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张仲景阐述了黄疸病湿热发黄的病机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认为黄疸主要病位在脾胃,瘀热以行是其根本病机,其关键在于湿、脾、瘀三个字。治疗上应该把握祛湿、健脾、活血三个方面,并需注意相关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张仲景阐述了黄疸病湿热发黄的病机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认为黄疸主要病位在脾胃,"瘀热以行"是其根本病机,其关键在于湿、脾、瘀三个字。治疗上应该把握祛湿、健脾、活血三个方面,并需注意相关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林丹丹 《西部医学》2020,51(4):53-54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脾瘅"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之病,其基本病机为正虚浊实,正虚即以阴虚为主,浊实以痰、瘀为主,虚实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构成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故临床上糖尿病遣方用药应运用中医象思维,先修河道,再加以疏通,结合主证的偏重,治以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之法祛浊实,而后加施以滋阴益气之法以扶正。祛邪以扶正,扶正兼祛邪,治则应遵循本病病机演变规律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病例举例,治疗思想等方面论述姜树民教授治疗腹泻型IBS经验。姜树民教授认为腹泻型IBS多以脾虚为主,肝郁,湿盛,肝脾不和亦多。治疗应以健脾为主,辅以疏肝祛湿之法治疗,并重视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思想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对曾诚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进行总结。曾诚教授认为本病以肾虚血瘀肝郁为主要病机,治疗以顺应月经周期巧施活血疏肝补肾之法为原则,临床强调始终贯彻补肾活血之法治其本,疏肝理气之法调其滞。立法遣方首重补肾、巧施活血,并主张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病证合参、辨期辨病用药;强调治疗不可拘于一法一方,当因地制宜、中西合璧及多途径调治以提高疗效;同时强调治未病及身心同治,注重以人为本的中医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苓霜主任医师认为肾癌发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感受外邪,湿热毒蕴结水道,导致气滞血瘀,日久形成有形之块,其病位主要在肾,可涉及脾胃、肺、肝、心等脏器,其病机以正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表现在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湿、热、毒、瘀互结,治疗当先遵循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的原则,扶正以健脾益肾为主,而祛邪则以清热、祛湿、解毒、化瘀为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扶正抗癌"的学术思想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7.
刘苓霜主任医师认为肾癌发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感受外邪,湿热毒蕴结水道,导致气滞血瘀,日久形成有形之块,其病位主要在肾,可涉及脾胃、肺、肝、心等脏器,其病机以正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表现在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湿、热、毒、瘀互结,治疗当先遵循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的原则,扶正以健脾益肾为主,而祛邪则以清热、祛湿、解毒、化瘀为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扶正抗癌"的学术思想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8.
董菲洛教授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菲洛教授临证辨治溃疡性结肠炎深谙其理,董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怯,后天六淫、七情、饮食失调等杂害于脾胃,致使脾胃转输不及,浊邪直趋大肠而发为本病。立行气活血、祛湿除热,健脾固本、脾肾兼治之法,独辟蹊径,内外同治。临床使用健脾益肠散和固本保元腹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风湿病。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多以毒邪为患,毒邪侵袭或损伤经络,导致经脉痹阻不通。其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痹阻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亏虚,毒邪痹阻为病机特点。急性期治疗以清热祛湿化痰活血排毒为大法,慢性缓解期以伏毒内蕴为基本病机,以补益脾肾、化浊解毒为主要治则。遵循以上治则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范忠泽教授认为肺癌主要由于正气内虚,痰、瘀、毒蕴结于肺所致,病位在肺,发病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提倡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当以滋阴生津、益气养阴为主,并重视顾护脾胃。临床谨守病机,辨证论治,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11.
胃癌发热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毛宇湘教授认为其病机主要是浊毒内蕴、脾胃虚弱,兼痰湿内盛、肝气郁滞、瘀热互结、阴虚内热,治疗以健脾和胃、化浊解毒为基本原则。根据病证的不同表现,兼以化痰祛湿、疏肝解郁、清热活血、健脾益气、养阴清热之法,采用自拟方健脾除湿解毒汤、理气化浊解毒汤、活血化浊解毒汤、益气化浊解毒汤、养阴清热解毒汤等加减治疗,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使浊化毒消,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以胃癌术后倾倒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基础,立足“大气下陷”经典理论,阐述“大气下陷”在其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脾胃戕损、中气亏虚为发病基础,中气亏虚、大气下陷为核心病机,痰瘀痹阻、癌毒伏郁为病进转折的病机演变规律。治疗强调正邪主次,侧重病机的不同,在益气升陷法的基础上加减变化,扶正以脾胃为核,兼顾他脏之变,择以疏肝潜阳之法,祛邪以解毒为要,另以利水消瘀之法,以达机圆法活,药证相合之效,以期为临床辨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符为民教授对痿证的诊治思路和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抄方,整理并分析符为民教授治疗痿证的典型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论述符为民教授运用中医疗法论治痿证的临床诊疗思路及临证方药特点,并通过典型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符为民教授认为痿证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湿热互结为标、脾肾亏虚为本是该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主张初期以外祛湿热除标为先、后期以内补脾肾之本为要。此外,符为民教授还注重病后调养,倡导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导引按摩及心理疏导等方法,临证疗效确切。所举案例具体展示了外祛湿热、内补脾肾的治疗经验。[结论]符为民教授外祛湿热、内补脾肾之法治疗痿证的临床特色突出、疗效斐然,其经验值得我辈认真学习、研究、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陆为民教授运用乌梅丸化裁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方法]从慢性脾胃病的病机与乌梅丸证病机相对应,及慢性脾胃病发作时间与乌梅丸之厥阴病发作时间一致两方面来论述陆教授相关学术、临床心得,并附3则验案以佐证。[结果]陆教授认为慢性脾胃病病机多为寒热错杂,发作时间多在凌晨1~5点,与乌梅丸之主证寒热错杂证、厥阴病欲解时之丑至卯时不谋而合,因此诊治时陆为民教授以乌梅丸为主方,依证化裁,寒温并用,补泻兼顾,收获良效。[结论]陆为民教授治疗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行之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时毓民教授分期辨治儿童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机为肺脾不足,外感风热湿毒,为本虚标实,治疗重视标本兼顾、分期施治.出疹期(感染期)以祛邪治标为主,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佐以扶正,采用内服外洗,内外兼治直达病所;疹退期(缓解期)以补虚治本为要,以健脾益气祛湿、补肺调气和营、滋阴养血活血为主要治法,辅以疏风解...  相似文献   

16.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肾亏虚为其根本,湿浊、瘀血、溺毒邪气内蕴为加速疾病进展的关键.于大君教授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从“扶正”与“祛邪”两方面出发,确立健脾益肾、祛湿化瘀、通腑泄浊的治疗原则.从护胃气就是保肾气角度出发,治疗尤其重视健运脾胃.在扶正的基础上,善用通法给邪以出路,以达正复...  相似文献   

17.
苏涟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云南省荣誉名中医苏涟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苏老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湿热、气滞、瘀血是重要的病理因素,辨证时应辨正气受损程度和涉及的脏腑气血,辨湿热多少和偏重,提出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扶正重在调整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以健脾、活血、柔肝为主,同时注意祛邪。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疲血阻络7个证型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王绵之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樊永平,王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名老中医;脾胃病;病因病机;治疗王绵之教授对于脾胃病有其独特的认识及用药特点,笔者随王老学习和门诊过程中,发现下面三个方面尤为突出。1脾胃病从寒热虚实言,以虚、寒为多脾胃病...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的中医病机以脾胃虚损、正气亏虚为本,湿瘀毒内蕴为标。标本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治疗上应首当辨清标本虚实,本虚应分清脾、肝、肾之所属,标实当区别水湿、气滞、血瘀、癌毒等不同,分别施以健脾益气,扶正培本;养肝温肾,维护元气;调理气血,除胀止痛;祛湿抗癌,防治传变等治法。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前期可归属中医的"脾瘅",是一种血糖异常的高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医认为"脾瘅"的病位在脾,脾虚为其起病之根源,而痰瘀互结贯穿病机之始终。治疗采用祛痰化浊、活血化瘀之法,以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为主,直除病根;以健脾祛湿食疗方为辅,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