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后第1,3,7,14天连续检测IL-6,TGF-β1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1,3,7d3个时间点上血清IL-6水平犤(55.91±23.74),(10.33±1.61),(9.29±1.68)ng/L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2.86±0.86)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3,P<0.05)。TGF-β1水平减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6,P<0.05)。至14d,血清IL-6(4.39±1.49)ng/L,TGF-β1(40.83±8.90)μg/L则均接近正常水平。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0.05),而血清TGF-β1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无关(P>0.05)。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TGF-β1水平无关(P>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9,P>0.05)。结论:IL-6,TGF-β1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后第1,3,7,14天连续检测IL-6,TGF-β1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1,3,7d3个时间点上血清IL-6水平[(55.91&;#177;23.74),(10.33&;#177;1.61),(9.29&;#177;1.68)ng/L]升高,与正常对照组(2.86&;#177;0.86)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3,P&;lt;0.05)。TGF-β1水平减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6,P&;lt;0.05)。至14d.血清IL-6(4.39&;#177;1.49)ng/L,TGF-β1(40.83&;#177;8.90)μg/L则均接近正常水平。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lt;0.05),而血清TGF-β1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无关(P&;gt;0.05)。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P&;lt;0.05)。而与TGF-β1水平无关(P&;gt;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9,P&;gt;0.05)。结论:IL-6,TGF-β1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65例对照组血浆中TGF-β1及IL-6含量,并观察其与MM的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的关系,及对病情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 MM患者血清中的TGF-β1及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Ⅰ期、Ⅱ期MM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明显低于Ⅲ期患者(P<0.01),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含量呈递增趋势。TGF-β1及IL-6水平在临床参数Hb、β2-微球蛋白(β2-MG)异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1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6可能与MM的疾病进程有关,其水平升高是MM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2(IL-22)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正常肝细胞BRL-3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梯度浓度的重组IL-22(1、10、50 ng/ml)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给予2 ng/ml的TGF-β1进行刺激,培养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m 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空白对照组vimentin m 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0.11、0.67±0.08,E-cadherin m 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08、0.77±0.0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vimentin m RNA(1.24±0.02)和蛋白(0.96±0.06)的表达均增强(t值为-3.805和-4.946,均P<0.05),E-cadherin m RNA(0.81±0.06)和蛋白(0.58±0.03)的表达均减弱(t值为2.868和4.890,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梯度浓度重组IL-22干预组vimentin m RNA(0.97±0.10、0.57±0.03、0.30±0.77)和蛋白(0.86±0.03、0.74±0.02、0.61±0.04)的表达均减弱(F值为115.068和45.057,均P<0.05),E-cadherin m RNA(1.03±0.07、1.31±0.02、1.61±0.09)和蛋白(0.70±0.02、0.80±0.03、0.88±0.03)的表达均增强(F值为81.163和59.197,均P<0.05);梯度浓度的重组IL-22(1、10、50 ng/ml)干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GF-β1能诱导大鼠肝细胞发生EMT,IL-22能够逆转TGF-β1介导的EMT,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32(IL-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收治的CBD患儿72例为研究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另选取同期肝移植供体肝胆管组织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脊痛消胶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组胺(HA)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植入异物使神经根受到卡压的方式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脊痛消胶囊组(中药组)、布洛芬缓释对照组(西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为排除手术创伤所致疼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加设假手术组。于造模3 d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不同配比的脊痛消胶囊和布洛芬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溶液灌胃。观测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分批处死实验大鼠取C5至T1脊髓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IL-1β、IL-6、HA表达量。结果给药后第7、14天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IL-1β、IL-6、HA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药组大鼠上述物质的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相对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痛消胶囊能有效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IL-6及HA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4例健康体检者及45例初诊AL患者化疗前及获完全缓解(CR)后的血清IL-11及IL-1β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观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AL患者血清IL-1β含量[(84.63±16.74)ng/L]较正常对照组[(28.46±3.08)ng/L]高(t=-1.467,P=0.024),经诱导化疗获CR后又明显降至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白细胞呈正相关(r=0.315,P<0.05),而IL-11[(23.64±2.04)μg/L]水平在初次诱导化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3.52±18.72)μg/L,t=-1.795,P=0.039),获CR后明显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IL-11和IL-1β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后烫伤小鼠创面的变化及其对小鼠创面炎症介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2组小鼠均采用蒸汽烫伤造模。激光照射组小鼠行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烫伤创面,对照组治疗时间和疗程同激光照射组,但仪器处于电源关闭状态。2组小鼠均于烫伤后即刻和烫伤1、3、7和14d后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全层创面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GF-β1、IL-1β的基因表达。 结果烫伤7和14d后,激光照射组小鼠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1.48±5.89)%和(73.96±7.2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1、3d后,激光照射组TGF-β1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并于烫伤7d后达到峰值,上述3个时间点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14d后,激光照射组TGF-β1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烫伤1和3d后,激光照射组IL-1β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并于烫伤7d后降至最低,上述3个时间点IL-1β基因表达情况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可以加速烫伤创面愈合,这可能与其调节烫伤创面TGF-β1和IL-1β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药加针刺、单纯针刺及单纯中药治疗组,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β、IL-6水平。结果:治疗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IL-1β、IL-6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均增高(P<0.01),治疗后外周血中IL-1β、IL-6均降低(P<0.01),但针灸中药结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强于其它两种治疗对细胞因子IL-1β、IL-6水平的调节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对抗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了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损害,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B-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TGF-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在发病后第1天升至最高[(48.4±10.4)ng/L],随后逐渐下降,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38.2±9.6)ng/L和(31.4±6.8)ng/L,第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3.7±5.9)ng/L,P<0.0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F=4.13,P<0.05),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rs=0.186,P>0.05),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rs=0.508,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在发病后第1天为最低,随后渐升,至第7天接近对照组[(42.1±8.2)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结果提示IL-6和TGF-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炎症反应;动态检测IL-6和TGF-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30例AIHA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GFβ1和IL-10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30例AIHA患者治疗前血浆TGF-β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94.41±22.36)ng/L vs(285.01±15.50)ng/L(P〈0.01),治疗后血浆TGF-β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246.43±26.52)ng/L(P〈0.01),但仍低于正常人(P〈0.01)。AIHA患者治疗前血浆IL-10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111.44±12.04)ng/L vs(53.77±5.76)ng/L(P〈0.01),治疗后血浆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67.05±17.27)ng/L(P〈0.01),但仍高于正常人(P〈0.01)。AIHA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TGF—β1的水平与治疗无效者比较明显升高(264.93±9.69)ng/L vs(207.50±16.53)ng/L,(256.96±8.35)ng/L vs(207.50±16.53)ng/L(均P〈0.01),但都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IL-10水平与治疗无效者比较均明显降低(57.91±4.54)ng/L vs(96.54±4.74)ng/L,(57.43±5.12)ng/L vs(96.54±4.74)ng/L(均P〈0.01),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者IL-10的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升高(96.54±4.74)ng/L vs(53.77±5.76)ng/L(P〈0.01)。结论AIHA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GF-β1和IL-10水平的变化,提示TGF-β1和IL-10可能参与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合理的适量运动能够促进骨量,相反过量运动会影响骨量的蓄积,但负荷过量的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骨量的影响效应,以及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别进行4,9,11,13,15,17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置对照组,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雌二醇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及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以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骨密度水平。结果与结论:和同期对照组相比,胰岛素生长因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运动后9和17周显著降低(P〈0.05),转化生长因子β在运动第4周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在运动第9,15,17周均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水平在运动第13,15和17周降低(P〈0.05或P〈0.01),全身骨密度值在运动第15,17周显著降低(P〈0.01)。结果证实,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导致大鼠机体骨代谢发生改变,由骨形成占优势过渡为骨吸收占优势,最终出现骨密度值降低,骨代谢平衡向破骨方向倾斜的重要致因与过量运动所造成的性腺轴功能受抑,雌二醇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膜上分布着特异性的IL-6受体,血中的IL-6可通过脑内缺乏血脑屏障(BBB)的区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效应。为了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与IL-6的关系,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L-6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合理的适量运动能够促进骨量,相反过量运动会影响骨量的蓄积,但负荷过量的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骨量的影响效应,以及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别进行4,9,11,13,15,17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置对照组,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雌二醇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及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以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骨密度水平。结果与结论:和同期对照组相比,胰岛素生长因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运动后9和17周显著降低(P<0.05),转化生长因子β在运动第4周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在运动第9,15,17周均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水平在运动第13,15和17周降低(P<0.05或P<0.01),全身骨密度值在运动第15,17周显著降低(P<0.01)。结果证实,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导致大鼠机体骨代谢发生改变,由骨形成占优势过渡为骨吸收占优势,最终出现骨密度值降低,骨代谢平衡向破骨方向倾斜的重要致因与过量运动所造成的性腺轴功能受抑,雌二醇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法对6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30例伴腹水,36例无腹水)(肝硬化组)进行血浆ET-1和血清TGF-α、TGF-β1含量测定,并与35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浆ET-1含量[肝硬化无腹水组(36.2±5.0)ng/L、肝硬化伴腹水组(20.8±3.2)n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5.2±8.4)ng/L](P<0.01),而TGF-α[肝硬化无腹水组(20.5±5.6)ng/L,肝硬化伴腹水组(31.2±6.7)ng/L]、TGF-β1含量[肝硬化无腹水组(44.5±12.6)ng/L,肝硬化伴腹水组(66.8±25.2)ng/L]又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2±1.8)、(33.4±12.5)ng/L](P均<0.01),尤以肝硬化伴腹水组为甚.肝硬化组患者血浆ET-1含量与TGF-α、TGF-β1含量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82、-0.5014,P均<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血清TGF-α、TGF-β1含量的变化对了解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α(interleukin-α,IL-1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β,IL-1β)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于生后3 d及7 d检测病例组32例HIE患儿与对照组24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α以及IL-1β水平.结果 生后3 d HIE患儿和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α水平分别为8.76±4.07 pg/ml,3.95±1.09 pg/ml;生后7 d分别为5.00±2.12 pg/ml,3.52±1.74 pg/m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后3 d HIE患儿和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β水平分别为64.00±13.80 pg/ml,33.89±18.32 pg/ml;生后7 d分别为54.30±13.10 pg/ml,36.91±18.02 pg/ml,两者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后3 d和7 d,HIE患儿血清中IL-1α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后3 d和7 d,HIE患儿病情愈严重血清中IL-1β水平升高愈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HIE患儿血清中IL-1α和IL-1β水平变化与HIE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在新生儿HIE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在腹腔感染脓毒症致神经元损伤中的机制.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研究脓毒症后不同时间内海马组织ICE的活性,IL-1β含量变化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同时观察用Ac-YVAD-FMK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随着发生脓毒症时间的延长,脑海马组织中ICE活性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显著降低(P<0.05和P<0.01).使用Ac-YVAD-FMK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脓毒症后ICE主要通过炎症机制介导神经元的损伤,Ac-YVAD-FMK对脓毒症后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细胞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Ra及γ-氨基丁酸B受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癫痫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6-10相关文章,检索词“epilepsy,IL-1β,IL-1Ra,GABAB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0-01/2006-10相关文章,检索词“癫痫,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γ-氨基丁酸B受体”,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基础或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重复临床报道的文献、个案报告。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篇关于癫痫,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γ-氨基丁酸B受体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30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癫痫的发病有免疫学机制参与。白细胞介素1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内源性增高的白细胞介素1可明显促进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脑损伤。内源性细胞介素1β增多及外源性给予白细胞介素1β与癫痫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的天然拮抗剂。白细胞介素1β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多环节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最终影响癫痫的发病过程。②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各类癫痫的发生几乎都与脑内γ-氨基丁酸的功能变化有关。结论:细胞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神经递质中的γ-氨基丁酸B受体在癫痫的发病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二者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清脂类水平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30例ICVD患者血清IGF-1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并与43名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急性期患者血清IGF-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IA伴有梗死灶者血清IGF-1的含量较无梗死灶者更低(P〈0.05)。脑血管病组总TC、TG、LDL-C和LP(a)水平均较健康老年组升高(P〈0.05)。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GF-1水平与TC、TG、LDL、LP(a)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IGF1与老-年ICVD的发生发展及其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并在脑梗死的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1].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假说中的免疫假说能够较好地阐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因子有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白细胞介素(IL)-6 是 IL家族中的多功能细胞因子,是机体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的关键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促进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