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主动脉壁间血肿(IMH)是潜在致命的急症之一。它的主要危险并发症是进展为主动脉夹层,导致主动脉破裂、形成主动脉瘤或者完全吸收,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IMH患者都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引起误诊。IMH仅以急性腹痛起病实属罕见,笔者报道了1例以急性腹痛起病的68岁老年男性患者,最初误诊为其他腹部疾病,后经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急诊医师对仅表现为急腹症的IMH肿应引起注意,以做到早期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主因间断胸痛14 d入院。患者入院前14 d无明显诱因胸痛发作,位置偏剑突下,伴出汗、头晕、黑朦,无肩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意识丧失,休息约10 min可缓解;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症状同前,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后症状控制欠佳。入院当天早晨患者胸痛发作频繁,伴出汗、黑朦,遂来我科就诊。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病史,近期发热,伴咳嗽、咳痰,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为180/100 mmHg(1 mmHg=0 相似文献
5.
目的:老年合并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所有老年IMH 104例,分为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A)组和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B)组。进行5年的随访研究,研究终点为死亡。结果:IMH-A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明显高于IMH-B组。IMH-B组外科手术治疗比例较低(23.8%),主要为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IMH-A组则以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半弓置换术为主的体外循环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此外两组院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相近,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9.0∶55.2)个月,经Log-rank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933)。亚组分析中,内科组、外科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9∶51.7)个月,但经Log-rank检验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875)。结论:老年IMH的首选治疗方式仍为内科治疗为主,外科治疗可能改善老年A型壁间血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28岁,因"突发胸痛1 h,心肺复苏术后3 h余"由基层医院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中心ICU。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有"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外伤史。患者于早晨7时许无明显诱因突感胸部剧烈疼痛,当时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等其他不适,立即送至当地医院救治。去往医院途中患者神志清楚,感恶心,未呕吐,烦躁不安,仍诉胸部剧烈疼痛, 相似文献
7.
右侧冠状动脉自发夹层保守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3岁.因反复胸闷28个月、加重15 d于2009-04-09入院.患者于2006-12-20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左前降支(LAD)近中段99%狭窄;左回旋支(LCX)中段90%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MH)的治疗选择与转归,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间,共收治AIMH患者16例,A型5例,B型11例.分析患者特征及治疗选择,电话及门诊随访确定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10例药物治疗,4例介入治疗,2例外科手术治疗,1例药物治疗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 ~48个月,平均13.3个月,1例失访,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AIMH是一组需要临床重视并积极治疗的主动脉病变,应根据其病理特征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 总结我院2年期间通过内科药物和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16例,根据患者治疗结果进行评价主动脉壁间血肿治疗策略的选择。结果: 16例患者中,药物治疗的患者6例,腔内修复治疗的患者10例(其中4例是由于药物治疗后症状持续加重转为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腔内治疗患者均存活,药物治疗组中死亡2例,均为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引起死亡。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对于Standford B主动脉壁间血肿是安全可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导管相关的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发生率较低且相关报道有限,介绍和探讨我中心对此种并发症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安贞医院共有8例因导管检查和治疗导致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1例发生在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操作过程中,7例发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操作过程中。3例为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1例为右冠状动脉窦局限性夹层,4例为A型主动脉夹层。4例(3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1例局限性夹层)行保守治疗,4例A型主动脉夹层行急诊手术治疗。对8例患者均行定期随访及主动脉CTA复查。结果:1例保守治疗的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1个月后再发胸痛,主动脉弓新发主动脉溃疡,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无住院死亡,且均无脑梗死、截瘫、心力衰竭等严重发症,远期随访结果均存活且恢复良好。结论:导管相关的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并发症,但是出现此并发症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通过对病情的综合判断采用合理的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方法都可以得到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6岁,主诉因反复心前区憋闷10余年加重伴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周入院.有吸烟史20年,20支/d,高血压史10余年,最高血压为220/100mmHg(1 mmHg=0.133 kPa).入院体检:血压13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0次/min,心律齐,未及杂音.下肢不水肿.心电图Ⅰ、aVL、V4~6导联T波倒置.空腹血糖5.1 mmol/L,TC 4.25mmol/L,TG 0.67 mmol/L,LDL 2.54 mmol/L,D-二聚体0.1 mg/L(正常<0.3 mg/L).心动超声:左室肥厚,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60%.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5岁,因劳力性心前区闷痛1月余而于2006年12月1日9:00入院。患者有吸烟史30余年、高脂血症及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年,未积极治疗。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Ⅰ级,极高危组”。曾在外院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入本院后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查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APTT、INR等均正常。两侧桡动脉搏动对称,右侧Allen试验阳性。于12月1日12:00在局麻下行CAG及PCI术,顺利穿刺右桡动脉,喷血…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2 2岁。因停经 45天 ,突发下腹部疼痛伴少量阴道流血 40小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4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 ,伴少量阴道流血 ,色暗红 ,无腹胀、腹泻。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 ,未产妇 ,阴道有少量积血 ,宫颈光滑 ,呈紫蓝色 ,有举痛 ;宫体后位 ,质硬 ,有压痛 ,右侧附件区触及 4.0 cm× 4.0 cm× 4.0 cm包块。阴道 B超检查示子宫后位 ,4.5 cm× 4.8cm× 4.6cm大小 ,内膜线居中厚 1.2 cm;宫体后方偏右侧有一 4.0 cm× 3 .9cm强弱不均回声团 ,内见不规则暗区 ,边缘规则。左侧附件无异常。尿早孕试验阳性 ,后穹窿穿刺未抽…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常见于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年轻女性,多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需要紧急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并结合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影像检查明确,给予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外科治疗.本文以1例SCAD患者2次诊治经过为背景,讨论了SCA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
患者男,72岁,因反复胸闷痛、心悸10年,加重10d于2007—09—04入院。患者患高血压病史4年,糖尿病史1年,一直服用尼群地平、厄贝沙坦、美他洛尔、肠溶阿司匹林、二甲双胍等药,血压、血糖控制尚平稳。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肌缺血:X线胸片示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弓钙化;心脏彩超示左、右心房增大,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 相似文献
19.
20.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活动后胸痛10年、加重2 w于2011年4月18日收住入院。起病后日常活动受限。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狭窄伴中度反流,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退。诊断:①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②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拟行换瓣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