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姜军  詹新恩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0):639-639
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细胞中基因产物变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姜军詹新恩陈意生柳凤轩马宏敏我们检测ras、c-erbB2、c-myc等3种癌基因蛋白和p53抑癌基因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这些基因产物的变化及其规律在乳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C-erbB-2基因变化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检测正常乳腺癌、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C-erb B-2基因产物表达。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上皮细胞增生Ⅰ级者均无C-erb B-2癌基因蛋白表达;不典型增生Ⅱ、Ⅲ级级和乳腺癌组织中C-erb B-2癌基因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0.0%、40.0%和54.2%。提示该基因的异常改变可发生于正常细胞经不典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CerbB2基因变化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产物表达。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上皮细胞增生Ⅰ级者均无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不典型增生Ⅱ、Ⅲ级和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癌基因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0.0%、40.0%和54.2%。提示该基因的异常改变可发生于正常细胞经不典型增生向癌细胞转化期中,可能是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异常增生的原因或促进因素,是乳腺上皮细胞向恶性转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与雌激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雌激素对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的影响各家报道不一。本文综述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妇女体内雌激素及其受体水平、乳腺密度和进行雌激素补充治疗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认为只要定期监测,有补充激素指征的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妇女使用雌激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ammotome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女性47个乳腺良性肿物行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剖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47个肿物皆被准确切除,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16个为乳腺囊性增生病,乳头状瘤2个,5个为乳腺囊性增生症伴纤维腺瘤形成,乳腺纤维腺瘤10个,乳腺囊性增生病伴瘤样增生结节3个,乳腺腺病4个.结论:麦默通对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操作方便,切口微小,美客效果良好,可用于乳腺良性肿块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悸增生期的临床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囊肿增生病例。结果 76例中,有8例重度不典型 ,6例乳头状瘤样增生,4例腺管型腺病,其它仅上皮增生。1列腺瘤样增生肿块切除,10年后有恶变现象。结论 乳腺结构不良症的囊性增生期,临床诊断标准关键在于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及无规律性乳痛,一侧肿块,组织学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为特点而决定诊治原则。为防止恶变及恶性病变漏诊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4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498例何焱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东阳32100)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效果目前不十分理想,我院自198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49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来自门诊,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增宁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乳增宁共治疗了668例临床症状明显的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结果668例中显效568例(85.0%),有效61例(9.1%),总有效率94.2%,无效39例(5.8%)。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未发现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子宫内膜癌。结论:乳增宁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症的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肿块最常见的原因,有人统计发现,在乳腺活检的病例中,60%~75%是乳腺增生,而在尸检的妇女中,有乳腺增生的更高达58%~89%。虽然乳腺增生的形态学改变并不复杂,不外乎乳腺组织纤维化、囊肿形成和上皮增生三种基本改变,但不同个体的临床表现和形态学改变却不一致,故而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如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良性上皮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等。尽管仍不清楚乳腺增生的真正发病机制,但大多数学者同意,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密切相关。在周而复始的生理性月经周…  相似文献   

10.
乳腺腺病即乳腺囊性增生病,亦称慢性囊性乳腺病,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可为单侧或两侧,或两侧相继发生;病因不清,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据载有10%左右有可能癌变,故有称本病为乳癌前期。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病变腺叶切除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效果。方法 2016-06—2018-06间鲁山县人民医院对46例严重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实施小切口病变腺叶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27±10.47)min,术中出血量(10.42±4.28)mL,术后住院时间(4.24±1.38) d。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随访3~6个月,术区局部无凹陷,双侧乳房对称性良好,患者对手术的总满意度达97.78%(44/45)。结论小切口病变腺叶切除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能保证乳房的正常外形,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重视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腺囊性增生病 (cystichyperplasiaofbreast) ,也称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 (chronicfibrocysticdiseaseofbreast) ,简称乳腺病 (mastopathy)。本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为此 ,WHO命名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一般估计 ,城市妇女中每 2 0个就有 1个于绝经期前可能在临床上出现乳腺病。本病近年来受到广泛注意 ,不仅因为它的发病率高 ,且易与乳腺癌混淆 ,甚至被认为是癌变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言而喻 ,加强临床上对乳腺的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筛选 ,实际上对乳腺癌的“三早”…  相似文献   

13.
乳腺腺病的病理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腺病的病理诊断标准江西医学院一附院(330006)姚育修乳腺腺病分型尚不统一,目前多数学者赞同王德修意见,依其不同发展阶段和组织形象分为三期或三型,早期为小叶增生型、中期为纤维腺病型、后期或晚期为纤维化型(硬化性腺病),小叶增生型:多发生妇女25...  相似文献   

14.
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乳腺囊性增生病 (cystichyperplasia)是乳腺增生性病变中的一种或增生过程中的一个临床阶段。因其组织病理学表现较为复杂 ,故在百多年来对该病研究认识的过程中 ,命名也较为混乱 ,诸如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周期性显著性乳腺病、乳腺腺病、乳腺上皮增殖症等不下 10余种。但从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尤其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的角度考虑 ,称其为乳腺囊性增生病为宜 ,既点明了乳导管扩张成囊和乳导管上皮增生两种具有主要临床体征的病理学改变 ,又有增生过度与发生癌有相关性的含义。1 病因一般认为与内分泌功…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性疾病101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乳腺增生性疾病属祖国医学乳懈的范畴,一般可分为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病。1993年10月~1997年10月我们应用乳块散结止痛胶囊(又名乳安胶囊),对101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系统观察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43例均为女性、随机分成两组(按10:1抽样分组)。治疗组内服乳块散结止痛胶囊,共1018例、年龄最大者53岁,最小ZI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的4年余,最短者2月余,平均为6月余。双侧发病783人,占76.9%,单侧发病235人,占23.l%、伴乳头溢液17例。对照组125例,年龄21~48…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溢液乳腺疾病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105例,包括乳腺癌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乳腺导管扩张症43例及1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乳腺导管造影正确诊断乳腺癌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导管扩张症41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2例。乳腺癌主要造影表现:导管内充盈缺损,管壁浸润;"潭湖征";导管结构紊乱;管壁不规则伴微钙化灶;乳头状瘤病伴导管壁毛糙破坏,提示恶变。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造影表现为大导管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导管边缘光整;多发者表现为小分支导管内多发边缘光滑之充盈缺损。乳腺导管扩张症造影表现:大、中、小导管同时不同程度地扩张,或伴有管壁毛糙,分支导管萎缩变形等炎症表现。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囊肿表现为小导管高度扩张形成囊袋状改变,盲管腺病表现为小导管或末梢导管呈多发小囊袋状改变。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高度价值,对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亦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囊性增生病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和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中ER、PR、p53和c—erbB-2表达分布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ER阴性6例,占10%;阳性56例,占90%。PR阴性7例,占11%;阳性55例,占89%。p53阴性35例,占57%;阳性27例,占43%。c—erbB-2阴性41例,占66%;阳性21例,占34%。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生与ER、PR有关,其病变发展与c—erbB-2和p53关系密切,同时也是检测是否癌变的一种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乳腺腺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腺病的鉴别诊断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710004)党诚学,秦兆寅乳腺腺病(Adenosisofmammary)是以小叶间导管,末梢导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后期渐有纤维组织明显增生为特征,但小叶结构基本保存的良性乳腺疾病,其发病年龄多为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小剂量碘化钾治疗乳腺结构不良症(MD)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小剂量碘化钾治疗1023例MD的临床资料.早期乳痛症553例,中期乳腺腺病300例,晚期乳腺囊性增生病170例,均采用碘化钾片(或粉剂),每次250~500mg,每天3次,每次服用时加水60~100ml,用药持续时间为1~3个月有773例、占76%.结果 治疗2~3个月乳痛减轻或消失;但如乳痛并肿块、囊性肿块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仅部分消失.结论 小剂量的碘剂对乳痛症疗效佳,乳腺腺病疗效亦好,对肿块为主的囊性增生病疗效稍差,但疼痛缓解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增生病182例,其中乳痛症型9例,小叶增生型25例,纤维腺病型56例,纤维化型28例,囊肿病型64例.病程15天至10年,平均1年5个月.年龄18~60岁,平均32.5岁,其中21~40岁者占68.7%.本组单纯肿物切除17例,乳腺区段切除165例.随访142例,随访率为78%,复发2例.本文对乳腺增生病的命名、分型、临床、病理和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