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患者女,28岁,头面角化性丘疹13年,泛发全身8年。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腹部可见大量角化性丘疹,多个指(趾)甲有纵行条纹及V形缺损。皮损组织病理示:局灶性基底细胞层上裂隙,棘层上部表皮松解,可见谷粒和圆体细胞。PHQ-9评分为18分。诊断:毛囊角化病伴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基底细胞癌及管状乳头状大汗腺腺瘤。患者男,43岁。因右侧头部斑块4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头部见淡黄色丘疹、结节及疣状斑块,质软,边界清楚,局部见数个大小不等黑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1)切片右侧: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浅、中层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细胞团块,部分和表皮相连,肿瘤细胞团块由基底样细胞组成,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可见收缩间隙;(2)切片左侧: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中层可见增生的皮脂腺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真皮深层见大汗腺分布,形成较多管腔样结构,管腔内见大汗腺呈乳头状突入管腔。  相似文献   

3.
口腔软组织良性肿瘤可根据其组织起源分类现分述如下: 一、上皮组织起源 (一)乳头状瘤(papilloma):为口腔最常见的损害之一。起源于上皮,病因不明。临床上表现为小而有蒂的外突性赘生物。多由角化不全、排列于乳头突上方之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呈菜花状外观。常为白色,也可为粉红或红色。在唇暴露部常常粗糙有鳞屑,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下鲍恩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12年5月—2021年11月该院确诊的6例甲下鲍恩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为45~77岁,病程为4个月~8年。6例患者肿瘤均位于手指甲,其中3例表现为纵行黑甲,1例表现为甲下出血,1例表现为甲板增厚、变形,局部呈疣状外观,1例表现为甲下角化过度。所有患者甲组织病理均表现为典型鲍恩病改变。结论:甲下鲍恩病可表现为纵行黑甲。该病临床容易误诊,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比较临床常见黑甲性疾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皮肤镜检查的4种常见黑甲皮损皮肤镜图像特征。结果 共纳入266例黑甲性皮损,其中甲黑素瘤64例(24.1%),甲母痣52例(19.5%),甲下出血89例(33.5%),甲真菌病61例(22.9%)。甲黑素瘤及甲母痣多发于指甲,甲黑素瘤发生于拇指甲的比例高(62.8%),甲母痣则更多发生于2 ~ 5指甲(73.9%);甲下出血及甲真菌病多发于趾甲,其中甲下出血51例(57.3%),甲真菌病46例(75.4%)。甲黑素瘤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49例,76.8%),其余3组疾病则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甲黑素瘤皮肤镜表现主要为纵向规则条带(35例,54.7%)或不规则条带(25例,39.0%),87.5%的病例色素带宽度大于3 mm, 36例(56.3%)Hutchinson征阳性, 15例(23.4%)破溃,颜色以黑褐色为主;甲母痣表现为单一规则色素带结构(52例,100%),36例(69.2%)色素带宽度小于3 mm,26例(50%)Hutchinson征阳性,无破溃病例;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斑疹(74例,83.1%),85例(95.5%)见暗红色或黑色出血小球结构;黑甲性甲真菌病表现为黑褐色纵向不规则条带(54例,88.5%)。结论 皮肤镜下,甲黑素瘤可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条带宽幅大于3 mm,甲母痣多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污斑,甲真菌病可表现为纵行不规则条带。皮肤镜可用于鉴别黑甲性皮损,为甲黑素瘤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主要见于老年人。病理上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3种基本变化,表现为明显的表皮增生、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增殖异常。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三种病理类型脂溢性角化病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角蛋白(K)16、17和人乳头瘤病毒(H PV)的表达,探讨其与脂溢性角化病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35岁男性患者,面颈部、耳后及腹股沟角化性丘疹17年,部分丘疹增大融合成不规则的疣状斑块,伴掌跖角化及甲损害。组织病理示基底层上裂隙、绒毛,见角化不良细胞。诊断:毛囊角化病(Darier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获得性指(趾)纤维角化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确诊为获得性指(趾)部纤维角化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发病年龄17~64.5岁(39.75±17.69)岁,病程0.5 ~ 20年(4.83±5.77)年,男:女为1.4∶1.皮损表现为多形态,主要累及指、趾、甲沟,也可累及非肢端部位.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呈分枝状,皮损中心由成熟的胶原束、成纤维细胞和大量扩张毛细血管组成.其中大部分胶原束与表皮相垂直走行,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获得性指(趾)部纤维角化瘤是一种少见、原因不明的皮肤纤维组织良性肿瘤,多发于成年人指或趾,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发生于非肢端.采取手术或激光治疗,少有复发.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恶性增生性甲外毛根鞘样囊肿。患者男,78岁。右手拇指指甲增厚、破溃30年,伴疼痛。组织病理检查见甲床下方大量囊肿样的肿瘤细胞团块,瘤细胞为鳞状上皮,异形性明显,中央可见毛鞘样角化,未见颗粒层,可见透明细胞,瘤细胞未侵入指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K1阳性,CK6阳性,CK10部分阳性,CK7阴性、CK15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恶性增生性甲外毛根鞘样囊肿。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7岁。颈部、前胸、腹部脐周及下肢毛囊性丘疹1年。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毛囊角栓,颗粒层及棘层肥厚,轻度乳头瘤样增生,可见局灶性基底层上裂隙,裂隙上棘层及颗粒层内可见角化不全细胞,真皮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毛囊角化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