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缝线悬吊技术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1 200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采用胆囊缝线悬吊技术施术。结果:本组1 200例术中均采用了胆囊缝线悬吊技术,其中1 126例顺利完成了三孔或经脐单孔LC,成功率93.8%。由于术中操作困难,67例改行四孔法LC,7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47.60±17.40)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2.10±5.20)ml;术后2~5 d出院,平均住院(5.10±0.67)d。术中、术后共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4例,经积极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在三孔及经脐单孔LC中,采用胆囊缝线悬吊技术,可增加手术操作区的暴露,减小手术操作的难度与风险,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颈管探查预防胆管损伤及胆管残余结石的作用及其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双鸭山双矿医院完成结石性胆囊炎LC手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术中通过胆囊悬吊等技术充分显露胆囊颈管,行胆囊颈管探查并取石。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LC术,平均手术时间(58.6±25.5)min,胆囊颈管探查时间平均(9.6±7.6)min,术中出血量(56.8±44.6)mL。通过胆颈管探查发现10例(15.4%)胆囊颈管结石,术中无胆管损伤发生,术后无黄疸,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腹腔引流量(60.8±41.6)mL,引流管留置时间(3.5±1.1)d,术后住院时间(3.7±1.7)d。结论 结石性胆囊炎行LC术时通过胆囊悬吊等技术显露并探查胆囊颈管,可有效避免胆管损伤、胆囊颈管残余结石发生,有利于安全有效地开展LC术,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复杂胆囊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为116例复杂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患者中114例成功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5~135 min,平均(61.6±10.5)min;术中出血量40~500 ml,平均(70.0±11.3)ml;术后住院3~9 d,平均(3.6±0.2)d。术中发现胆管损伤6例,术后胆漏3例,对症处理,患者均顺利痊愈。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者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基础上,对于复杂胆囊良性疾病行LC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达到其他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胆囊疾病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为108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手术获得成功,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90min,平均60min,术后住院4~7d,平均5.5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糖尿病患者行LC的关键是对解剖结构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合并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37例合并胆囊管结石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急诊LC,术中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嵌顿结石、闭合胆囊管,分析术中处理方法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LC,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5~130 min,平均(72.0±20.6)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33.0±29.0)mL;术后住院4~10 d,平均(5.2±1.4)d。术后共发生胆管并发症4例(10.8%),其中胆漏2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伴迟发胆漏1例;术后剑突下切口感染2例(5.4%);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病理报告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1例。结论:LC治疗合并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理念的提出符合微创外科时代的发展趋势.该技术能否普及应用,关键是解决气腹状态下狭窄的单孔通道问题.2012年2月至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腹壁皮下悬吊无气腹腹腔镜技术,为34例胆囊疾病患者实施无气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45~ 13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0 min.术中出血量为5~40 ml,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 ml.术后住院时间为3~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4d.术后3周复查,脐部切口瘢痕隐蔽,腹壁美观.利用腹壁皮下悬吊无气腹腹腔镜技术的优点和LESS的操作特点,降低LESS的技术难度,有利于此类手术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替代定位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cholecystectomy,TU-LESS-C)中降低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意义与应用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994例LC或TU-LESS-C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在钟士镇院士提出的胆囊替代定位点原则指导下施行,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进行总结。结果:2 994例均参照胆囊替代定位点原则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90 min,平均(45±15)min;术中出血量1~50 ml,平均(5±4)ml(以干纱布称重法计算)。术后6~24 h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4±12)h;术后住院2~7 d,平均(3±1)d。术后发生胆管损伤3例,发生率0.1%,其中肝总管迟发性损伤胆漏1例,胆总管部分夹闭梗阻1例,肝总管横断伤1例。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84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对治疗效果、美容效果满意。结论:胆囊替代定位点对于预防胆总管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并不能防止肝总管及高位胆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和总结胆囊嵌顿性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处理方法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肝胆外科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138例胆囊嵌顿性结石行LC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完成LC手术135例,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75 min;133例术后住院时间4~5 d,3例因中转开腹手术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7~9 d,2例有术后迷走性胆漏的患者分别住院10 d和12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手术谨慎操作,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观察,对于胆囊嵌顿性结石行L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胆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2 200例采用此技术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技术要点即优先处理胆囊动脉,精细解剖、掏空胆囊三角,完全充分的显露三管关系。结果:2 152例患者顺利完成LC,均未发生胆道损伤,其余48例(2.18%)因Mirizzi综合征、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胆囊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0~55 min,平均35.5 min;术中出血量5~50 m L,平均15.5 m L;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5 d。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肝内外胆管狭窄、胆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能有效预防LC术中胆道损伤,可作为手术规范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三角入路钝性刮吸法在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97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成功施行LC,手术时间平均(73.5±3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2.1±18.3)ml,术后平均住院(5.0±2.8)d。4例中转开腹,其中Mirizzi综合征2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意外胆囊癌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后三角入路有助于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管的解剖,仔细的术中操作及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指征、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为61例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95 min,平均(52.3±14.8)min;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并进流质饮食,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0.2~21.6 h,平均(16.4±2.4)h;术后住院3~7 d,平均(4.2±1.1)d。术后1例出血,再次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未发生胆漏、肠漏、切口感染、胆管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于保留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安全、可行、微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为10例胆囊良性疾病合并CTPV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于术前经彩色多谱勒超声、CT及DSA检查明确合并CTPV;1例患者术中发生大量出血,中转开腹证实合并CTPV并门静脉右支纵行劈裂损伤。结果: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5~130 min,平均(60±15)min;术中出血量5~100 ml,平均(65±25)ml。术后1例发生毛细胆管漏,余者均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平均住院(3.2±1.0)d。结论:术前明确诊断,术中仔细辨别变性迂曲血管,必要时行预防性缝扎止血,解剖困难时及时中转开腹,为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患者行L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为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为86例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开放法或闭合法建立气腹,术中松解粘连、显露胆囊,妥善处理胆囊三角,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结果:82例(95.3%)成功完成LC,手术时间30~85 min,平均(48.2±22.4)min;术中出血量15~90 ml,平均(54.6±32.5)ml;术后住院4~6 d,平均(4.2±1.6)d。4例(4.7%)中转开腹,均系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6例术中粘连面较广、渗血较多,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无肝内外胆管损伤、胆漏、肠漏、肠梗阻、腹腔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选择第一穿刺孔,安全建立气腹,术中仔细分离、细致解剖胆囊三角,且术者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为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胆囊颈部成形术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为320例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其中1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行胆囊颈部切开取石成形术,保留了胆囊。腹腔镜下切开胆囊颈部前壁1~1.5cm,取出结石,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胆囊管通畅,有胆汁流出后,用4-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胆囊颈部,为预防狭窄,部分病例纵切横缝,针距、边距均为1.5mm。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63±27)min,腹腔引流管术后2~4d拔除,无胆漏;术后住院7~10d,平均(8.5±1.0)d。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个月,无结石复发,术后1个月胆囊炎症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胆囊功能明显恢复,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恢复25%~52%,8例高于30%。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颈部成形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一种有效的保胆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囊动脉损伤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12例LC术中胆囊动脉损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在腔镜下进行妥善止血处理,并完成LC,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87.60±17.40)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63.10±11.20)ml;术后2~5 d出院,平均(5.10±0.67)d。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8.4±2.1)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引起胆囊动脉损伤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解剖因素,也有病理因素及术者操作技术因素等,而且有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中损伤胆囊动脉或其分支引起出血时,术者应沉着冷静,切忌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慌乱钳夹电凝止血,应根据术中血管损伤的具体情况、术者经验与操作技能,个体化地进行止血处理。  相似文献   

16.
微型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行胆囊切除(MLC)术的难度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把60例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MLC)组各30例。对比其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MLC组手术时间平均75±23min,术后平均住院3.5±1.6d,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疼痛程度,术后8h和24h分别为8.8±5.6分和4.0±3.0分。LC组手术时间平均70±15min,术后平均住院4.6±2.5d。术后8h和24h疼痛程度分别为30.5±10.7和11.5±6.6。结论:MLC的切口疼痛程度显著低于LC(P<0.05),更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痛苦,体现了微创优势,腹壁外观改善。MLC难度不比LC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为23例结核性无功能肾患者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4例,平均(39±3)岁;患者均为无功能肾,右侧11例,左侧12例。经过2周抗结核治疗后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肾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3~196 min,平均(125±12)min;术中失血量79~420 ml,平均(198±17)ml;术后住院5~10 d,平均(7.5±0.7)d。术中均未发生脓肾破裂、腹膜损伤,其中1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残端积脓感染,二期行输尿管切除术。随访1~36个月,平均(17.0±1.3)个月,肾功能正常。结论:后腹腔镜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行性,值得在具备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但因腹膜外空间较小,且结核肾周围粘连较重,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熟练掌握解剖,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辨认组织层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40例良性胆囊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42例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均按标准麻醉方案施术。分别于术前、术后45 min、术后24 h分析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6.2±12.1)min与(44.2±14.1)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转率、术后45 min、术后24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延长(>30 min)时,可导致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早期增加。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良性胆囊疾病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延长可能增加组织缺血,但其与胆囊切除术操作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不闭锁缝合胆囊残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留部分胆囊壶腹或困难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不闭锁缝合胆囊残端的可行性。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16例Calot三角解剖困难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中残留部分胆囊壶腹或胆囊管的临床资料,术中胆囊残端不闭锁缝合,分析术后胆漏发生率、持续时间、量及住院时间、胆囊管残留综合征(cholecystic duct remain syn-drome,CDRS)发生率、胆道损伤等。结果:术后发生胆漏5例(31.25%);胆漏持续时间2~5d,平均(3.4±1.1)d;24h最大胆漏量10~150ml,平均(58±57.6)ml;住院时间7~12d,平均(8.7±1.4)d,未发生CDRS及胆道损伤。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18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近远期并发症。结论:Calot三角解剖困难时残留部分胆囊壶腹或胆囊管的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术中不闭锁缝合胆囊残端可以避免发生CDRS及误伤肝外胆管等,出现胆漏经过短期持续腹腔引流后可自愈。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不闭锁缝合胆囊残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悬吊辅助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带线深静脉置管针于麦氏点穿刺入腹,以穿刺针腹腔内侧端及线夹角固定阑尾(包括系膜),绷紧穿刺针腹腔外"2"号尼龙线,小直钳固定,调整穿刺针将阑尾固定在合适位置,以便手术操作。超声刀切断阑尾系膜,至阑尾根部,用16 mm Hem-o-lok结扎处理阑尾根部,阑尾残端电刀烧灼。结果:50例成功施行悬吊辅助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例因阑尾根部穿孔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41.0±7.4)min,不包括麻醉前后及准备器械时间;失血量5~10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26 h,平均(18.0±5.6)h。术后未使用止痛剂。术后病理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7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住院3~7 d,平均(4.0±0.8)d。术后2个月后复查,均无切口感染、切口疝、肠梗阻及右下腹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悬吊辅助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与手术难度,除具有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外,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