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预防长期透析导管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肝素封管)和研究组(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血栓形成、导管感染、尿素清除指数、透析血流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65例慢性肾衰竭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以及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65例血透患者分为有室性心律失常组及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记录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心电图并计算QTd值,同时记录临床参数并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血透患者较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透析前QTd显著增高(P<0.01);透析后QTd较透析前明显增加(P<0.01);透析后QTd的增加程度与透析前后钾离子浓度及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的变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透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d的增加有关;血透中QTd进一步增大,可能与钾离子浓度快速变化以及酸中毒的快速纠正有关.  相似文献   

3.
可调钠血液透析降低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艳萍 《护理学杂志》2004,19(17):19-20
目的 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下称血透)对透析失衡综合征(DDS)的影响。方法 选择128例首次行血透的病人,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行可调钠血透(血透液钠浓度起始150 mmol/L,至透析结束前30 min降为136 mmol/L);对照组64例行普通钠血透(血透液钠浓度138 mmol/L)。均严密观察两组血透前后血钠浓度和DDS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DDS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透析前后两组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可调钠血透安全、可有效降低D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尿毒症行血液透析的对象多为青年患者,中年以上者较少。自1975年起,我院收治晚期尿毒症并行血透治疗的病人共90例,其中45岁以上19例,占21.1%。晚期尿毒症,尤其是高龄患者,因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机能不全,血透时常引起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治疗中预防和处理好这些并发症,是提高透析效果和减少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根据我们透析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一)低血压占本组患者的14.4%,此现象一般在透析开始或透析过程中发生。常因:①血容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新进入透析且年龄≥18岁患者,随访至2009年3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 结果 共460例透析患者入选,其中247例起始采用血透治疗,213例起始采用腹透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开始透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平均动脉压、进入透析治疗前心脑血管事件、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7.9(0.25,51)个月。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透总体生存率优于腹透(P < 0.05,log-rank检验);透析1年内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4),而透析1年后腹透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血透患者(P <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5岁的非糖尿病肾病血透组生存率显著高于腹透组(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经混杂因素调整后,两种透析方式本身对透析生存无明显影响(HR,HD:PD = 0.778,95%CI 0.483~1.254,P = 0.303);而年龄(HR = 1.051,95%CI 1.030~1.073,P < 0.01)、透前有脑血管意外史(HR = 2.032,95%CI 1.125~3.670,P < 0.05)、透前CCI≥5(HR=2.592,95%CI 1.230~5.465,P < 0.05)、前白蛋白(HR = 0.022,95%CI 0.001~0.768,P < 0.05)为透析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透析龄≤1年的血透和腹透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透析龄>1年的血透患者生存率可能逐渐高于腹透患者。老年非糖尿病患者血透生存率可能高于腹透。年龄、透前脑血管意外史、透前CCI≥5为影响透析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使用rHuEPO治疗慢性透析患者有明显的效果,但血压升高是其重要的合并症之一。对于使用rHuEPO治疗改善贫血期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数的变化,尚无一致的看法,部分作者认为心脏输出增加,完全外周阻力减少;另外则认为外周阻力增高,血压无变化。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对12例慢性透析合并难治性贫血患者用rHuEPO治疗并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素进行了观察。 12例患者年龄为25~63岁(41±11),男性2例,女性10例,血透时间33~204月(80±47),全部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期肾衰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开始后血压正常,(其中7例血透治疗前有高血压),所有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未用抗高血压药物和心脏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结肠透析(colon dialysis,CD)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的影响。方法:入选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其中单纯性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血液透析联合结肠透析组(HD+CD组)25例;HD组每周3次血透,每次4 h,HD+CD组在HD组基础上加用每周2次,每次1 h的结肠透析;总疗程为12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BUN、Scr、UA、Hcy、IS、PCS等变化。结果:HD组治疗前后BUN、Scr、UA、Hcy、IS、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CD组透析前后BUN、Scr、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IS、PCS明显下降(P0.05);HD+CD组较HD组治疗后Hcy、IS、PCS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HD联合CD能够减轻尿毒症患者CVD相关蛋白Hcy、IS、PCS水平,为尿毒症患者清除此类毒素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肾脏特异性量表(KDQOL-SF)对62例DN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N血透患者生存质量较差,但其中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生理健康状况(P0.05),年龄与透析充分性均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应针对影响DN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物电阻抗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透析前后的变化,评价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在血透患者中血容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3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取透析前后血标本测定N-末端脑钠肽前体.应用生物电阻抗(英国BodyStat公司QUADSCAN 4000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透析前后体水量.结果 透析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透析前明显升高[分别为(6 478.93±7 503.48)与(4 692.83±4 290.62) pg/ml,P<0.01].透析后身体成分监测值较透析前明显降低[(-0.987± 1.451)与(0.964± 1.581),P<0.01].结论 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血浆水平与维持性血透患者血容量无关.  相似文献   

10.
1980年首次报告,血管内皮与血管扩张有关。目前血管内皮单位作为血管平滑肌张力调节系统的证据正在增加。培养的内皮细胞亦能生成和分泌血管收缩物质。如内皮素(endothelin),一种21——残基肽,已从猪和人细胞中分离出。本文作者测定了尿毒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研究48例尿毒症患者,男35例,女13例,其中37接受血透1~168月(平均55.9月),每周2~8次。另取1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IDDM)为非尿毒症对照组。患者均平卧休息30分钟后抽血,15例血透者在血透结束后也抽血,血标本立即与5mg EDTA及抑肽酶500μ/ml相混合,经离心分离血浆,贮于-20℃直至测定。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正常值<3.5Pg/ml。结果 19例对照组中16例<3.5Pg/ml,血透尿毒症患者5.4~35.4Pg/ml,平均12.3(5.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非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则较低。研究发现,尿毒症各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尿素氮、血浆  相似文献   

11.
长期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与病死率呈正相关。目前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改善贫血效果肯定,但对于全面提高营养状况效果不明显。我们对8例长期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联合使用EPO加生长激素治疗,对改善营养不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1998年10月-2001年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直肌后鞘神经阻滞联合TAP在腹膜透析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7月在本院住院部需要进行腹膜透析置管的患者14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及实验组(T组),每组73例患者,C组患者采用腹直肌后鞘神经阻滞方式,T组患者采用腹直肌后鞘神经阻滞联合TAP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疼痛度、抢救...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5年6月开始开展血液透析长期透析导管放置,至2010年6月共行经右侧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放置43例。除应用常规的Seldinger技术,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外,有8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省却撕脱型扩张导管,而直接将长期血透导管沿引导钢丝置入右侧颈内静脉。现将置管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长程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通过总结进一步降低血透患者上述病毒感染率。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底在我院行规则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381例,每半年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M)、HCV抗体(抗HCV)和抗HIV等情况;2008年1月起严格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与HBsAg阳性患者单独分区和分血透机进行血液透析。比较各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变化情况,同时对比分区分机前后HBV和HCV感染情况。结果:(1)HBV-M检查及HBsAg抗原阳转率:2004年底~2009年底,HBsAg阳性患者分别为3,4,4,7,13,16例,增加的阳性患者均为新进入血透患者,维持性血透患者HBsAg阳转率均为0;(2)抗HCV检查及阳转率:2004年底~2009年底,抗HCV阳性患者总数分别为52例(43.3%),50例(32.3%),40例(25.8%),46例(29.9%),37例(18.8%),27例(11.3%);2005年,2006年和2007年阳转数分别为5例,2例,6例;2008年和2009年没有抗HCV阳转患者;分区分机血透后的两年和前面3年比较,抗HCV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抗HIV检查及阳转率:所有381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没有发生抗HIV阳性。结论:在广泛应用促红素减少输血后明显降低了血透患者HBV和HCV感染率,进一步对HBV和HCV感染者采取分区分机的原则和隔离血透的治疗措施,降低了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血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感染率、死亡率升高 ,充分透析纠正贫血、输血或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免疫功能可以部分改善 ,我们研究了应用中成药———黄芪治疗血透患者 ,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并对免疫功能改善机制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患者来自我院透析中心 ,选择维持性血透不用黄芪者 10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2 5岁~ 5 7岁 ,平均 4 0 .2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炎 9例 ,糖尿病肾病 1例。拟用黄芪治疗的血透患者 15例为治疗组 ,其中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2 3岁~ 6 5岁 ,平均 4 2 .3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长期规律性血透尿毒症患者80例分为血液透析应用rHuEpo者(HDepo组,n=43例),血液透析不应用rHuEpo者(HD组,n=37),根据血压情况两组再分为HDepo高血压亚组(HDepo-1组,n=23)、HDepo血压正常亚组(HDepo-2组,n=20)和HD高血压亚组(HD-1组,n=19)、HD血压正常亚组(HD-2组,n=18).另选尿毒症未透析患者20例(NHD组)、健康对照组20例(CON组,n=20).HDepo组患者均接受rHuEpo治疗3个月以上,用比色法测定血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AngⅡ水平.结果:(1)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ET-1、AngⅡ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与尿毒症未透析者比较,血清NO水平较未透析者低,血清ET-1、AngⅡ水平较未透析者高(P<0.05).(2)HDepo组经rHuEpo治疗3月后,血NO水平降低,血清ET-1、AngⅡ水平增高,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3)用rHuEpo治疗后,HDepo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HD组高(P<0.001),血压增高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清ET-1、AngⅡ浓度的增高有相关性.结论:rHuEpo可使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水平降低、血ET-1、AngⅡ水平增高,rHuEpo所致高血压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清ET-1、AngⅡ浓度的增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NSE、CA242、Ferritin、β-HCG、AFP、HGH、CA153、CA125、PSA、fPS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作为血透组、143例未行血透的尿毒症患者(CKD5期)作为非透析组,并选择42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血透组按血透维持时间分为两个亚组比较:A组,维持性透析时间超过3月;B组,维持性透析时间少于3月。结果:血透组和非透析组比较,Ferri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组、非透析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标志物Ferritin、CA19-9、CA125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的两个亚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和血透患者肿瘤标志物Ferritin、CA19-9、CA125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透不能清除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卟啉病为一组血红素合成代谢途径障碍所致的疾病,受损的肾功能常可干扰卟啉的排泄和导致血浆的增高。本文旨在研究正常人血浆和尿中卟啉的浓度,了解肾脏在卟啉代谢中的作用及卟啉病和卟啉病性慢性肾衰(CRF)。应用敏感定量的HPLC萤光法测定正常人,迟发型皮肤卟啉病(PCT),先天性红细胞血卟啉病(CEP),遗传性粪卟啉病(HCP)患者血浆和尿中的卟啉含量,对10例CRF患者于透析前后分别检测血浆卟啉浓度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10例CRF血透患者血浆尿卟啉升高,其中4例血浆7-羧基卟啉升高,2例血浆粪卟啉升高且经血透  相似文献   

19.
neurotropin(NSP)是一种镇静剂,有镇痛镇静、抗过敏、止痒作用。作者试用于治疗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症20例(男11例,女9例),分别在透析前、透析后2小时,透析结束时给药,一次静注NSPZ支(.1支4 r!11),一周一次,连续二  相似文献   

20.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血液透析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情况,并同步观察其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显示:血透病人缺血性ST段检出率为52.38%,其中SMI占72.72%;透析前血浆AV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透析后AVP水平下降,但血浆β-EP在透析后则显著升高;并发现心绞痛发作病人透析前后其血浆β-EP浓度均低于SMI患者。提示透析SMI患者存在的“心绞痛报警系统”缺陷与透析中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激活有关,血浆β-EP可能在SMI发生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