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部结核5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  欧希  潘海斌 《广东医学》2005,26(9):1256-1258
目的探讨腹部结核的诊断及内、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腹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钡餐、钡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都在90%以上。肝结核中,行双套管冲洗及肝叶切除的复发,行脓腔腹壁敞开引流的无复发。腹膜结核中,手术者均复发,非手术者无复发;肠结核非手术治疗26例,8例复发,手术治疗22例,3例复发。结论腹部结核的诊断均应综合判断,钡餐、钡灌肠、纤维结肠镜、腹腔镜是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肝结核应行脓腔腹壁敞开引流术,腹膜结核应内科治疗,增殖性肠结核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有手术指征,术后可缩短抗结核时间,溃疡型及混合型肠结核以内科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62例肠结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62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低热、消瘦为主。46例非手术治疗全愈,16例因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腹部肿块、急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而行手术治疗。结论胸片、钡灌肠、电子结肠镜加病变组织活检是诊断肠结核的有效手段,绝大多数患者可经内科药物治愈,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小肠出血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6例手术治疗的小肠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行选择性肠系膜脉造影,阳性率69.2%(9/13),消化道钡餐阳性率16.7%(1/6),放射性核素扫描阳性率33.3%(1/3),13例均手术切除病灶,术后9例出血停止,2例死亡,2例出血复发,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选择性肠系膜动肪造影是诊断小肠出血并指出外科治疗的最佳方法,可作为首选,术中仔细探索,配合内镜和注射美蓝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肠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肠结核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58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病年龄在20~40岁的共43例,占74.1%,临床症状以腹痛49例(84.5%)、腹泻28例(48.3%)、发热26例(44.8%)、右下腹包块12例(20.7%)为主,合并肺结核18 例(31.0%),并发症以肠梗阻9 例(15.5%),病变部位常见为回盲部(55.2%,32/58)、末端回肠(29.3%,17/58)。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X线检查阳性发现占66.7%(32/48)。47例行肠镜检查患者中,12例组织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结节,6例发现抗酸杆菌,3例腹腔镜检查及8例手术患者均病理诊断为肠结核。29例患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肠结核好发于青壮年,病变部位常见为回盲部、末端回肠,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合并肺结核多见,电子结肠镜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肠结核重要手段,腹腔镜或手术行病理检查也可诊断肠结核。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X线检查、腹部CT、PPD皮试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肠结核;临床表现;诊断;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1例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灌肠检查7例,均未获确诊,误诊为结肠癌4例,肠结核2例,节段性肠炎1例。纤维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10例,确诊嗜酸性肉芽肿5例,诊断为结肠肿块5例。术中快速活检6例,均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手术行病变肠段切除6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横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9例随访0.5-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纤维肠镜和术中快速病检是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确诊方法,病变肠段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凯  吴忠  潘乃柱 《海南医学》2004,15(11):142-142,131
女,14岁,因反复便血块和鲜血,每次200毫升左右,经输血和止血剂等综合治疗可停止,出血无规律性和其它症状。曾在儿科和内科住院检查和治疗6个月,全胃肠道钡餐3次,钡灌肠两次,^95锝扫描等检查,均未发现病灶,而转入外科又经纤维结肠镜检查亦未明确诊所。检查:发育及智力正常,贫血貌,脉膊80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结核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痛多见,并发肠梗阻比例高,钡灌肠及结肠镜活检可协助诊断,根据病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肠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较困难,手术是治疗肠结核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根据开腹所见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同时性大肠多原发癌的诊治(附3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同时性大肠多原发癌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677例大肠癌病人进行术前钡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34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病人的1.3%。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常因临床医生不够重视而漏诊。结论大肠癌病人术前应常规行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前未作纤维结肠镜检查的病人术中应加做结肠镜检查,以减少同时性多原发癌的漏诊。术中应常规解剖标本检查,从而决定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在检查中的漏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等于1985~1986年收治结肠癌114例,在检查中漏诊误诊16例占14%。其中全消化道钡餐误诊2例(因结肠未能全部充盈等影响),乙状结肠镜误诊4例(由于在检查时发现了直肠息肉等常见病后未能继续深入检查,或因解剖等因素影响插镜不到29cm),钡灌肠误诊漏诊7例(受粪便及肠襻弯曲重叠影响,易使肝、脾曲及乙状结肠X线的“盲点”部位误诊),纤维结肠镜误诊3例(因镜未插到回盲部或窥视肠腔不全,或将浸润型癌误认为炎症而误诊)。当怀疑大肠病变时应作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等重叠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利福平注射液、异烟肼注射液、注射用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混合稀释后保留灌肠治疗肠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6例肠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进行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13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结核药物保留灌肠1个月,每日1次。两组均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6~9个月,两组分别于第1~4周、第1~4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及监测血常规、肝肾功及X线肠道造影等。结果:治疗组绝大多数患者腹痛、腹泻症状被控制,有效率为86%,且抗结核周期为6个月左右。对照组腹痛缓解率为65%,抗结核周期为8个月~1年左右。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结核药物保留灌肠能有效缓解腹痛、腹泻,改善结核中毒症状,预防肠粘连、肠梗阻,缩短抗结核周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1~2006年就诊的10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现为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41例;21例IBS患者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50有15例(正常范围<50);X线钡灌肠检查49例,45例提示肠蠕动活跃、排空增快;40例患者结肠镜检查,发现肠管痉挛、肠蠕动活跃、肠黏液增多18例。结论:X线钡灌肠、结肠镜可作为IBS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同时有必要进行心理因素的测评。  相似文献   

12.
潘豪仁 《右江医学》1999,27(1):12-13
50例经病理证实为结肠癌中,18例作普通钡剂灌肠检查,29例作了非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3例作消化道钡餐检查。有42例X线诊断为结肠癌,准确率达84%,漏诊和误诊为其他病的8例,漏诊,误诊为16%。认为X线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有肯定的价值。特别是气钡双对比检查,其敏感性与纤维结肠镜仿甚至略优于它。  相似文献   

13.
50例经病理证实为结肠癌中,18例作了普通钡剂灌肠检查,29例作了非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3例作消化道钡餐检查。有42例X线诊断为结肠癌,准确率达84%,漏诊和误诊为其他病的8例,漏诊、误诊率为16%。认为X线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有肯定的价值。特别是气钡双对比检查,其敏感性与纤维结肠镜相仿甚至略优于它  相似文献   

14.
总结28 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组病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回盲部是肠结核的好发部位;本组胃肠钡剂检查阳性率达89.3 % 。认为X线胃肠钡剂检查是诊断肠结核的主要手段;肠结核的治疗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对慢性肠梗阻的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应注意抗结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黄卫  陈玉祥 《海南医学》2011,22(11):75-76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发病机理、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我们收治的两例结肠脂肪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均未确诊,例一合并直肠癌行手术治愈,例二并发症有肠套叠、肠梗阻。结论结肠脂肪瘤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诊断困难,钡灌肠、结肠镜、CT、MRI、超声内镜有助于诊断,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内镜)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0年11月至1995年2月月,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878例,经病理证实大肠癌30例,检出率为3.0%。其中结肠息肉、腺瘤115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结肠血吸虫病8例,克隆氏病3例.肠结核1例,黑变病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21例,女9例。年龄为31~79岁,平均56.5岁。1.2临床表现排便习惯改变23例,粘液血便18例,腹部肿块5例,肠梗阻2例。1.3X线钡灌肠检查30例.阳性21例(70%)。1.4肠镜分型(1)肿块型8例(26.6%);(2)浸润型13例(43.3%);(3)溃疡型6例(20.0%)。(4)息肉癌变型3例(10.0…  相似文献   

17.
梁国强  郑远航 《广东医学》2005,26(8):1085-1086
目的探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空肠血管畸形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末段回肠溃疡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克罗恩病1例,行保守治疗,除克罗恩病术后3个月内仍有少量下消化道出血,经内科治疗后追踪2年无复发外,均止血成功,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处理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定性定位准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92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对其临床表现及头颅CT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抉择和预后进行探讨。方法:92例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单纯采取内科治疗18例,腰大池持续外引流13例,锥颅双侧脑室外引流24例,采取开颅血肿清除及对侧脑室外引流37例。结果:单纯内科治疗18例患者,治愈率44%,好转率22%,死亡率33%;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及锥颅双侧脑室外引流37例,其治愈59%,好转率27%,死亡率13%;采取开颅血肿清除及对侧脑室外引流37例,其中治愈率43%,好转率40%,死亡率16%。结论:经综合分析,发现影响本病预后因素是多方面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耐多药肺结核早期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为优化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提供询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胸外科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经药敏试验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予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36.7±1.5)岁]进行病肺切除,术后继续予以有效药物化疗12个月以上,另随机选取同期经药敏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并具备肺叶切除指征的门诊患者4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9.5±1.0)岁],根据药敏试验选取有效药物单纯化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连续不间断随访12~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41.9% (18/43),病情逆转率18.6%(8/43),死亡率16.3% (7/43);观察组治愈率83.3%(35/42),病情逆转率4.8%(2/42),并发症发生率28.6% (12/42),死亡率2.4% (1/42).两组治愈率、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病情逆转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确诊耐多药肺结核,经内科治疗2个月以上者均可考虑病肺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治疗,其手术并发症与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肺叶切除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我院14年(1975年9月~1989年7月)来经纤维结肠镜(下称纤结镜)和钡灌肠检查的525例病人对其诊断结果作一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男301例,女224例,年龄6岁~72岁,平均42岁。所有患者在钡灌肠后20天内做纤结镜检查。 2 结果 2.1 结肠直肠癌 34例,均经病理或/和手术证实。钡灌肠与纤结镜诊断一致者26例(76.5%),钡灌肠漏诊8例(23.5%),误诊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