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顺埮老中医年高七十有七,临证五十余载,精勤不倦,学验俱丰。早年悬壶宜昌,后转至沙洋、荆门。擅长内科杂证,屡起沉疴。现将刘老医案二则,整理如下。一、齿衄王×,男,25岁。1986年6月26日初诊。牙龈出血一年余,伴腰痛,精神不振,口中时有腥气。几度更医治疗,或取效于一时,或不见效果。近半年来,齿衄加剧。查舌红脉细。血常规:血红蛋白9克,红细胞3.2×10~(12)/L,白细胞6.7×10~9/L。血小板95×10~9/L,凝血时间:玻片法3分钟。拟滋阴清热止血为治。生地20克,山药、侧柏叶、白茅根各15克,白芍12克,骨碎补25克,藕节7克,炙甘草6克。2  相似文献   

2.
王××,男,42岁。1984年4月28日初诊。自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阵发性心前区闷痛半年余,近日加重,伴心烦口渴,寐少梦多、纳谷不香、便秘溲黄。舌红少苔,脉沉缓而结。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构成三联律。服用西药,偶获小效,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据其脉舌辨证,乃气阴两虚之征,拟益气滋阴、养血活血法:炙甘草20克党参9克麦门冬12克生地12克桂枝9克鸡血藤15克丹参30克瓜蒌30克红花10克水煎服,日一剂。  相似文献   

3.
代××,男,47岁,干部,1985年4月5日就诊。患阳事不举五年,近三年加重,已无性欲要求,屡经中西医治疗无效(曾肌注荷尔蒙月余)。诊见阳物不举,周身刺痛,面色晦暗,舌色暗紫有瘀斑,脉沉涩。诊为:阳痿(瘀血内阻)。治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投予血府逐瘀汤。方药:当归15克枳壳10克熟地20克桃仁20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川芎15克牛膝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7剂后症状好转,已有性要求,但不能合房,20余剂后能正常合房,余症消失,随访十个月,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4.
痹证治验     
寒热并用养阴柔筋:任××,男,35岁,患痹证3年余,经邯郸市第二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屡治罔故。1986年4月20日初诊。右下肢疼痛剧烈,活动不利,按其环跳穴,疼痛从臀部放射至足小趾。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细。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桂枝10克白芍20  相似文献   

5.
袁××,男,32岁。1986年3月20日诊。患“面瘫”四月余,经中西药治疗,效欠佳,现仍有口歪眼斜,眼不能合,饮食流涎。处方:冰片3克,蓖麻仁10粒,葱5克,露蜂房6克,全蝎3克。合之捣烂如泥,摊于  相似文献   

6.
刘生荣老中医年已七旬。临证五十余载,经验丰富,现将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例整理介绍如下。例一:郭××、女、20岁、农民。82年冬挖渠受了冷冻寒湿,四肢出现麻木疼痛,渐至足趾、手指颜色青紫,遇冷及夜间疼痛加重,当地治疗无效,于83年12月1日来我院求治刘老。患者面色(白光)白,趾指青紫不温,足背跌阳脉微弱,大便溏稀,一日二、三次,脉沉紧无力,舌淡红边有瘀斑,苔白腻。辨证为寒湿瘀阻血脉,治以散寒祛湿行瘀健脾。用桂枝附子汤加昧:熟附片9克桂枝10克细辛3克独活12克苍术15克防已12克木瓜12克苡米30克丹参15克当归30克乳香6克没药6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牛膝12克元胡12克。上方随症加减,服药50余剂,疼痛消失,颜色变红,手足温暖,大便正常,腻苔消退,时过年半,至今复发。例二:郭××、男、36岁、教师。因盖  相似文献   

7.
曲××,女,70岁。1983年1月20日诊:咳喘十余年,遇冬寒加甚,倚息不得卧,痰粘难咯,唇舌紫暗,苔白厚乏津,脉弦数。胸透诊为肺气肿,证属痰热瘀肺,投桑皮20克地骨皮15克枳实、红花、竹茹、陈皮、炙杷叶各10克丹皮9克黄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服9剂喘平痰清,后以  相似文献   

8.
顾××,男,37岁,工人。1985年8月2日初诊。近月来自觉颈部不适,咽痛,吞咽发憋,手足心热,每天下午发热(体温37.5℃上下),周身乏力,心情急躁,胸闷,心悸,大便干,小便黄,脉弦滑,舌质红,苔腻。检查颈部:右侧颈前部可触到4×4厘米大肿物,活动、表面光滑、有弹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稍有触痛,皮色正常。在××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瘤,预约手术治疗。病人因惧怕手术,要求中医治疗。症如上述,中医诊为瘿瘤。此乃肝气不疏,身滞血瘀,毒发结喉。治宜疏肝清热祛毒,化瘀软坚散结。药用:黄芪12克,赤芍9克,防风10克,银花20克,紫花地丁20克,菊花20克,甘草2克,柴胡12克,夏枯草10克,元参9克,昆布9克。4剂。  相似文献   

9.
李吉安老中医自拟“升血小板汤”治血小板减少症,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生地9克、藕节20克、白芨12克、太子参10克、红枣10枚、熟地15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当归10克、花生红衣9克。水煎,每日分三次服。病案举例:孙××,男,45岁,皮下反复出血、紫癜及鼻衄半年余。化验:血小板3.3万/立方毫米,出血时间5分钟,24小时血块收缩不佳。曾经数个医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用上方治疗30天,复查血象:血小板17万/立方毫米,出血时间35秒,24小时血块收  相似文献   

10.
抽筋案: 李××,男,23岁,83年6月20日诊。素有“脚抽筋”现象,近十多天抽筋加剧,予处方: 附子9克、白芍9克、甘草9克、鸡血藤30克、当归6克、川芎6克、鸡内金9克。水煎服。服药五剂后痊愈。  相似文献   

11.
王××,女,46岁。1980年9月6日诊。四天前行阑尾手术后,出现小便涓滴不通,小腹膨胀欲死,伴见体瘦神疲,面色(白光)白,口淡纳呆,腰部酸胀,尿色清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西医认为是因麻醉而引起的膀胱麻痹所致。根据患者有胃下垂的病史,遂断为:脏腑受损,脾肾阳虚,阳不化气。投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0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升麻8克、柴胡9克、陈皮9克、当归10克、甘草8克、车前子10克、通草10克、牛膝9克、肉桂6克。  相似文献   

12.
徐轩 《广西中医药》1989,12(4):25-25
<正> 一、溃疡性咽炎宋某,女,47岁,1981年3月31日初诊。咽部溃烂疼痛,吞咽困难20天。伴发热、头昏、口干喜饮、不思纳谷、大便干结。曾用抗生素静脉点滴13天,身热虽退,但余症依然。左侧咽峡部溃烂面约有3.5×3cm 大小,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周围充血,舌苔黄腻,脉数,体温37.3℃,血白细胞总数12.0×10~9/L(12000/mm~3),中性78%。本例属中医的烂喉风证,乃火毒炽盛,热胜肉腐为患,治从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用: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0克,蒲公英10克,生地黄10克,牡丹皮6克,赤  相似文献   

13.
鼻渊治验     
笔者以仲景葛根汤加味治疗鼻渊十余人,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方剂组成:葛根15克、麻黄6克、桂枝6克、辛荑6克、桔梗12克、苡仁30克、生石膏5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生甘草10克、生姜6克、大枣4枚。水煎、日分3次服。例1.丁××,女,40岁。1974年4月6  相似文献   

14.
例一,余××,男,49岁,工人。于1984年5月20日就诊。患者原有smp过敏史。三天前因发热,内服smp1毫克,药后约2小时左右,四肢皮肤出现圆形紫斑,呈对称性,发痒,阴器起疮,破后渗水,伴便结,溺黄,淋涩不畅,舌质绛少苔,脉细数。证属血热妄行。拟清热凉血,以生地大黄汤加减治之。处方:生地15克,生大黄9克(后下),山栀15克、银花9克、滑石18克、甘草梢6克、麦冬9克、旱莲草15克、紫草9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两剂后,瘙痒止,斑色变淡,  相似文献   

15.
处方及用法天麻15克钩藤20克地龙20克半夏10克菖蒲15克桃仁12克红花15克僵蚕14克川黄连12克竹茹12克茯神15克人参10克柏子仁12克橘红10克全蝎12克蜈蚣6条胆南星6克,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红枣大小,朱砂为衣,一日一丸,晚上服。病案举例例1、李××,女,16岁,学生。1981年3月16日初诊。  相似文献   

16.
验方消痤汤药有生大黄(后下)、白芥子各10克,石榴皮、侧柏叶、丹参各15克,蛇舌草30克,焦山楂60克,甘草5克。用法每日1剂,日服二次,主治痤疮。本方具有通便泄热,去脂化痰之功,从1989年至1990年用本方治痤疮21例,疗程10~20天,均获良效。许××,女.27岁。主诉:口鼻周围反复出现小红疙瘩年余。现病史:一年前开始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自拟“桉石术煎”治疗小儿血淋12例,效果甚佳,介绍如下: 药物:桉叶20克、石苇15克、白术10克、赤小豆12克、金银花12克、红糖20克,水500毫升,煎熬至100毫升,三次分服,每日1剂。黎××,女,4岁。1985年5月18日诊。患血淋1月余,曾住某县医院治疗两周,病情无好转,自动出院时,检查尿蛋白((?)),红血球((?)),脓细胞((?))。现在症状:肉眼血  相似文献   

18.
胃苓汤合左金丸治疗反胃(幽门梗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胃苓汤、左金丸,二方均出自《丹溪心法》。一为健脾利湿,治中暑伤湿,停饮挟食;一为清泻肝火,降逆止呕,治肝火犯胃。多年来,笔者以此二方合用加半夏、海螵蛸,取其甘温健脾和中,淡渗利湿化饮,辛开苦降,治疗反胃(幽门梗阻),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方剂组成:茯苓2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白术20克,厚朴15克,陈皮15克,甘草10克,黄连15克,(可用黄柏20克代),吴萸7.5克,半夏15克,海螵蛸15~25克。若大便干燥,加大黄15~25克,呕吐甚者,加赭石20克。案例张××,女,42岁。初诊:1980年9月9日。胃脘疼痛,嘈杂泛酸2年余。近一年  相似文献   

19.
肠痈治验     
卢××,男,16岁。1988年8月日诊。突然腹部剧痛,拒按,发热(38.8℃),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口苦口干,纳少,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全下腹部有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白细胞18×10~9/L,中性0.8。诊为肠痈(瘀滞型)。治宜清热解毒泻下,活血祛瘀散结。方药:大黄12克,番泻叶3克,枳实、厚朴、桃仁、丹皮各10克,薏苡仁、瓜仁各20克,木香8克,银花15克。  相似文献   

20.
热病余邪     
例一:史××,男,成人。初诊:1971年8月24日。热病以后,余邪未清,舌质红,苔厚腻,口苦,脉数,面色不华,尿微赤,面部略有浮肿,胃纳尚可,以清余热为治。处方:野百合12克,干地黄12克,麦冬9克,地骷髅12克,北沙参9克,赤苓12克,枸杞根皮9克,冬瓜子皮各9克,天水散12克(包煎),嘱服四剂。按:热病后余邪未清,往往出现脉微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