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71-1572
目的分析1,2-二氯乙烷职业病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并研究其对接触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汕头市10家工厂的1,2-二氯乙烷职业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健康监测,分析1,2-二氯乙烷职业病三间分布及对健康的影响。结果 1,2-二氯乙烷的职业病危险因素分布与工龄、学历、生活习惯有相关性;暴露组的肝、肾、心功能相关指标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企业应规范员工的操作方式,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两患者工作岗位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C-TWA16.0mg/m3、C-STEL53.1mg/m3,分别超过职业卫生标准2.29和3.54倍。结论两患者诊断为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轻度中毒。为防止中毒事故的再次发生,公司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县制鞋企业使用胶黏剂及溶剂的职业危害情况,为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CMS-QP2010Plu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2009—2013年送检的126份胶黏剂及溶剂样品中主要挥发组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GC-2010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于2009、2010、2011、2012、2014年对在部分制鞋企业所采集的工作场所空气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上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的126份胶黏剂及溶剂中主要存在1,2-二氯乙烷、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危害因素。5年间存在胶黏剂及溶剂使用的工作场所1,2-二氯乙烷、苯、甲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CTWA)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50家制鞋企业1,2-二氯乙烷检出率从2012年的82.0%下降到2014年的6.0%;同期采样点1,2-二氯乙烷不合格率从63.0%下降到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专项监督,减少了1,2-二氯乙烷的使用,降低其在工作场所的危害。但有少数制鞋企业工作场所存在1,2-二氯乙烷浓度较高的情况,需从各方面加大干预管理,降低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4.
1,2-二氯乙烷在我市主要用于制鞋业,因其黏性好、易干、防水等特性,而被小规模生产的私人业主广泛使用。在粘鞋过程中,由于工人对1,2-二氯乙烷毒性认识不足,车间通风设施不完善,长时间加班,缺乏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工人对二氯乙烷的接触机会大为增加,发生中毒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现将我市发生的2例1,2-二氯乙烷中毒导致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2-二氯乙烷急性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加强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结合患者中毒性脑病的症状和检测结果,确定此次中毒事件为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结论天那水含有1,2-二氯乙烷是发生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宜使用低毒清洁剂,并加强有毒作业场所的工程防护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2年广州市企业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分析其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和行业分布,为指导日常检测、评价工作以及进行有机溶剂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164家有机溶剂使用企业共491份有机溶剂样品,运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含苯系物溶剂的企业有75.0%,使用含正己烷溶剂的企业有37.2%,使用含苯溶剂的企业有26.8%,使用含1,2-二氯乙烷溶剂的企业有7.9%,使用含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企业有4.9%;检测的491个样品中,苯系物、正己烷、苯、1,2-二氯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的样品检出率分别为56.2%、22.4%、11.6%、2.9%和2.0%。2012年广州市有机溶剂使用企业分布在以皮革箱包制鞋、船舶修造、印刷包装、化工、玻璃宝石加工、IT电子、木质家具等7个行业为主,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系物、正已烷、苯、1,2-二氯乙烷,其中,皮革箱包制鞋行业所使用的原辅材料中含有苯、正己烷或1,2-二氯乙烷等高毒成分较多。结论2012年广州市有机溶剂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含苯溶剂使用行业普遍,需加强1,2-二氯乙烷使用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挥发量与工作条件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提出1,2-二氯乙烷在鞋和箱包用胶粘剂中限量值。方法采用气候箱法研究了1,2-二氯乙烷挥发量与工作条件关系,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了工作场所1,2-二氯乙烷挥发量数学模型。结果 1,2-二氯乙烷挥发浓度值主要受其用量和空气置换率的影响,随其用量的增大而增加,短时间内低浓度胶水挥发更快;与空气置换率呈线性反比关系。环境温度对1,2-二氯乙烷挥发浓度值影响不大。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涂胶模式的基础上,得出鞋和箱包用胶粘剂中1,2-二氯乙烷限量为5.0‰。结论鞋和箱包用胶粘剂中1,2-二氯乙烷限量值很低,GB 19340—2003《鞋和箱包用胶粘剂》亟待修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包覆工艺板式家具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与检测检验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确定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相应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断车、锯床、双端锯、电子锯、多片锯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卫生限值。整改前,包覆机的二氯甲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最大值为527.1 mg/m^3,超标1.64倍;1,2-二氯乙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最大值22.7 mg/m^3,超标2.24倍。整改后,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的TWA分别下降到〈11 mg/m^3和6.9 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他各检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风险指数法评估汕头市玩具制造企业的1,2-二氯乙烷职业健康风险。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汕头市6家玩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水平,采用风险指数法评估1,2-二氯乙烷的职业健康风险。结果 6个粘胶岗位的1,2-二氯乙烷职业健康风险均为高度危害(风险指数为24.1~78.0),其余3个点胶或装配岗位的1,2-二氯乙烷职业健康风险均为中度危害(风险指数为15.7~18.8)。结论 玩具制造企业的1,2-二氯乙烷接触岗位存在中、高度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一起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职业病危害的防控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临床分析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职业病诊断。结果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经积极治疗后治愈。结论油漆中含有1,2-二氯乙烷,超期使用呼吸防护用品是中毒发生的直接原因。应加强中小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1.
1,2-二氯乙烷(1,2-DCE)系高毒物质,广泛用作有机溶剂。最近我们用不同鼠龄、性别的小鼠,对1,2-DCE进行了急性吸入性毒性实验,结果如下。本实验用的1,2-DCE(AR)系北京化工厂生产。选用80只体重18~24g的非纯种小鼠,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12.
1,2-二氯乙烷的毒理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1,2-二氯乙烷(1,2-DCE)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大量用作制造氯乙烯单体,乙二胺和苯乙烯。一般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这些工业企业的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有两种异构体:1,2-DCE和1,1-DCE。据Hofmann等报道,1,2-DCE慢性毒性为1,1-DCE的5倍;Weisburger用大鼠和小鼠研究1,2-DCE和1,1-DCE的致癌作用时证实,1,2-DCE(100 mg/kg灌胃)可诱发大、小鼠肿瘤发生,而1,1-DCE(900 mg/kg灌胃)对大鼠无致肿瘤作用。可见它们之间毒性差别很大。由于塑料工业及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对1,2-DCE毒理学研究的进展,并有实验证实它具有致突变、致胚胎毒及致癌性。因此,必须慎重对待1,2-D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在尿中的代谢产物作为生物标志物,为预防1,2-二氯乙烷职业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2只。用1,2-二氯乙烷对大鼠作灌胃染毒,然后收集尿样,经酸化、蒸发及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在染毒大鼠的尿样中检出6种化合物:硫撑双乙酸二甲酯、2-甲硫基乙酸甲酯、磷酸三甲酯、2-甲氧基.2-戊烯二酸二甲酯、柠檬酸三甲酯和3,4-二甲氧基苯丙酸甲酯。其中硫撑双乙酸二甲酯和柠檬酸三甲酯的色谱信号较高,硫撵双乙酸已有文献报道是1,2.二氯乙烷代谢产物。[结论]硫撑双乙酸二甲酯作为接触1,2-二氯乙烷的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柠檬酸三甲酯异常增高,可能与阻断三羧酸循环有关,有可能可作为1,2-二氯乙烷中毒的初步排查标志。  相似文献   

14.
某皮革厂一起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引起一起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的原因。[方法]调查1名急性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人所在公司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体制、生产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和同车间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结果]用人单位未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上糊生产线岗位1,2-二氯乙烷浓度CTWA为23.6mg/m3、CSTEL为261.1mg/m3,分别超限2.4倍和16.4倍;应急医学健康检查人数为125人,其中有101名工人需进行职业性复查,其中有26名工人尿β2-微球蛋白≥1.8μg/ml,属重点复查人员,其他各种职业性异常(如尿β2-微球蛋白偏高、血白细胞偏低、主诉体征症状及神经系统检查异常者)共有75人。[结论]本次事件中上糊生产线岗位使用的5种胶粘剂中含高浓度1,2-二氯乙烷,上糊生产线岗位空气中1,2-二氯乙烷浓度超过国家卫生限值规定,结合临床表现,可以确认该起事件为急性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MOM)模型和MES模型在制鞋企业化学毒物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 以广州市某中型制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危害因素水平,采用MOM模型和MES模型对其工作场所化学毒物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对2种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制鞋企业工作场所主要存在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己烷、1,2-二氯乙烷的危害,其中针车粘内里岗位1,2-二氯乙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标,刷胶岗位甲苯CTWA超标,鞋面清洁岗位乙酸乙酯CTWA超标。MOM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刷胶岗位甲苯风险等级为高风险、1,2-二氯乙烷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针车粘内里岗位正己烷、1,2-二氯乙烷及清洁岗位乙酸乙酯、1,2-二氯乙烷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MES模型评估结果显示,针车粘内里、刷胶、清洁岗位的正己烷、1,2-二氯乙烷危险程度均为极其危险,其余化学物为高度危险。结论 MOM模型和MES模型均可简便地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和预测制鞋企业各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MES模型的评估结果较MOM模型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一起二氯乙烷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抽取患者血样送检、对原辅材料进行挥发性有机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血样检测报告显示患者血中含有1,2-二氯乙烷成分。309A树脂(金海燕树脂)样品中发现1,2-二氯乙烷含量30.86%、苯含量33.02%;天那水中1,2-二氯乙烷含量66.61%;落底胶中检测出甲苯含量62.58%。结论诊断患者为急性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企业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防止中毒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7.
1,2-二氯乙烷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1,2-二氯乙烷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作用.方法 用1,2-二氯乙烷静式呼吸道急性染毒复制大鼠急性中毒性脑病模型,用硝酸镧染色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并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同时在体外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用1,2-二氯乙烷对生长良好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染毒,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1)脑组织主要表现为细胞外水肿,镧示踪法检测到血脑屏障有镧颗粒的大量渗漏.(2)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大脑皮质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随着染毒后时间的延长更趋严重;大脑髓质含水量仅在染毒后观察6 h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二氯乙烷能破坏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结构,且对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表现得较早、较严重.结论 1,2-二氯乙烷可造成血脑屏障的损伤,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病例报道显示,1,2-二氯乙烷对工人神经系统的危害严重,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本文对1,2-二氯乙烷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1,2-二氯乙烷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易挥发性和在血液中有急速蓄积等特性,由于其粘合力、密封性极好,常被玩具行业用于粘合塑料玩具。1,2-二氯乙烷对人体的损害以中毒性脑病尤为突出。1996年以前,玩具行业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颇为多见,仅广东外资企业就发生了7起,中毒36人,死亡9人,后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这类中毒已极少发生。我区最近又发生一起上述中毒事故,为引起同行们对这类事故的进一步关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接触者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以期及时发现DCE接触者,预防1,2-二氯乙烷职业中毒。方法抽取接触1,2-二氯乙烷的作业工人和明确非1,2-二氯乙烷接触工人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的尿液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的尿液样本中多出几种组分:硫代二乙酸二甲酯、2-甲硫基乙酸甲酯、磷酸三甲酯,暴露组的尿样总离子流色谱图中硫代二乙酸二甲酯、柠檬酸三甲酯信号强度较大。结论硫代二乙酸二甲酯可以作为1,2-二氯乙烷接触生物标志物的初筛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