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在小鼠慢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及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模型中的表达,探究其在病毒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方法 每个月B3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3)反复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于首次感染后第3、9个月,观察心脏大体,心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特征,Masson's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IL-27p28 mRNA表达;酶联免疫双夹心抗体法测定血清IL-27蛋白及自身免疫抗体腺嘌呤核苷酸转运蛋白(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的浓度.对照组于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结果 病毒感染3个月后心肌病理符合慢性VMC特征,9个月后符合DCM特征;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慢性VMC心肌IL-27p28 mRNA及血清IL-2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DCM模型心肌IL-27p28 mRNA及血清IL-27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VMC及DCM血清ANT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血清ANT浓度与血清IL-27浓度的相关性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7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病毒性心脏病的心肌炎阶段,与DCM可能并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结果发现,DCM患者SIL-2R明显高于NC组(P<0.001),而膜IL-2R表达低于NC组(P<0.01),提示IL-2R在DCM发病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玲  井玲  郑杨 《中国循环杂志》2001,16(3):193-19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与免疫因素的关系,了解DCM患者免疫机能状态.方法对82例DCM患者(心肌病组)进行了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免疫球蛋白(Ig)及抗心肌抗体(AHA)的测定,并以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心肌病组以上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与心功能状态相关.结论DCM患者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可能带来了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为与扩张型心肌病血清抗M受体抗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M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度相关。本研究拟通过对病毒性心肌为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检测,探讨该批示的辅助判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VMC患者32例,DCM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组14例,受试者血清与人心室肌组织预孵育后,冷冻切片法测定M受体与配基」^3H」QNB结合的Bmax五Kd值。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与抗G-蛋白偶联受体的自身抗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型 (AT1受体 )的自身抗体是否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技术 ,检测 8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6 1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组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4 4 2 %、4 5 3%和 4 0 7%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1 5 %、9 8%和 14 8% (P <0 0 1) ;(2 )扩张型心肌病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1∶136、1∶12 4、1∶12 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4 6、1∶32、1∶2 8(P <0 0 1) ;(3)扩张型心肌病组 β2 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 ,6 5 8%的患者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 ;71 1%的患者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4 7 4 %的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不仅存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而且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约 5 0 %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提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参与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是否独立存在抗心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Human Cav1.2)自身抗体(简称:抗钙通道抗体)。方法:以合成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ELISA法检测DCM患者(DCM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60例)血清中的抗钙通道抗体和抗心肌细胞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蛋白(ANT)抗体。用亲合层析法提纯DCM患者(DCM组)血清中的抗钙通道抗体,以制备的大鼠抗Human Cav1.2α1亚单位多克隆抗体作为阳性对照,用免疫印记技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CM患者血清中抗钙通道抗体。结果:ELISA检测60例DCM患者中29例抗钙通道抗体阳性(29/60,阳性率48.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60,6.67%,P<0.01)。抗钙通道抗体和抗ANT抗体检出结果无一致性(P>0.05)。免疫印记中亲合层析法提纯的DCM患者抗钙通道抗体可特异地识别240000的多肽(Human Cav1.2α1c亚单位),结果与阳性对照相符。抗钙通道抗体经抗原充分吸附后特异性识别被阻断。免疫荧光实验显示,抗钙通道抗体能特异性地结合在大鼠心室肌细胞膜上。结论:DCM患者血清中存在新型的抗钙通道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5(IL-35)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表达和血浆水平变化,探讨其在DC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对象为30例DCM的患者(DCM组),24例心力衰竭的患者(HF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BMCS的IL-35特异性亚基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35水平。结果:①DCM组PBMCs表达IL-35的EBI3mRNA水平(0.15±0.03)明显降低于HF组(0.34±0.08)及正常对照组(0.33±0.07)(均P0.01),而HF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CM组(24.08±4.40)血浆IL-35的水平明显低于HF组(53.03±5.04)和正常对照组(43.89±8.01)(均P0.01),而HF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CM组血浆中IL-35含量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449,P0.05),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负相关(r=-0.839,P0.01)。结论:DCM患者的IL-35表达下调,提示IL-35可能在DCM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7水平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42例,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其分为早期组(15例)、中期组(15例)和晚期组(12例).选取同期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其IL-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7(IL-27)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190例鼻咽癌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对二者IL-27基因-964 A/G和4730 T/C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IL-27水平。结果鼻咽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IL-27(-964)AA、AG、GG三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4%和42.5%,41.1%和43.5%,11.6%和14.0%;IL-27(4730)TT、TC二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2.6%和79.0%,17.4%和21.0%。IL-2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4 G等位基因携带的鼻咽癌患者血清IL-27水平显著低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L-27基因-964 A/G和4730 T/C多态性与鼻咽癌的易感性无关,但-964 G等位基因携带可能与鼻咽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抗体的临床观察及其针对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观察针对抗心肌抗体进行免疫学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入院治疗的DCM患者(747例)的病史、诊治过程、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7例中抗心肌抗体阳性者527例(70.55%),随访时间为0.9-7.2年,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阳性患者(A组)治疗后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62.53±9.17)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7.65±11.15)%;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抗β1-受体抗体)阳性患者(B组)治疗后LVEDd (61.35±5.68)mm, LVEF (40.65±12.78)%;抗ADP/ATP载体抗体和抗β1-受体抗体均阳性患者(C组)治疗后LVEDd(61.28±7.72)mm, LVEF(38.35±7.05)%.3组与治疗前比较LVE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均改善Ⅰ~Ⅱ级.结论:自身免疫是DCM的常见致病因素,针对抗ADP/ATP载体抗体使用地尔硫和针对抗β1-受体抗体使用美托洛尔治疗DCM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心室重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8例肥厚型心肌病(HCM)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同时测定了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结果发现DCM组血清SIL—2R明显高于HCM及NC组(均P<0.001)、而NKC活性明显低于HCM及NC组(均P<0.001).HCM组的血清SIL—2R、NKC活性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包括血清SIL—2R在内的细胞功能紊乱参与了DCM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及冠心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竞争结合法测定4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5例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与对照组(NC)13例相比较,结果表明DCM组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CHD组及NC组(P<0.01),而CHD组与N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IL-6在DCM发病中是主要因子,其作用机理为:一方面通过增强体液及细胞免疫增强抗病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加重抑制性T细胞/细胞溶解性T淋巴细胞(Ts/CTL)功能紊乱,介导自身免疫的发生。在其他方面,IL-6作为其他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减轻心肌的炎症反应,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从而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中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IL)-27是一种新发现的IL-12家族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产生。IL-27促进初始CD4 T细胞增殖,使其向Th1细胞方向分化,同时抑制Th2和Th17分化,并协同IL-12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IFN)-γ。在Th1高度活化时,IL-27却可以限制Th1型应答的强度。由于IL-27具有促进Th1型反应和减轻炎症的双重作用,它可能是多种以Th1型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如感染免疫,自身免疫病和抗肿瘤免疫)的关键性调节因子。应用或拮抗IL-27可能对感染和自身免疫病有益,IL-27也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4.
抗心肌线粒体自身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I-PAP法和IBT法,对心功能改变相似的2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和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仅在DCM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心肌线粒体抗体(15例阳性)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16例阳性),两种方法的符合率86.4%,总计17例阳性;而冠心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均为阴性(P<0.01).提示抗心肌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对DCM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DCM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扩张型心肌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水平,发现G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激素治疗敏感的DCM患者,其GR水平明显高于激素不敏感者(P<0.01),表明DCM患者GR存在异常,并对其变化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为细胞内病原体感染性疾病,胞内感染性疾病的保护性免疫需要初始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12受体(IL-12R)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为Th1/Th2分化的重要途径.IL-12R减少或缺失导致Th1细胞的劣势分化,从而使乙型肝炎慢性化.因此深入研究IL-12R在乙型肝炎中的发病机制,有可能为其...  相似文献   

17.
张群燕  蔡辉 《心脏杂志》2010,22(2):264-266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抗心肌抗体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抗心肌抗体的产生和参与DCM的资料累积已近50年。例如抗β肾上腺能受体抗体、抗ATP/ADP运载蛋白抗体、抗M胆碱能受体抗体和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等,均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心肌细胞肿胀和坏死,是心脏受累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对DCM与心肌自身抗体的相关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pSS是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外分泌腺、肾脏、肝脏等多个器官。IL-27是一种多效型细胞因子,具有促进炎症和抑制炎症的双重功能,在T细胞、B细胞免疫反应等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pSS中有关细胞因子所致免疫系统异常活化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综述主要介绍IL-27与pSS相关的研究,为理解pSS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检测21例DCM患者血清中抗MCM抗体,并与对照组19例作比较,结果发现,DCM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MCM52KD(阳性率57.14%)、87kD(33.33%)、59kD(23.81%)和48kD(19.05%)各组份的自身抗体;而对照组血清则均为阴性。自身抗体所针对的靶抗原可能包括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和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本研究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DCM的发病机制,检测抗MCM自身抗体可作为DCM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是否有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存在及其意义。 方法以人心肌线粒体作抗原,应用免疫点印迹在29例VMC(VMC组)、24例DCM(DCM组)、33例其它心脏病(OCD组)及20例健康献血者(HBD组)进行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检测,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其抗原分子量。 结果VMC组(12例,41.4%)DCM组(10例,41.7%)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阳性明显高于OCD组(2例,6.1%)及HBD(0%);②抗体阳性的VMC和DCM患者中有43.8%的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抗体阴性者为12.0%(P<0.05)有显著性差异;③人心肌线粒体特异性抗原的分子量为30KD。 结论①在VMC和DCM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说明部分VMC及DCM与自身免疫有关,该抗体是引起心肌损伤的因素之一,对该抗体的检测可作为VMC和DCM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②该抗体的特异性抗原可能为人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