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前一讲里,重点阐述了阳明经证。阳明病除经证外,还有腑证,这一讲就谈这方面的问题。四、阳明腑证(一)燥实证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50)本条主要阐述太阳病发汗后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是言其病因。本证系太阳病发汗太过,或发汗  相似文献   

2.
(二)攻下法 1.泻热和胃、软坚润燥法: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燥实证。2.泻热通便、破滞除满法: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痞满证。3.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法:大承气汤→主治阳明痞满燥实俱备证。4.破血逐瘀法:抵当汤→主治阳明蓄血证。5.润下缓通法:麻子仁丸→主治津亏便秘的脾约证。6.清热润燥、利窍通便法:蜜煎导方;猪胆汁方或土瓜根方等→主治津伤便秘窍涩证。 (三)温法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法:吴茱萸汤→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此三方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中以不大便为主症的一系列病证的治疗.但现在的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临证之时很难机械套用原文处方用药,因此有必要对三承气汤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临证选方用药. 对于三承汤的区别选用,很多人是根据“痞满燥实”四症进行辨别的,即“痞满燥实”四症俱见者选大承气汤,“痞满为主,燥实次之”者选小承气汤,“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者选调味承气汤.但“痞满燥实”的具体意义原文中并未提出,从字面来看,“痞满燥实”中“痞、燥”主要是指病机而言,而“满、实”讲的又是症状,病机概念和症状概念一同论述似乎有些不妥.《医宗金鉴》对“痞满燥实”是这样解释的:“满者,腹胁满急膜胀;痞者,心下痞塞硬坚;燥者,肠中燥屎干结;实者,腹痛大便不通.”但根据以上症状套用三承气汤依然不好用,比如调胃承气汤主症有“腹胀满”并非“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还有小承气汤证也有“津液外出,胃中燥”及“便硬”等主要症状,也不全是“痞满为主,燥实次之”,所以简单地根据“痞满燥实”并不能很好的区别运用三方.  相似文献   

4.
在前面一讲里,通过对七条原文的分析,阐述了热扰胸膈证的病因、主证兼证、病理和治疗方法。对热扰胸膈证的归类,注家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本证为表邪内陷、热郁胸膈的太阳病变证,故应划归太阳篇;有的则认为热已入里,尚未形成燥结,栀子豉汤为“阳明起手三法”之一,故应列入阳明篇。我们同意后者,故作为阳明病的前趋证。  相似文献   

5.
阳明腑实证当分清是痞满证还是禁下证;笔者临床诊治阳明腑实证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大热"一语,《伤寒论》中凡六见,《金匮要略》中一见,历来注家多以"表无大热"释之.文章遵明代卢之颐之训,以"无痞满燥坚之大热"释之,认为凡此数条,皆是仲景为与阳明燥结已成之腑实证相鉴别,并参考仲景原文及诸家之解,逐条分析各条中"无大热"一语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7.
骆云丰 《光明中医》2016,(19):2867-2868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涉及条文达30条之多,而现代医家对其应用则多以《方剂学》为依据,其功效概括为峻下热结,其主治概括为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现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临床得失,阐述其辨证要点,强调其应用不应拘泥于体质以及痞满燥实四大症,而应抓住结热的病机,灵活变通,然在辨证方证的过程中又有对燥屎及转屎气等细节的认识及把握;另引用案例,示人以药味组成、药量变化的重要性及巧妙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仲景方药(白虎汤、承气汤)在中枢性高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典型病例,进行中医辨证经方论治,《伤寒论》白虎汤:阳明经热盛证,治疗各种高热;承气汤:阳明腹实证,痞满燥实,热结旁流。二方及变方合治在中枢性高热加减化裁应用,通过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分析、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分析判断。结果:体温明显下降(P<0.05),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一)主证阳明病乃病邪向里发展,主要分经证和腑证.但原文182条所说的阳明外证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这是二者的共同证状,其中有同中不同之点分述如下:经证——身热(大热)恶热,不恶寒,汗自出(通身大汗)大烦大渴,小便赤涩,舌苔黄燥,脉象浮洪,属无形之热实证候.府证——身热(潮热或微热)恶热,不恶寒,汗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阳明病以胃肠燥热实为特点,即所谓“胃家实”。原文185条日:“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说明阳明病是由胃家实所形成的。胃家、非单指是阳明胃、亦包括了手阳明大肠、泛指整个胃肠道、实是指邪气盛则实、亦非单指肠中有形实滞。胃家实概括地说明了病邪深入阳明、胃肠燥热亢盛、病变以里热实证为特征。其燥热之邪充斥于全身、未与燥屎搏结者、称为阳明经证,燥热之邪与燥屎搏结、阻塞肠道、影响脏气通降者、称为阳明腑证,二者均属于胃家实。正如章虚各所云:“胃家者、统阳明经腑而言也、实者受邪之谓”。六经病提纲,其余均以脉证为提纲,独阳明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有关汗症的中医文献,并密切结合临床实践,就手汗症的中医常见临床分型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阳明中寒证、阳明燥实证、中焦湿热证、心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胃阴不足证、营卫不调证、瘀血阻滞证和肝郁脾虚证9种证型,并对每种证型的证候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手汗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系统梳理《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条文,分析各证候、病机,认为用痞、满、燥、实、坚区分三承气汤证有一定局限性。三承气汤证反映了阳明腑实证病机演变的三个阶段: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初期,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证;小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中期,小热小实证;大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极期,大热大实证。调胃承气汤的功效为泻胃中无形之结热,用芒硝的目的不是软化大便,而是解胃中无形热结。  相似文献   

13.
治便秘6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的治疗,中医着眼于整体,即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标本兼治。兹就辨治6法归纳于下:1清热润肠法此法适用于肠中实热证。若痞满燥实坚俱在,阳阴腑实重证,用大承气汤;燥实内阻而痞满较轻,燥屎将结之际,结而未坚,用小承气汤;燥实内阻而痞满较轻,燥屎内结而未甚...  相似文献   

14.
<正> 仲景运用大黄严谨、灵活、广泛。《伤寒》及《金匮》中运用大黄约120多条,方35首。大黄苦寒泄降,有泄实热、破积滞、行瘀血、荡涤胃肠、去陈生新、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等功效。配伍组方,治疗肠胃积滞,大便燥结,火热亢盛,迫血上滥,瘀血腹痛、经闭,黄疸,症瘕积聚、痰饮、下痢、腹水、肠痈、热痞、呕吐等证。如: 1.泻火(热)荡涤通便:大黄配芒硝,用于胃肠实热积滞,腹账满拒按,便燥不通的阳明腑实证。如大、小调胃承气汤证,大陷胸汤证。以大黄酒洗为君,配芒硝泻热润燥,则泻热荡涤力宏,有润中推下之功。2.攻积导滞、消痞陈满:大黄配枳、朴治阳明腑实,兼痞满重证。如大、小承气汤证,厚朴三物汤证,麻子仁丸证。取大黄泻热攻积,配枳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吴鞠通云:“枳实开幽门之不通,厚  相似文献   

15.
宋少飞 《河北中医》2007,29(12):1103-1103
小承气汤方源于《伤寒论》,药物组成:大黄、枳实、厚朴,用于治疗微烦,谵语,小便数,大便硬者.今人常用于轻下热结,主治痞满实而不燥的阳明腑实证,证见:谵语,潮热便秘,胸腹痞满,舌苔黄腻,脉滑疾.2006-03-2006-10,笔者运用小承气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腹泻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儿便秘的中医证型分类。方法: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表及合理评分方法。通过填写问卷收集各证型症状的评分,根据积分情况诊断各证型。应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出小儿便秘的中医证型分类。结果:经统计结果示,单纯证型87例,其中食积内热型19例,阳明燥热型31例,肠燥津枯型37例;复合证型30例,其中食积内热合并阳明燥热12例,阳明燥热合并肠燥津枯5例,食积内热合并肠燥津枯7例,食积内热、阳明燥热合并肠燥津枯6例;无证型29例。结论:利用数理方法进行证型分类和临床诊断比较符合实际。小儿便秘的中医辨证主要证型可分为食积内热证、阳明燥热证、肠燥津枯证。  相似文献   

17.
大承气汤证治举隅北流市人民医院(537400)李杰伟大承气汤是《伤寒论》方。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四味药组成,攻下作用峻猛,主治阳明腑实,痞满燥实四症俱备的证候。近几年来,笔者用本方医治某些病症,效果明显,现简介如下。一、鼻衄陆某,男,26岁,因鼻...  相似文献   

18.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为阳明腑实证下法代表方,主治阳明里热燥结实证。临床应用本方能治疗实热内结所致多种病证,虽所治病证表现千变万化,但只要切中病机,明了方义,随证加减,定能获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9.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林亿校本《伤寒论》凡有八条提及,原为“热结于里,里实未成”而设,用以治疗外邪由表入里化热化燥,无形燥热炽盛及真热假寒之热厥.仲景《伤寒论》中从未提及阳明经证,更未将阳明病分为阳明经证(阳明病热证)和阳明腑证(阳明病实证).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属阳明经证一说,概属后世医家附会杜撰而成.本文就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否隶属阳明病做如下分析,以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三承气汤即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出自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燥热与糟粕互结的一类证候。自古以来对此三方研究颇为丰富,主要从"痞、满、燥、实"四方面论述。然笔者认为对此三承气汤的理解应回归原文,采用动态思维模式进行分析。本文就此动态思维观点进行阐述,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