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病死率和残疾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病,约50%的SAH患者死亡,1/3的存活者遗留长期功能残疾。在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2006年年会上,英国剑桥大学Addenbrooke医院神经外科的Tseng等报道,普伐他汀急性期治疗可降低SAH患者的残  相似文献   

2.
根据在第 141 届美国神经学协会(American Neurological Association, ANA )年会上提交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能耐受尼莫地平 90%预定剂量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aSAH)患者转归更好.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病因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法对138例经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开颅夹闭动脉瘤组(60例)、血管内治疗组(5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22例)。结果138例患者中60例接受手术夹闭治疗。5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2例内科保守治疗;4例死亡,134例痊愈。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瘤多位于前、后交通动脉,常为单发的中小动脉瘤。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的疾病,临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早期脑损伤可能是导致SAH患者病死率较高和决定预后的首要原因.文章主要对SAH早期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和发病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抗凝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转归的影响,作者比较了接受抗凝治疗患者SAH与不用抗凝剂患者SAH的转归。病人和方法 实验分二组:①出血时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SAH患者15例,其中男10、女5例,平均年龄666±91岁。②对照组为出血时不用抗凝剂的SAH患者126例,其中男44、女82例,平均年龄518±135岁。对两组的基本特征与最后转归进行了比较。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是根据CT脑扫描证实有动脉瘤性出血的特征,或CT脑扫描正常而有脑脊液黄变和脑血管造影或尸检发现动脉瘤作出诊断。3个月转归使用Glasgow转归…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一般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小时内的一般治疗:(1)开放气道,改善呼吸、循环;(2)既往血压正常的患者,SAH后血压升高,控制血压使接近正常水平;(3)若有癫痫,抗癫痫治疗包括足量的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4)必要时给予止痛药和镇静剂;(5)对于动脉瘤性SAH,应进行急诊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监测,早期手术。2抗血管痉挛治疗脑血管痉挛是在SAH后,颅底大血管迟发性收缩,常在血管造影或脑血流上表现为受累血管远端区域的灌注减少。造影上血管痉挛有典型的短暂过程-出血后3~5d开始,5~14d狭窄达最大限度,2~4周后逐渐恢复。约半数病例血管痉挛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预后因素均未考虑脑外器官功能紊乱征象。这可能是这些预后因素仅有中度预测价值的原因。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用的一种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方法,能准确预测经过分层患者的病死率,但还没有在单一的神经科急症,如SAH中作为一种预测指标进行过评价。荷兰Westeinde医院神经科的Schuiling等对其在SAH患者中预后价值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eurosurgery上。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的预后因素均未考虑脑外器官功能紊乱征象。这可能是这些预后因素仅有中度预测价值的原因。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用的一种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方法,能准确预测经过分层患者的病死率,但还没有在单一的神经科急症,如SAH中作为一种预测指标进行过评价。荷兰Westeinde医院神经科的Schuiling等对其在SAH患者中预后价值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eurosurgery上。在一个包括连续148例的SAH患者的回顾性队列中,使用Mann WhitneyU检验评价入院后2…  相似文献   

9.
尽管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已有了根本性改进,但仍有许多病人存在智力方面的损害,而这些损害的原因尚不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SAH后,出血本身的意义和急性期病人的神经心理。连续51例病人在SAH发病后1~13d(中位4d)做了神经心理检查。33例系因动脉瘤破裂做了手术(其中28例72h内手术);另外18例系原因不明的自发性非外伤性SAH。另选25例腰椎间盘突出而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对照组。病人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受教育程度、手术与检查之间的时间推延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动脉瘤性SAH病人与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的常见多发病,再出血是SAH的常见且致命性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对降低SAH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出血后2周内再出血率达19%~27%;死亡率达60%~80%;出血后的第1个24h是再出血的高峰。本文中介绍的是动脉瘤破裂早期采用血管内栓塞术和脑脊液引流注药治疗动脉瘤再出血及血管痉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王成伟 《山东医药》2006,46(15):77-7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及其基底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复杂而又棘手的医学难题,病死率约40%。半数的幸存者留有轻重不同的神经系统残疾。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降低了外科手术的风险,但预后较差。SAH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有动脉炎、肿瘤、血液病等。因此应强调指出,对于SAH患者,除非病因已经明确,否则均应行病因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是检查动脉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及其基底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复杂而又棘手的医学难题,病死率约40%。半数的幸存者留有轻重不同的神经系统残疾。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降低了外科手术的风险,但预后较差。SAH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有动脉炎、肿瘤、血液病等。因此应强调指出,对于SAH患者,除非病因已经明确,否则均应行病因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是检查动脉瘤的“金标准”。1诊断90%以上的SAH患者突然起病,约75%的患者有头痛,为剧烈全头痛。常伴恶心…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引言 1.1 背景 颅内囊状动脉瘤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约80%的SAH由动脉瘤破裂引起.仅在北美地区,SAH每年导致18 000人死亡或残疾.但不幸地是,要检查出无症状患者的未破裂动脉瘤是非常困难的,这使大多数SAH难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约50%~70%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会继发心脏异常,而心脏异常又会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可能还会促进迟发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很多研究人员借助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清心肌酶检测来观察这种变化的临床特征、持续时间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文章就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心脏异常的原因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约50%~70%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会继发心脏异常,而心脏异常又会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可能还会促进迟发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很多研究人员借助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清心肌酶检测来观察这种变化的临床特征、持续时间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文章就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心脏异常的原因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神经系统血管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介入放射技术的提高,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1]。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主要针对的是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和再出血两方面,但患者的不良预后并未得到根本改善[2]。据此推断,CVS并非不良预后的先决条件[3]。近年来,研究人员分析,在CVS  相似文献   

19.
约50%~70%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会继发心脏异常,而心脏异常又会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可能还会促进迟发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很多研究人员借助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清心肌酶检测来观察这种变化的临床特征、持续时间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文章就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心脏异常的原因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员在美国卒中协会2011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m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报道,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手术夹闭治疗后,试验性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克拉生坦(clazosentan)防止脑动脉血管痉挛不能改善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