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是重阳思想的根源,以清代郑钦安等为代表的扶阳学派,秉持易学原理,认为生命以火立极。易元通阳法则着眼于当今社会,认为慢性疾病的发生皆因起居失常、饮食失宜、情志内伤等因素导致元阳受损,脾失健运,元真之气郁滞,气血失调,寒湿痰浊瘀血阻滞,阳虚而郁,故治疗上援易学及扶阳医学重阳思想,温阳培元以通畅元真之气,运用易阳艾灸配合桂附萸和汤,以愈顽疾及奏养生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虚、痰、瘀、毒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演变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阳(气)虚、痰湿、血瘀、热毒等方面。从虚痰瘀毒论治顽固性心力衰竭,可根据其不同证候阶段所表现的阳(气)虚、痰湿、瘀血、热毒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从而找出虚—痰—瘀—毒的辨证及治疗规律。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早期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浊痹阻;当顽固性心力衰竭形成后,则以瘀阻心脉为主要表现,且易形成痰瘀互结。虚、痰、瘀、毒四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性。气虚血瘀、痰湿壅盛、热毒入络是形成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益气温阳、祛痰利湿、化瘀通络、清热解毒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认为在肺小结节形成过程中肺气内虚无力或郁滞难行,乃肺小结节形成之初病变;气不顺则津停成痰,痰气胶着,日久可形成有形实邪;痰气不化,瘀血渐成,三者痹阻于脉络,可见肺小结节之貌或内部结构发生改变;邪气长居久积,渐生肺毒,与痰瘀搏结,耗伤正气,肺小结节恶化;人体正气亏虚为发病基础,贯穿于肺小结节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基于此,从气足不郁则疾不生、津行血运则化其形、除毒拔邪则防其恶的角度出发,对肺小结节的治疗进行探讨,可选用补肺汤、逍遥散、二陈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清热解毒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但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的轻重。早期感邪时偏于邪实,侧重祛邪,祛邪采取宣肺化痰,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痴呆从痰瘀虚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痴呆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属祖国医学“呆病”、“文痴”、“郁证”或“癫疾”等范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高,在出现社会老龄化的同时,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甚快,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亦在逐步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65岁老年人中10%智能障碍,其中50%发生老年性痴呆,美国统计每年12万人死于老年性痴呆,占死亡的第四位,仅次于癌症、心脏病和中风,说明老年性痴呆对老年人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性,未来21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将是老年性痴呆。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引发慢性肾脏衰竭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梳理古代典籍资料以及现代各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总结出“虚、痰、瘀、毒”的病机理论,即脾肾虚弱、痰瘀阻滞、毒损肾络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并根据梳理得出脾肾两脏同补、化痰祛瘀并用、解毒补肾通络合法的治疗方法。掌握该病的病机及治疗方法对中医临床诊疗该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前期及老年期的一种慢性退化性脑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行为及人格改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计算力、定向力及语言能力减退,动作迟缓,神志淡漠、呆滞,或幻觉或妄想,逐渐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其病理改变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张念志教授治疗肺痿的临床经验,为临床辨证施治肺痿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跟师临床学习,收纳整理,归纳总结张念志教授在治疗肺痿方面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特色。结果张念志教授认为肺痿的病理要素分别为"虚""痰""瘀""毒",故临证时,以补虚、化痰、活血、解毒为治法进行治疗,疗效颇佳。并附验案举证。结论张念志教授治疗肺痿辨证思路清晰,用药精准,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毒痰瘀虚"的用药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规律。方法收集20个省市卫生部门以及专家制定防治方案,通过药物频次统计,从卫气营血传变角度探究"毒痰瘀虚"类药物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和思路。结果毒痰瘀虚的用药规律显示,中医药防治处方中,用药多偏重于"痰"、"毒"且多归于肺、脾、胃;预防期药物兼以补虚,治疗期药物兼以化瘀。结论基于"湿、毒、瘀"的主要病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注重"化痰解毒",预防期药物着卫、气分,宜解表兼补虚,但不可过于寒凉,以防止治疗期瘀邪停聚入心肝之营血分。  相似文献   

10.
11.
虚痰瘀毒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虚是中风发病的前提和基础、痰瘀积累触而发病、病邪蓄而致毒,导病深入三方面探讨缺血性中风的相关病机.而治疗应以临床分期辨证论治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周亚滨教授认为胸痹的病机为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性质属于本虚标实证。标实在于"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本虚主要为"气虚、阳虚",两者相互影响。胸痹的病位在心及血脉,涉及他脏。认为"祛瘀通脉、涤痰逐瘀、温阳散寒、益气通络"为胸痹的主要治法。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期针对标实以通利血脉为主,缓解期针对本虚以培补"阳脏",改善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从虚 毒 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总结相关文献,结合临床体会,提出其发生、发展与肾阴亏虚、毒瘀内蕴密切相关,使用滋阴解毒祛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提纲挈领之便,并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从虚瘀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阴虚毒瘀病机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多见,标实主要为血瘀、热毒互结,病位在心,而涉及肝、脾、肾;以阴虚毒瘀为主要病机,滋阴活血解毒是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5.
从痰毒瘀辨治胃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以癌毒为先因,以痰瘀交阻为前期基本病理,以局部肿块为临床特征,故以抗癌解毒配合化痰软坚、消瘀散结为主要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本文结合该病临床疗效及致病特点,从毒瘀痰虚等方面探讨了OSF的中医病因病机,提示OSF致病与邪毒外侵、痰瘀互结、正气虚弱密切相关,临床采取扶正祛邪,祛瘀化痰法相结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脂血症,多表现为眩晕,肢麻沉重,下肢软弱或不用,汗出,胸痞胀闷,苔白滑腻,舌质紫,脉象弦滑或细涩。属祖国医学眩晕、胸痹、中风先兆、肾痹等范畴,多责之于痰、瘀、虚三方面。祖国医学早有“无痰不作眩”“痰为百病之根”的记载。痰乃中焦脾胃对水湿运化失职聚而形成,往往见到患者形体多丰满肥胖,嗜好厚味肥甘,肢体沉重,汗出,头重如裹,苔白滑腻,脉弦滑等,一派痰湿过盛之象。但亦有肝旺,日久郁而化火,灼津为痰,形成痰热内盛之象者。可见性情急躁,头胀闷痛,胸闷心烦,口苦,胁肋不适,少寐多梦,大便秘或不爽,苔多见黄…  相似文献   

18.
认为易虚、易痰、易瘀,为常见老年病的共同病基础,且虚为病之常同病痰,瘀为致病之变。指出应从虚痰瘀论治常见老年病。治虚以恢复脏腑取阴阳气血津液的功能,消除产生痰、瘀的要源;治痰治瘀以疏通为贵,应避免粘腻之品。  相似文献   

19.
从虚痰瘀论治肺心病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治疗肺心病过程中,体会到虚痰瘀是其主要病机,并根据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临床特点,划分4个主要证型,采用本院制剂肺心平口眼液或片剂治疗,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1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6$N#本组共126例,急性发作期(住院治疗)84例,缓解期(门诊治疗)42例。50~60岁者男22例,女14例;60—70岁者男37例,女11例;70~75岁者男29例,女18例。按中医证型分:风寒外束,寒痰阻肺型ZI例;热瘀互结,痰热空肺型29例;毒瘀炽盛,阳明暗实型14例;心肾阳虚,血脉瘀阻型20例;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型42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消渴病痹证的重要病因病机虚、瘀、浊、毒。[方法]结合《黄帝内经》中关于消瘅和痹证的条文与《金匮要略》中的相关理论,探讨虚、瘀、浊、毒在消渴痹证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同时,以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临床医案进一步说明祛浊化毒、扶正补虚、活血化瘀之法在消渴病合并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虚、瘀、浊、毒能很好地体现消渴痹证的病机,虚、瘀、浊、毒在消渴病痹证衍化过程中是联动的整体,桂枝芍药知母汤论治消渴痹证符合虚、瘀、浊、毒的的病机。[结论]消渴痹证的病机为虚瘀浊毒,全面认识四者在消渴痹证发病中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