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为今后制定人员培训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浙江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员职称、职务、年龄、岗位性质、最高学历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014人,男女比例1:1;年龄构成30~40岁690人(34.35%);中级职称809人(40.47%);本科学历1 134人(56.75%),工龄以10年以下为主(37.53%);但现岗位工龄以5年以下为主(41.65%)。结论疾控人员整体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疾控队伍的人力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机构流行病专业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探讨提高克拉玛依市疾控专业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措施。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各级疾控机构从事传染病管理的50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应急能力评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知识技能等。结果调查的50人中,从事现场应急调查处置的有34人(68.0%),预防专业19人(36.0%),参加过培训的30人(56.0%),应急能力自评分在3分之内,应急能力一般。专业知识技能评价平均得分65分,及格36人,及格率72.0%。结论疾控专业人员应急能力及专业技术知识技能评分不高,人员培训不到位。今后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西省各级疾控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卫技人员")培训需求情况。方法采用普查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1305名卫技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1 305名卫技人员中,92.7%的人需要参加培训; 88.0%的人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为岗位工作需要; 81.1%的人最希望参加疾控机构举办的培训; 82.5%的人认为培训班是合适的培训形式; 53.5%、63.4%、48.7%的人分别认为每年培训1~3次、短期培训时限每次1~3d、进修时限最多1个月合适,75.5%的人认为实践操作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从技能和专业培训来看,省、市两级卫技人员需求程度大体大于县级(P0.05)。培训需求程度与年龄、性别、疾控工作年限、职称、单位级别有关。结论应加各级疾控中心尤其是市、县两级的培训,并根据各级各岗位卫技人员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黎平县乡级疾控队伍状况,掌握乡级疾控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结构、职称比例和工作情况,为建立结构合理的乡级疾控队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黎平县乡级疾控人员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应用EPI info 20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黎平县乡级疾控人员学历结构无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初始文凭大专为20.00%(7/35),中专为77.14%(27/35),中专以下为2.86%(1/35);目前文凭大专为68.57%(24/35),中专为28.57%(10/35),中专以下为2.86%(1/35).初始专业临床医学占91.43%(32/35),预防医学占5.71%(2/35);目前专业临床占68.57%(24/3 5),药品营销占25.71%(9/35),预防医学占2.86%(1/35);高、中、低职称结构比例为0∶1∶34;人均从事疾控工作年限为人均工龄的53.13%(8.50/16). [结论]黎平县乡级疾控队伍中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比例太低,严重缺乏预防医学本、专科专业人才;乡级疾控人员高、中、低职称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应大力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专业培养,全面提高乡级疾控人员业务素质与专业能力,不断满足乡级疾控工作需求,促进乡级疾控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人员的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2023年9—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7个省(直辖市)的疾控机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近一年(2022年9月—2023年8月)接受培训的情况等,分析疾控机构人员培训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2 290份有效问卷,近一年参加过培训的有1 961人(85.6%),其中51.0%的人参加了≥4次培训;培训形式中培训效果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集中培训(33.0%)、专题讲座(17.8%)和进修学习(14.7%);女性参加培训率(86.84%)更高,≥50岁(79.10%)、大专及以下学历(74.48%)、未定级(79.17%)、工作年限<1年(76.07%)及≥31年(73.28%)、地市级单位(82.37%)的人员参加培训率较低。参加培训者对培训总体满意率为66.9%,影响疾控人员对培训总体情况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年龄、职称和疾控工作年限。最近一年未参加过培训的人员有329名,选择的459人次未参加培训的原因中,比例最高的3个原因分别是没有收到培训通知(35.1%)、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状况,探索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汇总分析了全省2007-2016年10年间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与考试数据。结果培训对象中以疾控与职防人数最多,为1 369人,每年绝对数基本持平,但比例明显下降(90.1%至19.8%);其次为民营机构1 133人,比例上升明显(2.6%至51.7%)。考试总合格率为76.2%,专业类别中以中毒合格率较高(82.1%),尘肺较低(58.4%);人员构成中以疾控与职防合格率较高(81.8%),民营机构与其他较低(69.6%和66.1%)。结论当前本省职业病诊断与职业健康体检的主力仍为疾控与职防专业人员。民营机构发展迅速,主要从事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虽参训人数较多,但培训合格率较低。尘肺专业以及民营机构的专业水平亟待提升,全省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全国(大陆地区)疾控机构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防控人员参加培训的现况,为加强疾控机构慢病防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慢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使用SPSS17.0分析2011年全国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区疾控机构慢病防控人员参加培训情况。共调查全国32个省级、346个地市级和2880个县区级疾控机构,调查应答率分别为100%(32/32)、98.8%(342/346)和98.3%(2832/2880)。结果:2011年,全国51.9%(1663/3206)的疾控机构慢病防控人员参加过各类培训,26.0%(832/3206)参加过继续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尿碘、盐碘的检测能力。方法尿碘结果用"Z"分法,盐碘结果用(标准参考值±不确定度)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参加2012年度考核的福建省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反馈率与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福建省各级疾控机构碘缺乏病实验室检测水平较高,部分实验室检测能力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流行病学能力,为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美国公共卫生机构的流行病学能力评价工具,设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流行病学能力调查表》,调查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绍兴市、衢州市25家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能力,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和评价。结果 25家疾控机构的法定传染病监测能力达到良好的为19家(76.00%),非法定传染病监测能力达到良好的为2家(8.00%)。24家(96.00%)疾控机构认为人力不足为限制机构传染病流行病学能力的最主要因素;20家(80.00%)疾控机构传染病流行病学人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能力达到良好,但科研能力达到良好的仅为3家(12.00%);培训下级机构能力达到良好的仅为10家(40.00%),且有2家(8.00%)为差。不同市、县级疾控机构仅在非法定传染病监测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疾控机构整体具备较好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能力,但在非法定传染病监测、科研和培训下级机构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2003-2007年人力资源动态变化及影响人员素质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四川省疾控体系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设计调查表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对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普查,对抽样的49个疾控机构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 全省三级疾控体系总体,小于25岁和25~35岁年龄组人员比例不断下降,其他年龄组的人员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加;无学历和低学历人员比例不断降低,5年间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从38.74%增加到42.36%和49.22%;高级职称人员比例略有增加,中级职称人员比例略有下降,初级职称人员比例略有增加;经费紧张仍然是疾控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和困难,上级培训和进修学习仍是疾控人员主要的需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急性传染病控制仍是疾控人员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结论 对比3次调查结果,显示5年来四川省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结构得到较大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分析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面向市、县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举办培训班的情况,为合理制定培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省CDC 2014—2018年举办基层培训班资料和全省各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对培训期数、培训人次数、培训内容及培训人员/师资职称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该中心2014—2018年举办面向基层培训共271项、年均54项;共培训22 735人次,年均培训4 547人次;2016年后培训项目数呈下降趋势,2018年培训人次数仅为2015年的49.4%;传染病、非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病原微生物检验共占培训项目56.8%;培训班师资以高级职称为主(62.0%);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中,职称较高获得的外出培训机会较多。结论应完善远程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大疾控机构骨干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各市、县级疾控机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情况,为推进广西疾控机构食品安全能力体系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辖区内各级疾控机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人力资源、检验能力、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共计调查疾控机构104个,其中自治区、市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计量认证通过率为100.0%。从事食品安全监测工作人员共计1 179人,以县级人员为主,占71.7%。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的人员692人;以兼职为主,占64.0%;学历构成情况则以专科及以下为主,占64.7%。各级疾控机构人员均能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每人年平均培训2.2次。结论广西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机构设置比较合理,但市、县级疾控机构缺乏食品检测专职人员,尤其是具有高学历的人才,制约了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应加强各级疾控机构食品安全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结构情况,为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吉林市及9个县区级疾控中心的人员信息,分析评价年龄、学历、专业技术级别等指标。结果吉林市疾控机构共有在职人员607人,以公共卫生人员(31.30%)和检验人员(13.34%)为主,年龄构成以45~54岁年龄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36.24%);学历构成以大专人员所占比例最高(34.76%);专业技术级别构成以中级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30.97%)。结论吉林市疾控机构人员结构应进一步优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推进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温州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系统导出2014年温州市各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情况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温州市各级疾控中心人员共804人,其中市级疾控中心158人(含编外6人);县级疾控中心646人(含编外132人)。全市疾控中心人员年龄以25~35岁比例最高,占32.59%,工作年限以10~20年比例最高,占25.37%;以公共卫生专业比例最高,占29.73%,但龙湾区、瓯海区和洞头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比例均低于20.00%;全市疾控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36.08%,其中市级疾控中心本科以上学历占55.70%,高于县级疾控中心的52.01%;县级疾控中心人员硕士学历仅占2.01%,低于市级疾控中心的19.62%(P0.01);瓯海区、洞头县、泰顺县和文成县疾控中心均无硕士学历人员。全市疾控人员职称以中级为主,占33.08%;市级疾控中心高级职称比例为15.19%,高于县级疾控制中心的7.43%(P0.01)。结论温州市疾控中心人员配置不平衡,县级疾控中心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引入和激励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县级疾控机构人员对人/禽流感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各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有成效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和辽宁两省六个项目县的县级痰控机构所有现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县级疾控机构人员关于人/禽流感知识题的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是55.0(39.0~67.0)分;不同科室、学历、职称人员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点科室中的急传科和检验科人员对于核心信息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8.3%和58.2%.结论:我国县级疾控机构人员对人/禽流感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不高,有针对性、实用性、重点突出的开展相关培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开展情况,为完善首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及整群抽样方法,将重点参与北京市疫情防控的各级CDC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研究,共纳入市级422名、区级664名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人员基本信息、工作强度及满意度等数据,并进行统计描述和检验分析。  结果  疾控机构平时工作负荷处于一般程度的人员比例为64.36%,疫情防控期间超负荷人员比例达到76.89%。疾控人员对平时薪酬水平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54.51%;对平时职称晋升的满意度多为一般水平,占45.58%;对COVID-19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安排和后勤保障表示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9.08%、54.42%;对获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表示满意的仅有21.73%。从人群分布来看,市区层面、不同工作岗位人员对薪酬水平主要表现为不满意(均有P < 0.05);承担不同防控职责的人员,多数对防控工作安排和后勤保障持满意态度(均有P < 0.05),但对临时性工作补助较多表现为不满意(H=27.076, P=0.012)。调查对象中有过离职想法者占44.48%,无论市、区级,不同职称或岗位人员的离职意愿普遍较高(均有P>0.05),离职的首要原因均是薪酬水平低,职称晋升难、发展前景不乐观等也是重要原因。  结论  建议通过完善人员配置、强化交叉学科人才储备、改善薪酬体系、优化职称聘任机制等多措并举的方式,提升疾控队伍稳定性,促进疾控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卫生应急风险沟通需求和能力现状,为疾控机构应急风险沟通能力提升和岗位胜任科学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结合的方式对四川省级、市州级、部分县级疾控机构及其业务科室相关专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卫生应急风险沟通需求和能力。利用EpiData3.1、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以构成比、率和均数进行统计学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调查四川省1个省级、21个市级、104个县级疾控机构和847名专业人员。有5个市级(23.81%)和23个县级(22.16%)疾控机构建立了风险沟通发言人制度,且仅9.52%的市级疾控机构和1.92%的县级疾控机构开展风险演练专题培训;高级职称和从事现岗位时间超过10年的人员自我评价认为具备较强应急能力,且对能力提升的需求更高;中级职称和工作年限为5~10年者认为具备能力较初级职称和工作年限≤5年者更低。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风险沟通培训意愿均很强烈,市级专业人员意愿最高,达到97.63%。风险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3-2017年浙江省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的人员流失情况,为稳定疾控人才队伍提供相关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的人员流失资料,对流失人数、学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7年浙江省市级疾控中心的编制和在编人数总体减少,县级则总体增加。97家市县疾控中心有86家存在人员流失现象,共流失334人,其中市、县疾控中心分别流失83人、251人,年均流失率为1. 52%、1. 50%。市级疾控中心流失人员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占53. 01%),县级以本科以下学历为主(占80. 08%),流失人员中的硕士以上学历比例均高于在编人员的比例。市县疾控中心流失人员的学历构成情况每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2013-2017年浙江省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普遍有人员流失,工作满意度、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为疾控人员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增加人员编制、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薪酬待遇、优化绩效工资设计等方面着手,降低疾控人员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解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职业病防治能力现状,对全省疾控机构职业病防治能力现状作客观评价,以进一步加强全省疾控机构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落实好《浙江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开展了全省疾控机构职业病防治能力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20.
李小平  祖文刚  马宏颖  陈妍  张啸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76-1278
目的了解保定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现状。方法以该市25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综合评价县级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结果目前保定市县级疾控机构实际在编人员为730人,占应具备人员编制数的62.45%;另有796人属无编制长期职工或临时人员,共计1 496人。其中防病人员923人,检验人员163人。总体人员学历以专科(36.89%)和中专(37.17%)为主;高级职称23人(1.50%),中级322人(21.52%),初级690人(46.12%),无职称461人(30.82%);年龄40岁以下有875人(58.49%)。还存在业务经费投入不足、仪器设备落后、开展检测项目少、应急反应能力弱等问题。结论保定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员的应急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应进一步增加疾控专业人员编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应急队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