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P16蛋白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诊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6例子宫颈鳞癌、6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2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反应性增生及10例正常子宫颈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反应性增生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0/22)。CIN Ⅰ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1%(8/14),均表现为弱阳性表达,表达方式主要为胞浆表达;CINⅡ阳性表达率为83.3%(15/18),主要表现为阳性表达,表达方式为胞核/胞浆共同表达;CINⅢ(原住癌)阳性表达率为100%(28/28),主要表现为强阳性表达,表达方式为胞核/胞浆共同表达,以胞浆表达为明显。P16蛋白在CIN中总阳性表达率为80.5%(51/60),与对照组(正常子宫颈及鳞状上皮反应性增生组)阳性率为0(0/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子宫颈鳞癌阳性表达率为100%,均为强阳性表达,表达方式为胞核/胞浆共同表达,并以胞浆表达为明显,P16蛋白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中,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P16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与CIN的分级关系密切,尤其是高度CIN和鳞状细胞癌,可作为一个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辅助诊断CIN及子宫颈鳞癌。  相似文献   

2.
p16是细胞周期减速调整蛋白,人抗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是一种细胞增殖的标记物,本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在经组织学诊断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es CIN)Ⅰ~Ⅲ级与子宫颈非典型鳞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概念,是1967年Richart首次提出的,包括了细胞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CIS)。CIN发展为原位癌、浸润癌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的20倍和7倍,CINⅠ、CINⅡ和CINⅢ发展为癌的危险分别是15%、30%和45%,而且CINⅠ或CINⅡ可不经过CINⅢ(包括CIS)阶段而直接进展为浸润癌。  相似文献   

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简称CIN)是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统称。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由于炎症或其他内外界的刺激发生异常增生。由幼稚的基底细胞向上伸延而累及上皮中层甚至全层,成为异常增殖的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经液基细胞学制片诊断,其中20例为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其余100例均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ASC-US),后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四组:CINⅠ级53例,CINⅡ级33例,CINⅢ级12例以及SCC 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各组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结果正常组20例用于确定阈值,本实验室阈值为7%,其他各组阳性判断均通过与阈值比较得来。在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8.9%、87.8%、91.7%和100%。CINⅡ级、CINⅢ级及SCC组与CINⅠ级比较,hTERC基因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Ⅱ级、CINⅢ级及SC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表达增加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程度及病变发展的方向关系十分密切。结论 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阳性率增加,在CINⅡ级、CINⅢ级及SCC中的扩增明显高于CINⅠ级,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脱落细胞检测hTERC基因的手段有效识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及监测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嘉美  李颖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86-1987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而言,由于子宫颈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能获得较好预后。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正是子宫颈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宫颈锥切可以取得足够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为早期宫颈癌的处理提供依据,也是某些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最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无包膜的小DNA病毒,具有很强的嗜上皮性。该类病毒可寄生在受损的宫颈上皮,造成宫颈上皮发生不典型增生(cervical intra-epitelial neoplasia,CIN),继而导致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文清 《新医学》2010,41(6):415-418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即宫颈非典型增生一原位癌.早期浸润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对CIN及时、合理的诊治是阻断其癌变的有力措施。该文就CIN的诊疗状况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在该院体检的已婚女性234例的阴道分泌物、灌洗液标本,检测其阴道微生态情况、pH值、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并根据病变情况采集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根据细胞学和病理诊断结果,将细胞学诊断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细胞病变(ASCUS)但病理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Ⅲ组作为实验组。结果阴道微生态正常者43例,占18.38%(43/234);阴道微生态异常者191例,占81.62%(191/234);CINⅠ组和CINⅡ/Ⅲ组的阴道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INⅡ/Ⅲ组高于CIN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Ⅲ组HPV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Ⅲ组阴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低于CINⅠ组和对照组,CINⅠ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pH值升高、IL-10表达降低及HPV阳性均是宫颈上皮发生非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阴道微生态变化对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16 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双染在子宫颈(以下简称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检测15例子宫颈不成熟鳞状化生(immature metaplasia,IM)、3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Ⅰ,CINⅠ)、9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即CIN Ⅱ和CIN Ⅲ患者的病理组织中p16 和Ki-67蛋白的共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上皮内病变临床病理诊断及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在单染切片中,p16在IM组织中呈阴性;在CIN Ⅰ组织中呈不连续、片状或斑片状分布,阳性强度弱,阳性细胞分布于鳞状上皮层下1/3;而在CIN Ⅱ和CIN Ⅲ组织中呈鳞状上皮中下2/3甚至全层连续、弥漫强阳性,p16在IM及CIN Ⅰ~Ⅲ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62.50%、88.89%、95.5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IM组织中主要表达于鳞状上皮基底层和旁基底层;在CIN Ⅰ组织中则主要表达于鳞状上皮层的下1/3;在CIN Ⅱ、CIN Ⅲ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可分布于鳞状上皮的中下2/3甚至全层,IM及CIN Ⅰ~Ⅲ组织中Ki-67指数均值分别为7.21%、16.41%、33.54%、50.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染切片中,双染不会导致Ki-67阳性信号的缺失,p16阳性区域中,Ki-67指数均值为36.47%;p16阴性区域中,Ki-67指数均值为10.53%,且随着宫颈上皮内病变级别增加,p16和Ki-67共表达的例数逐渐增多, 在IM、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组织中共表达率分别为0、51.35%、85.45%、99.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Ki-67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共表达与 CIN 级别呈正相关,免疫组化双染对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和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CIN Ⅱ-Ⅲ宫颈锥切术153例病理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的病检符合率和中、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子宫颈锥切术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年多来在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Ⅱ-Ⅲ,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153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比宫颈锥切术后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结果.结果 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相符者96例.占62.75%;不相符者57例,占37.25%;其中诊断CINⅡ升高为CINⅢ的15例.占9.80%,CINⅢ升为子宫颈浸润癌13例,占8.50%;诊断降低者52例,占33.99%.结论 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病变中十分重要;宫颈锥切术是一个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的手术,术后的病理检查尤其重要.CINⅡ-Ⅲ的病例,建议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进行最终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庆飞  李莉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369-1370
目的评价阴道镜直视下活检(CDB)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分析近2年来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并于短期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65例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自身对照对比研究CDB和最终病理结果,同时分析CDB和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不符的原因。结果65例患者中CDB诊断结果与最后诊断符合38例(58.5%),其中诊断CIN级别高者(Ⅱ级以上)占27.7%(18/65),CIN级别低者占16.3%(10/65)。65例患者中,CDB诊断准确率达86.7%,最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5例,癌的漏诊率为7.7%。结论CDB可确诊绝大部分CIN,CDB诊断高级别CIN时,要警惕存在着宫颈浸润癌漏诊的可能。辅助性LEEP使用可提高CDB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阴道镜下针对性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8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为红  马俊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909-909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指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期病变阶段,它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两者的上皮变化性质相同,程度不同,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我院1年内行阴道镜检查1138例,其中针对性活检131例,确诊CIN85例,现将阴道镜图像特征及CIN与宫颈糜烂程度关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病变泛指发生在宫颈部位的各种病变,包括不同感染源引起的宫颈炎、损伤、子宫内膜异位症、畸形、宫颈良性肿瘤、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等。其中子宫颈癌最为严重,从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经10年左右逐步发展而来。因此,若在早期重视宫颈癌的筛查,并在此演变期内及时诊断出CIN患者,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治愈率几达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ng2在正常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Ang2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2例,CINⅡ—Ⅲ级18例)、5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ng2在子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三者差异显著;Ang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相比,差异不显著;Ang2表达水平均与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结论Ang2参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影响癌瘤的发生与发展;Ang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门诊因HPV检查阳性,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阴道镜活检者105例。结果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的HPV—DNA含量明显高于子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超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及病情追踪监测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毕彩清 《护理研究》2008,22(3):710-711
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性的治疗宫颈病变的方法,高频电波刀(IEEP)行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是由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波在接触身体组织时,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电波产生高热来完成各种切割、止血等手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宫颈病变是指富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及畸形。我科于2005年10月-2007年5月运用此法治疗各类宫颈病变病人168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21例。现将高频电波刀行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子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一组与宫颈癌有关的癌前病变,积极处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可以去除病灶,阻断病程,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本院2004年3月--2007年2月应用子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对阴道镜下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CIN的116例患者行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mdm2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对40例子宫CIN、21例子宫颈腺癌、62例子宫颈鳞癌和20例慢性子宫颈炎的石蜡标本中mdm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mdm2蛋白在子宫颈癌组中的表达高于CIN组和慢性子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②mdm2蛋白在各级CIN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③在子宫颈腺癌及鳞癌中,mdm2蛋白的表达随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m2蛋白的表达在子宫颈癌与子宫颈良性病变间有所不同,且随子宫颈癌变程度的加重而mdm2蛋白的表达增加,故检测mdm2蛋白可能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采用阴道镜辅助下的宫颈环形电切术:对53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诊断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经活检病理诊为CINⅠ~Ⅲ,行LEEP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尖锐湿疣2例(3。77%);CINⅠ级25例(47.2%);CIN Ⅱ级20例(37.7%),CINⅢ级6例(11.3%)。术后6个月复查TCT,均未见不典型细胞。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