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目的:探讨HDL-C水平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空腹HDL-C水平分成HDL-C降低组(HDL-C<1.04mmol/L,125例)和HDL-C正常组(HDL-C≥1.04mmol/L,227例)。比较2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HDL-C正常组比较,HDL-C降低组的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和既往糖尿病史比例增加,TC、LDL-C水平下降,TG水平增加(均P<0.05)。HDL-C降低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较HDL-C正常组增加(P<0.01),但2组联合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是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HDL-C水平降低与住院期间病死率增加有关。HDL-C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水平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495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即刻肌酐水平分为肌酐正常组409例和肌酐升高组86例,随诊1 a,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和1 a时的病死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需要血运重建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肌酐升高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年龄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及既往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心功能差,院内病死率和随访1 a时病死率、MACE发生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肌酐水平与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1 a病死率密切相关(RR=1.41,95%CI:1.24-2.69,P=0.02)。结论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入院时的肌酐水平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01至2014-12我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420例,分为发生院内MACE组(n=47)和正常出院组(n=273)。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LR是否可以作为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NLR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患者(比值比=3.19,95%可信区间:1.55~2.65,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NLR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05,95%可信区间:1.59~10.54,P=0.015)。结论:入院早期高NLR与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相关,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修正休克指数(MSI)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133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MSI。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院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再发心肌梗死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根据是否出现院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将研究人群分为两组:观察组(出现院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对照组(未出现院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MSI与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的院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具有独立的相关性(OR=18.126,95%CI=1.748~187.951,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证明MSI对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的院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09(95%CI=0.612~0.806)]。结论入院MSI可以方便、快捷的识别行急诊PCI治疗的高危老年急性STEMI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危险评分对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能否在入院时筛选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获益更大的高危患者。方法:应用TIMI危险评分对267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TIMI评分0-4分)及高危组(TIMI评分≥5分),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急诊PCI与溶栓治疗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TIMI评分高危组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危组(14.4%:2.8%,P=0.001),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的(9.2%:26.3%,P=0.012)。而低危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术与溶栓治疗则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2%:3.9%,P=0.618)。结论:TIMI危险评分可作为简便易行的方法评估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的预后,并有助于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患者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的情况。分析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血清sTWEAK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的100例患者中,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4例,发生率为1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CI术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比较,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糖尿病率、白细胞计数、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多支血管病变比例、sTWEAK含量均增加,发病至PCI时间延长,使用替罗非班比例、血栓抽吸比例、治疗后TIMI分级均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CK-MB峰值、sTWEAK、使用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是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入院时血清sTWEAK预测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最佳截点为68.5 n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2.35%、71.43%。结论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血清sTWEAK增高对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0月~2016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CU病房行急诊PCI的286例STEMI患者,其中男性193例,女性93例,年龄40~80岁。根据住院1周内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131例)和非MACE组(155例)。由心血管介入医师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入院时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HR、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CK-MB和M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1.009,95%CI:1.001~1.016)、左室射血分数(OR=0.934,95%CI:0.905~0.963)、CK-MB(OR=1.003,95%CI:1.001~1.004)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MHR升高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MHR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MHR越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HRV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HRVA分为HRVA组(34例)和无HRVA组(142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RV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HRVA组比较,HRVA组血肌酐[(86.43±21.26)mmol/L比(96.67±20.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3±1.53)%比(6.75±0.74)%]、白细胞计数[(10.09±3.34)×109/L比(11.73±3.42)×109/L]、KillipⅥ级比例(2.94%比14.7%)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6±0.92)mmol/L比(2.75±0.87)mmol/L]明显降低(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心功能Killip分级、肌酐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HRVA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12~7.145,P0.05或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心功能分级、肌酐与STEM I患者急诊PCI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可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252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按照PCI后60min时的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不良组和ST段回落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RDW和NT-proBNP。结果ST段回落不良组Killip分级≥2级、前壁心肌梗死比例、胸痛到球囊扩张时间、入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TG)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T段回落不良组NT-proBNP[(4310.34±1514.65)pg/ml]显著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2714.71±854.56)pg/ml](t=12.545,P<0.01)。ST段回落不良组RDW[(15.94±1.24)%]显著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14.67±1.18)%](t=4.331,P<0.01)。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NT-proBNP、RDW是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NT-proBNP和RDW预测PCI后ST段回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和0.689,联合NT-proBNP和RDW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0.738~0.920),显著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面积(Z=2.910,P<0.05)。结论RDW联合NT-proBNP有助于预测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直接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274例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不良组79例和良好组19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与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预测STEMI患者ST段回落不良临床价值。结果与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比较,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2级比例高,胸痛到球囊扩张时间长,入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尿酸、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单核细胞计数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均P<0.05)。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MHR为0.75±0.22,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的0.48±0.19(t=9.831,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R是老年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0,95%CI:1.646~5.430,P=0.003)。ROC曲线显示,MHR预测STEMI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敏感度为79.72%,特异度为79.61%,最佳诊断值为0.64。结论MHR可能是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独立危险因素,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临床急性肾损伤(AKI)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院内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7年1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住院连续入选760例确诊急性ST段提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评估AKI对STEMI患者院内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分析亚临床AKI的风险因子。结果年龄(1.03,95%CI:1.02-1.05,P=0.002)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0.92,95%CI:0.89-0.96,P=0.021)是亚临床AKI的独立预测因子。亚临床AKI是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2.01,95%CI:1.82-2.25,P=0.004)。结论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亚临床AKI状态是该人群远期不良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半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PCI患者术中慢血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因STEMI住院行急诊PCI术,并于术中出现慢血流患者共217例,根据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剂量分为半剂量组(5μg/kg)126例和常规剂量组(10μg/kg)9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特点,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半剂量组轻度出血比例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1.6%vs 7.7%,P<0.05)。而2组患者LVEF、ST段回落、中度出血及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急诊PCI过程中出现慢血流时选择冠状动脉内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初次发生STEMI并在起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352例,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三组:正常血糖组(SG7.0 mmol/L)114例;血糖升高组(7.0 mmol/L≤SG≤11.1 mmol/L)128例;高血糖(SHG)组(SG11.1 mmol/L)110例。比较三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 h ST段回落(STR),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PCI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糖组、血糖升高组、SHG组三组患者随血糖水平升高,术后2h STR良好比例(71.9%vs.53.9%vs.44.5%)及TMPG2-3级比例(70.2%vs.54.7%vs.46.4%),均逐渐降低(P均0.05),术后CK-MB峰值逐渐升高(189.2±78.9mmol/L vs.214.6±80.1mmol/L vs.246.5±79.2mmol/L,P0.01)且术后7~10天LVEF明显降低,以高血糖组降低最明显[(52.7±7.2)%vs.(50.8±6.7)%vs.(49.1±5.5)%,P0.01]。PCI后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三组患者累积无MACEs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vs.85.9%vs.77.3%,Logrank=7.173,P=0.028),在校正了年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HG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MACE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SHG组患者较正常血糖组患者术后发生MACEs的风险增加3.546倍(RR=3.546,P0.01)。结论 STEMI患者并发SHG会导致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致使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血栓形成引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征及预后.方法 31例因DES血栓形成引起STEMI(ST组)和93例由原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STEMI患者(对照组)接受直接PCI治疗.记录各例临床和PCI特征及1年随访结果.研究主要终点为院内及1年累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T组年龄较大(69.9±11.4岁比63.7±13.6岁,P=0.01),糖尿病(41.9%比22.6%,P=0.04)和既往心肌梗死史(29.0%比11.8%,P=0.02)明显增多;直接PCI后冠状动脉TIMI 3级血流显著降低(45.2%比92.5%,P<0.001).ST组院内死亡率(16.1%比3.2%,P=0.01)和MACE发生率(25.8%比7.5%,P:0.007)显著增高,术后1年总生存率及无MACE生存率显著降低(分别为77.4%比92.5%,P=0.016;59.4%比85.1%,P=0.001).结论 DES血栓形成引起STEMI患者即使接受直接PCI治疗,其院内死亡及MACE发生率仍显著高于由原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7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状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425例≥75岁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方式分为急诊PCI组112例、择期PCI组80例和保守治疗组233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每1~3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预后,随访至2019年12月。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策略选择的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各组生存率差异。结果 ≥75岁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PCI的比例分别为31.5%(134/425)和26.4%(112/4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OR=0.841,95%CI 0.792~0.893;P<0.001)和心功能Killip≥Ⅱ级(OR=0.440,95%CI 0.238~0.814;P<0.01)是影响急诊PCI的独立因素;年龄(OR=1.259,95%CI 1.129~1.405;P<0.001)、肌酐清除率(OR=0.972,95%CI 0.952~0.993;P<0.01)和心功能Killip≥Ⅱ级(OR=2.958,95%CI 1.420~6.163;P<0.01)是影响择期PCI的独立因素。急诊PCI、择期PCI和保守治疗组院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3.4%(15/112)、3.8%(3/80)和18.9%(44/233),保守治疗组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择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PCI组心室颤动的比例显著低于急诊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80)和8.9%(10/112);P<0.05]。中位随访时间31(12,53)个月,保守治疗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44.6%(104/233)和71.4%(80/112),78.8%(63/80);均P<0.05]。结论 ≥75岁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比例较低,发病至就诊时间、高龄、心肾功能不全与患者治疗策略选择相关。接受PCI治疗的患者近期和远期存活率显著高于药物保守治疗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观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行急诊PCI,且术后TIMI血流3级的STEMI患者127例,以ST段回落是否≥50%,分为ST段完全回落组和ST段回落不良组,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探讨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ST段回落不良组入院心率大于ST段完全回落组(80.3±11.9比73.3±17.5,P=0.023);其他基线资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症状发作到冠状动脉开通时间(OR:0.998,95%CI:0.996~0.999,P=0.014)、左冠状动脉闭塞(OR:0.341,95%CI:0.122~0.951,P=0.040)是STEMI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再灌注治疗时机和病变解剖部位与STEMI患者ST段回落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肌灌注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接受PCI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94例,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成对照组(血糖水平<7.0 mmol/L)136例及血糖上升组(血糖水平7.0~11.1 mmol/L)148例、高血糖组(血糖水平>11.1 mmol/L)110例。对比各组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指标,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血糖上升组与高血糖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ST段回落较好及心肌灌注的血流分级(TMPG)2~3级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血糖组CK-MB峰值明显高于血糖上升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血糖上升组(均P<0.05)。394例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者62例(15.74%)。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者存在应激性高血糖(SHG)、TMPG 0~1级、吸烟及泵衰竭≥Ⅱ级的比例均分别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者(均P<0.05),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4个指标均是影响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PCI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其心肌灌注以及不良心脏事件之间均存在紧密联系,存在SHG、TMPG 0~1级、吸烟以及泵衰竭≥Ⅱ级会增加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STB)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功实施PCI的STEMI患者264例,根据TIMI血流等级将患者分成两组,TIMI 0~2组和TIMI 3组。根据STB水平分成高STB组(>0.9 mg/dl)和低STB组(≤0.9 mg/dl),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TIMI 0~2组96例患者平均年龄(61.5±9.7)岁,其中男68例,TIMI 3组患者168例,平均年龄(59.3±10.4)岁,其中男132例;TIMI 0~2组STB水平明显高于TIMI 3组(P=0.013);院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TIMI 3组(P=0.000 1)。与低STB组相比,高STB水平组无复流现象明显增加(46.0%vs27.5%,P=0.000 9),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更加频繁(19.8%vs 8.7%,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水平(OR=2.15,95%CI 1.87~2.52;P=0.002)仍然是影响PCI术后STEMI患者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TB水平可作为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不良的一个可靠而独立的生化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对其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后ST段回落程度和肌钙蛋白T(cTNT)峰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6-2007年收治的4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7.0 mmol/L组、7.0~11.1 mmol/L组和>11.1 mmol/L组.观察患者血糖与PCI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程度和血清cTNT峰值的相关性.结果 血糖>11.0 mmol/L组PCI术后3 h ST段回落>70%患者较血糖<7.0 mmol/L组显著减少(18.0%与51.5%,P(0.01),血糖7.0~11.1 mmol/L组PCI术后3 h ST段回落30%~70%与血糖水平的高低无相关性;PCI再灌注治疗后,ST回落>70%的患者cTNT水平低于ST回落<30%的患者,分别为(0.033±0.018)ng/L和(0.107±0.055)n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糖水平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入院时血糖水平越高,血清cTNT升高越明显,其中血糖>11.1mmol/L组cTNT升高与血糖的相关性较显著(r=0.399,P<0.01).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后,血糖水平直接影响ST段回落程度和cTNT峰值,控制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后有效的心肌再灌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院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人选356例北京地区17家三级和二级医院所有在24h内人院且符合STEMI诊断标准的患者。以入院血糖水平〉11mmol/L判定为高血糖,分为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死亡和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情况。院内心血管事件定义为院内再发心肌梗死、新发生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卒中。结果356例STEMI患者中,存在急性高血糖患者共81例(22.8%)。其院内病死率较无急性高血糖患者显著增加(13.6%比5.1%,P=0.009),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显著增多(32.1%比20.4%,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示,人院急性高血糖(OR1.615,95%CI1.116~2.338,P=0.011)为STEMI患者院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急性高血糖患者院内死亡及发生院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人院血糖正常者。人院高血糖为STEMI患者院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