右偏2.5mm,上牙弓拥挤3mm,下牙弓拥挤2mm,下颌后缩(见图1治疗前)。  相似文献   

5.
钟惠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6):243-245
目的 探讨替牙(牙合)早期采用固定支架式扩弓器扩大上下颌牙弓矫治牙列拥挤的方法.方法 在1例9岁男童的上下颌同时黏结固定支架式螺旋扩弓器,上颌扩弓1个月,下颌扩弓2.5个月后,用"2×4"技术排齐拥挤的上下颌前牙,并用Hawley保持器保持.结果 上颌尖牙间宽度扩大5.4 mm,磨牙间宽度扩大9.0 mm;下颌尖牙间宽度扩大3.4 mm,磨牙间宽度扩大6.6 mm;上下牙列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对于基骨丰满、牙弓狭窄的轻度或边缘性中度牙列拥挤拟不拔牙患者,可在替牙(牙合)早期或中期试行上下颌同时扩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良式摆型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结合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且上颌牙列拥挤的患者10例,上颌采用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第一磨牙,同时下颌戴用活动式全牙列骀垫打开咬合,最后全口粘结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分别于矫治前(T1)、改良式摆型矫治器治疗后(T2)、固定矫治器治疗后(T3)拍摄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改良式摆型矫治器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78mm,远中倾斜3.84°,上前牙平均唇向倾斜移动1.52mm;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前牙反[牙合]解除,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与固定矫治器结合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唇挡作用于下颌牙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分析唇挡对下颌牙列及骨骼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戴用唇挡时间1年,唇挡的位置位于距下前牙2mm,牙冠中点到牙龈缘4mm处,唇挡的远中插入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的圆管中,治疗开始之前以及1年后各拍头颅侧位片、下颌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前牙唇倾以及(牙合)向的抬高,使下颌牙弓长度明显增加,双侧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以及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宽度明显增加.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有下前牙轻度拥挤的患者,在第一阶段非常适合使用下颌唇挡,不但可以加大牙弓的宽度,而且可以整平Spee's曲线以及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8.
患者江某,女,12.6岁,要求矫治牙齿前突. 一、临床检查:面部左右对称,侧貌为突面型.恒牙(牙合),双侧磨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Ⅱ°,覆盖4 mm,下中线正,上中线左偏2.5 mm,上牙弓拥挤3 mm,下牙弓拥挤2 mm,下颌后缩(见图1治疗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唇挡作用于下颌牙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分析唇挡对下颌牙列及骨骼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戴用唇挡时间1年,唇挡的位置位于距下前牙2mm,牙冠中点到牙龈缘4mm处,唇挡的远中插入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的圆管中,治疗开始之前以及1年后各拍头颅侧位片、下颌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前牙唇倾以及(牙合)向的抬高,使下颌牙弓长度明显增加,双侧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以及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宽度明显增加.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有下前牙轻度拥挤的患者,在第一阶段非常适合使用下颌唇挡,不但可以加大牙弓的宽度,而且可以整平Spee's曲线以及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10.
王华 《口腔医学》2021,41(5):430-434
目的 评估螺旋簧前方扩弓器矫治前段牙弓发育不足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择乳牙期或替牙期早期上颌前段牙弓发育不足前牙反牙合患者20例,采用带螺旋扩大器的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上颌前方扩弓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经过约5个月的矫治,所有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纠正.治疗后SNA、SNPr、U1-NA、U1-PNS、Wits值及上颌牙弓长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螺旋簧前方扩弓器可以快速纠正乳牙期或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显著增加上颌基骨长度及牙弓长度.  相似文献   

11.
王华 《口腔医学》2021,41(5):430-434
目的 评估螺旋簧前方扩弓器矫治前段牙弓发育不足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择乳牙期或替牙期早期上颌前段牙弓发育不足前牙反牙合患者20例,采用带螺旋扩大器的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上颌前方扩弓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经过约5个月的矫治,所有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纠正.治疗后SNA、SNPr、U1-NA、U1-PNS、Wits值及上颌牙弓长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螺旋簧前方扩弓器可以快速纠正乳牙期或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显著增加上颌基骨长度及牙弓长度.  相似文献   

12.
《口腔医学》2013,(3):204-205
目的探索不接受正颌手术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一种可行的矫治方法。方法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牙轴略唇倾或前牙轴正常伴轻、中度拥挤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采用拔除上智齿替代常规减数前磨牙矫治使上牙弓整体向远中移动,达到磨牙尖牙Ⅰ类咬合关系,改善软组织侧貌。结果微种植体支抗技术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可使牙齿达到Ⅰ类咬合关系,解除拥挤,X线头影测量A点、B点无明显变化,上牙弓整体向远中移动,前牙轴唇倾度减少,切牙内收,软组织侧貌有一定改善。结论微种植体支抗技术为不接受正颌手术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牙轴略唇倾或前牙轴正常伴轻中度拥挤患者提高了掩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攻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先天缺牙所致中线偏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梁某,女,19岁。主诉:左上颌侧牙齿缺失,上前牙间隙,上中线偏,要求正畸治疗。 一、临床检查 面部正侧面观无异常。恒牙[牙合],左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缺牙间隙减小,左侧尖牙与第一前磨牙间隙2mm左右,左侧尖牙反[牙合]。上中切牙左侧移位并倾斜致使上颌中线左偏;左侧尖牙近中倾斜,相应部位牙槽骨和牙弓欠丰满。前牙浅覆[牙合]浅覆盖,磨牙关系为:右侧中性,左侧远中。下前牙轻度拥挤(图1)。  相似文献   

14.
前牙牙列拥挤的有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如生  张巧余 《口腔医学》1992,12(4):181-182
本研究使用120副恒牙(牙合)模型,男女各半,正常组与拥挤组各60副。测量牙齿大小、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牙弓周长。拥挤组牙齿的均值比正常组大,尤以前牙明显。拥挤组牙弓周长比正常组小,牙弓周长小主要与牙弓宽度小有关。因此,前牙牙列拥挤主要与牙齿及牙弓大小有关。临床上应根据牙列拥挤的主要原因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唇挡作用于下颌牙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 ,分析唇挡对下颌牙列及骨骼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5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 ,戴用唇挡时间 1年 ,唇挡的位置位于距下前牙 2mm ,牙冠中点到牙龈缘 4mm处 ,唇挡的远中插入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的圆管中 ,治疗开始之前以及 1年后各拍头颅侧位片、下颌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前牙唇倾以及牙合向的抬高 ,使下颌牙弓长度明显增加 ,双侧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以及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宽度明显增加。结论 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伴有下前牙轻度拥挤的患者 ,在第一阶段非常适合使用下颌唇挡 ,不但可以加大牙弓的宽度 ,而且可以整平Spee’s曲线以及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3岁。主诉:“地包天”求治。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口腔不良习惯,无家族遗传史。一、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颜面基本对称,侧面观呈凹面型。口腔卫生较差。恒牙殆,上牙弓拥挤Ⅲ。,13、23颊向,未完全萌出,间隙不足,上前牙无明显唇倾,下牙弓拥挤I°,下前牙轻度唇倾,Spee曲线深约3mm,双侧磨牙中性关系,前牙反殆,反覆盖约3mm。  相似文献   

17.
一、一般情况 患者12岁5个月,要求排齐牙齿,矫正前牙反咬合。无前牙反(?)家族史,全身健康状况良好。 患者下颌略左偏(图1),直面型,下颌平面陡,面下1/3过长(图2)。恒牙(?),磨牙关系为近中尖对尖,尖牙关系为近中。前牙覆盖-0.5 mm,覆(?)-0.5 mm。上中线正,下中线左偏1 mm。上牙弓拥挤1 mm,下牙弓拥挤2.5 mm。下颌不能后退(图3-5)。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3.5岁,因前牙反(牙合)影响外貌求治.矫治前面(牙合)像及X线片见图1,临床检查: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下前牙代偿性舌倾,上前牙区轻度拥挤,下颌可以后退至对刃.诊断:安氏Ⅲ类错(牙合).本病例采用(牙合)垫舌簧首先解除前牙反(牙合)(见图2),然后上颌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并关闭反(牙合)解除后上前牙区出现的散在间隙,下颌自动调整咬合.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1岁.主诉:"兜齿、牙齿不齐".无家族遗传史.一、临床检查1.面部检查:长面型,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下颌前突,面下1/3长。2.口内检查:恒牙列期,双侧磨牙及尖牙为完全近中关系,前牙反殆,下颌不能自行后退,开殆,上牙弓拥挤I度,下牙弓拥挤Ⅲ度,32,42舌向错位,下颌前后牙均舌向倾斜,33、43唇向错位,下中线右偏2mm。  相似文献   

20.
应用Damon技术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的牙弓测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牙龄阶段使用Damon矫治技术非拔牙治疗上颌牙列拥挤的机制.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Ⅰ类上颌拥挤大于5mm的病例,采用Damon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按照治疗前第二磨牙萌出情况分为未萌出组(G1)9例和已萌出组(G2)15例.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上颌牙列排齐后作模型和X线头影测量,使用SPSS15.0软件包作t检验,比较2组间差异,逐步回归分析牙弓周长变化与牙弓长度及牙弓宽度各指标变化间的关系.结果:上颌牙列排齐后,牙弓长度、前磨牙间宽度和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加,但增加量2组间无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牙弓周长的增加(Y)与牙弓长度的变化(X1)和前磨牙区牙弓宽度的变化(X2)高度相关,回归方程为Y=1.35X1 0.63X2 1.77.切牙唇向移动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量G1组分别为1.2mm和2.4mm,G2组分别为2.5mm和0.9mm,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Damon技术主要通过增加牙弓长度和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来增加牙弓周长,从而达到非拔牙治疗牙列拥挤的目的.除前牙唇向移动外,在第二磨牙萌出前,可由第一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