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胸部模体扫描探讨影响自动管电流技术的控制参数及影响因素对管电流mA调制效果和辐射剂量以及图像噪声的影响。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VCT 对模拟胸部模体进行扫描,实验组使用不同的噪声指数(noise index ,NI),调制方法,扫描层厚,定位像,管电压等组合扫描,并记录CTDIvol值以及测量图像的中心,右侧和体前空气的感兴趣区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值。对照组使用固定管电流200mA扫描,比较各种组合的辐射剂量和成像噪声。结果对照组的 CTDIvol 为10.07mGy ,实验组 A ,B ,C ,D ,E 的 CTDIvol 分别为18.58mGy ,24.56mGy ,14.98mGy ,12.46mGy ,11.49mGy均大于对照组。使用smartmA进行角度调制的C组比A组的CTDIvol降低约15%;而使用侧位定位像扫描的实验组D的辐射剂量也与使用正位像的实验组C辐射剂量不同;使用相同的NI值扫描,层厚越薄,调制的管电流越大,辐射剂量越大。图像中心区域的噪声(6.12±0.85)H U的变化要比体侧和体前的噪声(6.73±1.78)HU ,(7.29±1.23)HU的变化小,各层的一致性要好于体侧和体前的噪声。但由于有最大mA调制800mA的限制,在实验组B的肩部几乎都是最大mA扫描,而最后的CTDIvol为31.76mGy。使用联合调制后,各层的平均mA明显减少,而图像噪声的没有统计学改变;NI值升高,辐射剂量减少;管电压改变,辐射剂量改变,但图像噪声不变。结论ATCM技术可以通过实时调整管电流获得各层图像一致的噪声水平。联合调制比Z轴调制更有效的控制辐射剂量而不会带来图像质量的损失。定位像的选择,NI值的设定,扫描层厚的选择,最大mA的设定会影响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自动管电流技术在盆腔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 将90例接受盆腔CT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每组30例):固定管电流组,自动mA组(噪声指数NI=10)和自动mA组(NI=15),比较每组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的差别.结果 图像质量:自动mA组噪声高于固定组(P<0.05),但所有检查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辐射剂量:与固定管电流技术(21.72 mGy)相 比,自动管电流组CTDIvol明显降低(15.67 mGy±2.49 mGy,13.53 mGy±3.92 mGy).结论 与固定管电流相比,自动管电流技术能显著降低盆腔CT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MSCT( GE Discovery CTHD 750HD)胸部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拟行宝石CT胸部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名.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A组预设噪声指数(NI)为15HU,B组预设NI为25HU,并采用不同权重的ASiR进行图像重建.记录两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三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结果:A组CTDIvo1为4.22 mGy,ED为2.51mSv,B组CTDIvol为1.51mGy,ED为0.89mSv,分别比A组降低了64.22%和64.54%.A、B两组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使用ASiR重建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宝石CT胸部扫描,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管电流(mA),获得一致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的图像噪声,进而控制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 (1)80例患者作为固定mA组(650 mA)以一致的扫描条件进行64层螺旋CTCA检查.2名医师用5分法评价固定mA组的噪声水平以确定诊断图像质量所需要的噪声水平标准差(SD)SD.值,并建立一个少量对比剂团注探测循环时间扫描(TB)噪声SDTB值和心脏扫描(CA)达到SD0水平所需mA的关系式.(2)80例64层螺旋CTCA检查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扫描mA,作为个体mA调制组与固定mA组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辐射剂量的控制,两组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固定mA组的TB和CA的噪声SD呈线性相关(r2=0.994);(2)根据主观评价的结果将SD0定为28 HU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3)个体mA调制组噪声平均值28.97 HU,SD为1.93,小于固定mA组的5.14,但质量评分(4.27±0.68)与固定mA组(4.03±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体mA调制组63例调整后<650 mA,平均CT剂量指数(CTDIvol)为58.32 mGy,比固定mA组(85.94 mGy)减少了32.1%,其中1例患者仪使用160 mA,CTDIvol=19.27 mGy,是固定mA组平均剂量的22.4%.结论 通过个体的TB噪声SD调整mA可获得一致心脏扫描噪声水平,是有效的实用的保证成像质量又对个体辐射剂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获得稳定的婴幼儿胸部CT扫描图像,并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选取100例根据临床需要行64层MSCT胸部扫描的3岁以下婴幼儿患儿,按年龄和体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位年龄1.7岁)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1岁以下120 mA,≥1岁者150 mA;研究组(中位年龄1.4岁)采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扫描技术:1岁以下预设噪声指数为8,≥1岁为9,毫安设置范围为10~250 mA,其余扫描参数条件2组一致.记录2组CT剂最指数(CTDIvol)值.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13分被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采用Kappa方法评价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对照组的平均客观噪声和CTDIvol分别为(4.78 4±0.58)和(6.68±0.62)mGy,研究组的平均客观噪声和CTDIvol分别是(7.84±0.66)和(2.34±0.71)mGy;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管电流分为(41.6 4±11.6)和(99.2±7.7)mAs.研究组的平均CTDIvol较对照组下降了 65%.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6±0.40)和(4.65±0.46)分,所用图像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诊断要求,2名医师的评估结果获得了中等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74和0.536).结论 64层MS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应用于婴幼儿胸部扫描时可以在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卜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噪声指数设定在8或9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儿童低剂量胸部CT与传统的滤过反向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的图像质量、噪声和放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扫描的胸部CT检查作为试验组,年龄29天~16岁(中位年龄3.3岁),检查时根据年龄分为4组,o~12月预设噪声指数11HU,1~3岁预设噪声指数13HU,4~6岁预设噪声指数15Hu,7~17岁预设噪声指数17HU,将所有图像经ASIR30%重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80例经ATCM扫描的儿童胸部CT检查,1~7岁预设噪声指数8HU,7~17岁预设噪声指数12HU,未经ASIR技术重建图像。测量所有病例左心室及同层面图像的背部肌肉客观噪声值,由两位医师分别用5分制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和噪声程度,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同时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01)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试验组客观噪声平均值为10.49±1.65,对照组客观噪声9.16±1.52,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主观图像质量接受率为3.90和3.98,所有图像合乎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k=0.64);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CTDIv01分别为(1.19±0.78)mGy和(2.62±0.93)mGy,试验组CT-DIvol比对照组降低了54.6%,两者间差异明显(Pd0.001)。结论应用ASIR技术可获得稳定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可以能进一步有效减低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层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结合低电压在幼儿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64层CT ATCM胸部扫描的幼儿(≤2岁)48例,其中A组(管电压100 kV)30例,B组(管电压80kV) 18例;并与既往采用固定管电流条件下的低剂量扫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C组(100 kV/60 mAs)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及剂量减低比值(DR),并比较3组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A组CTDIvol为(1.11±0.19)mGy,B组CTDIvol为(0.99 ±0.11)mGy,C组CTDIvol为(2.38±0.00) mGy;3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对C组DR约51.07%,B组相对C组DR降低约58.20%.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 低电压联合ATCM技术在幼儿胸部扫描中可以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X-CARE技术在女性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体检人群中行胸部CT检查的130例女性受检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低剂量螺旋CT扫描(100 kV、40 mAs),实验组采用相同条件并同时使用X-CARE技术.测量两组图像肺尖层面左侧胸大肌、隆突层面降主动脉及左心房的平均CT值、噪声(SD),计算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并比较两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评估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75).对照组和实验组肺尖层面左侧胸大肌、隆突层面降主动脉、左心房的平均CT值分别为(64.10±9.73)、(40.33士5.52)、(39.49士5.04)HU和(60.06士11.30)、(40.05±5.88)和(39.43士5.24)HU;两组SD分别为(11.99±3.23)、(8.04士2.21)、(7.95±2.18)和(10.43±2.90)、(8.20士1.86)、(8.24±1.97);SNR分别为(5.64±1.38)、(5.37±1.57)、(5.29±1.49)和(6.06±1.73)、(5.13±1.36)、(5.04±1.35);CNR分别为(2.12士1.07)和(1.48±0.8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采用X-CARE技术进行女性胸部CT检查能在减少女性乳腺受到直接辐射的同时保证很好的图像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体测量因病情需要行腹部CT检查的68例体质量指数(BMI)为18 ~ 24 kg/m2的成年男性腹部CT扫描的腹部径向数据,借鉴CTP515辅助测试模体,制作符合国人尺寸的腹部体环,嵌套Catphan600性能测试模型为观察对象,模拟成人腹部CT低、高对比特点用于实验研究.以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450 mA组为对照组;相同管电压条件下,自动管电流技术组为实验组,其中噪声指数(NI)值设置为4 ~ 20,共14组,管电流范围10~ 450 mA.对模型进行扫描.测量Catphan600模体中心均质区域CT值,验证模型对X线衰减的等效性.记录每组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CTD Ivol)、个体化剂量估计值(SSDE)、剂量长度积(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3名分别来自不同医院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腹部诊断医师对Catphan600模体中的CTP515低对比目标显示程度(LCD)模块及CTP528高对比目标显示程度(HCD)模块进行独立主观评价.对NI值与SDb、CNR、CTDIvol、DLP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LCD模块评分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NI组间SD、CNR及CTDIvol值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LCD和HCD评分的组内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检验,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 Test秩检验.3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 实测人体正常肝脏组织CT值为(52.8 ±9.1)HU,腹部模体中心区域平均CT值为(50.8±1.0) 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05),偏差程度为4.9%.此模型与成人腹部对X线衰减具有较好的等效性.所有辐射剂量指标均随NI值增大而降低,NI值增加1个单位,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SSDE、DLP和ED值分别平均下降1.23 mGy、2.03 mGy、13.20 mGy·cm、0.20 mSv.NI值与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指标间呈高度线性相关(r=0.871~0.982,P值均<0.05).实验组NI =4 ~7组与对照组间SD、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3 ~-0.17,0.03 ~1.12,P值均>0.05).实验组NI=4~ 10组与对照组间LC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1.637 ~0.000,P值均>0.05).实验组NI =4 ~ 13组与对照组间HCD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1.423 ~0.000,P值均>0.05).3名医师对LCD、HCD评分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为0.743、0.795.结论 在腹部CT扫描中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确保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技术的图像质量,以及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BMI<28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试验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和高渗对比剂)各40例.试验组扫描参数:80 kV,自动mA,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270 mg/ml)20 ml,图像重建采用60%滤波反投影重建(FBP)+ 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照组扫描参数:120 kV,自动mA,对比剂为碘普胺(含碘370 mg/ml)40 ml,100%FBP.应用GE公司Discovery CT750 HD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用5分法目测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肺动脉干及左、有肺动脉和各叶动脉CT值,计算其平均CT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噪声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差异,应用x2检验比较2组间上腔静脉硬化伪影显示率和肺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差异.结果 CTPA共发现肺动脉栓塞33例(试验组14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阳性率(35.0%)与对照组(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9,P>0.05).2组均可以显示4~6级肺动脉分支,试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9±0.6)、(4.0±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2,P>0.05).试验组出现上腔静脉周围条纹伪影的例数(28例)低于对照组(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2,P<0.0l).试验组CT值和噪声分别为(426.8±84.8)、(14.9±1.5)HU,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9.4±75.3)、(7.4±1.4)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8、22.848,p值均<0.01).但是试验组SNR(28.8±6.3)和CNR(24.5±6.1)低于对照组(SNR、CNR分别为50.4±14.7、42.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22、7.669,P值均<0.01).试验组所接受辐射剂量CTDIvol[(3.3 ±0.3) mGy]和DLP[(101.4±11.9) mGy· cm]均低于对照组[CTDIvol、DLP分别为(9.6±0.6)mGy、(328.5±37.3)mGy·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393、36.675,P值均<0.01).结论 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PA技术可显示4~6级肺动脉分支,减少碘对比剂用量和射线暴露,且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阳性率与常规CTPA技术一致,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采用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术后CT造影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随机将本院主动脉夹层术后的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均采用280 mA。B组采用Z轴ATCM扫描技术,管电流为100~350 mA,根据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BMI>25 kg/m2者,NI=10;BMI<25 kg/m2者,NI=12,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将所有图像均传输至ADW 4.3工作站,进行三维及二维后处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l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B组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辐射剂量较A组CTDlvol降低了28.3%、DLP降低了30.4%。A组CTDIvol均值为(19.13±1.94)mGy;DLP均值为(1205.59±197.12)mGy.cm,B组BMI>25 kg/m2者CTDIvol均值为(14.82±2.97)mGy;DLP均值为(887.6±177.51)mGy.cm,BMI<25kg/m2者CTDIvol均值为(12.61±2.17)mGy;DLP均值为(789.86±139.33)mGy.cm,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NI的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CT造影中可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膝关节低剂量扫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膝关节扫描的可行性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10月,100例行膝关节CT扫描者根据扫描的管电压高低分为2组(其他扫描条件不变),每组50例,A组110kV和B组80kV(管电压选择110kV和80kV是依据分别观察10例在此条件下扫描的患者图像,应用80kV而不影响诊断)。测量膝关节髌骨上缘水平后方肌肉软组织固定ROI的CT值,以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通过CT机自动得到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再计算出剂量长度乘积(DLP)。获得的图像通过双盲法进行质量评分,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CTDIvol值分别为(5.29±0.23)和(2.08±0.15)mGy,DLP值分别为(61.26±11.64)和(24.21±4.64)mGy.cm,B组较A组下降约(60.68)%,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4)和(20.91),P0.01,B组噪声均值略高于A组(分别为12.22±2.97和16.55±2.96),t=-7.299,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分别为(4.86±0.40)分和(4.82±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5,P0.05)。结论:16层螺旋CT应用低kV设置(80kV)扫描膝关节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4组分别为:A 组,120 kV、180 mA;B 组,120 kV、100 mA;C 组,100 kV、180 mA;D 组,100 kV、100 mA。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并评分,统计甲状腺 CT 值、图像背景噪声(N)、图像信噪比(SNR)、CT 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图像主观评分为3.90±0.31、3.75±0.44、3.70±0.47、3.60±0.60,SNR 为26.34±3.13、25.08±1.87、25.86±2.38、24.87±2.20,四者无统计学差异(P >0.05);甲状腺 CT 值为(168.55±13.39)HU、(170.70±11.34)HU、(185.20±22.35)HU、(190.55±21.38)HU,N 为(6.48±0.84)HU、(6.83±0.45)HU、(7.19±0.86)HU、(7.66±1.01)HU, CTDIvol 为(10.95±0.00)mGy、(6.08±0.00)mGy、(6.59±0.00)mGy、(3.66±0.00)mGy,DLP 为(145.67±8.79)mGy·cm、(84.58±4.94)mGy·cm、(89.86±3.26)mGy·cm、(50.20±1.89)mGy·cm,ED 为(0.73±0.04)mSv、(0.42±0.03)mSv、(0.45±0.03)mSv、(0.25±0.01)mSv,四者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有效降低甲状腺增强 CT 检查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自动毫安技术(ATCM)对降低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预实验改变噪声指数(NI)调节管电流,得出NI值为10 HU时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匹配较佳。搜集52例疑有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自肾下腹主动脉至足底的CT容积扫描,每组病例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300 mA(FM组),实验组采用NI为10 HU的自动毫安(ATCM组)技术。分别选择肾下腹主动脉、髋关节水平股动脉、 NFDB1 动脉及踝关节胫前动脉平面作为观察平面,对两种毫安技术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均采用 t 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M组的辐射剂量CTDIvol为10.81 mGy,平均DLP为(1280.4±124.7)mGy·cm,ATCM组的平均CTDIvol为(5.14±1.23)mGy,平均DLP为(582.86±150.41)mGy·cm,比FM组降低约5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DIvol、DLP的 t 值分别为13.13、17.36, P 值均<0.05)。FM组的4个选取平面图像噪声分别为13.8±4.04、14.53±2.79、5.69±1.38、(4.75±1.38) HU。ATCM组分别为10.76±2.11、12.13±2.96、10.47±2.96、(6.17±1.53) H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2.911、3.038、7.287及3.186, P 值均<0.05),ATCM组肾下腹主动脉、髋关节水平股动脉层面的图像噪声较FM组的低,而 NFDB1 动脉、踝关节胫前动脉层面的图像噪声较FM组的高,ATCM组图像噪声变异度小,图像更加均匀。FM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为2.654±0.562,ATCM组图像评分平均为2.462±0.58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21, P >0.05)。结论 使用噪声指数为10的下肢动脉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54.4%。  相似文献   

15.
戴贵东  肖正远  兰永树  粱卡丽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71-127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方式对头颅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VCT对100例需要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50例行螺旋扫描,另50例行轴层扫描。两组数据经过VR、MIP、去骨VR和多平面重组等方法后处理,然后由3组医师通过5分评价法对CTA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取其均值纳入统计学分析;记录每组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两组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轴向扫描图像质量评分是(4.66±0.42)分、螺旋扫描CTA的成像质量评分(4.67±0.38)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扫描、螺旋扫描的CTDIvol分别是45.71和54.18mGy;DLP分别是731.43和954.68mGy·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层扫描方式辐射剂量更低。结论:64层CT头颅CTA轴扫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不降低图像质量,在临床运用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人工智能(AI)定位技术在胸部CT平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接受胸部平扫CT检查的患者10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人工定位组和三维AI定位组,每组50例。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胸部扫描协议。测量2组患者的定位偏离距离、CT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双源CT的虚拟平扫技术在肝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1例肝脏CT平扫和增强扫描患者在完成常规平扫、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3期扫描后,采用肝脏虚拟平扫后处理软件生成虚拟平扫图像.采用Wilcoxon分析比较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图像的病灶显示,并利用t检验对比分析肝脏、肌肉的CT值、图像SNR,以及患者单期扫描时接受的辐射剂量和总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值.结果 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在病灶显示上无明显差异.虚拟平扫肝脏CT值(61.32±6.04)HU,大于常规平扫的(56.85±4.8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7,P<0.01);虚拟平扫图像SNR 11.28±2.78,大于常规平扫的8.65±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0,P<0.01).虚拟平扫CTDIvol总量(14.35±1.66)mGy和DLP总量(313.91±45.08)mGy·cm均低于常规平扫的(21.43±2.46)mGy和(469.02±66.22)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168和13.132,P值均<0.01).结论 新双源CT的虚拟平扫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辐射剂量,使其取代常规平扫成为可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virtual non-contrast liver CT from dual-energy CT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In total, 5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ulti-phase liver CT on a dual-source CT. The True non-contrast liver CT (TNCT) was performed in a single-energy acquisition mode, but the arterial and portovenous liver CT (VNCT) were performed in a dual-energy mode of 110 kV and 140 kV respectively. The virtual non-contrast CT images were derived from the arterial data using liver virtual non-contrast software. Between the true non-contrast CT and the virtual non-contrast CT, the image quality, mean CT HU values in the liver and muscle, signal to noise (SNR), the radiation dose of 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 and dose length product (DLP) in a single phase and total examin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 tes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of liver lesions between TNCT and VNCT. The CT Hu values of muscle on both TNCT and VNCT images were almost equal. The CT HU values of liver on VNCT imag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n TNCT imag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61.32 ±6. 04 vs. (56. 85 ±4. 80) HU, t = -3. 927,P<0.01]. 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 of SNR between TNCT (11.28±2. 78) and VNCT (8.65 ± 1.56) images( t =-5.590,P<0.01). The CTDIvol and DLP of single phase were (7.07 ±0.85) mGy and (155.11 ±respectively, but in TNCT the total CTDIvol and DLP reached (21.43 ± 2. 46 ) mGy and (469. 02 ±significance, but the total CTDIvol and DL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 = 16. 168 and 13. 132, P <0. 01). Conclusion With the consequent reduction in radiation dose, the VNCT can replace TNCT as an imaging protocol in multi-phase abdominal CT examination in clin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