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CT在鼻咽癌临床分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80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CT扫描所见,分析CT扫描对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影响。CT扫描由于能显示肿瘤向鼻咽腔外蔓延的情况及显示较常规X线颅底照片更多的颅底骨质破坏,使临床分期更为准确。在80例中常规临床分期与结合CT分期相符者38例(47.5%);1例常规X线诊断颅底骨质破坏,CT扫描显示正常;其余41例(51.25%),由于CT显示病变范围较广,或有颅底骨质破坏而致分期升级。其中由Ⅰ期升至Ⅱ期者1例,Ⅰ期升至Ⅲ期者1例;Ⅱ期升至Ⅲ期者18例,Ⅱ期升至Ⅳ期者7例;Ⅲ期升至Ⅳ期者14例。升级原因主要为颈动脉鞘区受侵及CT发现颅底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与MRI评价鼻咽癌颅底侵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Xie CM  Liang BL  Wu PH  Zheng L  Ruan CM  Li L  Mo YX  Zhong R  Chen YX  Lin HG 《癌症》2003,22(7):729-733
背景与目的:随着螺旋CT与MRI的普遍应用,研究哪种方法对鼻咽癌发生颅底侵犯的诊断更有价值,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探讨用CT与MRI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1993年8月--2001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6l例,全组患者治疗前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此外,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8例。CT扫描采用Elscient CT Twin Flash,常规横断面平扫,部分加冠状面扫描,13例加增强扫描。MRI扫描采用Philips T5-Ⅱ型0.5 Tesla超导成像系统,标准头部正交线圈。常规SE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范围由鞍上池至第二颈椎下缘水平,6l例中55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结果:CT发现颅底骨质侵犯17例,MRI扫描发现颅底侵犯26例,其中6例MRI扫描发现斜坡、翼突基底部和蝶骨基底部早期的骨髓浸润,而CT检查未见有这些部位的骨质破坏,另外3例MRI见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CT未见明确的卵圆孔破坏。结论:CT与MRI均可显示鼻咽癌通过破坏骨质侵犯颅底,也可以通过自然孔道进入颅内。MRI较CT对颅底骨质破坏的检出更敏感,MRI可以发现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卵圆孔没有骨质破坏。MRI较CT可以更准确地界定肿瘤的侵犯范围;螺旋CT薄层三维重建,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病灶。  相似文献   

3.
CT与X片诊断鼻咽癌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CT扫描技术的改进,鼻咽癌 CT检查可以查出粘膜下软组织的早期病理改变,并能显示出肿瘤向鼻咽腔外邻近组织侵犯的范围。本文比较135例鼻咽癌CT扫描和常规X片检查,总结其优缺点。CT扫描能提供准确的鼻咽癌侵犯范围,以利临床医师设计最佳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94例鼻咽癌的CT所见。并与常规X线检查和临床资料对照,论述CT扫描对鼻咽癌的使用价值及对临床分期的影响。CT扫描能显出气道、软组织及颅底骨质的改变,有利于更准确显示病变扩展的范围,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放射治疗设计。  相似文献   

5.
1989~1990年我院收治的鼻咽癌(NPC)病例中,有45例同时作常规X线照片和CT扫描。本文探讨CT扫描对NPC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症状与颅底破坏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45例NPC病人中,初发33例,复发12例。初发NPC按临床分型,以颅神经症状为主的为上行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的为下行型,同时兼有颅神经症状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者仅有鼻咽部肿瘤的为混合型。常规X线照片包括鼻咽侧位和颅底位,CT扫描一般只作平扫,少数加冠状扫描,根据上述一种或二种检查方浃确定有无颅底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6.
周路  刘杰明 《现代肿瘤医学》2016,(12):1979-1982
目的:探讨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13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5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鼻咽癌颅底转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价联合应用CT/MRI对鼻咽癌颅底转移诊断的价值。结果:CT示颅底骨质侵犯30例,MRI扫描示颅底侵犯39例,其中5例MRI扫描发现斜坡、蝶骨翼和蝶骨体早期骨髓浸润,而CT检查表现正常。另外1例MRI见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CT未见明确的卵圆孔破坏。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均可显示鼻咽癌颅底转移,MRI对颅底组织侵犯更加敏感,二者联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影像诊断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T和 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是准确评价原发肿瘤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有时在常规头颈部扫描时偶然会发现鼻咽癌原发灶和 (或 )肿大淋巴结。对于局限于鼻咽腔内的鼻咽癌 ,CT和 MRI对病灶表面的评价与临床所见基本一致 ,但对鼻咽癌蔓延范围和对周围结构侵犯情况的了解及明确是否超腔侵犯 ,CT和 MRI所见明显优于临床检查。特别是 MRI,能显示鼻咽癌黏膜下浸润 ,以及对腭帆提、张肌和咽颅底筋膜的侵犯程度 ,对鼻咽癌TNM分期、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和预后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在鼻咽癌治疗后的随访中 ,CT和 MRI扫描是主要的检查手段 …  相似文献   

8.
CT扫描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宇  王绍丰 《癌症》1990,9(2):116-118
本文通过192例首次放疗的鼻咽癌CT扫描所见,分析CT扫描对鼻咽癌临床分期的价值关系。使常规临床分期T_1、T_2分别从8.85%、65.63%减少至1.56%、40.10%;而T_3、T_4分别从22.92%、2.60%上升为44.27%、14.06%。192例中分期升级者70例(36.46%),符合者120例(62.50%),2例颅底片可疑骨质破坏而CT扫描正常。CT扫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粘膜下浸及邻近部位受侵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CT扫描是鼻咽癌临床分期准确估计的最完整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鼻咽癌中的颅底侵犯的患者的CT表现。方法 从CT图像上判断NPC向颅底侵犯的大小、范围及程度。结果 分析讨论了颅底骨质破坏与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各种表现。结论 结合文献提出了鼻咽部颅底同时扫描作为常规扫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部增强CT冠状位扫描对诊断鼻咽癌侵犯颅底的价值.方法:将经病理学检验证实的193例鼻咽癌的CT增强轴位扫描与冠状位扫描颅底情况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93例鼻咽癌中,120例(占62.2%)经两种扫描均未见颅底侵犯;10例(5.2%)轴位扫描未见颅底异常而经冠状扫描发现其受侵犯;15例(7.8%)轴位可疑颅底受侵犯而经冠状扫描肯定侵犯11例,排除4例;轴位扫描显示海绵受窦侵有26例,增强CT冠状扫描则为3例.结论:增强CT冠状扫描对确定鼻咽癌有无颅底骨质侵犯及其侵犯部位、范围与程度均有重要价值,在显示海绵窦受侵犯、肿瘤组织沿脑池或/和脑沟等蛛网膜下腔生长,侵犯周围组织的征像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传统的检查技术如鼻咽镜检查,X线平片及造影检查等,仅能发现鼻咽部的表浅结构及颅底的骨质改变,但对早期原发灶的改变及粘膜下软  相似文献   

12.
CT扫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扫描在鼻咽癌诊断及临床应用已有报道,CT扫描具有显示鼻咽腔肿瘤部位、及邻近组织侵犯范围,颅底骨质有否侵蚀的作用,并能提供准确T分期,以便于临床医师设计最佳放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颅底原发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颅底原发软骨肉瘤临床少见,较易误诊,本文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并相互比较。探讨这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对它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回顾性总结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原发软骨肉瘤,患者均进行了X线、CT和MRI检查(平扫和增强),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5例X线平片均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钙化及骨质破坏;CT则可清楚显示病灶的钙化及分布情况,骨质破坏显示良好。优于X线;MRI可全面显示病灶的范围及少量出血,优于X线与CT,但不能显示特征性的钙化。DSA仅显示血管受压移位。无特征性改变。结论:颅底原发软骨肉瘤的X线、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提示病变,CT可明确诊断。MRI则可三维显示病变的范围,它们都是诊断颅底原发软骨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增强CT冠状扫描在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部增强CT冠状位扫描对诊断鼻咽癌侵犯颅底的价值。方法:将经病理学检验证实的193例鼻咽癌的CT增强轴位扫描与冠状位扫描颅底情况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93例鼻咽癌中,120例(占62.2%)经两种扫描均未见颅底侵犯;10例(5.2%)轴位扫描未见颅底异常而经冠状扫描发现其受侵犯;15例(7.8%)轴位可疑颅底受侵犯而经冠状扫描肯定侵犯11例.排除4例;轴位扫描显示海绵受窦侵有26例。增强CT冠状扫描则为3例。结论:增强CT冠状扫描对确定鼻咽癌有无颅底骨质侵犯及其侵犯部位、范围与程度均有重要价值,在显示海绵窦受侵犯,肿瘤组织沿脑池或/和脑沟等蛛网膜下腔生长,侵犯周围组织的征像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鼻咽癌易侵犯颅底骨质,文献报告,约占29~73%病例,据中山医学院肿瘤医院统计,发生卵圆孔区骨质破坏者占全部颅底骨质破坏者的61.7%,棘孔骨质破坏者仅占14.6%。CT检查可较正确地诊断鼻咽癌是否已发生颅底骨质破坏。但在我国大量病员仍然需要依靠颅底X片检查,以解决有无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6.
MRI对鼻咽癌T、N分期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Xie C  Liang B  Lin H  Wu P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81-184
目的 比较56例鼻咽癌患者的CT、MRI资料,探讨MRI对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分期和我国1992年福州-广州分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时进行CT与MRI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56例。CT扫描用elscient CT twin flash双螺旋扫描机,常规横断平扫,3例加冠状扫描,16例直接增强扫描。MRI使用Philip T5-Ⅱ型0.5 Tesla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标准头部正交线圈,常规SE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范围上达鞍上池,下至第2颈椎下缘水平。大部分病例(50/56)行增强扫描。结果 CT不能显示咽颅底筋膜;MRI显示清楚,可以确定真正的腔内病变。MRI对显示软组织(包括颈长肌、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和颅底骨质肿瘤侵犯较敏感,可以发现肿瘤软组织侵犯和早期骨髓侵袭。MRI显示鼻咽癌侵犯颈动脉鞘区和咽后淋巴结转移较CT明确,同时可以发现三叉神经肿瘤侵袭,直接影响肿瘤临床分期。结论 根据UICC分期原则,28.6%(16/56)的病例发生分期改变;根据我国1992年分期原则,33.9%(19/56)的病例发生分期改变。MRI对我国1992年分期最明显的影响在于区分颈动脉鞘区是肿瘤侵犯还是咽后淋巴结转移,同时对早期颅底骨质骨髓侵袭也较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65例鼻咽癌患者的CT扫描和颅底照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CT扫描在诊断上明显优于颅底照片,CT扫描对鼻咽癌咽旁间隙,颅底侵犯、颅内病变的发现可作为指导设野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65例鼻咽癌患者的CT扫描和颅底照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CT扫描在诊断上明显优于颅底照片,CT扫描对鼻咽癌咽旁间隙,颅底侵犯、颅内病变的发现可作为指导设野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的CT表现(附1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表现,探讨鼻咽癌的生长浸润方式以及CT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经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142例,全部病例作鼻咽轴位CT平扫,层厚、层距6mm~8mm,部分病例同时作冠状扫描.结果CT能显示早期鼻咽癌患侧咽隐窝变钝、闭塞,腭帆提肌增厚及其它黏膜下浸润.鼻咽癌可广泛侵犯其周围组织,包括咽旁间隙,颞下窝,颈动脉鞘区,口咽,翼腭窝,副鼻窦等.颈动脉鞘区受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颅底骨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与鼻咽癌原发灶部位和侵犯程度有关.结论颈动脉鞘区受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CT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生长部位,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海林  卫光宇 《癌症》1994,13(4):380-380
鼻咽癌侵犯乳突4例报告陈海林,卫光宇湛江粤西农垦第一医院放疗科(524002)鼻咽癌常侵犯颅底骨。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鼻咽癌颅底骨破坏情况,其检出率高于X光平片一倍以上[1],且能较准确地显示病变范围。在颅底诸骨中,乳突属远隔鼻咽的部位,鼻咽癌侵犯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