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完素在深入研究发掘运气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火热理论,并重用寒凉药以治火热病证,倡导辛凉解表、表里双解、攻下养阴及养肾水、泻心火等治疗方法,拓展了中医治疗温热病的思路。同时,刘氏还着力阐发《内经》亢害承制理论,发展了五行学说,以内风和相火论中风,提出"阳火"命题,倡言"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初步建立了相火理论的轮廓。为中医的理论建设和临床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完素在深入研究发掘运气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火热理论,并重用寒凉药以治火热病证,倡导辛凉解表、表里双解、攻下养阴及养肾水、泻心火等治疗方法,拓展了中医治疗温热病的思路。同时,刘氏还着力阐发《内经》亢害承制理论,发展了五行学说,以内风和相火论中风,提出"阳火"命题,倡言"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初步建立了相火理论的轮廓。为中医的理论建设和临床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完素研读《内经》,结合临床实践,创立了"以火热析病机,用寒凉治热病"的火热论;系统阐发了脏腑六气病机说;丰富发展了玄府气液理论;其最早将《内经》亢害承制理论运用于临床,阐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并用其解释病机,指导诊断与治疗;此外还提出自己独特的气功养生理论。刘完素主要学术思想包括火热论、脏腑六气病机说、玄府气液理论、亢害承制理论、气功养生理论。本文简述了刘完素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传承及其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以期对中医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亢害承制"语出《内经》中的《六微旨大论》,原文:"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本是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指五运六气变化过程中出现太过、不及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调控机制。后人对运气学说有关论述加以发挥,成为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控制论原理分析,亢害承制调控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其调控方式具有指令与反馈的双重性。亢害承制调控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加以改变,使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的偏离程度接近于零,使机体达到有序稳态。  相似文献   

5.
亢害承制论源流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害承制理论,原本属于运气学说范畴.唐代以来诸多医家阐述了对《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之意的理解和领悟,把亢害承制理论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相结合,尤以王冰、刘河间、王履、虞抟、张介宾、李中梓等医家的论说最具特色,并阐述、分析各家之说.  相似文献   

6.
刘河间对疾病病机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人体脏气本身的寒、署、燥、湿、风、火六气之间的兴衰变化,人体脏腑与自然相应。有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属性不同的区别,当脏腑发生虚实改变时,便出现为不同的性质改变。另外,刘完素还发挥了亢害承制理论,以五行生克制化解释五脏间复杂的病理联系,完备了自《内经》至《中藏经》以来在这方面的认识。脏腑六气之间有五行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六气间的承制关系是维持五运六气活动的必要条件,刘完素在剖析疾病病机时充分运用了“亢害承制”理论,揭示疾病本与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亢害承制论是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揭示的是一种在自然界的物类生存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生化和制约的现象.五行生克制化、阴阳对立互根、系统科学、自然现象、人文天地无不隐含亢害承制这一自然规律.文中对亢害承制的自然观、生理观、病机观、治疗观和实践观进行了论述,指出中医学的亢害承制理论对于指导中医临床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亢害承制"是五运六气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自然界五运六气能够循环不息、生化有度全是依赖五运六气之间的制化作用。"亢害承制"理论中蕴涵着五行胜复、生克制化的道理。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人体内环境,甚或说"天地万物"都是在五行生化的规律下有序地进行着,而"亢则害,承乃制"中"亢"是指过极,过极则会损害自然的动态平衡,即为"亢则害"。五行是相生相克的,于人体也是如此。然克我者并不只是贼邪,此所谓无克亦无生,制则生化是自然之道。熟稔"亢害承制"理论,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自然气象变化,理解中医基本理论,并且能更好地辨证和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9.
论“亢害承制”及其医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亢害承制理论在中医学占有重要地位,在分述历代医家对其注解和发挥的基础上,论述亢害承制的本义,及其与五行学说和中庸之道的关系,并进一步从人体本身具有的自稳调控能力人手阐述亢害承制理论重要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肾实”证候群发现,在未明确脏腑分类的“肾实”证候群中未发现肾脏异常所引起的“耳”部病变;这组症状在肾脉异常证候、有明确脏腑分类“肾实”相关疾病证候中也均未提及。这与现行中医教材所说的“肾开窍于耳”理论有所出入。进一步研读《内经》全文,发现《内经》并未提出“肾开窍于耳”,而是说“肾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心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该文通过对《内经》“窍”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从文字上考证“窍”之含义,从《内经》原文考察“心肾之窍”“心与耳窍”之经络循行,从“心与耳窍”之生理病理等方面对“心开窍于耳”这一理论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归纳了心病酿致耳疾的治疗体会及常见的辨证分型,并列举医案分析,为从心论治耳病和心藏象理论的研究开拓新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1.
系统梳理"亢害承制"理论的《黄帝内经》渊源和历代名家的代表性注释,特别是清代医家虞抟关于"一元、六元和子来救母"等亢害承制元气论,表明元气是自然界万物化生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重点论述了"行气败乱"癌症病机假说的理论内涵,即癌症的发生是由于脏腑虚弱,长期收受异常,造成五脏功能失调,五行生克制化失衡,导致机体脏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异常、功能衰退的病理过程.并用"亢害承制"理论论述"行气败乱"癌症病机和补元治癌大法.脏腑虚弱是癌症发病的前提和基础,五脏功能失调、五行生克制化失衡是癌症发生的过程,"行气败乱"是癌症形成和发展的病理结果与状态.其中元气亏虚是癌症发生的关键并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大补元气,恢复和促进机体的化生能力,改善虚弱脏腑功能,恢复五脏生克制化关系是癌症治疗的本质.肺癌的发生除了与先天一元亏虚有关外,还与其不胜之火亢、其子肾水寒救母不力密切相关,所以肺癌的治则包括大补元气、清火热、滋肾水.  相似文献   

12.
刘完素重视五运六气并灵活运用,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只讲小运不讲大运,既是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内经》理论的阐发。他阐发《内经》病机,指出五运主病与六气病机,并补充了"燥"之病机。刘完素主张火热,与其所处年代有关,按照"六气大司天"理论,时值六十五甲子,为燥火用事,阳明燥金司天,故治以寒凉。他阐发亢害承制理论认为造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正是由于五运相互承制,从六气标本逆从理论论治具体病证,认为脏腑经络不必本气兴衰而能为其病。六气变乱,五行正常的制约关系受到破坏,往往相兼为病,而疾病之所以千变万化,就是因为这种"兼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完素是河间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亢害承制”学说与“火热论”学说在其学术体系中颇具有其代表性。《内经》中最早出现“亢害承制”这一概念,其具体内涵经由后人不断扩充,如刘完素基于然界的种种物候现象,进一步联系人体病理生理现象对这一概念的具体意义作出阐述,与此同时,火邪致病说亦十分受到刘完素的重视,他基于病机十九条对六气致病说进行再发挥,不仅大为丰富了火热疾病的种类,更是创造性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论断。而通过考证大量资料,笔者认为“郁证学说”为联系“亢害承制”学说与“火热论”学说的内在桥梁,而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不断对郁证学说进行补充,故下文据此展开论述,相信通过相关学说的梳理将更有利于刘完素的学术思想的研究并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心肾水火既济,心胃土火相生,医籍中对心肾、心胃关系多有论及,可见从肾、胃论治胸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笔者探析了肾、脾胃与心的生理联系,与胸痹病机"痰瘀滞虚"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应用上运用从肾论治、从脾胃论治的方法治疗胸痹。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倡导在治疗胸痹时不要单从心出发,应整体把握,综合考虑,重视心与肾、胃的先后天关系,标本兼治,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亢害承制”属于运气学说中的五行生克机制,是六气变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调节机制。最早将“亢害承制”理论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并加以诠释是唐代的王冰,其通过分析自然现象来阐释万物生化原理,对后世医家启迪颇多。元代王履认为人体生理活动协调统一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亢而自制”;若“亢而无制”,则发病,需制其亢而除其害。刘完素将亢害承制与人体五脏病变相关以解释疾病变化中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其认识到六气偏亢过极,这一病理假象的存在,启迪了临床诊治思路。张景岳在王履对“亢害承制”诠释的基础上,提出“承之为义,有常有变”,有亢盛必有承制,如此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处在生生不息的动态平衡之中的观点。后世医家类推以解释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丰富了中医临床诊疗思维,促进了中医理论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心肾相交理论根源于《内经》、阐微于《周易》,其机理与五行方位、易学属性及二脏功能均有关.心肾相交理论千百年来不断补充与完善,内涵丰富、外延广达,虽对其机理有不同的理解,但其在中医临床运用的广度与深度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体现了理论的核心价值.本文试从《周易》与《内经》浅析心肾相交的机理,溯本求源,刍议陋论,以期抛砖引玉,明澈理论,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7.
标本中气是《内经》五运六气治则的重要内容.吴鞠通在诊治温病组方用药时充分运用了《内经》标本中气理论,为后人治疗温病遣方用药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后世医家将《内经》标本中气理论运用于临床树立了典范.本文从少阳太阴皆从本化,少阴太阳从本从标,厥阴阳明从乎中气三个方面分析了《温病条辨》的用药特点.本文对于掌握《温病条辨》医学思想,研究其与《内经》理论的渊源关系及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肾相交根基于阴阳五行学说,从水火升降之观点演绎而成。源于《周易》,本于《内经》,发挥于汉唐,至宋明方成体系。心肾相交是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的高度概括。 心属南方热火,肾属北方寒水。心火下降以暧肾水,则肾水得以蒸腾,滋养周身;肾水上乘以济心火,则心火降而不亢,神明守舍,血脉亦周流有序。如此水升火降,阴平阳秘,生机盎然。故有“阴阳的平衡,根本在心肾的相交”之说(刘保和: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论文集,33页,1981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胸痹四个典型案例的报道,说明胸痹虽病位在心,但与“五脏气相干”。《灵枢·厥病》篇载有肺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肾心痛等病名,可以作为这四个案例病机的高度概括。故临证时,常可依据脏腑相关的理论,通过调整其它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心痹的目的。1从肺论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营卫理论为指导,阐述卫气运行与失眠的关系。方法在《内经》营卫理论指导下,探究失眠的机理、营卫运行与失眠的关系,对失眠患者进行脏腑辨证及经络辨证,并对不同证型的失眠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结果通过针刺治疗失眠,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结论运用《内经》营卫理论,对脾胃不和型、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肝火扰心型失眠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