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娟  禄保平 《中医学报》2016,(6):818-821
情志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瑰宝之一,以其指导临床,与治未病紧密结合,在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病愈防复各个阶段都能体现出其效力,能够指导治未病理论更好地为健康服务。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以人类身心健康为目标,对个体健康状态全面系统管理,它要求人们在健康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预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复发,全方位、全过程维护人的心身健康。概言之,治未病就是追求机体趋向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这种健康状态不止是机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与中风病防治。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中风病患者,研究例数一共100例,中风病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中风病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中风病患者),分别实施中医治未病理论措施、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风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3.01±1.02)d]、住院时间[(7.28±1.27)d]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风病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显效患者40例、有效患者7例、无效患者3例)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P0.05)。结论通过在中风病防治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取得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并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特展开了本次研究.笔者通过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详细解读,并总结现代研究的相关成果,得出了如下结论,即在高血压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中医中的治未病思想自始至终均贯穿于该项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该项思想与现代临床中所积极倡导的高血压的三级预防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高血压病防治策略。方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措施+中医治未病思想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平和质转化率58.14%比对照组23.26%高,χ2=10.8403,P=0.0010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病情防治过程中,使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一词,在医书中虽首见于《内经》,但其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春秋乃至周代的多种文献。《内经》中提到“活未病”均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初把握时机及早治疗,在其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内经》“治未病”思想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深入研究中医“治未病”恩想,并进一步继承与发扬光大,对于促进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足的早期阶段,也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高危因素。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高危足防治中的临床意义,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独特优势,探讨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高危足中的临床应用,为中医“治未病”思想进一步创新和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曹国强  苏凤哲  任志强  安丽 《中医学报》2019,34(6):1166-1169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提出未病先防,应调整生活,避免肥胖;调理脾胃,以资气血;调养精神,病安从来。肥人多痰湿,痰湿易致脾气虚弱,胃气上逆,应避免肥胖。避免诱发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规律,促进食管、胃内容物的排空。脾胃虚弱为该病发病的基础,胃虚气逆为病机关键。应针对脾胃虚弱的高危人群,给予早期干预。情志不舒,怒气伤肝致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诱发本病,应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已病早治,根据该病临床传变规律,运用中医药早期干预,阻断疾病进展;既病防变,根据临床常见变证的特点,在中医辨证治疗现证的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变证进行早期干预,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应避免食复,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外界环境及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6):1166-1169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提出未病先防,应调整生活,避免肥胖;调理脾胃,以资气血;调养精神,病安从来。肥人多痰湿,痰湿易致脾气虚弱,胃气上逆,应避免肥胖。避免诱发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规律,促进食管、胃内容物的排空。脾胃虚弱为该病发病的基础,胃虚气逆为病机关键。应针对脾胃虚弱的高危人群,给予早期干预。情志不舒,怒气伤肝致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诱发本病,应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已病早治,根据该病临床传变规律,运用中医药早期干预,阻断疾病进展;既病防变,根据临床常见变证的特点,在中医辨证治疗现证的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变证进行早期干预,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应避免食复,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外界环境及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9,(12):2516-2520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具有规范、系统、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优势。骨质疏松症是当今世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普遍存在的医疗和健康问题,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完全可以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该病防治的始终。①未病先防,摄生保健:固肾、健脾、养肝;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对处于微而未显欲病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要秉承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③既病防传,病盛防危:对既病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既要个体化精准治疗,又要防止其传变,减少并发症,阻止危重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致死率;④新愈防复,久愈调理:积极采取巩固治疗,促进脏腑功能恢复,不仅要防复,更应该注意调理,确保机体康复,以期邪尽病愈、病不复发。  相似文献   

10.
李伟杰  梁润英 《中医学报》2019,34(12):2516-2520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具有规范、系统、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优势。骨质疏松症是当今世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普遍存在的医疗和健康问题,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完全可以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该病防治的始终。①未病先防,摄生保健:固肾、健脾、养肝;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对处于微而未显"欲病"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要秉承"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③既病防传,病盛防危:对既病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既要个体化精准治疗,又要防止其传变,减少并发症,阻止危重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致死率;④新愈防复,久愈调理:积极采取巩固治疗,促进脏腑功能恢复,不仅要防复,更应该注意调理,确保机体康复,以期邪尽病愈、病不复发。  相似文献   

11.
肠道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同时也是共生微生物群在人体的主要寄居场所,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屏障的破坏和功能的紊乱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护肠道屏障,维护肠道功能和菌群稳态,对人体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医学的"治未病"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旨在从保护肠道健康,防止肠道疾病发生的角度探讨肠道健康与中医的"治未病"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体现了中医在预防及治疗疾病等方面的特色以及明显优势。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将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疾病的致死、致残率以及发病率。“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具体体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提前干预以防止高血压病的进展即有病早治;进行合理治疗以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即既病防变;进行综合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即瘥后防复。探究运用耳穴压籽、穴位针刺及贴敷、太极拳及中药内服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将高血压病防治的阵线前移,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优势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熵理论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熵理论阐明熵病与未病的一致性,分析熵病的病机,说明调理熵的变化以防病治病的重要性,强调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探讨古今医家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医学界能不断继承、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风先兆的防治中。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多见,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将“治未病”理论贯穿于其防治过程中,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未病时,应重视体质各异,防幽门螺杆菌(Hp)入内;欲病时,分消湿热,透邪外达,及时根除Hp;已病后,运用“湿热致瘀”理论进行治疗,并重视情志的调畅;病愈初,从情志、饮食、起居等多方面调摄,强调随访监测,以期病不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痛风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痛风患者80例,以门诊、入院治疗时间不同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对照组痛风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治未病"理念下指导干预,对比两组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痛风患者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亚健康的概念、形成原因、临床症状以及中医对治未病的认识,阐明了亚健康与治未病的关系,并倡议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治疗亚健康的研究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目前已形成一套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变防渐、瘥后防复等方面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仍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程长,治愈率低、治疗费用多且易复发,中医方面防治UC手段多、不良反应小、病人耐受高,将"治未病"理念与UC的治疗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UC的未病先防可通过远离诱因、调畅情志、控制饮食及起居有常与耳穴养护等方式扶助正气、防其发生;UC的既病防变可通过辨证论治、中药内服,采取个体化精准治疗,辅以针刺艾灸等手段达到既变防渐;UC的瘥后防复可通过维持治疗、调护脾肾、定期复查、膏方调养等中医特色方法来扶正固本,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崔晨  康志媛 《中国医药导报》2022,(2):148-151+179
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密切相关,尚不可治愈,对女性一生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危害极大。多囊卵巢综合征大多自青春期发病,因此,制订青春期正确的防治计划,对于阻断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欲病、既病等各阶段进行干预,以期减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具体来讲,未病之时,注意养生调摄,从起居、饮食、运动及情志各方面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欲病阶段,及时调理体质以预防疾病的进展;在既病之时,则采取严格的生活方式调控及中西医药物治疗,促使疾病逆转;在稳定好转阶段,仍要防微杜渐,于生活之处细心调理,以期病不复发。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的说法最初是记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虽然和现在相隔的时间很长,但是通过治病、治事、治人以及治国等多个方面,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思想永不衰退的原因。治未病是指在疾病未发生、未加重、未演变、未复发以及未出现后遗症之前进行治疗,积极的进行治疗,以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变、复发以及后遗症等[1]。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较多,主要有2个方面,分别为既病防变和无病先防。既病防变又可分为4种类型:(1)有病早期治疗,是指在疾病未发展之前进行防治;(2)先预防没有发生病变的脏器,防止疾病继续进展;(3)先安没有发生病变的脏器,防止疾病出现变异;(4)防止病后复发,是在疾病未复发、未出现后遗症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