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液指标ALT、HBsAg、抗-HCV、抗-TP阳性模式种类与分布,探讨彼此的相关程度,寻找有效的筛检模式,为筛检献血者提供理论数据支持,保证血液安全。方法:调查2009年75078例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数据,对阳性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总阳性人数为4603例,其中ALT阳性3511例,HBsAg阳性522例,抗HCV阳性404例,抗-TP阳性166例,血液指标阳性模式共有11种,在ALT阳性模式中,ALT单项阳性率97.93%,ALT与HBsAg双项阳性率1.06%,ALT与抗-HCV双项阳性率0.61%;HBsAg阳性模式中HBsAg单项阳性率92.55%,抗-HCV阳性模式中抗-HCV单项阳性率93.3%。结论:ALT与HBsAg关联程度强于ALT与抗-HCV(χ2=3.31,P〈0.05),血液筛检ALT与HBsAg仍是重点,加强献血前的快速筛检可以有效降低复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关于肝病患者的 ABO 血型与 HBsAg 及 ALT 异常关系已有报道,本文就健康献血员的 HBsAg 和 ALT的检测结果与血型对比,以观察 ABO 血型与此有无关联.材料与方法一.检查对象:3935名献血者中,HBsAg 阴性,ALT 正常者共2847名(称健康组):HBsAg 阳性及ALT 异常者共836名(称甲组);仅 ALT 异常者共43名(称乙组);仅 HBsAE 阳性者共209名(称丙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基线血清HBsAg、HBsAg/HBVDNA比值与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基线HBsAg、HBsAg/HBV DNA比值与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定量检测血清HBsAg滴度. 结果 HBsAg (log10IU/ml)与HBV DNA (log10IU/ml)、HBsAg/HBV DNA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2、0.57,P值均< 0.0001,均呈显著性正相关;HBsAg和HBsAg/HBV DNA比值与炎症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389、-0.307,P值均<0.0001,二者与炎症活动度均呈负相关;而ALT (log10U/L)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0.480,P<0.0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中度及以上患者的血清HBsAg及HBsAg/HBV DNA比值均显著低于轻度及以下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HBsAg、HBsAg/HBV DNA比值及ALT在组织炎症活动度最优截断点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0.672、0.713;当机会曲线下面积等于0.5时,其显著性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HBsAg诊断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灵敏度为76.92%高于ALT的4.36%;HBsAg/HBV DNA比值的特异度为81.33%高于ALT的64.00%,ALT的约登指数均高于HBsAg及HBsAg/HBV DNA比值.当HBsAg与ALT并联时,其灵敏度高达94.08%;串联时,其特异度可高达85.60%. 结论 HBeAg抗原阳性CHB患者HBsAg、HBsAg/HBV DNA比值及ALT均可作为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判断指标,HBsAg与ALT并联或串联诊断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4.
《肝脏》2017,(10)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无偿献血筛查不合格结果,为降低献血不合格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无偿献血者初筛检查血红蛋白(H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ALT、梅毒抗体(TP)等,对ALT不合格人群分别按性别、献血形式、献血次数、年龄、体质量、献血季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22 362例无偿献血初筛者中,近两年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异常、HBsAg阳性、Hb不合格、TP阳性。其中ALT异常者6 534例,总发生率为5.34%,ALT异常在性别、献血次数、年龄、体质量、献血季度等因素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男性、初次、30~40岁、超重献血者应加强献血前征询和评估,同时对血液标本减少常温操作的时间,以降低献血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1991年以来,我们对抗-HCV与抗-HBC、谷丙转氨酶(ALT)及HBsAg等肝炎血清学指标相互关系及ALT单位水平与抗-HCV阳性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单位献血员中抗-HCV阳性血清486份,HBsAg阴性血清9891份,ALT阳性血清416份,HBsAg阳性血清256份,抗-HBC阳性血清268份。抗-HCV检测用EIA浩;ALT检测用赖氏法,血清ALT值<25U为正常;抗-HBC检测用EIA法,抑制率≥85%为阳性; HBsAg检测用EIA法,临界值血清为3ng/ml。 2.结果.486分抗-HCV阳性血清的抗  相似文献   

6.
《肝脏》2020,(5)
目的验证HBsAg高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otitis B,CHB)患者存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用罗氏HBsAg ll quant ll试剂电发光法检测HBsAg定量并服恩替卡韦初治的CHB患者112例随访资料,HBsAg≥10 000 IU组51例,HBsAg10 000 IU组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比较两组患者在第4周、8周、12周、24周、36周及48周各监测点的ALT、HBV DNA定量、病毒学应答率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基线ALT、AST无统计学意义,HBsAg≥10 000IU组的年龄相对较小和HBVDNA的载量相对较大;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HBsAg≥10 000 IU组,ALT从基线(281.25±297.15)U/L降到(26.27±18.14)U/L,HBsAg中位数从251 454.54(IU/mL)降到17 309.11(IU/mL),病毒学应答率为50.98%,HBsAg10 000IU组,ALT从基线(228.03±246.84)(U/L)降到(22.15±12.92)(U/L),HBsAg中位数从4 432.51(IU/mL)变为25 016.47(IU/mL),病毒学应答率为85.25%,两组病例的病毒学应答率比较(P0.01)。结论提示HBsAg高量的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HBsAg自然转阴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HBsAg已经自然转阴(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0.05 IU/mL)的慢性HBV感染者8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功能、腹部B超、乙型肝炎病毒定量、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定量,并对所得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HBsAg自然转阴的慢性HBV感染者中男性57例(67.1%),女性28例(32.9%)。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7±12.1)岁。抗-HBs与ALT、AST的Pearson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013(P0.05)、-0.075(P0.05)。抗-HBc与ALT、AST的Pearson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P0.05)、-0.008(P0.05)。抗-HBc与HBsAg的Pearson直线相关系数为-0.559(P=0.000)。HBsAg转阴时年龄(≤50岁与50岁者)与不同病情患者例数的行×列表分析的χ~2为29.509(P=0.000)。结论抗-HBs与ALT、AST无相关性,即抗-HBs升高,不预示肝功能损伤;抗-HBc与ALT、AST无相关性,即抗-HBc升高,不预示肝功能损伤;抗-HBc升高,HBsAg下降,提示抗-HBc水平升高预示HBsAg转阴的可能性;50岁以前HBsAg转阴患者预后较50岁以后HBsAg转阴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几率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策略调整对降低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对乐山市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2010-2012年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6.47%,分项不合格率:ALT(4.35%)抗-TP(0.98%)HBsAg(0.80%)抗-HCV(0.54%)抗-HIV(0.07%),其中ALT与抗-TP为主要不合格原因:2012年全面实行献血前ALT快速初筛检测,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后,总不合格率较2011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18,P0.01)。结论:策略调整有效。针对乐山市不断增长的用血需求,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在献血者采血前已有HBsAg以及ALT快速初筛项目的基础上,考虑有针对性地增加抗-TP快速初筛项目,可进一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友病甲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992~2000年山东省血液中心血友病研究室确诊和治疗的162例血友病甲患者进行了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清检测,并随机选择1 0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62例血友病甲患者HBsAg和ALT阳性率分别为4.32%(7/162)和8.64%(14/162),无偿献血者HBsAg和ALT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1 000)和2.00%(20/1 000);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零.结论血友病甲患者ALT阳性率高于无偿献血者(x2=21.65,P<0.05),HBsAg阳性率低于无偿献血者(x2=6.72,P<0.05),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均无HIV和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0.
估计全世界有3亿HBsAg阳性携带者,且其中大多数无症状。一些研究提示:(1)ALT正常的成人HBsAg携带者中有良好的10年生存率;(2)在转氨酶水平升高的儿童HBsAg携带者中HBsAg的自发清除率较高;(3)在ALT水平升高的成人HBsAg携带者中肝硬变的危险性较小,但可有3%的年危险性;(4)伴HBsAg阳性的代偿性肝硬变成人携带者中死亡的危险性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1.
在745例常规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中,弓形虫IgG抗体总阳性率为21.9%,显著高于常规检测合格献血者的阳性率(P<0.01)。ALT异常者、HBsAg阳性者、抗HCV阳性者、抗HIV阳性者、ALT异常合并HBsAg阳性者、ALT异常合并抗HCV阳性者的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8%(99/435)、13.7%(16/117)、12.2%(15/123)、10.0%(5/50)、31.0%(9/29)、34.2%(13/38),均显著高于常规筛检合格献血员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P<0.05或P<0.01)。结果提示,自愿无偿献血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与献血员传染病常规筛检项目ALT、HBsAg、抗HCV、抗HIV是否合格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出现AL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恩替卡韦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出现ALT升高的28例设为A组,未出现ALT升高的58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24、48、96周的ALT复常率、HBsAg下降幅度、HBV DNA及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24周,A、B组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5.0%、51.7%,A、B组的HBsAg下降幅度分别为0.47(0.19,0.52)、0.25(0.07,0.41)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A、B组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9.3%、67.2%,A、B组的HBsAg下降幅度分别为0.62(0.27,0.74)、0.32(0.11,0.47)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周,A、B组HBsAg下降幅度分别为0.69(0.30,0.99)、0.36(0.20,0.60)lg IU/mL,A、B组HBsAg水平分别为(3.30±0.29)、(3.48±0.44)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内各项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出现一过性ALT升高者,可能促进了HBV DNA的清除及HBsAg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1988年 Thyagarajan 等氏报道印度产叶下珠治疗 H BsAg 阳性患者有59%的转阴效果。我们于1990年试用本地产的叶下珠,治疗27例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收治标准:全部病例均系 HBsAg、HBeAg 和抗—HBc 三项同时阳性,无自觉症状,肝脏不肿大,肝功能试验(ALT、TTT、ZnT)结果正常。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38岁,平均17.2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与乙型肝炎拜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捕捉法ELISA方法和动力学法测定ALT.分别对HBsAg无症状携带者31例,急性乙型肝炎60例.慢性乙型肝炎78例,重型乙型肝炎1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49例并行检测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血清AL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变>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HBsAg无症状携带者.236例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血清标本中,ALT异常者132例,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66例,阳性率50.0%.ALT正常者104例中阳性24例,阳性率32.7%.两者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按临床类型分析,HBsAg无症状携带者31例ALT正常中仅1例(3.2%)阳性,急性乙型肝炎ALT正常12例中4例(33.30)阳性,ALT异常48例中18例(37.5%)阳性,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ALT正常32例中14例(43.8%)阳性,ALT异常46例中23例(50.0%)阳性,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乙型肝炎ALT正常6例中1例(16.7%)阳性,ALT异常12例中9例(75%)阳性,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变ALT正常23例中14例(60.9%)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评价血清HBsAg和HBV DNA预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显著肝炎活动的性能。方法 505例HBeAg阳性患者入选本研究。HBsAg、HBeAg采用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检测,HBV DNA采用LightCycler 480 qPCR仪检测;血清ALT采用Architect C16000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脏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参照Scheuer标准。显著肝炎活动分三个层级,依次定义为“ALT≥2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ALT≥3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ALT≥4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结果 根据ALT与HBsAg、HBeAg和HBV DNA的LOESS回归分析,279例患者被界定为疑似HBV高复制人群。总体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37和0.532、0.737和0.548、0.686和0.545,疑似HBV高复制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AUC依次为0.8...  相似文献   

16.
王明才  方玉慧  于征 《山东医药》2010,50(25):102-103
为了解德州市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抗TP、ALT5项传染性指标的情况,我们对2005—2009年德州市67280例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实验室检测结果,评估不合格原因,为安全用血、节约血液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洛阳地区无偿献血员标本,采用ELISA等方法对HBsAg、抗-TP、抗-HCV、抗-HIV及ALT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洛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5项指标总不合格率为1.88%,HBsAg、抗-TP、抗-HCV、抗-HIV及ALT不合格率分别为:0.23%、0.24%、0.36%、0.10%及0.95%,各年间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单项检测不合格人群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学历及血型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T及抗-HCV是洛阳地区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提高实验室的血液检测能力,从而更有效的减少血液报废率及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恩替卡韦0.5mg/d,观者治疗48周时的应答情况(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抗-HBs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48周时,高ALT组HBV DNA阴转率为95.0%,低ALT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5);低ALT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依次为25.0%、25.0%、0.0%、0.0%,均明显低于高ALT组的55.0%、45.0%、1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0302,0.0015,0.0012);高ALT组中有3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48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恩替卡韦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恩替卡韦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重叠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及临床特征 ,采用PCR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对 2 0 3例HBVM一项 /一项以上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及HCV -RNA基因分型检测 ,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肝功能等临床特征。HBsAg阴性及HBsAg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差异 ;但血清ALT及总胆红素水平在HBsAg阳性者较高。Ⅱ / 1b型HCV感染在HBsAg阴性者中的比例高于HBsAg阳性者 (P <0 0 5 )。HBsAg阴性慢性丙肝患者HBV -DNA阳性率及HBV水平均低于HBsAg阳性患者。HBsAg阴性的慢性丙肝患者中 ,抗HBc单独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最高 ,但HBV -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Ⅱ /1b型HCV感染在HBV -DNA阴性患者中的出现频率较高 ,与HBV -DNA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因此 ,临床上对于那些肝功能损害严重 ,同时有抗HBc阳性或Ⅱ / 1b型HCV感染 ,尤其是HCV -RNA阴性而肝功能仍有持续损害的患者要及时行HBV -DNA检测 ,以除外HBV活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无偿献者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杜绝高危人群献血。方法对2008—2010年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140715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按国家标准检测,对测出不合格的血液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参加无偿献血的140715人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LT项不合格有6016人次,不合格率占4.28%,其中检出ALT不合格占第一位。结论血液中心应认真进行献血者的健康征询,做好HBsAg初筛实验,全面开展ALT初筛实验,选择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检测试剂,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