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黄燕  李慕军  王芃  朱丹  曾志羽  韦志福 《广西医学》2004,26(7):1045-1047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非典”防治定点医院。我院的发热门诊从2003年4月设立至2004年1月共接诊发热病人15450人次,医院治愈出院“非典”病人1例,至今无一例医务人员或病人受到感染,在发热门诊的设置与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非典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然而在医院,却有个丝毫也不能松懈的“窗口”——发热门诊。医生压力大“我们在发热门诊的工作压力,比前一段时间在非典病区还紧张。”一位10天前开始负责管理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典间歇期”医院防治SARS工作的方法。方法 回颐防治SARS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在“非典间歇期”医院所采取的各种防治方法和措施。结果 诊治发热病人总数为808人,其中发热门诊诊治789人,留观19人,未发现疑似SARS病例及医学观察病例。结论 在“非典间歇期”,医院作为防治SARS的第一哨点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常规状态下防治SARS预案;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治知识、防护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完善发热门诊、留观室三个区域和两个通道的划分;进一步规范发热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护理及治疗的工作流程:加强医院感染的豁测和控制: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上报疫情。  相似文献   

4.
王宏智  许金美 《嘉兴医学》2003,19(3):131-132
目的:为更好地诊治门诊发热病人,研究和分析非典时期本院发热门诊疾病谱。方法:用自制存档发热门诊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并分析2003年5月10日至6月10日来本院门诊体温高于37.3℃的2459例中经预检分诊到发热门诊的685例发热门诊患的临床资料。结果: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和疑似非典O例,需医学观察36例,占5.25%。最常见的发热原因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65.83%;其次是肺部感染,占13.14%。结论:发热门诊患的病因主要是上感,因每位病人摄胸片,肺部感染的发现率明显提高。综合性医院应设置合理的呼吸道疾病的诊疗场所,加强门诊预检分诊管理。应尽快确立早期非典病原学检测方法。当前,临床医生应认真学习卫生部颁布的非典诊断标准,提高警惕,不使非典漏诊。  相似文献   

5.
发热门诊的急救医疗流程是指“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系统(EMSS),急救接诊护理对象均为非典病人或非典疑似病人,高强度的传染会使护理人员产生精神恐惧,身心疲惫,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的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心理平衡,保持精神健康的作用,评估发热门诊急救护士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非典”、“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各地有关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并在发热门诊内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物品。这些物品使用频率低且有一定的有效期,有效期长短也不同,为了做到既能确保这些物品无过期现象,又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我院发热门诊设制了物品有效期一览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石燕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8):477-477
个体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时报告、转诊发热病人是控制“非典”传播的重要措施。2004年元月6~7日省疾控中心对西宁市个体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诊日志登记、传染病登记、消毒、隔离及发热病人的报告、转诊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3年4—5月对甘肃省42个医疗机构的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实地查看了医院的发热门诊、留观室及定点收治医院的病区。查产科、儿科、保健科及其门诊预防非典的具体措施。各医疗机构均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采取了健全机构、强化疫情报告制度、规范发热门诊、留观室和定点收治医院等措施。检查中对各医疗机构防治非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出,使其具有规范性,切实保证各级医疗机构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 925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典期间”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04-21至2003-06-24在发热门诊就诊的19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一般信息、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发热门诊的患者以男性居多,体温主要在37.3℃一38℃之间,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主。就诊患者成分北京市居民以在岗工作人员为主体,而外籍人士中以民工人数为最多。医学观察人员约占就诊人数的10%,但医学观察人员有近45%被诊断疑似或临床诊断SARS患者。结论:发热门诊在“非典期间”对及时发现、隔离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发热的外来打工人员、医护人员要重点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护理学会提出的将医用针头销毁装置列入医疗防护物资采购的意见 ,为强化在防治“非典”工作注射安全问题 ,应重视注射器、输血输液器使用后的销毁工作 ,避免这些针头在收集处理过程中刺伤医护人员 ,引发医护人员感染 ,我部决定将针头销毁装置列为防治“非典”工作必须装备的防护设备 ,同时积极推广使用自毁式注射器。请各地防治“非典”定点医院、收治疑似病人病区及发热门诊的治疗室 ,必须装备针头销毁装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将医用针头销毁装置列入“非典”医疗防护物资的紧急通知$卫生部办公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广西设立的发热门诊中就诊的发热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疑似病例和临床确诊病例的筛查情况。方法各地按照《广西发热病人门诊工作及监测规程》的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人进行登记、诊断、汇总和上报,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结果2003年4~6月期间,广西各地区共设立发热门诊l671个,就诊发热病人587046人,筛查出疑似重点发热病人2706例(占O.46%)、重点发热病人2115例(占O.36%)、疑似病例7例,临床确诊病例3例。3例确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均有疫区非典疑似病人接触史,返乡后到发热门诊就诊时被发现。结论设立发热门诊提高了广西监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敏感性.在非典防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将发热门诊监测工作常抓不懈,并将多发和危险严重的、以发热为主的急性法定传染病纳入监测的范畴,规范管理,充分提高发热门诊监测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按照卫生部相关通知,发热门诊将整合到感染性疾病科,北京方面具体变革正在进行中--   关注焦点   从北京2003年首发“非典“到如今,专为防治“非典“设立的发热门诊,已走过了两年路程.……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的传播,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要求,一些医院设置了发热门诊,以期通过对发热患者进行专门筛查,使传染源得以早期检出、缩小疫病扩散范围。通过对非典时期发热病人就诊情况的观察和探讨,发现一些发热病人不在发热门诊就诊,发热病人就诊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成为非典或其他疫病得以传播流行的隐患,现就发热病人的就诊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9月起,全国各省、市、冬春“非典”流行的预案相继启动。12月初首先在韩国发生禽流感疫情。很快波及周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为进一步对非典患者及禽流感疫情进行有效监控,防范各种类型传染性疾病,同时防止禽流感疫情向人间扩散,我院开设了发热门诊。  相似文献   

15.
面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的威胁,医院以“更细、更实、更深、更严”为要求,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强调关口前移,以“防”、“控”、“治”、“管”为基础,加强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人员技术力量,在全院广泛开展大规模的健康教育和防病宣传。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全院动员,全民防疫,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够打好非典防治这场攻坚战。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疫情在我市发生流行,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我院自2003年4月开设发热门诊以来,对就诊于发热门诊的患者实行严密监测,近1年来,监测发热患者1582例,无一例确诊或疑似非典患者。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于2003年4月19日确诊"非典"病人后,启动了"非典"预案的三级疫情,并于4月22日起在全市范围开设了发热门诊,共设有发热门诊187家(其中市区开设发热门诊32家),对发热病人进行分流诊治,对防治非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杭州市的发热门诊在开设的过程中逐步改进.现将多次督查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发热门诊是应非典需要而建立起的新的特殊门诊,就我院所建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6月是我国暴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SARS)最紧张的时期,我院从4月23日成立发热门诊,严格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对于38℃以上的高热病人一一进行排查,加上院外医药公司及所有药店不卖退热药等的配合,故来院就诊的发热病人就更具有这个时期发热病例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现将我市抗非典期间1011例发热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优势,迅速在社区开展防治“非典”并预防布控,普及“非典”防治知识宣传是发挥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作用的一次实践检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防治“非典”疫情前沿的观察哨所,对发热病人进行鉴测,实行早报告制度和专家会诊制度,建立一条简便快捷反映灵敏的防“非典”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