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时间治疗学在非杓型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根据不同时间给药,对照组在早晨6:00~7:00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晚上18:00~19:00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时间治疗学,能使血压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多数患者可恢复24h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时间治疗学在非杓型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根据不同时间给药,对照组在早晨6∶00~7∶00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晚上18∶00~19∶00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时间治疗学,能使血压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多数患者可恢复24h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经动态血压监测,选取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晨起服药组(n=42)和睡前服药组(n=42),分别于7:00~9:00和20:00~22:00服用氨氯地平5 mg,连续治疗12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晨起服药组与睡前服药组在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晨起服药组相比睡前服药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睡前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模式明显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6.7%和47.6%(P<0.01).结论 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氨氯地平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58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晨起服药组(n=30)和晚上服药组(n=28)30mg/d,共治疗4周,服药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药物对血压昼夜变异率的影响。结果晚上服药组夜间平均SBP和DBP均较晨起服药组明显下降,对非杓型血压的昼夜节律调节有效率明显高于晨起服药组(SBP:89.29%,DBP92.86%)。结论对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晚上服用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晚18:00~19:00服用缬沙坦;对照组晨起6:00~7:00服用缬沙坦,连续治疗4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组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SBP和nDBP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药后收缩压的谷峰(T/P)比值为(57.3±0.5)%,舒张压的T/P比值为(58.4±0.4)%;观察组服药后收缩压的T/P比值为(64.5±0.5)%,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68.2±0.5)%.2组患者治疗后谷峰比值均〉50%,均能24h有效降压,但观察组血压谷峰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故观察组治疗睡前服药可更加平稳地控制24h血压.结论 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缬沙坦不但可有效降低血压,还可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6.
对高血压的时间治疗要考虑血压昼夜模式和潜在服药时间对降压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特别是显著降低早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快速上升相,使白天、夜间和24 h血压均值恢复正常,使异常昼夜血压模式转为正常杓型模式。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可以通过择时服用常规降压药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60~80岁的原发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46例,随机分A组、B组。 A组予清晨服氨氯地平(压氏达),B组予晚上服氨氯地平(压氏达),每次5 mg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皆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组治疗后在24 h和白天平均SBP及DBP下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B组昼夜节律改变,即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变异率分别为43.4%/86.9%、47.8%/82.6%,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降压药,能更好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和达到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8.
择时服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璐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3):187-190
非杓型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控制凌晨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变化是非杓型高血压药物治疗目标。常用降雎药物择时服用是实现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常用降压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角度,综述择时服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临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由晨服氨氯地平5mg调整为晚间(5:00~9:00)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4h动态血压,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调整服药时间后杓型血压率为35%,高于调整前的0;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调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晚间服用氨氯地平对控制非杓型高血压优于晨起服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血压节律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比索洛尔(n=30)每日早晨(8∶00)给药2.5~10 mg、比索洛尔(n=30)每日夜间(20∶00)给药2.5~10 mg治疗8周后的降压疗效。结果:两种给药方法均能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全天血压(P<0.05)。两种给药方法在白天的血压控制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夜间血压的控制上夜间服药降压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间服药在血压节律恢复方面优于早晨服药(P<0.05),早晨服药组有10例恢复杓型,夜间服药组有19例恢复杓型。结论:比索洛尔的两种给药方式均能安全有效地降压,但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优于早晨服药,更有利于血压节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施慧达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给予培哚普利4 mg,每日一次于早晨7点服用,服用2周后无效及未达显效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分开服药组,两组各55例,晨服组晨7点增加施慧达到5 mg,分开服药组于早晚7点分别加服施慧达2.5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4 h动态血压;对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血压和白天、夜间平均血压以及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24 h平均血压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分开服药组对控制夜间高血压与晨服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晚分开服药对控制非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优于单纯早晨服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杓型高血压与非杓型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压昼夜变化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将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3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ZVS、PW、LVM、LVMI均较杓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FSESV较杓型组显著降低而LVEF、CO、C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杓型组LAD、APFV、ATVI、AIE均较杓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3.
非杓型高血压与心脑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的血压存在着昼夜节律性改变,即夜间血压处于较低水平,自凌晨觉醒前后血压开始上升,白天血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夜间入睡后血压又开始逐渐降低,并于3:00-5:00达到低谷。人们把这种夜间血压下降〈10%者称为非杓型血压,10%-20%者为杓型血压,〉20%者为深杓型或超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不降反升的为反杓型血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者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轻中度)病例108例,随机分为晚服组和晨服组两组,每组54例,对两组分别在晚7时和早7时实施80mg替米沙坦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12周.在治疗结束后对动态血压进行复查,同时对两组中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两组24h SBP、24hDBP、dSBP和dDBP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SBP和nDBP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在替米沙坦治疗下,血压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晚上用药,则能有效实现将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王英  刘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78-57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治疗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62例,平均分为晨服组和晚服组各81例。晨服组患者于每日清晨8时,晚服组患者于每日晚间8时给予替米沙坦80mg口服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24h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的24hSBP、24hDBP、dSBP以及dDB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nSBP和nDBP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服组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明显高于晨服组患者的转变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有效的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晚间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更好的将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抽取本社区内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共112例,抽取年限均在2012年5月~2013年10月之间,通过抽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其中一组患者在早晨8时服用替米沙坦,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晚间8时服用替米沙坦,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类型转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类型转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非杓型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晚间给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晚服组,2组均服用替米沙坦。晨服组于7∶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晚服组于19∶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12周后复查动态血压,比较2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晨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20.0%,而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52.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服组清晨时段(5∶00-9∶00)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服组(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时辰化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昼夜节律的逆转结果与患者左心室结构改善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进行干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左心室结构参数检测,根据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的结果分为逆转组和未逆转组,并对其左心室结构参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逆转组各项左心室结构参数的改善均优于未逆转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后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能否有效逆转是关系到患者左心室结构能否有效改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和探讨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不同时间应用左旋氨氯地平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 随机抽选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之间,在我院内科进行诊治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94例.根据抽签法将他们划分成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分别在晨起和晚间给予患者左旋氨氯地平进行临床干预,并分析、统计和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服药后的24h平均SBP和DBP值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各项比较的差异明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晚间应用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血压值下降更为明显,临床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非杓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2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均采用替米沙丁治疗,对照组于晨间给药,观察组于夜间给药,比较两组血压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的24hSBP、24hDBP、dSBP和dDBP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nSBP和nDBP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经比较,观察组的血压类型转换率为75.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5%;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4%,组间两项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非杓型社区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而且夜间给药的效果优于晨间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