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收集有明确年龄和性别的殊状突47例,对踝状突前倾角、关节前后斜面的面积、髁状突前后径及内外径和前后关节斜面的夹角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发现髁状突前斜面面积大于后斜面面积,前斜面面积存在年龄差异,斜面夹角存在性别差异,髁状突内外径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髁状突游离回植术治疗髁状突骨折(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髁状突骨折并不少见。其治疗方法多有争议。我们从1983~1997年治疗髁状突骨折共23例,其中采用保守治疗者7例,手术治疗者16例,后者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11例,髁状突摘除术2例(其中1例髁状突进入颅中凹),髁状突游离回植术5例。鉴于髁突游离回植术少...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骨折为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髁状突颈部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而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报道却较少。我院1998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的98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确诊为SFMC的共5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健康成人髁状突在关节窝中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人下颌髁状突软骨潮标区纤维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成人下颌髁状突软骨潮标区纤维结构及其意义。方法 20例成人髁状突石蜡切片行Van—Gieson、茜素红S染色,光镜、偏光显微镜观察;5例髁状突冷冻断裂,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未钙化软骨深层胶原纤维汇聚并斜行通过潮标区,与钙化蜡软骨内纤维相连续;平行于钙化软骨表面的层状纤维束环绕整个潮标区域,负重区较宽,与斜行纤维交织成网状。结论 潮标区斜行纤维与层状纤维相互交织,与关节受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颌外科术后髁状突移位的三维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正颌手术后髁状突在三维方向上位置变化的规律。方法 应用3-DCT观查了正颌手术矫正的患者10例。结果 CT片上横断面双侧髁突角的变化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而冠状面值变化无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检验结果只有横断面左侧髁状突的角度变化可构成方程,入方程的变量为左右移动幅度。结论 在冠状面上髁状突内外无明显移位,而横断面上髁状突长轴发生了旋转。髁状突移位与左右移动幅度显著相关,与原下颌骨形态、下颌骨前后及上下移动幅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三维重建CT诊治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5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因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入院治疗的病例45例,所有病人均拍摄三维重建CT。依据三维重建CT诊断结果选择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依据三维重建CT片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分析三维重建CT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45例病人均依照三维重建CT对髁状突骨折情况进行诊断并选择治疗方法。其中5(11.1%)例采用保守治疗,40(88.9%)例采用手术治疗。40(88.9%)例治疗效果好,4(8.9%)例治疗效果一般,1(2.2%)例治疗效果较差。结论:依据三维重建CT诊断结果可以很直观的判断髁状突骨折情况,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下颌髁状突骨折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爱萍  姜晓钟 《口腔医学》1997,17(4):186-187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不少见,有关该方面的文献报道不多,特别是辅助检查在髁状突骨折诊治中的作用更少.本文对我科21例髁状突骨折的诊治进行了总结,并首先介绍了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在髁状突骨折诊治中的应用.尽管三维成像不能改变这种损伤的治疗,但对提高骨折的定位、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积累资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测量下颌骨髁突松质骨结构的可行性,了解下颌骨髁突松质骨结构的分布特点。方法用锥形束CT对4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20~32岁)的80侧下颌骨,获取髁突冠状位正中层面图像,用自行设计的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分8区对松质骨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包括单位体积内的松质骨体积即骨小梁体积分数、测量范围内骨小梁的平均厚度即骨小梁厚度、单位毫米长度内骨小梁数目及骨小梁间的平均空间距离即小梁分离度。结果髁突上区与中、下区的所有松质骨结构参数值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上区骨小梁体积分数最高(52.2%),骨小梁数目最多(1.33mm^-1),骨小梁厚度(393.48μm)和骨小梁分离度(361.59μm)最小;两侧髁突松质骨的结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内部的松质骨结构分布不均,但两侧的分布对称;用锥形束CT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实现髁突松质骨结构的体内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We evaluated the usefulness of the unsharp masking technique as a preprocessing filter to improve 3D-CT images of bony structure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The effect of the unsharp masking technique with several combinations of mask size and weighting factor on image re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spatial frequency phantom made of bone-equivalent material. The 3D-CT images were obtained with scans perpendicular to and parallel to the phantom plates. The 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 (CTF) and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 of each spatial frequency component were measured. The FWHM was expressed as a ratio against the actual thickness of phantom plate. The effect on pseudoforamina was assessed using sliced CT images obtained in clinical bony 3D-CT examinations. The effect of the unsharp masking technique on image quality was also visually evaluated using five clinical fracture cases. CTFs did not change. FWHM ratios of original 3D-CT images were smaller than 1.0, regardless of the scanning direction. Those in scans perpendicular to the phantom plates were not changed by the unsharp masking technique. Those in parallel scanning were increased by mask size and weighting factor. The area of pseudoforamina de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mask size and weighting factor. The combination of mask size 3×3 pixels and weighting factor 5 was optimal. Visual evaluation indicated that preprocessing with the unsharp masking technique improved the image quality of the 3D-CT images. The unsharp masking technique is useful as a preprocessing filter to improve the 3D-CT image of bony structure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腔畸形特点。方法 收集34名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平均年龄19岁)及39例健康人(平均年龄23岁)的CT数据,利用mimics17.0软件提供的工具对其进行表面重建法三维重建,获得关于其解剖形态的相关信息。结果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腔畸形主要表现为,患侧总鼻道、中鼻道、下鼻道狭窄和堵塞;健侧总鼻道中部偏向患侧,前部及末端偏向健侧;患侧鼻阈区狭窄及后移位;患侧鼻底下沉。鼻畸形患者患侧鼻腔体积小于健侧。健侧、患侧平均体积相差约1.5cm 3。鼻畸形患者鼻腔体积平均为13.11cm 3,健康人鼻腔体积平均为17.85cm3,平均相差约4cm 3。鼻畸形患者鼻腔黏膜面积大于健康人。鼻畸形患者鼻腔黏膜面积/鼻腔体积比大于健康人。结论 三维重建显示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腔形态与健康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牙CT扫描仪计算正常颅骨牙槽窝的体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牙CT扫描Matlab7.0软件,建立一种精确计算牙槽窝体积的方法。方法:选取干燥头颅骨1具,采用三维牙CT扫描仪,进行上颌前牙部位的扫描,分别选取标准位和顺时针旋转15°位及逆时针旋转15°位进行拍摄,计算3种位置下左上侧切牙牙槽窝的体积;在左上侧切牙牙槽窝内注入液体,计算液体体积,获取牙槽窝的实际体积;比较2种测量方法的测量差异。结果:干颅左上侧切牙的牙槽突体积,标准位时为211.93mm3,顺时针旋转15°时为211.61mm3,逆时针旋转15°时为187.54mm3,3个方位结果的平均值为203.69mm3,实际测量值为200mm3。结论:牙CT扫描所提供的数据,可较精确地计算牙槽窝的体积,此法对临床上计算牙槽突裂缺损体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常规X线、二维和三维CT成像 3种影像学检查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7例 38侧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的常规X线、二维和三维CT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常规X线对各种类型的髁突骨折均有显示不准确现象 ,横断位的二维CT对 3例髁突横行骨折有不准确显示 ,三维CT可清楚地显示各种类型的髁突骨折。结论 :常规X线对髁突各种类型骨折均有误诊 ,三维CT图像结合二维图像可准确显示各种类型的髁突骨折及移位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三维CT对颅颌面骨性结构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运用三维CT图像对面部不对称畸形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方法:为验证测量标志点的可重复性,我们运用软件SimPlant11.04(比利时)对同一例正常成人(女性,年龄:25岁)的颅面部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对间隔3周的前后两个阶段描定与测量相关的29个骨组织标志点所得的坐标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同一重建图像的所有标志点前后两阶段的坐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有标志点描定的可重复性均很好。该三维CT测量分析法可为有关面部发育畸形提供相关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在髁状突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下颌升支垂直截骨间接治疗髁状突疾患的疗效。方法:采用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方式间接治疗髁状突疾患19例,其中髁状突良性肥大2例,髁状突骨瘤4例,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3例,髁状突骨折10例。结果:所有患者张口度均接近或达到正常,无关节疼痛及弹响症状,随访期内无1例复发。结论:下颌升支垂直截骨间接髁状突整复是治疗髁状突疾患的一种可选择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64层三维CT在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前预测植骨量的准确性。方法:对12例行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的患者术前利用64层三维CT测量牙槽突裂缺损体积,术中用印模排水法测量实际牙槽突缺损体积,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中排水法测量实际牙槽突缺损体积与术前CT预测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体积测量结果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8,P<0.01)。术前CT预测牙槽突缺损体积准确性为(96.78±1.96)%。结论:术前64层三维CT扫描可较精确地计算牙槽突裂缺损的体积,可用于预测植骨量。  相似文献   

18.
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1例患者 ( 13侧 )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经耳前途径行髁突游离复位 ,用 2颗钛螺钉依照拉力螺钉技术操作规范从外侧固定 ,术后行临床与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 平均追踪 12个月 ,全部患者疗效满意 ,9例痊愈 ,2例轻微错畸形 ,均无关节症状 ,影像检查 3例有髁突轻微骨质吸收和形态异常。结论 侧向拉力螺钉固定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方法简便可靠 ,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下颌髁突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为介绍髁突骨瘤不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总结了5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23例髁突骨瘤。①单纯切除下颌髁突骨瘤5例;②患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体外切除髁突骨瘤后升支再植入12例;③第2类术式加口内进路健侧升支垂直截骨术2例;④LeFortⅠ型截骨术摆正平面,双侧升支垂直截骨术及颏成形术5例;⑤一期切除巨大髁突骨瘤,二期下颌升支缺损修复术1例。作者强调,正常的解剖形态和解剖关系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因此认为单纯切除髁突骨瘤不是理想的术式。多种正颌外科技术可用于髁突骨瘤的手术治疗中,畸形涉及上颌的病例应采用双颌手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及外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颞颌关节损伤对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CA)患儿的口颌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组选择8例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且伴有颢下颌关节损伤的儿童,均为女性,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平均12岁,第2阶段平均14岁。对照组选择8例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伴有颞颌关节损伤的儿童,相同的性别、年龄。通过EMG,颌运动状况及颞颌关节功能检查,分析口颌功能所受的影响。用t检验检查两组之间的差异,卡方检验检查对照两组两个阶段颌功能的不同。结果研究组病人的口颌生理功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颞颌关节损伤儿童的口颌功能明显低下是影响颌面部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