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IV感染导致的机体免疫缺陷常引起皮肤黏膜非感染性炎症性病变,如脂溢性皮炎、干燥症、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嗜酸性毛囊炎、结节性痒疹、药物反应、光敏性皮炎等。这些艾滋病相关的皮肤粘膜炎症性疾病在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HIV感染的预后有一定的特点,并且可能是HIV/AID患者的重要诊断证据及作为疾病进展的标志物。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开展,HIV感染相关的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率及临床表现也有所变化。了解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表现对艾滋病的诊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2.
HIV阳性病人和其他疾病或化疗后致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特别容易发生真菌感染。表皮真菌感染常发生于HIV感染患者中,其常见的表皮真菌感染有:①脂溢性皮炎:30%~80%的艾滋病病人有脂溢性皮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可能是引起脂溢性皮炎病因之一,用酮康唑乳剂治疗可减少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的数量,同时可改善临床症状。美国空军的一项研究发现,200名HIV阳性的新兵中36%患脂溢性皮炎,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儿童 HIV 感染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据估计世界上约有100万儿童感染了 HIV,这些儿童的母亲大多有性乱、静脉药(?)史或患有 AIDS.除了母婴传播外,儿童HIV 感染还可由使用消毒不充足的针头或注射器以及输入未筛检的血液或未处理的血制品引起.对于儿童 HIV 感染的防治措施是加强血清学监测,尽早地确定出生于 HIV 血清阳性母亲的感染婴儿,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IV感染伴发皮肤性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HIV感染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中伴发梅毒75例,其中显性梅毒35例,隐性梅毒17例,梅毒复查中发现HIV感染23例;伴发淋病、淋病+衣原体、衣原体+尖锐湿疣、衣原体/支原体各1例;伴发皮肤黏膜疾病20例(27例次),其中带状疱疹8例,带状疱疹+隐性梅毒3例,湿疹4例,荨麻疹、银屑病、隐性梅毒+银屑病和+药物性皮炎各2例,药物性皮炎、皮肤红斑狼疮、须疮和痔疮各1例,其特点是皮肤损害范围广,临床症状重。伴发2或3种皮肤性病15例,5例无伴发皮肤性病。结论梅毒、梅毒复查者及重症皮肤性病进行HIV抗体检测,可发现和控制HIV感染。  相似文献   

5.
【摘要】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皮肤病,近年来疾病精准分型的研究揭示了特应性皮炎的一个新亚型——老年特应性皮炎。以往认为特应性皮炎多发生于儿童,近年发现老年人也是AD的高发人群。老年特应性皮炎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与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皮炎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应高度重视老年特应性皮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对于HIV/AIDS,皮肤黏膜损害是提示HIV感染的重要线索,也可反映艾滋病的进程。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推广后,HIV相关的皮肤病变流行情况发生改变,感染性皮肤病变和皮肤肿瘤的发生有所减少,但多数炎症性皮肤病变仍广泛发生,本文将就脂溢性皮炎、特异性皮炎、银屑病、嗜酸性毛囊炎、HIV相关瘙痒性丘疹等H I V直接导致的免疫相关炎症性皮肤病变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HIV/AIDS皮肤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皮肤粘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45例HIV/AIDS患者的皮肤病变进行临床分析,并同时检测其CD4细胞计数与HIV病毒载量。结果 45例HIV/AIDS患者中有30创(66.7%)伴有皮肤病变,其中以真菌和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最常见,各占66.7%;其次为脂溢性皮炎,占36.7%;其它类型的皮肤病占50.0%。90.0%的AIDS皮肤病变发生在CD4细胞数<200个/μl,HIV-RNA载量>4 log。而HIV/且AIDS皮肤病变随着HARRT治疗后而缓解。结论 HIV/AIDS皮肤病变发生率很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监测HIV/AIDS患者疾病的进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疾病,占儿童皮肤科门诊就诊量的1/3,成为困扰儿童皮肤健康的首要疾病。然而,临床工作中发现还有一些其它皮肤科常见疾病或综合征也具有特应性皮炎的皮肤表现,容易引起混淆。因此,需要了解和区分具有特应性皮炎样表现的相关疾病,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PUVA治疗对HIV感染患者的抗病毒和可能的免疫抑制作用,作者对5例HIV感染患者进行了全身性PUVA治疗及详细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监测。这些患者除感染了HIV外,分别患有难治性寻常型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瘙痒症、脂溢性皮炎和毛囊炎等。PUVA治疗进行了2个4周的疗程,其间间隔2个月,口服8-甲氧补骨脂素0.6mg/kg,UVA照射开始时每次3分钟,每周3次,以后每周增加照射2~3分钟,照射总量为30~262J/cm~2。研究中用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10.
一家四人感染HIV原因分析;艾滋病相关性弓形虫脑炎的影像学诊断;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及治疗后随访分析;儿童艾滋病275例临床特点分析;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患者中HBV和HCV感染状况;R5嗜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1982年,美国首次报道儿童艾滋病(AIDS)。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将儿童AIDS 定义为:13岁以下,以细胞免疫缺陷所致的条件性感染或肿瘤为特征的疾患,并排除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其他先天性感染以及曾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1985年修改定义,将一种不见于成人的慢性肺部疾病儿童淋巴样间质性肺炎包括进去。符合以上标准的儿童 AIDS 患者可能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2.
疱疹样湿疹系异位性皮炎儿童继发感染人疱疹病毒后发生的疾病,一般在初次感染时发病。作者  相似文献   

13.
STD和危险性行为与HI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IV感染的流行极大地改变了STD防治研究领域,HIV感染在STD控制规划中是一个独特的疾病.STD引起的生殖器溃疡等损害可促进HIV的感染和传播.而且因HIV感染的特点使STD控制变得更为困难.全球性病防治研究工作者对STD和HIV感染相关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HIV和STD相互影响的流行特点,监测其感染动态,并寻找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STD和HIV感染的传播.现将有关此方面分析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HIV感染并发光敏性皮炎。患者男,34岁。因全身泛发斑丘疹、斑块伴瘙痒1年余入院。皮肤科检查见全身暗红色斑丘疹、斑块,以颜面、四肢多见,呈对称分布。光试验显示中波紫外线(UVB)及长波紫外线(UVA)最小红斑量均明显降低。抗HIV抗体初筛及确证试验均阳性。CD4细胞计数为15个/μL。诊断:HIV感染并发光敏性皮炎。确诊后严格避免日光照射,予羟氯喹及抗组胺药物等治疗,1周后皮损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PI+2NRTIs、NNRTI+2NRTIs两种抗病毒治疗方案对初治HIV感染儿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2019年间在广州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接受ART的15岁以下、经母婴传播的HIV感染儿童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HIV感染儿童按初始ART方案分为PI、NNRTI两组;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两种方案对初治HIV感染儿童血清TG、TC、FBG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 共142例HIV感染儿童纳入分析,两组患儿的性别、确诊至开始ART的时间间隔、基线CD4细胞计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GEE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开始ART年龄、基线CD4等混杂因素后,初始ART方案和治疗时间的交互作用对TG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95%CI:0.01~0.12,P<0.05),PI组TG水平高于NNRTI组。两种ART方案对TC、FBG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TC水平有显著升高(P<0.001)。结论 使用基于PI治疗方案的HIV感染儿...  相似文献   

16.
性传播感染,尤其是生殖器溃疡疾病促进HIV的异性传播,更好的控制性传播感染及生殖器溃疡疾病是发展中国家HIV预防控制计划的重要措施,复习有关发展中国家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病学文献,发现生殖器疱疹已成为许多国家生殖器溃疡疾病的首要病因,异性间传播HIV严重流行的国家中生殖器疱疹的发病率在迅速增加,讨论这些发现对于控制性传播感染和预防控制HIV计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过去7年里有关艾滋病病毒(HIV)、HIV的感染及其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众多研究成果作了回顾与总结,包括HIV感染的新发现、HIV致病力及毒力决定簇的研究,HIV感染的宿主范围以及宿主免疫系统对HIV感染的应答等内容;同时对一些传统的认识作了修改和补充,还为今后进一步控制HIV的流行,研究HIV及其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1])。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与某些遗传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并发。儿童AD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在很多国家发生率已10%~([2])。为了解和掌握儿童AD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本文对210例≤6岁A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有人认为与细胞因子的调节紊乱有关。因有众多迹象表明白介素-8(IL-8)可能与炎症性和过敏性疾病有关,故对异位性皮炎及其它过敏性疾病进行了IL-8含量的检测。 对象和方法:从25例健康对照者和137例患者中采得血标本。患者中包括20例过敏性鼻炎、19例急性荨麻疹、17例接触性皮炎、29例不伴异位性皮炎的哮喘和52例异位性皮炎。根据Rajika分级标准,把异位性皮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对其中10例重度病人给予抗过敏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集血标本。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是瘙痒非常剧烈的一种慢性湿疹皮炎类皮肤病.通常在儿童早期发病,迄今尚无特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目标仪限于缓解症状、减轻皮肤炎症和减少疾病严重发作.儿童患者因体表面积与体质量比值较大,外用药物系统吸收风险也较大.吡美莫司是近年出现的比较安全和选择性抑制炎症反应过程的约物,多项研究表明吡美莫司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